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汉语--第六章语法下虚词.ppt
18页古代汉语语法(下)虚词第一節 代詞v人稱代詞 v指示代詞v疑問代詞v無定代詞 v輔助代詞 人稱代詞v第一人稱代詞 “吾、我、予(餘)、朕” .先秦之前普通人也可用“朕” .今者吾喪我莊子齊物論居,予語汝!莊子達生朕皇考曰伯庸屈原離騷v古漢語的第二人稱代詞主要有“女(汝)、爾、若、而、乃”等女(汝)、爾、若”可以作主語、賓語和定語;“而、乃”一般只作定語我無爾詐,爾無我虞左傳宣公十五年吾乃與而君言,汝何為者哉?史記平原君列傳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漢書項羽傳v第三人稱 “彼、之、其”本是指示代詞,借用為第三人稱代詞 “其”一般只作定語,“之”一般只作賓語公室將卑,其宗族枝葉先落,則公室從之左傳晏嬰論季世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左傳莊公十年人稱代詞v“他”字上古的含義是“其他”、“別的”,即可指物,也可指人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詩經小雅巧言v人稱複數表示法第一,用單數人稱表示人稱複數第二,在人稱代詞後加“儕、屬、曹、輩”等字表示人稱複數齊師伐我左傳莊公十年吾與汝畢力平險列子湯問吾儕何知焉?左傳昭公二十四年若屬皆且為所虜史記鴻門宴指示代詞v近指與遠指代詞 v近指代詞有“此、是、斯、茲”等,遠指代詞主要有“彼”“夫”。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彼一時,此一時也孟子公孫醜下v泛指與特指代詞 “之”是泛指代詞,經常作賓語 ;“其”是特指代詞,經常用作定語 之子於歸,遠送於野詩經邶風燕燕至其時,西門豹往會之河上史記西門豹治鄴v特殊的指示代詞 “若”“然”“爾”“焉”“諸”相去萬余裏,故人心尚爾古詩十九首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述而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左傳襄公十五年疑問代詞指人的疑問代詞“孰” :v膾炙與羊棗孰美?(孟子盡心下)v孰為夫子?(論語子路從而後)指事物的疑問代詞 “何、胡、曷、奚”等,v胡不見我于王?(墨子公輸)v子奚哭之悲也?(韓非子和氏)指處所的疑問代詞 有“安、惡、焉”等,可以作賓語,但常用作狀語,表示反問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史記鴻門宴)無定代詞 v1、肯定性無定代詞“或” v宋人或得玉左傳襄公十五年) v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千萬孟子許行)v 2、否定性無定代詞“莫”v群臣莫對戰國策楚策一)v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莊子秋水)輔助性代詞“者”和“所”v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史記鴻門宴) v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論語顏淵)v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左傳莊公十年)v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
史記鴻門宴)第二节 副词 副词语法功能上能单独做状语,接近实词;但是词汇意义比较空灵,接近虚词.副词按照其表达的内容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情态副词 语气副词、否定副词、谦敬副词、指代副词程度副词少 古汉语中“少”常作程度副词,是“稍微、略微”意,相当于现代的“稍” v辅之以晋,可以少安左传僖公五年v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古汉语中的“稍”却是时间副词,是“逐渐”的意思v项羽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史记项羽本纪 v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柳宗元三戒黔之驴 颇 “颇”在现代汉语中表示程度深,而古汉语中的“颇”有两种用法:一是表示程度高,是“很”的意思;一是表示程度浅,是“稍微”的意思v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v至于序尚书则略,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史记三代世表序范围副词范围副词又可分为总括副词和限定副词总括副词有“皆、尽、举、悉、毕、咸、具、凡、都、共、率”等;限定副词有“但、特、只、直、止、第、独、徒、仅、唯”等v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v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上v 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
史记孙膑v 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梁惠王上独 用在反问句中,起加强反问语气的作用,是语气副词,同”岂”v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史记廉颇仅 除了表限定副词”仅仅”,还可以表示数量多,有“几乎”、“将近”的意思,读去声,主要用在唐代作品中.v 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韩愈张中丞传后序v 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白居易庐山草堂记时间副词曾 在古汉语中除了表示”曾经”,多用做语气副词,表“竟然”曾经”义多用”尝”表示v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诗经卫风河广v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情态副词暂 兼属时间副词和情态副词古代汉语中的时间副词“暂”不含有同将来对比的意思v暂游万里,少别千年江淹别赋v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史记李将军列传仍 表“频繁”、“多次”如:v晋仍无道而鲜胄国语晋语v大将军将六将军仍再出击胡史记平准书语气副词语气副词可分为五类:1、表确认语气“乃、即必、定、诚、信、果”;2、表委婉的揣度语气“其、盖、殆”;3、表意外“曾”;4、表祈使语气“其”;5、表反诘语气“岂、其、庸、巨、宁”等且 有三种用法:时间副词”将”,情态副词”姑且”,语气副词”尚且”。
v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鸿门宴v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史记淮阴侯列传v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其 充当语气副词时,可表反诘语气、委婉语气和祈使语气;还可作时间副词表“将”;作连词表 “而且”v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韩愈答李翊书v城上有鸟,齐师其遁左襄十八年 v丞相亮其悉朕意,无怠辅朕之阙三国志诸葛亮传v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左僖二十三年 v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否定副词不-弗 表示一般否定不” 既可否定动词,又可否定形容词;既可否定及物动词,又可否定不及物动词而在秦汉之前,“弗”的使用范围非常狭窄,它只能否定及物动词,而且这个及物动词还不能带宾语v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乡党v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论语子罕v仲子,不义与之齐国而弗受,人皆信之 孟子尽心上v然则国乱将弗治与?毋-勿 表示禁止毋(无)”与“勿”用法的差异,与“不”与“弗”相当,“毋(无)”相当于“不”,“勿”相当于“弗”v大毋侵小左传襄公十九年v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孟子梁惠王上否定副词未-未尝 对过去某种状况的否定v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 荀子天论v臣未尝闻也战国策魏策四非-微 “非”否定名词谓语, “非”和“微”还可用于假设条件句.v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秋水 v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韩非子五蠹v微二子者,楚不国矣 左传哀公十六年 v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左传僖公三十年谦敬副词谦敬副词又分为敬人和自谦两类敬人的:请、敬、谨、幸、惠、垂、蒙等v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战国策范雎说秦王v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史记平原君列传v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v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表谦的:窃、忝、猥、伏、敢等v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李斯谏逐客书v太守忝荷重任,当选士报国后汉书史弼传v猥以微贱,当侍东宫李密陈情表指代副词指代副词“相”“见”用在及物动词前做状语,动词后面的宾语不再出现,宾语被“相”“见”指代相 原表示互指,后来转变为偏指,仅指代动作的受事一方v今燕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史记孙子吴起起义v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v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孟子许行见 原是助动词,用在动词前表示主语是动作的受事者;魏晋南北朝时期又演变为副词,用在及物动词前表示对他人所发动作的接受,有指代宾语的作用可译为“我”或“自己”v凡举事无为亲厚者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后汉书朱浮传v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