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球磨煤机施工作业指导书.doc
20页XX热力公司二期工程技改项目 钢球磨煤机施工作业指导书. 一、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仅适用于XX热力公司二期工程技改项目两台MG-320/470钢球磨煤机的安装二、编制依据 1、《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DL/T 5047-95; 2、《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锅炉篇96版); 3、《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性能试验规程》DL/T467-2004 4、济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MG-320/470型钢球磨煤机施工图纸及技术资料三、工程概述: 本工程为1台YG-260T/9.8-M10型煤粉炉配套2台MG-320/470型钢球磨煤机,钢球磨煤机由济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设备本体包括筒体、主轴承、传动部、地基部、电机、减速机、联轴器等 1台钢球磨煤机安装主要工作量序号名称重量(kg)备注1方料斗部13822主轴承部100003传动部158003筒体579474隔音罩部17705圆料斗部13256地基部35207电机72808ZL10联轴器1719减速器675010ZL13联轴器50711联轴器防护罩8512轴套9.313合计99266四、作业准备1、设备开箱检查、验收锅炉钢球磨煤机在安装前,应根据设备厂家供货清单、装箱单和图纸清点数量,并作好详细记录,对转筒、空心轴、轴承接触面、轴承壳体等主要部件还需作下列检查。
1) 筒体直径、长度等外形尺寸应符合图纸及规范要求2)主轴承外观、尺寸的检查:台板应平整光滑,无裂纹、砂眼、翘曲变形,表面无锈蚀、划伤等缺陷;乌金瓦无砂眼、裂纹、脱胎,上瓦盖无漏焊、毛刺、翘曲变形等缺陷3)其他设备的检查:空心轴的防腐、包扎完好,轴颈表面无锈蚀伤痕;大齿轮齿面光洁,无裂纹、毛刺、缩孔、疏松等缺陷;油箱及附件应无渗漏,油箱隔板、排污孔、油位计完好2、主要施工机具序号名 称规 格 型 号单位数量备 注1履带吊QUY80A台12汽车吊40 T台13液压千斤顶50T个44倒 链5T个25倒 链10T个46倒 链2T个27交流电焊机BN-300台28水准仪SGHE-2台2校验合格9手 锤2P把410大 锤10P把211框式水平仪250*250 mm台212盘 尺30 m个113外径千分尺把114游标卡尺0-500mm把115深度尺0-500mm把116板 尺1m个117弯 尺500×250个218扭矩扳手套119百分表块420道 木200×200×2000块5021撬棍根1022塞尺L=100把223塞尺L=200把224卷扬机10T台225滑轮组50T套23、 劳动力计划表工种钳工起重工电焊工气焊工电工合计人数12431121五、施工作业必须具备的条件(1)施工现场必须达到“三通一平”。
2)施工图纸、主要设备、材料等应满足施工要求3)钢球磨煤机基础已进行验收合格,并移交安装单位 (4)钢球磨煤机房起吊设施已安装完毕,并经验收合格;(5)钢球磨煤机房脚手架及其他杂物已清理干净;六、安装施工工艺 本期工程设计两台钢球磨煤机,型号为MG-320/470,由于磨煤机筒体体积大,质量重(筒体直径为3200mm,重量为57.9吨),安装时应采取直接就位法进行安装,安装完毕后再进行土建封顶;本期工程由于钢球磨煤机土建基础图设计晚,且设备到货晚,无法采取直接就位法施工,只能在炉后或锅炉东侧用QUY80A履带吊卸车,卷扬机拖运就位法或将车开进炉膛正下方用卷扬机和滑轮组卸车、拖运卸车、拖运、吊装详见附页和附图 1、 施工措施:1.1 设备清点、检查、保管 1.1.1 施工人员、技术员会同建设单位的有关人员,根据供货清单、装箱单和图纸,清点设备的数量,测量设备的外形尺寸,检查设备的外观1.1.2 主轴承外观、尺寸的检查:台板应平整光滑,无裂纹、砂眼、翘曲变形,表面无锈蚀、划伤等缺陷;乌金瓦无砂眼、裂纹、脱胎,上瓦盖无漏焊、毛刺、翘曲变形等缺陷。
1.1.3其他设备的检查:空心轴的防腐、包扎完好,轴颈表面无锈蚀伤痕;大齿轮齿面光洁,无裂纹、毛刺、缩孔、疏松等缺陷;油箱及附件应无渗漏,油箱隔板、排污孔、油位计完好1.2 基础划线、垫铁配制a. 根据球磨机安装图,定出各设备中心线位置b. 检查各地脚螺栓孔位置偏差是否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c. 检查地脚螺栓埋管尺寸、深度、垂直度是否符合安装要求d. 检查基础标高是否符合安装要求e. 基础上安放垫铁处必须凿平,纵横水平;垫铁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均匀,且不小于75%f. 垫铁放置位置在设备主受力台板、基框立筋处或地脚螺栓两侧,且每组垫铁块数一般不超过3块(2块斜垫铁为1块),轴承主台板两组垫铁间距不大于300 mmg. 垫铁间应接触严实,用0.1mm塞尺塞入深度不超过垫铁接触长度的20%h. 垫铁安装可采用座浆法,座浆时控制每块平垫铁的水平度,并使所有平垫铁的标高差不大于2mm待座浆强度达到规定要求(一般至少需7天以上)后,将需要找正的设备放在上面进行安装找正1.3 主轴承的安装1.3.1 在主轴承的基础上,放置好预先配制的基础垫铁,在垫铁之间放置小千斤顶,以便调整台板的水平,再将台板吊放在垫铁上,检查并调整其中心位置、水平及标高。
