
山西省万荣县通化镇.pdf
5页山西省万荣县通化镇,西毋庄村西毋庄村位于万荣县通化镇西侧,地处东经110 度,北纬 35 度,年平均气温11.8 ℃,属于大陆性温带气候,内陆村庄,是个典型的纯农业村地理位置独特,东距万荣县城15 公里,北距河津市15 公里,西距荣河镇15 公里,南距运城市 75 公里,国道209 线从村边通过,交通四通八达全部水泥路面,出行十分方便环境优雅怡人,森林覆盖面积达到百分之70 多,主要是各种果树以果树为主,有桃树,柿子树,核桃树,等和少量的杂树人畜用水,主要是200 米以下的地下水,由于周围环境好地下水源没有污染, 水中人体所需的各种矿物质丰富,有害物质含量低于城市用水标准很多可与优质矿泉水媲美村民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苹果、桃等为主,土地面积2100 亩,耕地面积1800 亩,全村共有4 个居民组, 303 户人家,现有1058 人, 40 名党员,人均收入 3500 元 基础设施建设:田间道路拓宽率为100% ,路灯覆盖率为100% ,道路绿化率为 60% ;医疗卫生室面积为18 平方米;闭路电视覆盖率为100% ,通讯设备信号覆盖率为100% 西毋庄村原来是引黄工程三级站所在地,由于各种原因,黄河水浇地没有浇了几年,就下马了, 现在国家决定重新启动引黄工程,不久的将来, 廉价的黄河之水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入到西毋庄村民的地里面,相信西毋庄人民的日子会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
西毋庄村有深机井四眼,担负着村民灌溉农田与人畜饮水的责任,干旱季节四眼机井昼夜不停,给村民增产增收立下了汗马功劳文化设施有:戏剧大舞台一栋,每年四月初三是西毋庄村古庙会的日子,到时会唱几天大戏,邻村的人都会来观看,可容纳5000 多人还有威风锣鼓, 花鼓,等文艺演出用品,每年正月十五, 村里会闹社火热闹,到时锣鼓喧天,火铳齐鸣,花鼓,纸马,狮子,高跷,等文艺节目应有尽有,彰显了新时期新农村新农民的精神面貌西毋庄村有庙一座,高大宏伟,里面敬奉着关羽与岳飞,取名关岳庙,村民敬仰关羽与岳飞的忠义特别是岳飞背上有岳母刺的精忠报国四个字,真乃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啊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在上世纪70 年代,全县最早的夜光球场就始建于西毋庄,当时县里篮球队经常来西毋庄与西毋庄业余篮球队比赛并留下了, 《仲林爸监球哩,小毛病不算》的歇后语,传为佳话文化广场面积为900 平方米,健身器材数量为10 多件,还有音响一套每天晚饭后,文化广场音乐不断,村民在广场健身,有时几个人在打篮球, 有时好多人在唱歌跳舞,每个人脸上都会露出安详幸福的笑容西毋庄村有庙一座,高大宏伟, 里面敬奉着关羽与岳飞,取名关岳庙, 村民敬仰关羽与岳飞的忠义。
特别是岳飞背上有岳母刺的精忠报国四个字,真乃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啊西毋庄村,人杰地灵,历史上有推动雕版印刷发展的--毋昭裔毋昭裔是通化镇毋庄村人他是五代十国的后蜀宰相他一生博学多才,富有远见卓识早在五代后唐时,他就在太原尹、北京留守孟知祥麾下效劳同光三年(925) ,孟知祥任四川节度使, 他是孟的掌书记期间,多方为孟知祥策划称蜀王之事孟知祥非常赏识他的才干,称他为奇士后唐应顺元年(934) ,孟知祥称帝,建立后蜀,毋被任为御史中丞同年七月,孟知祥死后,他的三儿子孟昶继位,是为后蜀后主毋昭裔主管盐务,自此兼任首相达十七年之久晋出帝开运三年(946) ,契丹出兵灭了后晋,翌年,后晋大将何重建不愿归顺契丹,将所辖的秦、成、阶三州献给后蜀,孟昶又派孙汉韶攻战了风州随之后汉建立,汉将赵思绾在永兴,王景崇在凤翔反叛,相继向后主赠送财物,意欲拉拢后主后主贪财,计划出兵接应,夺回关中这时,毋昭裔经过认真思考,权衡利弊,向后主谏言,希望他吸取前蜀的教训,三思而行但后主利令智昏,哪里听得进忠言最后导致汉将赵思绾、王景崇被灭亡,而蜀军也以失败告终毋昭裔处事稳健由此可见一斑毋昭裔一生对社会最大的贡献,主要是雕版印刷事业。
