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生职称考试.docx
3页第 4 章 卫生经济第 1 节 绪论♦卫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 卫生经济学:是研究卫生系统在提供卫生服务时发生的经济关系和经济适动2、 研究内容主要是:①卫生资源的开发、筹集和合理分配;②卫生资源的最优使用;③卫生资源使用 目的;④研究卫生工作与人民的健康的相关的经济活动3、 卫生经济学不仅是研究卫生服务的经济学,它还是研究健康与疾病的经济学第 2节 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卫生服务需求与需要的概念1、 需求: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数量⑴需求的形成有两个必要条件:①一是消费者的购买愿望;②二是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如果只有购买 愿望而没有支付能力,或虽然有支付能力却没有购买愿望,都不能构成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需求⑵卫生服务需求:是指消费者实际利用卫生服务的数量2、 卫生服务需要:是指从消费者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的情况下,由医学专业人员分析判 断消费者是否应该获得卫生服务及获得卫生服务的合理数量3、 通常情况下,对于卫生防疫服务特别是传染病的控制活动的数量,主要考虑需要,由有经验的公共 卫生专家,根据当地居民的实际需要,对卫生服务进行规划♦影响需求的因素1、 商品的价格: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商品需求量增加。
2、 收入: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对一般商品来说,随着收入的增加,需求会有所增加3、 替代品的价格:随着替代品的价格上升,此种商品的需求上升4、 互补品的价格:随着互补品价格的上涨,商品的需求下降5、 其他因素:消费者偏好,对未来预期等♦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①消费者信息缺乏、②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③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 ④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⑤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源性等♦卫生服务的弹性1、 需求弹性可分为:需求的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它们分别说明需求量变动与价格、收入 和相关物品(服务)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2、 卫生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卫生服务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3、 各种商品价格的需求弹性:可按其弹性系数的大小分为5类⑴需求完全无弹性:无论价格如何变动,需求均不变动⑵需求无限弹性(完全弹性):价格为既定时,需求是无限的⑶单位需求弹性:需求量的变动率=价格变动比率⑷需求缺乏弹性:需求量的变动率V价格变动比率通常农副产品、烟草等属于缺乏弹性商品 ⑸需求富有弹性:需求量的变动率>价格变动比率通常奢侈品往往是富有弹性的商品第 3节 卫生服务的供给♦卫生服务供给的概念1、 卫生服务的供给:一种商品或服务的供给是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 愿意且能够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2、 卫生服务供给应具备的2个条件:①有提供卫生服务的愿望;②有提供卫生服务的能力3、 卫牛服务供给的特点:本身具有即时性、不确定性、专业性和技术性、垄断性、高质量性和无误性、 供给者的主导性、外部经济效应、公共物品的供应的短缺性等♦卫生服务研究1、 卫生服务研究:探讨卫生服务的提供者、接受者和决策者 3 方面相互关系,研究卫生部门为一定目 的使用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卫生服务的过程2、 卫牛服务研究内容分为:卫牛系统研究、卫牛工作研究、医疗预防效果评价、行为医学研究4类 ♦卫生服务研究的内容1、 社会因素对卫生系统的影响:社会因素对卫生系统有决定性影响2、 评价人群医疗需要:人口特征和患病率水平是决定医疗需要量的基本因素;社会经济、文化和医疗 保健制度对医疗需要量有重大影响3、 合理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4、 卫生系统的组织机构:5、 卫生服务提供:研究提供服务的内容、性质和层次6、 卫生系统的经济分析:分析卫生系统的经济活动是卫生计划的基本活动7、 卫生服务效果评价:人群健康状况是评价卫生服务效果的最终目标♦卫生服务研究方法1、 描述性研究:阐明卫生服务或健康现象在人群中分布的规律及其趋势。
