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祖荫五十六首钢琴小曲的和声特色.pdf
62页西安音乐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 樊祖荫五十六首钢琴小曲的和声特色 姓名:陈俊人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作曲和声 指导教师:陈士森 2011 西安音乐学院硕士论文 摘 要 I 摘 要 摘 要 论文以樊祖荫的《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一书为理论指导,以 《五十六首钢琴小曲》为实践指南,通过对五十六首钢琴小曲和声特色的分析, 结合前人对这部曲集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钢琴曲集中体现出的民族和声的特色 全文由“作曲家简介” “五十六首钢琴曲分析” “乐曲中体现的调式的特点与 和声特色”三章组成 第一章为樊祖荫的个人简介,从音乐学方面,作曲技术理论方面,和作曲实 践三个方面,探索其学术道路、学术思想、总结其学术成果 第二章分析具体作品从五十六首钢琴小曲中选取其具有代表性的十六首, 对乐曲进行调式与和声特色方面的具体分析 第三章对樊祖荫的创作从民族调式的特点与和声特色两方面进行总结归纳 本章共分为四节:1,五十六首小曲中表现出的调式的特点以及和声应用2, 钢琴小品中的音高纵横统一与纵合 3, 和声织体在作品中对民族特色器乐的模仿。
4,各种音程结构的和声手法与终止、附加音主和弦 综上所述,五十六首钢琴曲集是以五声性调式为基石,以中国民族音乐素材 为血肉,以五声性和声为骨架,并在实际的作品中,将这三种因素加以提炼在 钢琴小品中,樊祖荫在和声的织体安排上简洁、明快、富有民族特色通过对樊 祖荫五声性和声理论及五十六首钢琴小曲的分析,学习到如何通过各种结构的和 声手法去表现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即民族调式与和声的融合问题 关 键 词 关 键 词 樊祖荫;钢琴小曲;和声;五声调式;融合 西安音乐学院硕士论文 Abstract II Abstract Abstract The paper is theoretically guided by composer Zuyin FAN’s book, “Theory and method of Chinese pentatonic scales” and practically guided by his music work, “fifty-six piano pieces”. Based on analyzing the harmony characteristics of fifty-six piano piece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predecessors’ research results, we can summarize the national harmony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piano work. This paper consists of three chapters,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composer”, “Analysis of the 56 piano pieces” and “The national mode and harmony method”. Chapter 1 is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composer”.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composer’s academic road, academic thoughts and concluded his academic achievement from three different angles, musicology, composition theory and composition practice. Chapter 2 is “Analysis of the 56 piano pieces”. Selecting sixteen representative pieces from the fifty-six piano pieces, making a concrete analysis of tonalities and harmony characteristic. Chapter 3 summarized the national melodies and harmony characteristics by analyzing Zuyin FAN’s work. The last chapter is divided into four sections: 1.T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harmony applications of the fifty-six pieces. 2. Piano Pieces in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integration and vertical pitch together. 3. Harmonic texture’s imitation the instruments of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his works. 4. Various techniques of harmony intervals and termination of the structure, additional primary chords. Overall, the collection of fifty six pieces piano is basing on pentatonic mode and composing by Chinese national music material, using pentatonic harmony. In practical compositions, three factors are expurgated. In piano works, Zuyin Fan arranged the harmony characteristics in a way of concision、clarity and be full of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researching and analyzing Zuyin Fan pentatonic harmony theory and fifty six piano compositions, we can learn how to use these skills performing national music by various structures—that is the integration of national mode and harmony. Keywords Keywords Zuyin FAN piano pieces harmony pentatonic scales integration 西安音乐学院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西安音乐学院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专业导师指导下, 独立完成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论文中除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已 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与我一同工作并提供过帮助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 任何贡献,本人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西安音乐学院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西安音乐学院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送交西安音乐学院的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及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予以保存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与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处 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或者刊登)论文 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或者刊登)授权西安音乐学院科研处办理 研究生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西安音乐学院硕士论文 第一章 作曲家简介 1 第一章 作曲家简介 第一章 作曲家简介 樊祖荫出生于 1940 年浙江省余姚县的一个农村,自小受民间音乐的熏陶喜爱 音乐1956 年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作曲系1960 年升入本科,至 1964 年转 入中国音乐学院并于第二年毕业。
之后,便长期在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 任教,并从事作曲技术理论研究工作在长期的专业和声的教学工作中,出于教 学的需要,其主要的精力从创作方向转入了理论研究因为理论课程的教授往往 需要与理论研究相结合1980 年调入音乐研究所,至此研究的主要方向选定在民 族和声的研究领域尤其在民歌的多声部音乐的研究中成绩斐然在行政方面, 樊祖荫教授曾担任过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的副所长,教务处处长,副院长, 院长等职现任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北京音乐家协会理事,并担任多家著 名刊物的编审 众所周知,樊祖荫教授是横跨作曲与音乐学两大领域的作曲家、音乐学家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和声学范畴有学者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来概 括其全部的学术成就 ①“一个中心”——是以建立中国音乐理论体系为中心 “两 个基本点”——中国多声部民歌研究与五声性和声理论研究 (一)音乐学领域 (一)音乐学领域 据樊祖荫回忆,早在 1985 年一次开学典礼上,贺绿汀院长兴奋的告诉大家广 西有非常优美的大二度和声音程于是大二度音程就提起了樊祖荫在民族和声领 域的极大兴趣在 1963 年,在导师黎英海教授的帮助下,经过仔细斟酌,反复推 敲。
终于完成了第一篇地域多声音乐的论文《广西多声部民歌规律初探》 这篇论 文坚定了樊祖荫向多声音乐领域挺进的步伐之后,1982 年第二期发表《广西民 间合唱中调的发展》 同年中央音乐学院院报第一期发表《广西民间合唱的和声音 程特点》 1984 年《音乐艺术》广西民间合唱的多声结构形态以上几篇论文是第 一篇论文一脉相承的结果,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分析整理归纳广西民间合唱的音乐 本体 之后樊祖荫教授以点带面,在经过了对一些地域少数民族的实地考察之后发 表了《浙江畲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1984 年《中国音乐》 ) 《畲族“双条落”的基本 规律及其偶然因素》 (1985 年第一期《中国音乐》 ) 《纳西民族合唱》 (1985 年《中 国音乐》第四期) 《傈僳族多声部民歌》 (1986 年《中国音乐》第一期)在经过了 个案研究后,樊祖荫开始横向对比某一特定区域的多声部音乐现象 《布依族与壮 族多声部民歌之比较研究》 (1987 年《音乐研究》第一期)云南多声部民歌研究》 ① 徐天祥 “樊祖荫教授学术之路管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2009.03 西安音乐学院硕士论文 第一章 作曲家简介 2 (988 年中国音乐第二期) 《美与布农的多声部民歌之较研究》 (2002 年中央音乐 学院学报第一期) 《壮侗语族与藏缅语族诸民族中的多声部民歌之比较研究》1994 年( 《中国音乐》第一期)等等。
随着对民间多声音乐的不断深入的研究和学习, 樊祖荫教授开始站在宏观的角度去审视民族的多声音乐现象,从 88 年开始先后在 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多篇重要的学术论文,如:《多声部民歌的和声特点》 , 《我国 多声部民歌的分布于流传》 , 《多声部民歌节奏节拍形式研究》 , 《中国多声部民歌 的演唱形式与演唱方法》 《多声部民歌的调发展手法研究》 , 《中国多声部民歌的织 体形式研究》 。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