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修改).doc
27页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兴海县民族中学 史德措 【单元目标概说】本单元主题为成长要善学善用,既要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入体 会词句情韵,学习名家们圆熟的表达技巧,又要对人察己,善于从他人的成长中汲 取人生精华,智慧地成长 本单元“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学习“主题是“成长的烦恼“,活动中要激励学生 善于倾吐成长中的烦恼,敢于面对真我,面对挑战,巧于用生动凝练的语言表达自 己内心独特的情感 第一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生字词、段落归纳) 二、导入课文本单元课文主题是成长,我们将陆续学习古今中外六位名家反映成 长的文章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 家鲁迅先生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位伟人的成长故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革命家、思想家、文化家,代表作有《呐喊》、 《彷徨》、《朝花夕拾》和《坟》等等 四、学习生字词、解释课后读一读与写一写及练习册) 五、播放课文朗读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结合课前导引了解课文展现的是鲁迅先 生美好的童年生活: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 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六、浏览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技巧提示: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是窥察文章 的“窗口”,它们或暗示文章内容,或点明行文线索,或强化文章主旨,或亮出作 者观点等等我们要善于抓住文题所透露的丰富信息来指导阅读 内容明确:“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 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1~8 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百草园的生活;10~24 自然段 为第二部分,写三味书屋的生活;第 9 自然段为过渡段两部分之间表现了作者由 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七、布置作业:读一读与写一写三遍、文下注释、造句、练习册 八、教后记:第一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上节课的生字词、解释和运用词语造句 二、选择自己喜爱的句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问题探究 1、铺垫性问题:百草园是乐园,在三味书屋,少年鲁迅是不是就没有乐趣了呢? ——切入课文第二部分,探究三味书屋之乐 学生读、圈、议,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从文字间体会作者叙述时的感情: 2未脱孩童稚气的鲁迅对三味书屋简陋而蕴含深意的陈设、简单而庄重的礼仪充满了 新奇,对方正、质朴、博学的先生充满了恭敬,对先生开明、宽容的教育流露出感 激,甚至他迂腐的神态、陶醉的吟诵也令作者极为欢心,更不用说与众多伙伴在一 起“偷乐“的时光,三味书屋后园里无声的游玩,课堂上有口无心的唱读,老师入 神时我们的“相宜“而乐,作者至今仍是满怀留恋与依依之情的。
小结:从这个段落里,我们看到了一颗天真调皮跳荡着的童心,更欣赏到了散文 “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最高境界 2.主问题:三味书屋的乐趣与作者在百草园时所体会到的乐趣相同吗?——引导 学生用心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并自觉把前后两部分的内容进行比较 学生读、圈、议第一部分,教师可侧重训练学生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进行朗读 的能力: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一句,轻读“似乎确凿“,淡 化“现在“的回忆,重读“乐园“,强化“那时“的感受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一段,“不必说”“也不必说“要轻读, 这是“抑“的部分,它们所引领的部分在朗读时语速稍缓,语调柔和,要体现作者 回忆时的喜爱赞叹之情,同时给读者回味遐想的余地;“单是”“短短”“无限” 要重读,这是作者描绘的重点,带强调意味,它引领的内容要通过甜美的语气和略 带夸张而多变的语调,表现出儿童或惊喜或羡慕或有情或失望的情趣(此处不妨多 费点功夫,让学生逐句揣摩和朗读) 美女蛇的故事和雪地捕鸟两部分,可让学生绘声绘色进行想象性朗读(或讲故事) 表演,体会作者玄妙的记述中表现出的儿童神奇欢乐的心理及对百草园热爱迷恋的 感情,故事前后的文字是往事与回忆的衔接性语言,要读出作者宽慰反讽的叙述语 调。
