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作文最新民生时评素材:人民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最大靠山.docx
8页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最新民生时评素材---人民,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最大靠山目录:01分好“蛋糕”,激活创造动力02来自人民的“金点子”,是一座城市最足的底气03人民,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最大靠山04“铁拳”出击,严打民生领域违法行为05牢记使命担当 助力美好航空出行06主动解难题 服务更精细正文:01分好“蛋糕”,激活创造动力作者:赵文《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28日05版) 【民生观察】 大量地创造财富,合理地分配财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两个必要步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乡、区域、行业、群体之间不合理的收入差距是这种不平衡的表现,也是阻碍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方面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就要协调推进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的收入分配改革,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 初次分配是市场形成的分配关系在制度不完善的市场中,初次分配的结果往往是拉大收入差距即便是发达国家,初次分配的基尼系数也普遍较高,美国、德国、意大利等都在0.5左右,比我国还要高过去,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
在外需旺盛的情况下,收入差距大一些,更倾向于资本一些,有利于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当下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必须把分配关系摆正理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抓住主要矛盾,分配关系的重要调整是雇员劳动报酬占GDP的份额从2012年的31%上升到了2020年的38%,实现了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步之所以能够实现初次分配的迅速优化,是因为我国公有制为主体的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具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我国坚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纠正市场分配的不合理之处,为国民收入的合理分配奠定扎实基础 再分配是政府对居民财产和收入的直接调节发达国家的再分配,1970年后出现了重大偏差,对收入的调节力度过大,而对财产的调节无力这一问题的产生,与经济金融化有直接关系,即国民财富的增长,越来越多的部分表现为金融资产而不是居民收入这对于依靠劳动报酬和金融杠杆生存的大部分居民非常不利,不仅伤及劳动积极性,还带来了重大金融风险我国再分配制度正在建立和完善,重点加强了养老、教育、健康、安全等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顺应了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适应了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未来要注重再分配与初次分配相配套,既要保护劳动者积极性,又要遏制以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获取过高收入 三次分配是国民收入合理分配的重要补充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要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我国的三次分配是再分配结束后,个人或组织出于自愿进行捐赠,是“税后慈善”这与发达国家的“慈善理财业”有本质不同发达国家的三次分配往往以慈善基金的面貌出现,实质是拿本该用来交税的钱去避税,是“税前慈善”,弱化了再分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慈善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慈善法构建了制度框架、提供了基本法律保障;《慈善信托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慈善信托规制体系基本建立;慈善事业捐赠总额达到千亿元级未来,随着社会富裕程度和道德水平的提高,三次分配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弘扬优秀文化、营造良好氛围、履行社会责任、构建政商关系、缩小收入差距、转变继承观念的重要途径 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既是构建新发展格局、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落实共享发展的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还是提高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平衡性和协调性、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必然选择。
目前,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格局正在形成,要协调推进三次收入分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历史经验表明,劳动报酬具有收入均等化的作用,资本报酬具有收入集中化的作用资本报酬份额偏高,收入差距就容易扩大,金融风险也容积集聚,而初次分配的这种偏差越大,再分配和三次分配的阻力也就越大因此,理顺初次分配中的劳资分配关系,是国民收入合理分配的基础和关键要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护和激发劳动者创造财富的积极性,继续坚持提高劳动报酬份额,创造更多勤劳致富的机会 (作者:赵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人口经济研究室副主任)02来自人民的“金点子”,是一座城市最足的底气作者:本报记者 任鹏 颜维琦《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28日07版)8月26日,上海普陀区委、区政府联合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在曹杨新村街道武宁片区举行《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若干规定》普法集中宣传善美普陀同心共建”人民建议专项征集同步启动廖春燕/光明图片 【法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强调,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同一天,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正式实施,这部全国首部人民建议征集地方性法规,同样以“人民”作为核心词。
