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历史必修二重难点诠释.doc

41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84893458
  • 上传时间:2019-03-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13MB
  • / 4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中历史必修二重难点诠释重难点1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框架构建 小农经济,又称自耕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式它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为生产模式,劳动者依靠自己的劳动来获取劳动产品以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 重点剖析 (1)形成条件 生产力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 生产关系——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主要特点 ①精耕细作: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②自给自足: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少有交换③分散: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经营规模小,生产分散④力量弱小:生产工具简单,生产力水平低下,容易夭折 (3)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生产力因素: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②生产关系因素: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③自身发展动力: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从而促进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④政府政策因素: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大都采取重农政策,扶植小农经济。

      (4)发展的不利条件 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②小农经济具有封闭分散性,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难以扩大生产规模;③地主的土地兼并影响到小农经济的生存发展;④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沉重的剥削及社会的动荡也是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5)评价 ①积极影响: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推动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主要动力;小农经济是两千多年里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和古代中国一切文明的基础②消极影响:在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小农经济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障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是近代中国停滞不前、落后挨打的原因之一 思维拓展——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从经济构成的角度看,它具有以种植业为主、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从耕作方式看,它具有使用铁犁牛耕、注重精耕细作的特点;从生产模式看,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易混易错 (1)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小农经济”不等于“自然经济”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典型的自然经济。

      但是小农经济只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而自然经济可以包括多个家庭组成的经济单位(如封建庄园) (2)自给自足不等于富足 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自耕农的生产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生产的东西很少在市场上进行交换 (3)自给自足不等于与市场没有联系 小农经济带有自给自足的封闭性,但不是与市场没有联系如农民生产所需的铁农具和生活需要的食盐等都需要从市场购买 【调研1】 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属于材料选择题,着重考查小农经济的特点,意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反映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①正确;“家家守村业”反映了重视农业的观念,②正确;“头白不出门,体现的是安土重迁的思想,④正确;③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可排除答案为B 【调研2】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 单位:钱项目数量备注收入粮食8 500折算为货币后的大致值支出赋田租(上缴实物)283同上算赋和口赋(上缴货币)406役兵役和徭役2 300除部分兵役必须亲身应役外,其余可亲身应役或上缴货币代役,2 300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日常开支食4 918据战国比例推算衣2 732同上祭祀等仪式300以战国数据为参考 ——资料来源:《汉书·食货志》;《(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 注:秦汉史料中典型的农民家庭是五口之家 问题: (1)计算材料中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的差额 (2)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冬天农闲时,农妇常聚集在一起夜织结合问题(1)的计算结果,简要分析材料中的西汉农民为什么会采用这种耕织结合的经济形式 (3)西汉在耕织经济体系下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商业繁荣现象根据材料和问题(2)中的信息,简要分析西汉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形式如何促进商业繁荣 (4)有人认为,西汉商业繁荣说明当时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根据问题(3)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解析:本题是一道表格材料解析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状况、农民的负担等方面的理解把握。

      第(1)问,审清题干要求,并进行加减运算就可以了;第(2)问应根据第(1)问的答案来分析,并注意结合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进行总结归纳;第(3)问应注意结合农业与商业、以货币代役与商业的关系进行分析归纳;第(4)问,判断的关键是准确把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基本特征,即存在“雇佣关系”,理由可以把第(3)问的结论与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联系起来回答答案:(1)纳钱代役的情况:8500一(283+406+2300+4918+2732+300):一2439(钱),即亏2439钱;亲身服役的情况:8500一(283+406+4918+2732+300)=一139(钱),即亏139钱 (2)农民收入不敷支出;衣着消费比重较高;为增加收入,减少支出,农闲纺织 (3)部分赋役项目征收货币,农民只有将产品投放市场才能换取货币去纳税;农民的剩余产品投放市场,也是商业繁荣的可能原因 (4)不成立西汉的商业繁荣部分由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所推动;西汉的商业与催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商业有本质差别;材料中看不见雇佣关系重难点2 如何把握是非争议巨大的重农抑商政策 框架构建 概念阐释 重农抑商又称固本抑末,是历代中国封建王朝推行的一种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打击工商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的政策和指导思想。

      重点剖析 (1)推行目的 ①经济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小农经济;②政治目的:保障国家全(保证兵源),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维护政治稳定,保证政府财政收入——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 (2)主要表现 ①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②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并确立商人应入市籍、不得为官的制度;推行歧视商人的政策③唐代:继续推行西汉确立的商人应入市籍、不得为官的制度;商人的政治地位较低④宋代:国家放宽了对商业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商人的地位有所变化⑤明清: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独占专利,限制了民营商业经营范围;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3)评价 ①在封建社会初期——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权如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中重农抑商的规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壮大了秦国实力,为其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②在封建社会中期——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增加国家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③在封建社会晚期——重农抑商政策不仅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调研3】 下列各项中与“重农抑商”政策密切相关的有 ①“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②“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③“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④“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和影响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反映了对商人征收重税,①正确;“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反映了在重农抑商政策影响下商人多买田置地,②正确;“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③错误;“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反映了重农思想,④正确答案为B 【调研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八政:一曰食(农业生产),二曰货(商品流通),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 ——《尚书·洪范》 材料二 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五曰百工,饬化八材;六曰商贾,阜通货贿…… ——《周礼。

      天官》 材料三 谬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五 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清世宗(雍正)实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综合指出商周时期统治者对待农业、手工业、商业的态度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3)从材料四、五中分别归纳并简要评价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能与所学知识相结合第(1)问,从材料中“八政”、“九职”的内容可知商周时期的统治者既重视农业,又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第(2)问,由材料三中的“本”与“末”、“复其身”与“举以为收孥”以及材料出处可知这是商鞅变法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反映;第(3)问,要结合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和黄宗羲、雍正帝两人的阶级立场进行分析答案:(1)商周统治者重视农业,也鼓励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2)商鞅变法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基本含义:强调发展农桑、重视耕织,并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3)黄宗羲:农工商皆本;雍正帝:重农抑商 评价:黄宗羲的观点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雍正帝的观点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落后的 重难点3 如何理解官营手工业的“素称发达”和民间手工业的“艰难经营” 框架构建 重点剖析 (1)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发展历程: ①夏商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官府垄断手工业,形成官营手工业一统天下的局面②春秋战国时期:继续发展③西汉武帝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④明朝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官营手工业逐步为民间手工业所超越 主要特点: ①特殊行业的垄断性: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②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专门负责制造官家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除皇帝特别赏赐外,平民不得使用③不计成本的奢侈性:其投资来源于国家财政,生产往往不计成本,是朝廷财政的一大支出④技术工艺的高超性:官营手工业的制作水平。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