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doc
9页Stroop效应实验报告川师大学生性别差异对stroop效应中字义、声音、颜色加工的影响摘要:念字和命名是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其反应速度是不同的这一现象由J.R.Stroop于1935年首次提出Stroop于1935年做了一个实验他使用的刺激字与书写它所用的颜色相矛盾结果发现说字的颜色时会受到字义的干扰但在用一年级小学生做实验时却没有发现这种现象 一般认为STROOP效应是由于念字自动化造成的人们对字加工快,而对颜色加工慢,因此,当要说颜色时,就会受到字义的干扰,而反过来念字却不会受说颜色的干扰 本实验是为了探究川师大学生性别差异对stroop效应中字义、声音、颜色的加工的影响,选取川师6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再从60名被试数据中去除正确率低于80%的被试,在随机在剩余的被试数据中随机选取15名男性被试和15名女性被试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果是:(1)根据表1的结果可知,川师大学生男性、女性被试在做stroop实验时,所用时间皆是字色冲突比字色无关多,字色无关比字色一致所用时间多2)川师大学生男性、女性被试在字色一致、字色冲突、字色无关的情况下,皆是反应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3)川师大学生男性、女性被试在做stroop实验时,所用时间皆是字色冲突比音色冲突多4)师大学生男性、女性被试在字色冲突的情况下,反应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由此表明了川师大学生对字义的加工过程要明显快于对颜色的加工过程,且对字义的加工过程要快于对音色的加工过程性别对于字义加工与颜色加工的混合没有显著性影响,性别对于声音加工与颜色加工的混合没有显著性影响关键词:性别 字义 声音 颜色1、 引言Stroop效应早在1935年由美国心理学家John Riddly Stroop发现当命名用红墨水写成的有意义刺激(如“绿”)和无意义的刺激词的颜色时,会发现前者的颜色命名时间比后者长这种同一刺激的颜色信息(红色)和词义信息(绿)相互发生干扰的现象就是著名的Stroop效应从广泛意义来说,就是一个刺激的两个不同维度发生相互干扰的现象Stroop效应自发现以来,一直为认知研究所青睐其研究的范式日趋成熟,研究领域广为拓展由最初的注意、认知、语言等基础学科发展到情绪、记忆、脑、神经科学等领域,近年来更将Stroop效应的研究扩展到应用层面最近两年有研究者通过ERP来研究情绪言语中性别-特定的Stroop效应[1];禁忌语的Stroop效应[2];数字的Stroop效应[3];对立颜色Stroop干扰的减少[4];执行功能中抑制能力与儿童数量加工能力的关系[5];在应用领域,有报告指出酒精依赖的患者可能是由于对酒精伤害人体的关联性的认知不足造成的。
可通过Stroop效应(酒精—相关词语)激发指示语来提高酒精依赖患者的认知成绩,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对酒精的依赖[6];也有人将Stroop效应作为精神病理学的一种方法,研究饮食无序的患者;用情绪Stroop范式研究烧伤患者的认知障碍[7]等等国内外研究者都曾对Stroop效应的研究进行总结例如很多文献引用过Macleod的文章,他回顾了有关Stroop效应的大量研究,并归纳出18项重要的研究成果本文试图探究Stroop效应中新的热点和争议,旨在跟进Stroop效应的最新研究和进展,探讨这一领域的发展情形,为后续研究提供启示麦克劳德Mecleod在1991年总结stroop效应、斯特鲁普效应的发生机制的5种理论或模型像早期的相对加工速度理论赛马理论、自动化理论、知觉编码理论、Logan的平行加工模型、平行分布式加工模型相对加工速度理论出现时间的最早,它认为人们对刺激的两个维度“字词和颜色”加工是平行的、而加工速度不同读词总快于颜色命名、所以字词首先得到加工当字词的颜色和颜色信息一致的时候就会促进对字词的颜色命名反之对字词的颜色命名则产生干扰自动化理论受到高度认同的原因在于它强调区分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两个概念,自动加工不需要注意的参与控制加工则需要有意的控制。
在stroop任务中读词是自动加工|颜色命名是控制加工,所以读词能对颜色命名产生促进或干扰,反之则不会知觉编码理论强调stroop的干扰仅发生在知觉编码阶段,加工阶段则不发生有证据说明stroop的干扰不仅发生在知觉编码阶段,还发生在加工阶段Logan的平行加工模型改变过去那种强调加工的系列性,而把stroop效应看作是收集证据进行决策的过程刺激的每个维度的加工速度是由其权重决定的,权重影响每一维度对决策的贡献大小如果来自某一维度的证据和要求的维度一致,就会降低阈限,从而加快要求维度的加工时间,反之则减慢要求维度的加工速度平行分布式加工模型PDP又称为联结主义和神经网络模型,是对以上几种理论的升华,能解释Stroop效应中的许多结果它认为PDP系统包含很多相互联结的模块,每个模块由许多简单的相互联结的加工单元,每个加工单元负责接收来自其他单元的输入并提供输出几组模块可以组成通路,每条通路包括一组相互联结的模块当6D6系统进行任务操作的时候,就会选择一条通路,通路中的联结组确定了这条通路的强度,从而通路的选择也确定了信息加工的速度和准确性而2003 年Robert等提出较新的stroop效应的建构理论。