他自幼家贫,但酷爱读书,勤学不辍有一次,他向朋友借阅《文选》,那位朋友面有难色,他就将此事铭记心中,暗暗发誓:有朝一日我有了钱,一定要把书刻印出来,供大家阅读后来,他当了宰相,拿出一定的资金兴学宫、 建校舍、 办教育, 践行了自己的诺言同时, 他还命人把 《周礼》 、 《仪礼》 、《祀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易经》、《书经》、《诗经》等儒家经典刻成石碑, 竖立于成都学宫, 供人们阅读或拓印他还呈请后主下诏把雍都旧本刻印成书,使唐末大乱之后的教育事业再度复兴毋昭裔还拿出自己的薪俸,建立印刷社,又着门人句中正、孙逢吉把《文选》、《初学中》、《白氏六贴》刻版印刷显德年间(954),又印行了《史记》、《汉书》、《后汉书》等诸多史书 自五代至宋, 四川之所以成为我国的印刷中心之一,可以说与毋昭裔的关怀和支持是分不开的毋昭裔一生爱好古文,精通经术,著有《尔雅音略》三卷他生卒年月不详,死后,他的儿子毋素守把他的藏书和刻版全部献给了北宋朝廷姚以价( 1881 —— 1947 ),字维藩,号龙门,山西河津县西毋庄人他出身寒微,父姚名道除耕种几亩薄田外,兼作木匠,以养家糊口以价七岁时父母双亡,幸赖叔父姚名魁抚养成人。
因河津县古称龙门,为唐朝名将薛仁贵的故里,乡谈野老间流传着许多薛仁贵起于贫贱,立功异域, 名垂青史的故事,薛仁贵成了姚以价十分崇敬的偶象和立身处世的楷模因而从学童时代起,就养成了尚武好动,酷爱骑射,秉性刚直,豪爽不拘的个性而清政府腐败无能,列强弱肉强食的社会现实,更坚定了他从军报国、浴血疆场的志向,还在小学读书时,他就曾以《讨蝇檄文》为题,写下了“ 拔来三尺剑,逐出几群蝇” 的诗句光绪二十八年(1902 ),停办两年之久的山西武备学堂于夏天复办,在全省招生血气方刚的姚以价毅然投笔从戎,与阎锡山、 温寿泉、 黄国梁、 荣炳等同期考入山西武备学堂光绪三十年( 1904 ),山西巡抚张曾(易攵)奏准清廷,选派50 名学生赴日留学,姚以价因品学兼优,考列上等,与阎锡山、张维清三人享受公费留学的特殊待遇旅日期间, 姚以价先后结识了温寿泉、李烈钧、唐继尧等激进青年,受到反清革命思想的影响和熏陶,并曾参与李烈钧等推翻清廷的秘密活动1907 年,姚以价毕业回国,在山西督练公所任教,1909 年升任八十六标五营管带,后转任八十五标管带,因他学科、术科俱佳、练兵有方,深受上峰器重山西的六个新军营,经他亲自训练、 管理的就有四营,在中下层军士中享有很高声誉。
在 1910 年陆军部会试中,姚以价考列上等,被授予步兵科举人,协军校军衔1911 年武昌起义爆发,山西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密谋响应该营同盟会员杨彭龄、张煌为密谋举事的中坚骨干,负责中下层士兵的发动工作当时,姚以价虽然不是同盟会会员,但一向同情革命,思想激进,在新军中职务较高,声望素著,因而被杨彭龄、张煌等推为义军司令,姚也慨然应诺10 月 29 日凌晨, 起义正式发动 参加起义的八十五标一、二一营官兵在狄村广场聚众誓师姚以价声情激越地历数了清兵入关,肆虐中华,扬州十日,嘉定屠城的种种暴行,以及清廷腐败无能,外患日深, 国事日非的情势他大声疾呼: 吾辈身为军人, 理当奋起救国,与清廷决一死战,为亿万同胞雪耻复仇全场官兵群情激奋,誓死杀敌姚以价随即下达了“ 攻占太原 ” 、“ 攻打抚署 ” 的作战命令:一、本军拂晓攻占太原;二、第一营由督队官苗文华率领,攻打满洲城;三、崔正着率两队攻占军装局;四、其余营队随本司令攻打抚署接着,他又宣布了四条作战纪律:一、不服从命令者斩!二、临阵后退者斩!三、抢劫财物及奸淫妇女者斩!四、烧毁教堂及骚扰外国侨民者斩命令下达和宣布军纪之后,起义部队即兵分三路向省城进发。