这不仅为人民建议征集能级提升、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也宣示了上海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决心与态度1、“我更多了一个喜欢上海的理由” 视频平台哔哩哔哩(B站)上传视频者(UP主)“大程子”赵红程是一名轮椅人士2020年夏天,赵红程得知上海已有不少公共交通有了无障碍设施,就专门去做了体验结果让她有点小失望,公交车的司乘人员对无障碍设施的操作并不熟练随后,赵红程把体验视频发在网上,并提出了一些工作建议这条视频有15万点击量,虽然网友评论很热闹,但她的建议仍然停留在视频里,实际情况并无改观 直到有一天,一名网友向她推荐了“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信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赵红程发出了自己的第一封建议信让她没想到的是,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的工作人员当天就和她取得联系,详细了解有关情况更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几天后偶然乘坐同一班公交车时,情况已大有改观后来赵红程才知道,建议提出后不久,上海全行业的公交司乘人员就进行了针对无障碍出行的培训,这让她感到特别温暖 “那一刻,我不再感到孤独,更多了一个喜欢上海的理由!”身为一名在上海独自打拼多年的“新上海人”,赵红程在文章《喜欢上海的温度》里写道:“我喜欢上海,其中,最喜欢的是她的温度!” 同是年轻人,95后的嘉定区徐行镇大学生村官吴豪已是一名资深的建议人。
从2016年至今,他连续三年有建议获评上海市优秀人民建议尤其让吴豪感到自豪的是,2020年5月,他提出的积极引入公众参与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的建议得到采纳,促成了上海“‘十四五’规划市民大家谈”等活动市民大家谈”等活动先后收到各界市民建言23000余条,有相当一部分被吸收采纳,直接写入上海市“十四五”规划纲要2021年6月,《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若干规定》由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吴豪欣喜地发现,他提出的“建议人提出的建议内容要真实客观”在《若干规定》中也得到了体现 “民主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真实可感的,这是我最深的感受吴豪说:“《若干规定》广纳民智,立法为民,真实反映民众意见,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2020年开始,“五个人人”成了上海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努力方向,赵红程和吴豪们参与人民建议征集的切实行动,成为“五个人人”最生动的写照03、人民,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最大靠山 “松江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因水而生,市河横贯,百水相接,秀南桥、大仓桥、跨塘桥未能连珠成串。
建议重视松江‘漕运文化’的保留”“临港有天然的地标建筑——东海大桥,桥下有网红海滩建议有关部门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形成以东海大桥为‘骨架’、滴水湖和芦潮港以西为‘翅膀’的‘大鹏鸟’,展翅协同发展”…… 2021年5月起,围绕上海“新城发力”的重大战略决策,上海市规划资源局以新城规划建设推进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与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新民晚报社联合组织开展“五个新城规划建设”人民建议征集短短一个多月,200多条“金点子”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 “从中,我们看到了市民心向往之的新城模样,找到了工作的着力点与突破口,更真切地感受到:人民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最大靠山、最足底气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公众处处长朱丽芳深有感触地说,规划工作带有很强的专业性,以前多局限在“圈内”搞规划,即便听取意见,也倾向于请专家、找学者,让业内人士出谋划策从2017年起,“上海2035”总体规划、“一江一河”贯通、上海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公众意愿调查,以及“我为上海村庄设计加油添彩”等人民建议征集活动中,一些既接地气又独到新颖的见解,不仅完善了上海的城市规划工作,还经常让朱丽芳由衷感慨——“高手在民间” 人民建议征集就是一个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策于民、问效于民的过程。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教授杨俊表示,人民建议征集,积极挖掘人民群众的“金点子”,实现从“被动征”向“主动求”转变,多措并举汇集全社会智慧力量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就是尊重基层群众首创精神、集中群众在实践中产生的智慧和意见的过程3、民意直通车,让“金点子”落地发光 认真听民声、深入察民情、积极纳民智,上海很早就架起了民意“直通车”2011年10月,上海市信访办设立人民建议征集处2020年7月17日,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揭牌成立 老建议人罗克平见证了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机构“从无到有”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上海还没有受理人民建议的专门机构,罗克平只能在报纸上呼吁一下,“落地”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后来上海成立了人民建议的专门受理机构,并全流程跟踪督办建议的转化和落地情况,这让罗克平感到,建议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娘家” 2020年,罗克平经过调研后提出了关于“建立上海老专家智库”的建议,建议发挥低龄老年专家的作用和智慧,为上海和全国各地提供智力服务这条建议被吸纳进《上海市“十四五”规划纲要》2021年5月,罗克平提出的《关于在地铁黄陂南路站设立中共二大会址指示牌的建议》,得到了申通地铁集团的积极沟通和迅速落实。
在人民建议征集这条“绿色通道”上,让罗克平有两个“不能想象”:“我提出的关于医保、民政、养老等建议,直接摆上了市领导的办公桌,这是我以前不能想象的;从我提出建议到解决问题,最快的一次不到半天时间,这也是我以前不能想象的 据统计,2012年以来,上海市级层面接收办理的人民建议事项有30余万件,占比从6.5%上升到约30%各职能部门积极采纳群众建议,采纳率从2012年的58.3%上升到2020年的98.3%,推动出台规范性文件170余件一条好建议完善一项政策、改进一项工作已经成为常态 目前,上海16个区均已挂牌成立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市、区两级人民建议征集信箱矩阵已入驻“随申办”,嵌入全市6100多个村居“家门口”服务体系,“1+16+X”征集网络正在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群众通过“家门口”“手头上”的建议征集渠道建言献策、参与治理,正成为“人民城市”新风尚 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主任王剑华表示,下一步,将以《若干规定》正式实施为契机,以法治建设为引领,推动本市各级国家机关依法征集、依法办理人民建议;以优化渠道为抓手,让征集渠道随处可见、征集信箱触手可及、群众建议随时可提;以“五个人人”为目标,全力推动“大家的事,与群众多商量、请群众来参与、由群众来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