stroop效应的建构理论认为在选择性注意中,基于记忆的两个结构—维度的不平衡性和维度的不确定性引导注意选择那些在刺激维度内或者附近的那些显眼的、奇怪的、或者与任务相关的信息进行加工维度的不平衡性和维度的不确定性对目标刺激的组合、对分心物抑制的组合进行调节,同时也会对早先刺激的记忆进行调节建构理论认为在Stroop 范式中有4 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影响Stroop 效应:呈现刺激的背景、刺激的大小数量、一致性效应以及任务效应该理论强调:被试对信息的选择所作的努力可能被新信息所中和如果不相关的信息是显眼的或者是和相关信息是相关的,这样不相关的信息也可能得到加工作为靶子目标上的字比起在其他地方呈现的字更显眼,因此就有可能调节或改变Stroop 效应本实验研究川师大学生性别差异对stroop效应中字义、声音、颜色加工的影响2、 实验方法2.1被试 随机选取川师在校大学生60名作为被试,再从60份被试数据中正确率在80%以上的数据中随机选取15名男性、15名女性被试的数据作为实验数据2.2实验器材 ep2004型心理实验台及ept801速示仪,卡片4套(12张) A套字色一致:红a1,蓝a2,绿a3 B套字色矛盾:红b1,蓝b2,绿b3 C套字色无关:红色c1蓝色c2绿色c3 D套字色语言无关,音义有关:红色d1蓝色d2绿色d32.3实验程序 2.2.1随机选取川师在校大学生60名作为被试。
2.2.2将12张卡片随机排列好 2.2.3将主机与附机ept801连接好,打开电源,按运行键 2.2.4主试根据屏幕内容设置:联机模式 stroop效应学号姓名A视场间隔次数,主试将记录表中的第一张卡片插入A视场,讲完指导语,按确定键,绿色灯亮,提示被试实验开始,实验屏幕指着间隔,主试记录并顺序插卡片 2.2.5指导语为:这是一个测试反应时的实验,当呈现卡片时,你发现字是红色按-,绿色按确定,蓝色按+,不管字是什么尽快反应 2.2.6被试见绿色灯后,眼睛靠近窗口,按确定键,测试开始,被试根据指导语对卡片内容作出反映,做满12张,黄灯亮后,测试结束 2.2.7主试打印,记录数据,找出反应错误的卡片,让被试重新补做做完休息2分钟 2.2.8第一次实验结束,主试选再做一次,做第二次实验,重复上诉实验内容,不同卡片被试要大声练出声来主试查看数据,进行测试,换被试 2.2.9正式实验开始前,主试可选3张卡片,次数选3,进行预备实验,让被试熟悉过程2.3数据分析念字和命名是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其反应速度是不同的在数据分析时,我对川师不同性别的被试进行了字色一致、字色冲突、字色无关的三种字色关系进行了样本的分析。
所得结果如下:性别对字色关系的影响检验由表1可知:字色一致、字色冲突、字色无关的男性被试所用时间的均值分别是0.639、1.071、0.826,标准差分别为0.117、0.302、0.162,均值的标准误分别为0.030、0.078、0.041字色一致、字色冲突、字色无关的女性被试所用时间的均值分别是0.705、0.950、0.723,标准差分别为0.123、0.298、0.175,均值的标准误分别为0.031、0.077、0.045;字色关系 T检验 表1组统计量性别N均值标准差均值的标准误字色一致男性15.69327.117745.030402女性15.70537.123109.031787字色冲突男性151.07093.302505.078106女性15.95062.298249.077007字色无关男性15.82633.162274.041899女性15.72363.175492.045312由表2可知:在字色一致中,方差齐性检验的结果是F=0.206、显著性水平p=sig=0.715>0.05,未达到显著性水平,所以使用第一行的T检验结果根据第一行的结果可知,样本平均数的差异量为-0.012,t=-0.275,df=28,p=0.785>0.05。
可以说川师大学生男性、女性被试在字色一致的情况下,反应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在字色冲突中,方差齐性检验的结果是F=0.091、显著性水平p=sig=0.765>0.05,未达到显著性水平,所以使用第一行的T检验结果根据第一行的结果可知,样本平均数的差异量为0.120,t=-1.097,df=28,p=0.282>0.05可以说川师大学生男性、女性被试在字色冲突的情况下,反应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在字色无关时中,方差齐性检验的结果是F=1.004、显著性水平p=sig=0.325>0.05,未达到显著性水平,所以使用第一行的T检验结果根据第一行的结果可知,样本平均数的差异量为0.102,t=1.664,df=28,p=0.107>0.05可以说川师大学生男性、女性被试在字色无关的情况下,反应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表2样本T检验方差方程的 Levene 检验均值方程的 t 检验FSig.tdfSig.(双侧)均值差值标准误差值差分的 95% 置信区间下限上限字色一致假设方差相等.137.715-.27528.785-.012100.043984-.102198.077998假设方差不相等-.27527.945.785-.012100.043984-.102206.078006字色冲突假设方差相等.091.7651.09728.282.120313.109685-.104366.344992假设方差不相等1.09727.994.282.120313.109685-.104368.344994字色无关假设方差相等1.004.3251.66428.107.102700.061715-.023717.229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