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甘肃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docx
48页2024年甘肃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一单选题(共80题)1、小明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方案,其中方案不合理的是A.见表格选项AB.见表格选项BC.见表格选项CD.见表格选项D【答案】 B2、某教师为了验证翻转课堂的效果选择了一个班级进行了化学翻转课堂,同时选择另一个平行班级进行化学系统授课,一个学期后进行比较验收成果这个教师的教研方法是( )A.文献法B.练习法C.演示法D.实验法【答案】 D3、一般来说,喜欢化学并且对理论和抽象的东西感兴趣的学生,其认知风格大多属于(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沉思型【答案】 B4、发明了联合制碱法,被誉为我国“制碱工业先驱”的科学家是( )A.汤姆逊B.张青莲C.门捷列夫D.侯德榜【答案】 D5、某学生根据“K2O、CaO、Na2O、MgO等物质都可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得出结论“金属氧化物可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这种学习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 )A.归纳B.直觉C.比较D.演绎【答案】 A6、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纤维素的水解产物制取B.可由乙烯通过加成反应制取C.与乙醛互为同分异构体D.通过取代反应可制取乙酸乙酯【答案】 C7、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B.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固体的颜色由红色变黑色D.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答案】 D8、某学生运用“如果一种物质中的元素处于中间价态,那么这种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规律,得出“一氧化碳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这种学习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 )A.演绎B.归纳C.分类D.类比【答案】 A9、下列教学目标属于“过程与方法”范畴的是()A.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B.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学习科学探究方法C.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D.体会化学与人类社会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答案】 B10、《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习情景素材”方面增加了要求学生了解“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富营养化污染与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等内容这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修订的变化是( )A.与时俱进,重点关注健康、环境等社会热点问题,着力体现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价值B.坚持能力为重,着重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C.着重突出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理念D.总体控制内容总量和难度,加强了学科和学段的衔接【答案】 A11、在教学过程中,某化学教师为了要了解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调整教与学的步骤,应使用(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结果性评价【答案】 B12、在“制取氧气”教学中。
某教师通过复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继而过渡设问“如此重要的气体如何才能获得呢”引入新课该教师运用的导入方法是( )A.旧知导入B.实验导入C.问题导入D.直接导人【答案】 A13、下列不属于中学化学习题基本功能的是( )A.诊断功能B.调节功能C.教学功能D.选拔功能【答案】 D14、在3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各加入2mL5%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MnO2粉末,2滴1mol/LFeCl3溶液,对比观察现象,该实验的目的是( )A.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探究固体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答案】 D15、( )是为了解决教学问题、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确定的师生活动成分及其相互联系与组织方式的谋划和方略.A.教学方法B.教学设计C.教学策略D.学习方法【答案】 C16、某学生在预习烃类物质时,根据烃的组成和结构将烃分为了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进行学习该学生运用的思维方法是( )A.比较法B.归纳法C.类比法D.分类法【答案】 D17、下列对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B.氨基酸和蛋白质遇重金属离子均会变性C.α﹣氨基丙酸与α﹣氨基苯丙酸混合物脱水成肽,只生成2种二肽D.氨基酸溶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负极移动【答案】 A18、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棉花、羊毛、醋酸纤维均属于天然纤维,都能发生水解反应B.皮革鞣制过程中使用的K2Cr2O7会使蛋白质发生盐析C.福尔马林可防腐,可用它保存海鲜产品D.液态油通过催化加氢可制得人造脂肪【答案】 D19、下列属于化学实验的认识功能的是( )A.能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境B.能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C.能为学生检验化学理论、验证化学假说,提供化学实验事实D.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答案】 C20、“化学平衡”概念所属的化学知识类型是()A.化学事实性知识B.化学技能性知识C.化学理论性知识D.化学情意类知识【答案】 C21、教师在进行“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教学时,设计了如下活动,教师给出实验研究方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向盛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并振荡,观察现象,解释原因该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属于( )A.被动接受式B.主动接受式C.引导探究式D.自主探究式【答案】 C22、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铜能导电B.银能与稀盐酸反应C.镁的活动性比铁强D.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答案】 B23、某问题为“北京市正在实施‘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其中修缮长城使用了大量的氢氧化钙。
氢氧化钙的俗称是?”该问题属于( )A.记忆水平的问题B.评价水平的问题C.应用水平的问题D.理解水平的问题【答案】 A24、2018年,一档《辉煌中国》电视纪录片,让“厉害了,我的国”成了不少人的口头禅我国科技创新成果卓越,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A.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B.屠呦呦发现抗疟疾青蒿素C.闵恩泽研发石油炼制催化剂D.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答案】 B25、下列不属于高中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性质的是( )A.知识的启蒙性B.学生的主体性C.模块的选择性D.知识的多样性【答案】 A26、本学期王老师接手了某班的化学课开学第一天,他就让学生做了一份自编试题,以判断学生化学知识基础与能力的发展水平这种测试属于( )A.活动表现评价B.过程性评价C.档案袋评价D.诊断性评价【答案】 D27、目前,我国人教版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融入了许多和人们日常行为有关的先行组织者材料,其主要目的是( )A.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B.体现“用教材去教,不是教教材”的使用理念C.体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课程理念D.体现“全方位发展,突破个性化”的培养理念【答案】 C28、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相应的条件下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0.1mol/LAlCl3溶液中:K+、H+、NO3-、SO42-B.能与Al反应生成H2的溶液:NH4+、Ca2+、NO3-、Cl-C.能使pH试纸呈深红色的溶液:Fe3+、Cl-、Ba2+、I-、SCN-D.Kw/c(OH-)=1×10-12mol/L的无色溶液中:Na+、HCO3-、Cl-、K+【答案】 A29、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是()A.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B.复习已学过的教材,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C.使学生掌握新知识D.使学生对所学教材当堂理解,当堂消化【答案】 A30、STS思想的实质是( )A.人文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B.科学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C.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D.人文精神和社会精神的统一【答案】 C31、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纤维素的水解产物制取B.可由乙烯通过加成反应制取C.与乙醛互为同分异构体D.通过取代反应可制取乙酸乙酯【答案】 C32、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常规手段和主要方法是( )A.成长记录袋评价B.活动表现评价C.纸笔考试D.作业评价【答案】 C33、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心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小丽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
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小丽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A.猜想B.实验C.推理D.归纳【答案】 D34、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展望未来,化学科学具有十分广阔的探索空间下列四个选项中现代化学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A.开发新的能源B.合成新材料C.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D.防治环境污染【答案】 C35、在实验室进行化学实验时,稍有不慎即会酿成大祸,生活中对于化学用品的取用同样要求谨慎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B.自来水厂用氯气给自来水消毒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玻璃棒缓缓倒入水中D.燃着的酒精灯,酒精不够时,可直接添加【答案】 D36、化学教学理念涉及教学活动的任务、目标、内容、形式、媒体、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形成指导化学教学实践活动的方针和原则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