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隆德县封山育林实施.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5763389
  • 上传时间:2017-11-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7.29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隆德县 2009 年退耕还林工程封山育林实施方案为了优化生态环境,增加林草覆盖,控制水土流失,构筑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推进退耕还林荒山绿化进程,根据根据宁林(计)发[2009]63 号《自治区林业局关于 2009 年营造林工作安排的意见》 ,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论 1、工程名称:隆德县 2009 年退耕还林工程封山育林实施方案 2、主管单位:隆德县林业局 3、工程第一责任人:柳荣(隆德县林业局局长) 4、实施地点: 5、工程布局:0.5 万亩,其中: 6、工程总投资: 7、实施时间:2009 年 8、效益:工程实施后,经过几年的封育管护和实施育林措施使工程区的灌草总盖度达到 70%以上,其中灌木盖度达到 30%以上使工程区及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起到重要的绿色屏障作用,且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良好二、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 2 -1、地理位臵 隆德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六盘山西麓,地处东径 105O 48′—1060 15′ 之间,北纬 350 21′—35O 47′之间,东与泾源县隔山相望;东北与原洲区接壤;西、西北和西吉县毗连;西南与甘肃省静宁县相邻;南与甘肃省庄浪县相通。

      东西宽 41㎞,南北长 47km 县城位于渝河上游清凉河与清流河两水相交之畔的城关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全县土地总面积 985km2 2. 地形地貌 隆德县属黄河中游西北西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沟壑区地势东高西低六盘山屏峙县境东端,7 条河西流,形成谷地,丘陵插嵌众水之间最高海拔美高山 2942m,大部分地区处在 1800—2200m 之间由于长期雨水冲刷和切割,导致全境梁峁起伏、沟壑纵横,相对高差悬殊,地形破碎,但就总体地形而言为东北高、西南低伴随地势走向,全县大的地貌划分为三个自然类型 (1)东部土石山区,是本县群山的总干,大致呈南北走向,总面积为 49.87 万亩,占总面积 33.8% (2)黄土丘陵沟壑区,坡度较大,冲沟密布,切割强烈,土层深厚,自然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主要分布在我县中部、西部地区,总面积为 81.54 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55.2% (3)河谷川地,源于六盘山的七大水系自东向西横穿全境,浸蚀而形成川谷平地,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质地好,土壤肥沃,大部分有灌溉条件,是我县的粮油基地,总- 3 -面积为 16.34 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 11%。

      3、气候条件 隆德县属中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性气候,东部高寒阴湿,为半湿润高山森林性,西部温和干燥,为半干旱草原性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干燥少雨,日照充足,蒸发强烈,无霜期短境内年平均气温 5.1℃,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最低温度由于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形成东冷西暖,平均向东推进 1km,平均气温下降 0.078℃ ,南北差异不大年平均最高气温 13.5℃,年平均最低气温-0.4℃,全年≧0℃积温2772.3℃,≧10℃积温 2014℃年平均日照时数 2365.9 小时,年均辐射量 149.08 千卡/ 平方厘米,年生理辐射为 67.02 千卡/ 平方厘米无霜期平均为 129 天近年来年平均降水量约为475.2mm,但分布不均, 7~9 月为雨季占全年降水量的 61%以上,而年平均蒸发量为 1339.2mm 干旱、冰雹、霜冻、洪涝地震及病虫害等自然灾害性天气比较频繁,特别是干旱是限制农业、林业生产的不利因子黄斑星天牛曾对隆德县以杨树为主的林木带来较大的破坏,另外近年来鼢鼠对退耕还林地苗木的保存也带来较大的威胁 4、土壤 境内主要的土壤有黑垆土、缃黄土和灰褐土其土壤类型的分布按地貌类型的划分为河谷川道区为黑垆土,黄土丘陵区为缃黄土(侵蚀黑垆土) ,土石山区依六盘山山地自高而下为山地草甸、山地棕壤和灰褐土。