小结:正是因为百草园里的景、物、人、事对儿童具有一种温馨的亲和力,所以少 年鲁迅才对它有一种特殊的依恋,才有了离别时的难舍自由朗读第 9 自然段,领 悟作者深情 学生比较三味书屋之乐与百草园之乐的异同讨论后各抒己见,说“异“说“同“都 行,有道理就可以 说“同“:都是儿童之乐,都表现有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草木虫鸟的独特感 受、对有本事的人单纯崇拜、对自由欢乐的追求、对成人世界的无知等等 说“异“:百草园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土,三味书屋是严肃凝重的学堂;百草园 之乐源于自然的厚赐,三味书屋之乐源于对知识与快乐的追求;百草园生活可谓 “快乐无极限“,三味书屋里只能暂借片刻逍遥;百草园里有朴素自然的情趣,三 味书屋里有于平淡中开掘的美好情调等等 三、主题归纳参考课后练习进行) 四、中心思想: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第一题;(乙本)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造句;(乙本) 练习册 78 页 六、教后记:3第二课 爸爸的花儿落了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抽查学生默写上节课的生字、词 二、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生字词、几个人物、段落归纳) 三、结合练习册第二题解决本节生字、词、解释、造句。
四、作者简介(见《教师教学用书》) 并完成练习册第五题 五、播放音乐磁带,学生齐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下节课提问讨论解决) 1.理解课文内容,概述小英子的成长足迹 2.体会文中丰富的情感,尤其是父女深情六、布置作业:读一读与写一写三遍、文下注释;(甲本) 练习册第 3 页 1、2 题; 七、教后记:第二课 爸爸的花儿落了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上节课的生字词、运用词语造句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理解课文内容,概述小英子的成长足迹 2.体会文中丰富的情感,尤其是父女深情 问题:1:英子的成长,是通过她的变化看出来的请同学们深入到文中找一找, 她有哪些变化表明她由一个少不经事的孩童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大人“ 结合课文叙述,自由发言,大体上英子的长大主要表现为? (明确:行为上的进步:过去懒惰,现在勤勉了;过去不会做事,现在会做许多事 了…… 心理上的成熟:过去胆小,现在勇敢了;过去懦弱无能,现在独立而坚强,甚至能 处乱不惊遇事从容了;过去愁闷,现在开朗了;过去不听劝导,现在善解人意 了…… ) 三、关联课内外,说体验 1.结合英子的成长历程谈谈你对成长的体验。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与课文所述 吻合即可 从磨练角度:“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不经事, 难成人;不闯练,难成才…… 从父母角度:父母是孩子成长途中最重要的启蒙老师父母的鼓励和希望是孩子成 功之路上最重的砝码爱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馈赠爱能化解一切怨恨给子女一 罐蜜,不如逼他去酿蜜严格的要求和温暖的关怀对孩子来说,一样都不能少…… 从苦难角度:苦难是成长的催化剂苦难是成长路上的仙果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巴尔扎克)…… 成长感受:长大不是年岁的增长,不是年级的增加,长大意味着进步与成熟,意味 着更多的责任,更强的能力…… 42.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你对成长的体验每个人的成长史都是一篇动人的童 话、一首怡人的欢歌想一想你成长经历中最重要的人,给你影响最大的几件事, 让你一直铭记在心的几句话,说说他(它)们是怎样促进并伴随你成长的 (学生用“简单叙事+体验“的形式说可从与课文相同角度说,也可说不同的,如 自身修养、成长环境、师长教育等 四、插叙的手法——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 宕有致 五、布置作业:六、教后记第三课 丑小鸭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 一、复习上节课的生字词及课文大意。