拂晓时分, 义军前哨即从新南门(后改称首义门,旧址在今五一广场)破关而入,直扑巡抚衙门,驱散了抚署的亲军卫队, 将巡抚陆钟琦,协统谭振德乱枪击毙太原起义宣告成功,姚以价为山西辛亥革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太原光复之后, 各路义军将领及上层人士齐集省咨议局,组成了山西军政府,公推八十六标标统阎锡山为都督为防堵清廷派兵入晋,姚以价被山西军政府委任为东路军司令,率所部民军前往娘子关、固关一带据险设防清军统帅吴禄贞也系老同盟会会员他奉命率第六镇清兵及曹锟、卢永祥等部由保定南下抵达石家庄之后,即借“ 宣抚 ” 之名,按兵不动,暗中却派老同盟会员何遂前往娘子关与姚以价取得联系, 由姚连夜电约山西军政府都督阎锡山前往晤谈,共筹大计 双方商定共组“ 燕晋联军 ” ,以吴禄贞为联军大都督兼总司令,阎锡山为副都督兼副总司令,截断京汉铁路,直捣北京后因吴禄贞被袁世凯派人刺杀,“ 燕晋联军 ” 失败瓦解清廷另派张锡銮为山西巡抚,督率曹锟、卢永祥所部三万余人向娘子关、固关一线发动猛攻当时,姚以价所部官兵仅两千余人,众寡悬殊, 情势危急 姚以价一面派人向太原告急,一面写信给正定镇总兵徐邦杰进行策动,劝其弃暗投明,反戈一击。
同时,指挥所部民军奋勇抗击,与清军在娘子关下相持达两月之久但因众寡悬殊,力不能支而姚与阎锡山又因意见不合,将帅不和在此情势下,姚遂弃队而去,娘子关落入清军之手娘子关失守后,三晋门户洞开,清军长驱直入,直逼太原,山西军政府仓惶撤出,由阎锡山、 温寿泉兵分两路向南北转移形势急转直下姚以价因任娘子关弃队先走,受到时人的责难,被讥为“ 临阵而逃的败军之将” ,留下了终身的污点这也是辛亥之后,姚以价久居他乡,不肯返里的导因之一姚以价从娘子关出走之后,先到武汉,转赴天津,次年曾一度返回太原因姚一向恃才傲物,目空四角,生性耿介,胸无城府,从不把阎锡山放在眼里在娘子关作战时,即因与阎锡山意见不合,影响战事,深为阎所忌恨此次姚以价返回太原,阎一面设宴请姚,一面又指使其御用文人在晋阳日报撰文,攻讦姚以价在太原起义时,借口有病, 在率队攻打抚署时躲进医院;在娘子关作战时,又弃队而走同时又组织剧团演出了一个名曰《辛亥革命》的剧目,把姚丑化为一个手持刀片的鲁莽武夫姚一怒之下,即踢翻宴席,砸了报馆,将报馆主笔门牙打掉尔后,姚出城至黄国梁公寓,打对阎锡山说;我明天要到北京,与我拿一万两银子来做川资阎虽然十分不满,但因姚系辛亥首义功臣,一时间奈何不得。
再者见驱姚离晋的目的已经达到,遂于第二天亲自带人将银子送到姚处,并假意挽留姚说:我把军务司长和师长的位子都给你空着,你愿干啥都行姚当即答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老子不在你小子手下干事伺候,旋即离并赴京,在将军府任职当时总揽清廷军政大权的袁世凯得知姚与江西都督李烈钧交往甚厚,送请姚赴赣, 对李加以笼络姚即借机离京赴赣,被李烈钧委任为总参谋长不久,李在江西发动二次革命,姚衔命北上,有所策动,被袁侦知,屡次派兵搜查其宅第姚复离京前往云南,策动滇军反袁,任援陕滇军司令,积极参与蔡松坡(蔡锷)为首的护国战争及至袁世凯死后,姚又重返北京1924 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姚参加讨伐曹馄、吴佩孚的活动,被任为山西军讨伐司令官,授将军府晋威将军1930 年蒋阎冯大战爆发,姚被南京政府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参议,受命宣抚山西,在韩复榘、石友三等部从事反间活动,策动韩、石所部包围大同,进攻雁门关,使晋军侧背深受威胁嗣后,被南京政府授予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上将参议抗日战争爆发后,姚以价毅然捐尽家资,只身赴陕西(分阝)县旅居,命其长子姚鸣第从军鲁北,坚决抗日,后在山东聊城战役中为国捐躯在旅居陕西期间,姚以价与中共领导人林伯渠相汉,对中共“ 捐弃前嫌,团结御侮” 的主张亟表赞同, 因而受到国民党右派势力的疑忌,于 1941 年六月被免去军事参议院参议之职。
1945 年九月抗战胜利后,始授于陆军中将之衔为避蒋介石特务的迫害,姚于1946 年又迁往兰州,寄居于名士水楚琴的花园,与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时有过从解放战争开始后,姚又回到陕西(分阝)县,不久患病,入西安医院,于1947 年 3月 10 日(农历二月十八日)病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