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绮罗香·咏春雨原文及翻译绮罗香·咏春雨赏析(可修改).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柏**
  • 文档编号:297437591
  • 上传时间:2022-05-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48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绮罗香·咏春雨原文及翻译,绮罗香·咏春雨赏析绮罗香·咏春雨原文 :史达祖 〔宋代〕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最妨它、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 沉沉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绮罗香·咏春雨译文及解释 译文 春雨挟着冷气,欺凌早开的花朵,雾气漫着烟缕,困疲垂拂的柳树,千里烟雨暗暗地催促着晚春的迟暮整日里昏暗迷蒙,像忧愁满腹,想要飘飞又忽然停住蝴蝶吃惊自己的翅膀湿重,落在西园栖息;春燕喜欢用湿润的春泥筑巢,飞来飞去最无奈,是道路的泥泞,妨碍了风流男女的约会佳期,使他们华丽的车辆到不了杜陵路极目眺望,江面上烟雾沉沉再加上春潮正在迅急,令人难以找到官家的渡口远山全都隐隐约约,宛如佳人那含情的眼睛和眉峰临近残断的河岸,可见绿绿的水波涨起,使水面上漂着片片落红,带着幽愁漂流向东记得当日,正是因为有你,我怕梨花被吹打才掩起院门正是因为有你,我才和那位佳人在西窗下秉烛谈心 解释 绮罗香:史达祖创调 做冷欺花:春天寒冷,妨碍了花儿的开放。

      冥迷:迷蒙 粉重:蝴蝶身上的花粉,经春雨淋湿,飞不起来 西园:泛指园林 钿车:用珠宝装饰的车,古时为贵族妇女所乘 杜陵:地名,在陕西长安东南,也叫乐游原 官渡:公用的渡船 谢娘:唐代歌妓名,后泛指歌妓 绮罗香·咏春雨赏析 史达祖工于描摹景物,以咏物词见长这首咏春雨的《绮罗香》构思巧妙,摹写生动,情致深婉,也是他的咏物佳作之一 南宋后期,词坛上的咏物词,存在两种不同的写作倾向一种是:并不对所咏之物进行细致、逼真的描摩,有时甚至根本不对“物”的形貌加以刻画,而是竭力写出所咏之物的“品格”,借物的“品格”来表现的人格、精神比如姜夔的《卜算子》:“月上海云沉,鸥去吴波迥,行过西泠有一枝,竹暗人家静”此词系咏梅花,但对梅的色香、形貌,词人全然没有着笔,而是以明月、海鸥、竹等高洁之物作为背景,侧面衬托西泠的一棵梅树,暗示此梅之“孤”与“洁”,从而表达出的性情人格这种遗去形貌、专取品格的写作倾向,虽有助于深化作品的意蕴,但由于其艺术表现的中心是物的品格,而非具体的形貌,因此难以给读者具体、鲜明、生动的感受王国维说读这类作品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人间词话》)道着了这类作品的弱点。

      咏物词写作的另一种倾向,重物象形貌的刻画,在力求形似的同时兼求神似通过对所咏之物细腻、准确的描绘,努力造成一种逼真、生动的画面,并由此传达的情感史达祖此词即是如此 上片一下笔,词人就创设了一种烟雨迷离昏沉的境界濛濛春雨,带来寒意,使性喜温暖的花儿受到摧残,凄迷的雾气笼罩柳树,天空昏沉黯淡,一片暮色,仿佛是春雨偷偷促使而成做冷欺花”,给人以触觉上的感受;“将烟困柳”,给人以视觉上的感受;“偷催春暮”,更是巧妙地调动了人们的听觉器官,使人如闻春雨那沙沙的步履声起笔三句,不同凡响,摄住了春雨之魂,使纸面上的绵绵春雨,变成可感可触、可见可闻的对象 接下来的“尽日”两句,进一步描写春雨的特有面貌上句是说春雨极细极密,一片迷糊,满布空间,着重刻画的是春雨的静态;下句说春雨忽起忽止,下下停停,总下个没完,重点表现的是雨的动态动静结合,使春雨形象更为鲜明、具体地呈现读者面前同时,又用一“愁”字,点染气氛,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以上五句,紧扣春雨特征加以摹写已到尽态极妍的地步进一步刻画,已难措笔,所以笔锋一转,写了燕子、蝴蝶的行动春雨沾湿蝶翅,影响它展翅飞行,故云蝶惊春雨润湿泥土,便于燕子衔泥筑巢,故云燕喜。

