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阅读自习测试题.doc
6页1散文阅读自习测试题(30)编写:惠金波 臧波 校对:赵金杰 审核:袁敦政(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俄罗斯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内有个“普希金之家”,是珍藏俄国古典文学大师们遗物的小型博物馆在这里我大吃一惊:原来我所崇敬的那些文学大师,几乎都能画一手好画此前,我只知道普希金喜欢画画,这次却看到莱蒙托夫、果戈里、屠格涅夫、茹科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等人的手笔!但这些画在普希金之家并不作为一种纯粹的艺术作品,而作为作家的遗物,和大师们的书桌、文具、手杖、眼镜、外衣、怀表和水杯摆在一起它们被当作作家生命气息的载体— —而不是心灵欲望的载体,只是从属于文学,并没有自己独立的身份与价值只承认你一种最突出的才能,其他才能只作为附属品作家的绘画,只被当做研究作家心理与性格的一种素材,而不作为艺术品对待这实在有些不公平!文学大师的这些丹青妙笔,能否从专业角度来欣赏呢?就说普希金的自画像吧,这是他最热衷的题材他几乎随手一个线条,就能把自己突起的额骨与眉骨、坡度很大而前伸的尖鼻子以及略略发紫的嘴巴画出来他画自己的鬈发和络腮胡须更是得心应手,只用鹅毛笔的鹅毛一端蘸上墨汁轻快地抹几下,便神采飞扬。
普希金的自画像大都出自诗人的自我意识,正如诗人写诗大都以“第一人称”为出发点一样仔细去看,普希金这些自画像的神态并不相同,有的凝重,有的轻盈,有的阴郁,有的活泼,它们是诗人不同时间、不同环境和不同心态中的自己绘画是普希金的一种表达方式他大量的画,是绘在他诗作的手稿上每当他诗情洋溢时,形象便在脑海里缤纷涌现这是他独有的一种绘画状态所以普希金的画大多画得很快,是他瞬间形象想象的灵性记录他最爱画人物——各种面孔和各种表情这些人物有的是虚构的,有的是现实中的人;他对这些人有爱有恨有讽刺有愤怒,这些人物是诗人在诗之外的一种表达而且他从来不用画笔作画,只用写作工具——鹅毛笔和墨水来画这表明他作画的欲望是被诗唤起的列夫• 托尔斯泰说他 “用诗歌思想” ;同样,他也“用画思想”普希金为他的《别多金小说集》中一个短篇《棺材商人》画有两幅插图虽然也还算不上专业插图,但那种轻松的幽默中搅拌着辛辣的讽刺的味道,也许任何画家都难以表现出来没有人统计过普希金总共在诗稿上画了多少图画,我想数量一定相当可观这种文字与图画自由融混的现象,只有那种有着大段大段题跋的中国文人画才能相比我想,这种“诗画相生”的画,中国之外惟普希金一人!文人画在中国文坛很普遍。
但在西方就不同了,写字与绘画的工具和材料全然两样,绘画的基础又是素描与速写,讲究解剖学与透视学,若要从事绘画必需先经过一整套专业训练很难!中国人讲究触类旁通,崇尚琴棋书画兼能的通才,即使纯画家也要“诗书画印”样样精通但西方强调的是解析与分类,不推崇全能,因而各种艺术之间的“壁垒”就很难逾越我忽然想起俄罗斯作家协会主席尼古拉耶维奇说过的一句话:“上帝给你一种才能,一定还会给你所有的才能这是俄罗斯谚语,很耐人寻味我想,才能应包括人的灵性与悟性人对各种艺术是有通感的,从通感到“通才”并不是2一件难以理解的事1、 第 1 段末有两个画横线的短语,请解释它们在文中的含义4 分)①生命气息的载体答: ②心灵欲望的载体 答: 2、简答6 分) ①普希金“独有的一种绘画状态”是怎样的状态?(不超过 10 个字) 答:②作者为什么强调“文字与图画自由融混的现象”“中国之外惟普希金一人”? 答: 3、试就本文所说的“通才”问题,举例谈谈你个人的看法 要求:联系本文之外的典型例子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听蟋蟀歌唱钱续坤①听惯了夏夜此起彼伏的蛙鸣,一不留意,蟋蟀的瞿瞿声带着特有的金属质感,在耳边悠然地响起。
古来有“以虫鸣秋”之说,这鸣秋之虫远远不止一种,但是屈指数数,恐怕要算蟋蟀最为积极②大雁南飞,黄叶遍地,在刈割后的田野里,小伙伴们三五成群地比赛捉蟋蟀,小心地装在用竹篾做成的笼子里,听它们唱歌,看它们打斗,那份愉悦,至今都享用不尽到了晚上,草丛下,瓦砾间,墙缝中,厨房里,这些夜游的民间歌手,不知疲倦地奉献着清纯朴素的鸣唱,给肃杀的秋天增添了些许生机,使得我们的童年始终充满了欢乐、幸福和憧憬我那时非常欣赏蟋蟀的“歌喉”,固执地认为那种歌唱比油蛉子要悦耳得多,比纺织婆要动听得多事实上,那是彻底的谬误,蟋蟀优美动听的歌声,并不是出自它的嗓子,而是在于它的翅3膀在蟋蟀右边的翅膀上,有个像锉一样的短刺,左边的翅膀上长有像刀一样的硬棘,左右两翅一张一合,相互摩擦,就能够咿咿呀呀地唱个不停了③大自然的造化真是神奇秋夜的蟋蟀,装的中国里独具魅力《诗经· 豳风 》里记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对蟋蟀的描写完全遵循着它的活动时序宋朝词人周邦彦云:“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蛩即蟋蟀,古人听蟋蟀鸣叫,好像是劝人机织一般,因此蟋蟀又称促织乡下的孩子解释蟋蟀鸣唱的歌词为“浆浆洗洗,预备寒衣”,这样的儿歌与“促织”的意思相距不远,只不过不是织布做新衣,而是浆洗旧衣裳,做好过冬御寒的准备罢了。