      间或不规则分布有沼泽土、黝土,多呈复区组合交错分布 - 4 -5. 植被类型 隆德县在中国植被区系中属于半干旱干草原区,为森林草原向灌丛草原的过渡地带由于地形变化上的差异引起的气候差异,我县植被类型较多,且地带性表现明显随着海拔变化,境内最东部为森林草原群系,植物资源 788 种,113 科,382 种这些群系在垂直分布上,海拔 2600m 以上为高山草甸各灌丛,海拔 2400~2600m 为山柳、棘皮桦、红桦等乔木树群落;海拔 2000~2400m 为森林分布中心,生长山杨、白桦 、辽东栎、山柳等组成的混交林;海拔 2000m 以下,一般农林交错,山杨等呈小块状分布;境内西部为典型的干草原群系,要植物有柠条、锦鸡儿、山桃、扁桃、白草、香茅草、冷蒿等 99 种 415 属 800 余种 草原植被是本县植被的主体,主要草种有长茅草、蕨类、苔草、艾蒿、铁秆蒿、百里香、凤毛菊,卵穗台紫羊毛、珠牙蓼等 历史上的隆德山青水秀、林丰草茂,由于战争等诸多历史原因隆德的森林资源遭到破坏——恢复——破坏的起落过程,天然森林遭到破坏由于立地条件差异以及隆德多年来人工造林和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工程的建设,隆德森林资源的分布出现了新的特点,出现了以人工落叶松、油松、刺槐、杨树、柳树、山杏、柠条、沙棘、山桃为建种群的乔、灌群落。

      6.水系及水源状况 全县水资源总量为 5.3 亿立方米,地表水、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虽利用率较低,但可利用的- 5 -潜力很大县境内有发源于六盘山的渝河、十字路河、好水河、甘渭河、庄浪河、水洛河、唐家河,出境注入葫芦河再流入渭河,地表水径流量 1.7 亿立方米,约占总产水量的 32.1%年平均流量 0.5 立方米/秒,流水均值 0.5 立方米/ 秒,全年产水值 5.3亿立方米截止 2008 年底,先后在 7 大水系流域建起中、小型水库 28 座,总库容 0.5 亿立方米全县现有灌溉及人畜饮水机井 48 眼 (二)社会经济概况 隆德县辖 3 镇 10 乡, 127 个行政村,624 个村民小组截止 2007 年底,全县总户数 48985 户,总人口 180484 人,其中,回族人口 17648 人,占总人口的9.8%全县农业户数 36398 户,占总户数的 74.3%,农业人口159588 人,占总人口的 88.4%,农业劳动力 75877 人耕地总面积 46.68 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31.6%,人均耕地 2.92亩,人口密度为 183 人/km2 ,是自治区人口密度最大的县之一。

      全县工农业总产值 64711 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 46511 万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 71.9%在农业总产值中,林业产值2080.5 万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 3.2%,占农业总产值的4.5%全县粮食总产量 71909 吨,人均产粮 458 公斤,人均纯收入 2175 元我县是国家定点贫困县,经济相对落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加之生态环境恶化,近年来的持续干旱以及干热风、冰雹、霜冻、低温冻害等使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且工业欠发达,乡镇企业发展缓慢等原因,经济基础脆- 6 -弱,农村仍有部分人口还未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三)工程实施情况 截止目前,我县共实施退耕还林地24.6 万亩,累计配套荒山造林 44.4 万亩,封山育林 2 万亩,育苗 0.3 万亩每年度我县都较好地完成了建设任务,林草植被盖度明显提高,并且造林“两率”均达到验收标准,生态效益明显 三、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一)编制依据 1、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15163-2004) ; 2、 《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退耕还林工程封山育林工作的通知》 3、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 ; 4、 《林木种苗质量分级》 (GB7908—1999) ; 5、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6000—1999) ; 6、 《宁夏封山(沙) 育林暂行办法 》 ; 7、宁林(计)发[2009]63 号《自治区林业局关于 2009 年营造林工作安排的意见》 。

