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路勘测设计缓和曲线设计ppt课件.ppt
33页道路勘测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引见p< <道路勘测设计道路勘测设计> >是面向本院交通运输专业、道是面向本院交通运输专业、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二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专业根路与桥梁工程专业二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专业根底课程p本课程经过实际学习和课程设计,使学生系统本课程经过实际学习和课程设计,使学生系统掌握道道路形设计详细方法以及选线、定线的掌握道道路形设计详细方法以及选线、定线的原理知识构造回想平面平面设计纵断面断面设计横断面横断面设计圆曲曲线设计直直线设计缓和曲和曲线设计根底根底重点重点→→第四节 缓和曲线性质与要素计算p直直线线形和形和圆曲曲线线形是最根本的道路平形是最根本的道路平面面线形;形;p两者能否以相切的方式两者能否以相切的方式衔接?接?→→交点交点直圆点直圆点圆直点圆直点转角转角曲中点曲中点→→一、直一、直线、、圆曲曲线线形形对比分析比分析←→→一、直线、圆曲线线形对比分析线形线形半径半径曲率曲率离心力离心力超高超高直线直线圆曲线圆曲线+∞+∞定定值R R0 00 0不不设置置定定值1/R1/R定定值F F定定值ihih阐明假明假设直直线和中小半径和中小半径圆曲曲线直接直接衔接,那接,那么:么:不利于不利于驾驶员支配机支配机动车平平顺转弯;弯;司乘人司乘人员较难顺应离心力离心力变化;化;超高超高设计和施工困和施工困难;;因此不建因此不建议直直线与中小半径与中小半径圆曲曲线直接直接衔接。
接←→→线形扭曲,不利于行驶线形扭曲,不利于行驶圆曲线与直线直接衔接圆曲线与直线直接衔接→→一、直一、直线、、圆曲曲线线形形对比分析比分析二、二、缓和曲和曲线的定的定义和作用和作用←→→二、缓和曲线的定义和作用p定定义:在直:在直线与与圆曲曲线之之间插入曲率延插入曲率延续变化的化的线形→→线形线形半径半径曲率曲率离心力离心力超高超高直线直线圆曲线圆曲线+∞+∞定定值R R0 00 0不不设置置定定值1/R1/R定定值F F定定值ihih变值RXRX 变值1/RX1/RX 变值FxFx 变值ihxihx缓和曲和曲线✎参数延参数延续变化的化的缓和曲和曲线确保了行确保了行车延延续温馨,温馨,线形美形美观→→线形扭曲线形扭曲线形平顺线形平顺无缓和曲线无缓和曲线设缓和曲线设缓和曲线→→一、直一、直线、、圆曲曲线线形形对比分析比分析二、二、缓和曲和曲线的定的定义和作用和作用三、三、缓和曲和曲线要素分析要素分析计算算 ←→→三、缓和曲线要素分析计算p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参与缓和曲线并光滑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参与缓和曲线并光滑衔接的条件是:衔接的条件是:p圆曲线半径调整;圆曲线半径调整;p切点位置调整。
切点位置调整→→→→半径减少半径减少切点位置调整切点位置调整切点位置调整切点位置调整O O起点起点终点终点①减少圆曲线半径内移值内移值减少后的半径减少后的半径→→O O起点起点终点终点→→O O起点起点终点终点②切点位置调整—圆曲线与缓和曲线衔接缓圆点缓圆点圆缓点圆缓点→→O O起点起点终点终点→→O O起点起点终点终点确定圆曲线确定圆曲线→→O O起点起点终点终点直缓点直缓点缓直点缓直点②切点位置调整—直线与缓和曲线衔接→→O O起点起点终点终点→→起点起点终点终点O O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衔接→→起点起点终点终点O O重要参数推导→→R+pR+p(R+p)*sec(α/2)(R+p)*sec(α/2)(R+p)*sec(α/2)-R(R+p)*sec(α/2)-R90°90°起点起点终点终点O O→→R+pR+p(R+p)*tan(α/2)(R+p)*tan(α/2)(R+p)*tan(α/2)+q(R+p)*tan(α/2)+q90°90°起点起点终点终点O O→→α-2βα-2βL’=(α-L’=(α-2β)*(π/180°)*R2β)*(π/180°)*RL=L’+2LSL=L’+2LS一、直一、直线、、圆曲曲线线形形对比分析比分析二、二、缓和曲和曲线的定的定义和作用和作用三、三、缓和曲和曲线要素分析要素分析计算算四、四、缓和曲和曲线设计流程和流程和桩号推号推导←→→四、缓和曲线设计流程和桩号推导①①设计流程流程根据根据< <规范范> >确定确定R R,,LSLS;;利用坐利用坐标计算交点算交点间距距S S和和转角角αα;;利用公式利用公式计算算p p、、q q、、ββ、、T T、、L L;;推推导ZHZH、、HYHY、、QZQZ、、YHYH、、HZHZ桩号。
号→→②桩号推导p桩号号——表示公路上某点表示公路上某点间隔起点的里程隔起点的里程p例如:例如:→→K0+960K0+960960m960m50m50m1010m1010mK1+010K1+010起点〔起点〔X0,Y0〕〕终点终点O OS-TS-TS=[(X1-X0)2+(Y1-S=[(X1-X0)2+(Y1-Y0)2]0.5Y0)2]0.5→→起点起点(K0+000)终点终点O O起点起点桩号号+S-T+S-TZHZH点点桩号号+LS+LSZHZH点点桩号号+L+LHZHZ点点桩号号-LS-LSZHZH点点桩号号+L/2+L/2→→S-TS-T五、课后思索①①上文引上文引见了了ZHZH、、HYHY、、YHYH、、HZHZ的定位方法,的定位方法,缓和曲和曲线如何如何设计以确保参数延以确保参数延续变化?化?②②本本课程教材程教材----切切线支距法;支距法;③③缓和曲和曲线长LSLS和和圆曲曲线半径半径R R受哪些要素受哪些要素影响,影响,该如何取如何取值??→→完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