2、 分析性研究:研究影响卫生服务的因素3、 实验性研究:以社区人群作为实验研究对象,进行干预试验可广泛用于卫生服务研究4、 理念研究:应用数学模型从理论上阐述卫生服务与有关因素的关系及其规律5、 系统分析法:是一种运用系统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6、 综合评价法:用人群健康状况、医疗需要量、卫生资源和卫生服务利用等指标及其相互关系,评价 卫生服务的效益和效果,为卫生资源合理分配提供依据7、 投入产出法:研究卫生服务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以评价资源的效益和效果8、 发展预测法:是在卫生服务领域内有发展前途的一种研究方法 ♦医疗需要量:1、 定义:是人群健康状况的客观反映,是根据人群患病率及疾病严重程度提出的对门诊、住院、保健 和康复服务的客观需求2、 医疗需要量是建立在对人群健康状况的测定基础上提出的一系列医疗服务需要量指标医疗资源需 要量是根据医疗服务需要量提出的对卫生人力、物力及财力的需要量3、 医疗需要量指标如下: ⑴疾病频度统计指标:① 健康者占总人口的百分数:每百调查人口中健康者所占百分比② 2 周每千人患病人数及患病次数③ 每千人患慢性病者人数及患病次数⑵疾病严重程度指标① 每千人患有2种及以上疾患者数。
② 2 周每千人因病休工(学)人数及天数③ 2周每千人因病卧床人数及天数 ♦卫生服务资源:包括卫生人力、费用、设施、装备、药品、信息、知识和技术等1、卫生人力资源:卫生资源中最重要的一种,是国家卫生发展计划的组成部分卫生人力主要研究卫 生人员的数量、结构和分布卫生人力规划是对未来人力需要量、供应量以及拥有量进行预测⑴卫生人力需求① 健康需要法:为了保护人群健康,应该接受哪些服务项目,根据服务的数量计算卫生人力需要量② 健康需求法:是建立在卫生服务的实际利用基础上,是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实际服务需求量,考虑 到未来一定时期内影响需求量的各种因素,计算出未来的服务需求量,再推算出卫生人力需求量③ 服务目标法:制定了服务产岀量目标,卫生服务需要量即可得岀④ 人口比值法:掌握了预测人口数及卫生人力与人口的比值,可计算岀目标年度卫生人力需要量 ⑵卫生人力供给:卫生人力规划要求卫生人力的需求和供给取得平衡卫生人力供给包括3个部分:现有卫生人力拥有量、未来卫生人力增加量和流失量⑶卫生人力管理:包括①制定卫生人力管理政策和规范;②调节卫生人力需求;③卫生人力的监督和 指导;④卫生人力的激励;⑤卫生人力的使用和评价等。
2、卫生费用⑴卫生费用来源:于国家、集体和个人⑵卫生费用分类:直接卫生费用和间接卫生费用⑶卫生费用评价指标:① 卫生费用占国生产总值的百分比:是否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及人民群众卫生保健需要② 人均卫生费用:反映卫生资源在地区间、不同人群间分配是否合理③ 卫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反映卫生费用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分配是否合理④ 门诊和住院费用构成:反映医疗机构内部费用分配和使用的特征⑤ 医疗、卫生防疫和妇幼卫生费用的比例:是卫生部门在费用分配时应该首先注意的比例♦卫生服务利用:是卫生服务需要和供给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综合描述卫生系统工作的客观指标可分医 疗服务(包括门诊服务和住院服务)、预防保健服务和康复服务等1、 门诊服务利用:分析人群就诊特点与规律,研究影响就诊的因素,是合理组织门诊医疗服务、制定 卫生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评价指标包括:⑴就诊率:一定时间内就诊人(次)数占被调查人口的百分数⑵患者就诊百分数:一定时间内就诊人(次)数占患者的百分数⑶未就诊率:描述就诊情况的负指标,指患病而未就诊人数占患者的百分数⑷每人每年平均就诊次数:指一年内每人就诊的平均数2、 住院服务利用:是确定医疗机构布局和病床发展规划、制定卫生人力需要量的依据。
•未住院率:是说明住院服务利用的一个负指标,即有病经医生诊断需要住院而实际未能住院者占需 住院者的百分数3、 预防保健服务利用:通常询问一定时期内接受服务的种类和数量如⑴服务项目是全年内经常开展的工作(如计划生育、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和家庭访问等) 询问2周(或1个月或半年)结果来推算全年是可行的⑵预防接种、妇女病普查、传染病防治只发生在某一时期,应询问在1年或几年内接受服务的次数 ♦卫生服务评价:1、 A型:医疗需要量大,利用良好,人群需要量大一三者之间保持平衡2、 B型:医疗需要量大,卫生资源不足,卫生服务利用率高一低资源与高需要不相适应3、 C型:医疗需要量大,卫生资源充分,卫生服务利用率低一应研究卫生服务利用的障碍因素,提高 卫生服务的效益4、 D 型:资源投入不足,利用率低,不能充分满足人群医疗需要一应增加投资,提高服务利用率,以 适应人群医疗需要5、 E 型:资源充分,医疗服务需要低,卫生服务利用率充分一由于资源充分,个别人群过度利用卫生服 务,浪费卫生资源6、 F型:低资源产生高服务利用,是服务效益良好的标志一低资源与人群的低医疗需要相适应7、 G 型:医疗需要量低,资源充分,卫生服务利用率低一卫生资源投入过度。
8、 H 型:医疗需要量低,资源不足,服务利用率低一三者在低水平状态下保持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