      迷漾灰黯的春雨图经紫燕素蝶点缀,色彩有所改观,呈现一种凄丽的境界燕、蝶的作用不仅侧面衬托春雨,扩大了词境,而且,蝶惊燕喜的气氛还反衬出寂寞黯然的心境 “最妨它”两句,写春雨对自己约会的影响佳约风流”,指男女约会钿车,以金为饰的华丽车子杜陵,在长安附近,汉宣帝陵墓所在地,附近多富贵人家,这里借指与情人约会之地春雨连绵,道路泥泞,心爱之人所乘之钿车受阻,约会之事也就成为泡影了 这两句因咏物而融入闺情佳约”的一方,或是自己雨妨佳约,钿车难至,怀人不见,愁情可知这两句,遥应前面“愁”字融一片愁情于雨景之中,借春雨冥迷暗淡之境现怀人不见之情,情景两者融洽无间,堪称绝妙 下片,继续把咏雨和抒情结合一起上片重在描写春雨而兼寓愁绪,下片则主要抒发怀人之情而仍关合雨意 前三句写天色渐晚,潮随雨涨,江水汹涌,站在江边,极目远望,但见烟波迷茫,渺无边际,官方所设之渡口(官渡)隐没于烟雨之中,难以寻觅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化用唐朝韦应物七绝名作《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两句诗而自成意境韦诗通过雨天潮急,野渡无人,小舟自横的景色描写,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闲情逸趣史词则承“最妨他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两句,更进一步、更深一层表现了他的愁绪:陆路不通,则觅水道,官渡亦不见,则其愁转浓,可以想见。

      写来曲折细致、笔法多变官渡既不见,映入眼中的,只是远处隐隐约约的几座山峰 “和泪谢娘眉妩”一句,妙笔突起谢娘本是唐时歌妓,这里借指所思念的女子眉妩,指女子眉毛妩媚此句写物拟人,含蕴极深其一,生动地写出了烟雨迷漾之中的山峰形态;其二,将远山比作谢娘(自己之情人),可见因“雨妨佳约”,心头情丝缭绕,排遣不去其三,写谢娘含泪,又是悬想对方因思念自己而伤心落泪,这种由“对面入笔”的写法,更翻进一层显示出相思之深切这与李商隐“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诗句及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的诗句写法机杼略同而层折更多、更深,的确是极为难得的佳句 春雨绵绵,怀人不见,伤如之何?“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两句承上进一步写词人之愁春雨磁润,新绿遍生,花儿却受到摧残,脱离枝叶,带着愁意,随着流水飘向远处言下之意,春雨隔人,除了相思,别无他法犹如春雨摧残下的花儿,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带将愁去”无可奈何之情,溢于言表其愁思之深长,读来真有“一江春水向东流”之感 最后两句以回想从前之事作结,依然不离雨景记当日门掩梨花”,化用李重元《忆王孙》词:“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剪灯深夜语”,则脱胎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对”诗句。

      两句回忆往事:也是这样的春日,雨打梨花,院门深闭,自己和心爱的女子欢聚一起,剪着灯花促膝夜语史词两句的意境,却是已经经历过的,是回忆的产物化用前人诗词,灵活通脱,不仅不离咏雨及思人的本旨,而且还借此更为真切地反映了自己的心情李商隐之诗本系悬想,是想象将来欢聚,而史达祖却用以忆昔,伤叹欢聚长叙已成往事,眼前他只是孤身一人,怅对沉沉大江,绵绵春雨经过如此组合化用,形成新的境界,和全词所要传达的情绪契合无间,浑然一体这样用事,达到古人所谓“浑化无迹”的地步 综观全词,构思措辞都很工巧,没有一字说出“雨”字,却句句不离春雨同时,全词发抒愁情,写得婉转层折,情致深厚张炎认为此词好在; “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6 / 6。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新五上语文课文词语专项训练.docx 2025新一上语文课文词语专项训练.docx 2025新三上语文课文词语专项训练.docx 2025新二上语文课文词语专项训练.docx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六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六年级英语试卷(含答案).docx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六年级英语试卷(含答案).docx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卷 六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六年级英语试卷(含答案).docx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六年级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六年级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苏科版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次月考仿真试题.docx 2025年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docx 2025年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庙湾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docx 2025年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docx 2025年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docx 2025年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docx 2025年吉林省长春市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docx 2025年河南省中招模拟考试数学试题[含简单答案].docx 2025年陕西省咸阳市彬州市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