1.3.2在球面座与台板的接合面上涂一层黄干油,接着将球面座吊放在台板上,待球面座与台板中心线位置调整一致后,两边再用斜铁塞紧1.3.3主轴承台板下垫铁松紧的调整工作,应在转筒正式就位(最好在钢瓦装完)后进行为好;调整的标准是应保证球面间隙用0.05mm的塞尺塞不进1.3.4将球面轴瓦吊放到球面轴承座内,使两个球面中心的销钉和销孔上下对准,周围间隙均匀 a.两主轴承的轴瓦底面用水平管或水平仪检查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高低偏差不大于0.5mm,标高偏差不大于±10mm,轴承本身纵向(瓦底)及横向(瓦口)也均应保持水平 b. 两轴承的间距(要在转筒就位前测好,因转筒就位后就难以测量)应满足筒体热胀要求,偏差不大于±2mm,并与转筒实际长度相符 c.球面轴瓦与球面座应对正,两边要对称,偏露不得过大,装配时球面上要涂一层掺有石墨的润滑油,以使转动灵活 d.在拉线找正过程中,主轴瓦要有遮盖,防止杂物落入、打伤或污染瓦面钨金1.4 转筒卸车、拖运架搭设及安装就位1.4.1转筒体积大,质量重(直径为3200mm,重量为57947Kg),设备到货后在炉后或除氧煤仓间东侧用QUY80A履带吊卸车,卷扬机拖运就位。
1.4.2根据施工图纸搭设磨煤机筒体拖运架1.4.3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浮土上的拖运架立柱下面需垫枕木或大钢板,以防拖架下沉拖运架两端及侧面需根据实际情况加焊斜撑,以防拖运时发生倾翻1.4.4拖运轨道应水平,焊缝应牢靠1.4.5.用卷扬机配合滚杠拖拉转筒至安装位置,用枕木垫至适当高度,并初步调整好转筒的纵横向中心位置,然后用两台10T卷扬机带动装设在转筒上方的滑轮组,或用四个50T的千斤顶顶住装在转筒两端侧面的拖架来升降转筒进行就位1.5大齿轮安装(大齿轮安装之前需先将齿轮罩最下面一块放好)1.5.1 仔细清理大齿轮法兰接合面,不能有任何缺陷和杂物1.5.2查阅磨机法兰及大齿轮加工检查记录,根据记录,选择大齿轮在法兰上的定位点,并推算调整螺栓的距离1.5.3 用撑管固定磨机筒体,安装上部半个大齿轮1.5.4 取掉撑管,用两台卷扬机配合将磨机旋转半圈,以便安装另外的一半大齿轮1.5.5 按厂家的标记安装定位销,每个销子的标志应与每半个大齿轮上确定的位置和方向一致1.5.6 安装另半个大齿轮,对角安装连接螺栓,把2个半齿轮连接成一个整体1.5.7 拧紧大齿轮与磨机联接螺栓,转动大齿轮二周,在大齿轮的等分16点上用百分表测量其径向与轴向跳动。
检查检测数据是否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1.6小齿轮安装1.6.1 拆开小齿轮轴承座,进行轴承清洗检查,轴承滚子应完好无损,轴承游隙应符合规范要求1.6.2 小齿轮推力间隙及膨胀间隙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1.6.3小齿轮两轴承座应同心(用百分表测量),不同心度应调整在0.05mm/m以内1.6.4 彻底清理底板,除掉毛刺,配制垫铁,进行小齿轮的安装1.6.5 用塞尺检查或压铅丝检查方法测量大、小齿轮的啮合间隙,其数值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要求1.6.6 检查大齿轮和小齿轮对正性:清理干净齿面,涂红丹,旋转大齿轮两圈以便能在大齿轮的齿上啮合有痕迹,其啮合痕迹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要求1.7 减速机安装1.7.1 减速机需进行解体检修,滚动轴承及齿轮部位需清理干净,各部间隙应符合规范要求1.7.2 检查大齿轮是否有明显的不平衡现象,并检查平衡铁件是否牢固,并涂红丹粉检测齿轮啮合的情况1.7.3 组装后用手盘车检查,应转动灵活平稳1.7.4 清除底座上的脏物和灰尘等杂质1.7.5 根据小牙轮轴上半联轴器找正减速机,其两半联轴器圆周和端面允许偏差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1.8 主电机安装1.8.1 电机轴承部位须解体检修,各间隙值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
1.8.2 根据减速机推力端半联轴器找正电机,其两半联轴器圆周和端面允许偏差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1.9 进、出口料斗安装1.9.1 底盘要水平,固定支架要牢固且正直1.9.2 安装时对料斗与筒体之同心度应进行检查,其同心度不大于2 mm1.9.3 出、入口料斗的平面法兰面应水平1.9.4 进、出口料斗与螺旋管装配时,应拧紧所有联接螺栓,螺旋管端部与料斗空心筒内套间隙,进料端应大于3 mm,出料端应大于5 mm1.9.5 进、出口料斗管头与空心轴的径向间隙在两侧应相等,上部间隙比下部间隙稍大1.9.6 料斗短管与空心轴内套之间应有密封装置1.10 油系统安装油系统由油泵、油箱、冷油器、滤油器及油管组成1.10.1安装前,齿轮油泵应解体,进行清理检查a.检查外观缺陷,齿轮应咬合平稳,接触良好,轴承应完好无缺b.齿轮与壳体圆周应有0.05~0.1mm的径向间隙,轴向间隙每端应为0.02~0.12mm,齿轮与齿轮间的顶间隙与咬合面间隙均不大于0.05mmc.轴套与轴配合时,其圆周径向间隙一般为0.03~0.05mmd.端盖与壳体的连接法兰接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