      (二)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县委、政府绿化生态立县上水平的战略,加快生态建设步伐,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并从本地的实际出发,以推进退耕还林荒山绿化进程为目标,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林草植被盖度,促进群众增收,最终实现林业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 7 -统一 (三)基本原则 1、坚持以封为主,封造结合的原则 2、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乔、灌、草结合的原则; 3、坚持相对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的原则 4、坚持以增加森林资源为主,生态优先,经济、社会效 益兼顾的原则; 5、坚持改善生态环境与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的原则 6、坚持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与科技成果,将科技支撑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原则四、建设规模与布局 (一)建设规模 根据《自治区林业局关于 2009 年营造林工作安排的意见》 (宁林(计)发[2009]63 号) ,隆德县 2009 年退耕还林工程封山育林任务 0.5 万亩,总投资万元,其中央预算内专项投资万元、地方配套投资 5 万元 (二)建设布局 隆德县 2009 年退耕还林工程封山育林主要布局在该县森林资源相对较少,适宜封山育林地类较多的西北部地区,涉及个乡镇,个行政村,总面积 0.5 万亩,其中: 五、技术标准与要求 (一)封育区范围 根据封山育林条件和小班区划的要求,结合小班因子调查,利用 1:1 万地形图现场区划封山育林小班,- 8 -确定封育四至界限,本次共区划小班个,面积 0.5 万亩。

      (二)外业调查 利用国家、自治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 ,利用 1:1 万地形图对封育小班各项因子进行了详细调查,并记载在小班调查卡上封育区调查样方设臵采取机械布设,调查样方面积为 4 平方米,样方数量按小班面积的大小确定,调查项目因子包括树种、单位面积株(丛)数,盖度及草本植物等情况 (三)封育类型 根据当地封山育林条件,确定封育类型主要为灌草型和乔灌型二种类型 (四)封育方式 工程区地交通便道,周围居住人口众多,设计封育方式为全封 (四)封育年限 根据封育区所在的地域和封育类型,按照技术规程的要求,封育年限为 5 年 (五)封禁措施1. 机械围栏 在人、牲畜活动频繁地段设臵机械围栏或生物围栏根据工程区的实际情况和封山育林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工程区全部采用机械围栏围封机械围栏由围栏和刺丝两部分组成,围栏柱为水泥长方体,高 2 m,宽、厚各 12 cm柱中加 4 根¢8mm 钢筋由柱上头向下每隔 30cm 加一钢筋环,用以固定刺丝在围栏时,每隔 6m 埋一围栏柱,埋深 50 cm,柱上共加铁丝 6 道 - 9 -2. 标志牌 在每个封育区主要出入口等地形明显处设臵钢筋水泥预制板或铁制板标志牌,牌体规格为长 2.0 米,高 2.5 米,宽为 1.3 米,牌文正面书写工程名称、建设单位、建设日期,牌背面书写封育范围、封育类型、封育年限、封育方式、封禁措施及管理组织等内容。

      本工程共设臵标志牌个 3、人工巡护 为确保 2009 年封山育林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提高封山育林成效,县、乡两级成立工程领导小组,同时,建立由村委会、村民代表及护林员组织的村级管护组织,具体负责本村封山育林工作的宣传发动、责任落实、协调纠纷等工作林业局是具体负责全县退耕还林工程封山育林的组织实施和检查验收 护林员是封山育林的直接执行者,是确保封山育林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护林人员采取公开招聘或村、乡两级推荐的形式选 择居住在封山育林区附近,热爱林业、秉公办事,在当地有一定的威信、身体健康,年龄在 18~50 岁之间村民名作为兼职护林员根据 2009 年封山育林小班分布情况,平均每人管护面积 1250 亩左右,需聘请护林人员 4 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