二、检查预习情况,导入课文,简介作者 导入课文: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入口处的海面上,有一座铜像冒出水面——它告诉 人们这就是丹麦但铜像既不代表丹麦的开国元勋,也不代表丹麦某一个王朝的杰 出英雄,而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子她坐在一块石头上,若有所思地望着大海她在 沉思什么呢?谁也猜不出来也没有人能叫出她的名字她没有腿,只有一条鱼尾 原来她是人鱼——“海的女儿”,丹麦作家安徒生所写的一篇童话中的主人公丹 麦人民就是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安徒生的崇敬的 作者简介(略) 二、初读课文,述情节 1速读课文,大致明白课文内容 2圈读关键词,简要复述童话情节 重点抓住丑小鸭的流浪足迹和遭遇进行复述 地点:养鸭场 沼泽地 农家小屋(老太婆家) 灌木林 农夫家 大花园 遭遇:众兄弟姐妹、母亲在外貌长相上嘲笑、嫌弃、赶、咒、啄、打、踢野鸭、 公雁、猎狗嘲笑、戏弄、嫌弃它的丑老太婆、雄猫、母鸡利用它、鄙视它、限制 它所有的动物都瞧不起它孩子们接近它、要抓住它,女人打它遭遇呈逐步升 级状:身体上的伤害、人格上的侮辱、精神上的打击、肉体精神双重摧残、险些丧 命此外,它还得忍受饥饿,逃避猎枪,防范严寒 三、细读课文,说形象。
1.边表情朗读课文,边理解丑小鸭形象,用“从这里,我看到了一只 _____________的丑小鸭”说话 让学生自得地说,目的在于让他们从丑小鸭的所作所为所感所想中全面认识丑小鸭 的性格特征:虽有自卑,但不自贱;虽屡遭厄运,但仍坚韧不拔;虽身处逆境,却 不甘平庸;虽自觉卑微渺小,却从未放弃追求;它生活漂泊无依,理想却始终坚定 不移,那就是追求快乐,渴望理解,崇尚自由,向往美丽 拓展:在刻画丑小鸭这一艺术形象时,作者倾注了真挚的感情,或同情,或愤懑, 或欣喜,他为什么会如此动情呢? 5穿插对安徒生的艺术人生的介绍,了解丑小鸭的命运正是作者经历的写照 2.理一理童话中的其他人物形象,说说芸芸众生相,也用“从这里,我看到了 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 学生自由发言,了解当时以貌取人的荒唐世道和自以为是、粗俗可鄙的世人丑态, 更进一步认识丑小鸭的可贵,从而更加喜爱这一艺术形象 三、议读课文,谈意义 议论题一:丑小鸭为什么能变成白天鹅?——谈谈童话的思想意义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找出重点语句分析议论后作答明确: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实际上经过了两个阶段,由被迫流浪到主动追求。
在老太婆家,它找到了安身之所, 但它并不满足,它要“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要到“新鲜的空气和阳光”中去, 这是它追求美好生活的开始在见到白天鹅后,它“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兴奋”,从 此“再也忘不了”它们,这是他信念的形成期经受了严冬的煎熬和考验,当他一 见到久已渴慕的天鹅,它的信念更加坚定了,“我要飞向他们”,就算“他们会把 我弄死”,也“没有什么关系”,它不顾生死地飞向他们,终于靠自己的不懈追求 和努力奋斗实现了理想可结合课后练习二进行 课文背景:创作于 1844 年的《丑小鸭》是安徒生在心情不太好的时候写的那时他有一个剧本《梨树 上的雀子》在上演,像他当时写的许多其他的作品一样,它受到了不公正的批评 他在日记上说:“写这个故事多少可以使我的心情好转一点这个故事的主人公 是一只“丑小鸭”——事实上是一只美丽的天鹅,但因为它生在一个鸭场里,鸭子 觉得它与自己不同,就认为它很“丑”它受到了各方面的压力、排斥、鄙视,但 它最后终于靠自己不懈的努力,成长为一只最美丽的白天鹅作者把自己当时的全 部感情都融注在丑小鸭这一艺术形象里,以求艺术创作上的成就和精神上的安慰 简介作者:(见《教师教学用书》) 朗读全文,整体感知,讨论探讨。
(一)、想想在这些情况下,丑小鸭的生活又该是怎样的呢? 1.假如丑小鸭忍辱偷生,赖在养鸭场不走 2.假如丑小鸭贪图安逸,在老太婆家定居 3假如丑小鸭到处流浪,一直到死也没遇着白天鹅 4假如丑小鸭见到白天鹅后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