加之秋天总会使人伤怀悲悯,愁肠百结,蟋蟀还往往作为悲秋的载体,宋朝姜夔《齐天乐·咏蟋蟀 》词云:“瘐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此词从“愁赋”起,到“更苦”终,满纸尽是凄凉之音,哀婉之语,读来令人怅然万千,慨然万千④尽管蟋蟀的鸣叫会引来悲怨愁苦,但还是有人愿意去听它的“哀音似诉”《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至秋时,宫中妃妾辈,皆以小金笼捉蟋蟀闭于笼中,置之枕函畔,夜听其声这些深宫佳丽夜夜与蟋蟀为伴,是同病相怜,互诉悲怨,还是排遣寂寞,聊胜于无,可能是二者兼而有之吧这些宫女与被她们关在小金笼中的蟋蟀,其实根本没有什么两样⑤蟋蟀不仅仅是悲秋的载体,同时也是乡愁的化身,它在游子的窗前和床下歌唱,在月亏月盈的夜晚歌唱,唱得多少人牵肠挂肚,唱得多少人潸然泪下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四川乡下听到的那只浓浓的思乡之情,也深深触动了作家流沙河的灵感:“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海峡那边唱歌/在台北的一条巷子里唱歌/在四川的一个乡村里唱歌 /在每个中国人脚迹所到之处/处处唱歌 ”⑥我是不会徒生故园之叹的,这也许是因为我没有长时间离开家乡,缺乏那种离愁别恨的故土情结吧。
但我生活的地方是个新兴的县城,与生我养我的乡村只有百里距离,我常常有机会回到母亲身边撒娇,或者蹲在村头,东家长西家短地闲聊今夜,我与无数只蟋蟀相聚在乡村的一隅,先是轻轻地敲打墙根,尔后屋顶,尔后窗棂,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那声音就像木兰家的织机,细细密密的节奏里,有一种亲切与柔婉,唧唧复唧唧;那声音又像摇着摇篮的母亲在那哼吟,清雅自然,充满磁性,唱得人心里服服帖帖的,似用熨斗熨过,瞿瞿又瞿瞿……⑦枕着蟋蟀的和鸣入眠,今夜,我一定会做一个甜美的梦梦中,我也变成了一只鼓噪着翅膀的蟋蟀,在那荡气回肠地歌,在那自我陶醉地唱!1.“蟋蟀”装的中国里具有怎样的魅力?(4 分)42.作者在文中引用若干关于“蟋蟀”的诗句有什么作用?(4 分)3.简要赏析文章第⑥中画线句子表达上的特点及效果4 分)4.文章结尾说“梦中,我也变成了一只鼓噪着翅膀的蟋蟀”,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作简要分析6 分)附加题:《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1.钱起在《暮春归故山草堂》中是如何表现暮春景象的?(5 分) 2.诗人运用什么手法刻画了“幽竹”怎样的形象?幽竹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 分) 5散文阅读自习测试题(30)答案:(一)1、生命气息的载体——能反映作家心理与性格的那些日常生活用品。
心灵欲望的载体——能反映作家内心理想、信念、追求的艺术作品2、①本题要求根据本段有关内容对普希金绘画时特有的思想状态加以概括说明例如可以答“涌动着强烈的诗情画欲”,可以答“用诗、同时也用画思想”,可以答“由诗激发出绘画灵感”等,意思对即可 ②总起来说,作者要强调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古代东方写字与绘画的工具、材料差异不大,而西方写字与绘画的工具、材料完全两样;西方绘画另有一套训练方法与绘画理论;西方强调解析与分类,不推崇全能,不大讲究触类旁通——导致各种艺术之间的壁垒不容易逾越而作者认为提倡逾越这种壁垒,有利于发挥人的潜能3、本题考查阅读中联系实际、联系背景知识的“发散”能力学生肯定了解的事实,如苏轼文章、诗词、书法均造诣极高,鲁迅是小说家、散文家,也是大学问家,书法家,而且精于篆刻艺术等等 (二)1.①蟋蟀自古至今多成为诗人们歌咏的对象②蟋蟀往往作为悲秋的载体,借以抒发人们的伤怀悲悯之感③蟋蟀同时也是乡愁的化身,借以抒发人们浓浓的思乡之情4 分)62.①突出蟋蟀在悠久的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②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使文章更富有意蕴4 分,每个要点 2 分)3.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1 分),句式上长句、短句有机结合(多用叠词)(1 分),形象生动地描摹出作者倾听蟋蟀歌唱的种种感受(1 分),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1 分)。
4.梦是作者丰富情感的自然流露,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强烈渴望①对逝去的童年生活的无限留恋;②对故乡浓浓亲情的无比眷恋;③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6 分,每个要点 2 分)附加题答案:1、作者既以“春残”二字概括点题, (1 分)又用“黄鸟稀”“辛夷花尽”和“杏花飞”来具体表现花落鸟稀、春光逝去的暮春之景 (2 分)一“稀”、一“尽”、一“飞”,三字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调零空寂的气氛 (作用 2 分) 2、这里诗人用了反衬的手法(对比也行)来突出幽竹清阴不改的形象 (答拟人手法的不算错,酌情给分)用晚春时节竹的花来反衬,突出幽竹清阴不改的形象 (3 分)幽竹的不改清阴,体现出幽竹坚持自我的气节,而作者以一个“怜”字,表达了深深地怜爱和赞美之情歌颂了不畏春残的幽竹内美与外美的和谐统一 (3 分)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