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卷.docx

18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538552110
  • 上传时间:2022-08-3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48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卷   【篇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山顶洞人比北京人在用火方面进步的地方是() A、使用自然火B、保存火种 C、照明、防寒D、人工取火 2、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 3、我国历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于() A、公元前四五千年B、公元前2070年 C、公元前1600年D、公元前771年 4、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A、元谋人B、北京人 C、山顶洞人D、蓝田人 5、我国原始社会完毕在() A、黄帝时期B、尧时期 C、舜时期D、禹时期 6、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产生的 A、奴隶制B、世袭制 C、分封制D、禅让制 7、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是() A、世袭制B、宗法制 C、分封制D、禅让制 8、公元前1046年周国通过(),最终灭亡商朝,建立周朝。

      A、城濮之战B、牧野之战 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9、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分是() A、群居生活B、使用工具 C、制造工具D、会使用火 10、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是() A、群居生活B、氏族 C、公社D、部落 二、列举题(8分) 1、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二项世界性的奉献?(4分) 、 2、列举商周二件青铜器(4分) 三.填表题(12分) 朝代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暴君 夏禹阳城 商前1600年殷 西周前1046年周厉王 四、阅读以下材料:(10分) 材料:中华开国五千年,神舟轩辕自古传制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 (1)、材料中“轩辕“是谁?(2分) (2)、材料中“制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与哪个大事有关(2分) (3)他们结成的联盟,经过长期进展,形成哪个民族?(2分) (4)后人尊称他为什么?(2分) (5)海外华人经常骄傲地称自己为什么?(2分) 【篇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请将答案写在表格内) 1.据最新考古发觉,在我国重庆巫山龙骨坡发觉了巫山人。

      经科学测定,巫山人距今约240万—180万年这样,我国人类历史至少可以向前推动的年数是() A、10万年B、70万年C、100万年D、120万年 2.假设有一天山顶洞人遇到了北京人,他们可能会认为北京人() A、会做项链,懂得爱美B、长相像猿,比拟丑陋 C、会缝制衣服,比拟文明D、用人工取火,比拟先进 3.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A、学会制造工具B、住在山洞里 C、过着群居生活D、懂得用火驱逐野兽 4.暑假期间,小聪快乐地参观了陕西西安一处原始人类遗址,他拍下的照片,据此你推断这个遗址应当是() A、山顶洞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 5.我们知道“神农尝百草”、“神州轩辕自古传制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主要是依据() A、推理B、考古C、想象D、传奇 6.俗话说:“水火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13年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好洪水以下对他的表达,哪一项为哪一项错误的() A、他是禅让制度下产生的最终一位部落首领B、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C、他是我国历第一个国家的建立者D、他传位于子,开创了“家天下”的历史 7.制作年月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

      下面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更迭学问时制作的年月尺其中空格局部应填() A、盘庚迁殷B、武王伐纣C、平王迁都D、西周灭亡 8.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 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 A、夏人后裔B、商代遗民C、周朝百姓D、少数民族 9.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缘由是() A、自然灾难严峻,使社会经济遭到破坏B、王朝后期国王昏庸* C、爆发平民大起义D、少数民族入侵 10.春秋霸主中,势力地处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君不包括谁?() A、楚庄王B、晋文公C、吴王夫差D、越王勾践 1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周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赐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人口 C、土地和耕牛D、人口和铁犁 12.夏商西周时期高高在上的奴隶主为了统治广阔的平民和奴隶,实行的两种主要手段是 ①暴力*②实行分封制③礼仪教化④实行宗法制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3.小明查阅成语词典,找到以下成语①退避三舍②纸上谈兵③朝秦暮楚④破釜沉舟,其中对讨论春秋战国历史有帮忙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 14.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

      同时鲁国却 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天子依附于诸侯 C、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D、周王室地位衰落 15.在战国时期,六国为了共同抗秦,南北之间进展联合,称为“合纵”,但最终未能抵抗住秦国的进攻,秦战胜六国的主要缘由是()新课标第一网 A、合纵家的才能不行B、连横的策略更加敏捷 C、秦国力气的强大D、各国都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不能团结全都 16.史书上记载春秋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消失这种现象的主要缘由是:() A、个体农耕已经取代了集体耕作B、奴隶消极殆工 C、土地被极少数人占有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17.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疆发生战斗,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迟疑不决,占卜后才打算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A、龟甲或兽骨上B、竹简或木牍上C、丝帛或麻布上D、宣纸上 18.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造型宏伟,纹饰古朴以下青铜器中哪件是目前我国已发觉的的青铜器() 19.以下事物消失的先后挨次是() ①青铜器②陶器③石器④铁器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④③②①D、③①②④ 20.刘德华在电影《墨攻》中扮演了一位墨家的学者,组织了对赵国进攻的抵抗,以下哪点是符合他的观点的?() A、主见民贵君轻B、反对掠夺战斗C、利用自然为人类效劳D、主见政治改革 21.“失败是胜利之母”表达的是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 A、道家B、儒家C、兵家D、法家 22.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翻译了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并带到欧洲,孔子学说开头西传,到目前全球已建成的孔子学院140所。

      当年传教士翻译的那本书是() A、《离骚》B、《论语》C、《孙子兵法》D、《道德经》 23.小明想要参观我国历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心集权国家都城遗址,那么他应当去以下哪个地方() A、河南安阳B、河南洛阳C、陕西咸阳D、河南登封 24.《华阳国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修建者是() A、李春B、郑国C、鲁班D、李冰 25.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疆域宽阔,人口众多B、法律严苛,掩盖全国 C、国家一统,中心集权D、交通兴旺,经贸兴盛 二、材料题 26.“和谐”是人类进展的追求之一从传奇中的黄帝到秦朝灭亡这一段人类历史进展的进程中,布满着和谐与不和谐的因素依据提示,完成以下探究任务共12分)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和谐”内容 (1)统治的和谐: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什么?(2分) (2)人与人的和谐:请依据课本内容,列举这一段时间里消失的一对和谐的君臣。

      2分) (3)人与自然的和谐:战国时期修建的重大水利工程是什么?(1分) 步骤二:反思历史,熟悉不“和谐”音符 (4)统治的不和谐:列举夏商西周时期的一位暴君1分) (5)人与人的不和谐:夏商西周时期,奴隶生前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2分)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和谐”进展献策 (6)请你从儒家和法家的立场,分别谈谈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4分) 27.下面是中外历史学家对一位重要的中国历史人物的评价,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学问回答下列问题:(共11分) (他)堪称人类历或许最胜利的哲学、道德和*体系的创始人 ——罗兹墨菲《亚洲史》 (他)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留意于训练,开中国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钱穆《国史大纲》 (他)是了不得的训练家他提出的训练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训练哲学,将人看作是公平的——胡适 (1)他是春秋时期的谁?(2分) (2)作为宏大的思想家,他开创了哪个学派?(2分)他的思想主要由哪两局部组成?(2分) (3)作为训练家,他“开中国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详细行动是什么(2分) (4)他突出表达“将人看作是公平的”的训练主见是什么?(1分) (5)他的思想在战国时期是如何继承和进展的?(2分)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13分)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君书》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 ——《资治通鉴》 (1)材料一是哪位政治家说的?(2分)这句话反映了哪家学派的思想?(1分) (2)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2分)概况材料二反映了变法中哪些措施(4分) (3)依据材料三,“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的目的是什么?(2分)对我们做人有何启发?(2分)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 材料一:“秦王扫。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