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三课外文言文练习2.docx
6页初三课外文言文练习(二)公输为鹊①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②,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③.子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之为鹊也,不如翟④之为车辖⑤,须臾刘三寸之木⑥,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⑦,不利于人谓之拙.【注释】①选自《墨子·鲁问》.②公输子:即公输班.鲁国的能工巧匠.③至:极.④翟:墨子名.⑤ 辖:车轴两头的插销儿.⑥须臾:不一会儿.刘:雕镂,刻削.三寸之木:很小的木料⑦功:成效.【译文】公输子用竹木削制了一只鹊鸟.做成以后放飞,飞了三天,仍没落下来.公输子自以为巧极了. 墨子知道后,对公输子说:“您制做的木鹊,不如我做车辖有意义.花费很短的时间,使用极少的木料, 做成之后插在车轴两端,便可经受五十石的重量.所以说,制做的东西,对人有好处的,才能称为‘巧’. 对人没有好处的,只能叫‘笨拙’罢了.”【题旨】务实务民为巧方有益.1,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2,短文直接阐明观点的句子是 .3,公输与墨子衡量“巧”的标准各是什么?你赞同哪个的观点?为什么?4,用自己的话说说公输子雕刻技艺的精深.1,鹊制成后将它放飞,三天都不掉下来,公输盘自己认为奇妙极了.对人有利就是巧,对人不利就是拙.2,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3,公输盘以工具的灵敏,技艺的精深为巧.墨子以对人有作用为巧.东坡仍宅建中靖国元年,东坡自儋北归①,卜居阳羡.阳羡士大夫犹畏而不敢与之游.独士人邵民瞻,从学于坡.坡亦喜其人,时时相与杖策,过长桥,访山水为乐.邵为坡买一宅, 为缗②五百, 坡倾囊仅能偿之. 卜吉③入新第, 既得日矣. 夜与邵步月, 偶至村落, 闻妇人哭声极哀.坡徙倚听之,曰: " 异哉,何其悲也。
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 " 遂与邵推扉而入,就一老妪,见坡,泣自如.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 " 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所以泣也. " 坡亦为之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就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坡因一再慰抚,徐谓之曰: " 妪之故居, 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仍妪. " 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仍旧第,竟不索其直.坡自是遂回毗陵,不复买宅,而借顾塘桥孙氏居暂憩焉.宋 费衮《梁溪漫志》【注释】:①自儋北归:从儋州遇赦回来.东坡曾被贬为琼州别驾,治所在儋州.②缗:穿铜钱的绳子, 此处指成串的铜钱.③卜吉:占卜,选择吉日.1. 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 分〕 不敢与之 游 ( ) 卜吉入新 第( ) 坡徙倚听之 ( ) 徐谓之曰( )2. 比较以下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选出判定正确的一项( 2 分)①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是岁七月②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今当以是屋仍妪 A.①用法相同 ②用法不同 B.① ②用法都不同C.① ②用法都相同 D.①用法不相同 ②用法相同答:3. 把以下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5 分)(1) 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2) 呼其子,命翌日迎母仍旧第,竟不索其直.4. 依据文章内容,评判 " 东坡" 这个人物形象( 3 分)5. 在括号内填入省略的虚词.( l 分) 卜居( )阳羡6.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 分) 竟不索其直译文 7.本文表现了东坡的哪些美德?从以下五项中选出两项.( 2 分) A 懂得怜悯别人B 无私赈济别人C为官清正廉明D对人豁达大度E 处事是非分明1. 游:交往( 1 分).第:屋,宅( 1 分).徙:走近( 1 分).徐:渐渐( 1 分)2.A (2 分)3.( 1)但是我的孩子不孝顺(不贤),就把这所宅子卖给了别人.( 3 分.重点: " 不肖"," 诸" ,省略句)(2)叫来老妇的儿子,让他其次天迎接母亲搬回旧居去,最终也没有索要房钱.( 2 分.重点: " 翌日" ," 竟" ," 直" )4. 评判角度:东坡的拮据与大方.东坡的旷达与悲悯.东坡的穷困与独善等.(扣住要点,言之成理即可)5. 〔1 分〕 于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6. 〔3 分〕 最终不要她的钱 〔 重点词 “竟”“索”“直”〕7. 〔2 分〕A D〔 写对一项给 1 分, 多写不给分 〕周敦颐周敦颐, 字茂叔, 道州营道人. 原名敦实, 避英宗旧讳改焉. 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 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①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 . 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注释:①手版:笏版1,说明加点的字.有狱久不决 一讯立辨 有囚法不当死 众莫敢争2,上文表达了周敦颐哪两件事?3,请你对周敦颐作出一个评判.1,案件.马上.依据法律.不2,一讯立断久不能决的案件.不惜得罪上司,勇救按法不当死的囚犯.3,才智过人,善于断案.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坚持原就,秉公判案.陈万年教子万年尝病,召其子咸①教戒②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 “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 “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 chǎn)也. ”注释:①咸:陈咸,陈成年之子. ②戒:同“诫” ,教训.1. 说明以下句子的加点字 〔4 ’〕(1) 欲杖.之 (2〕具.晓所言〔3〕咸叩头 谢.曰 〔4〕大.要.教咸谄之2. 以下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哪一项: 〔 〕〔2 分〕例句:召其子咸教戒.于床下A,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B,一狼洞.其中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孰知赋剑之毒.有甚是蛇者乎3. 翻译:大要教咸谄也. 〔2 分〕译文: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4.你认为陈万年的做法对吗?为什么?〔2 分〕1.〔1〕 用杖打 〔2〕 完全,都 〔3〕 认错 〔4〕 大致2.A3. 主要的意思是教我奉承拍马啊。
4. 不对,陈万年教儿子学会拍马屁,这是一种卑劣的行为,是不精确的.床头捉刀人魏武①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②,不足雄远国,使崔季圭代,帝自捉③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 魏王何如 .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特别,然床头捉刀人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魏武:曹操.②形陋:指形不高大,貌不威猛.③捉:握.【译文】魏武帝曹操要会见匈奴的使者, 他自己认为相貌不好看, 不能用威仪震服匈奴, 就让崔季珪代替他会见, 他自己握刀站在坐榻旁边做侍从. 已经会见完了, 就派间谍, 去问匈奴使者: “魏王这人怎么样?” 匈奴使者评判说:“魏王高雅的气质,不同平常.但是坐榻边上拿刀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听后,就派人追去,杀掉了这个使者.【练习】1. 说明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①自以形陋 以:②魏王雅望特别 特别:2. 将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填在横线上.既毕, 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3. 翻译.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4. 魏武追杀匈奴使的真正缘由是( ) A.认为匈奴使把“捉刀人”看成英雄是有意贬低自己. B.认为匈奴使已识破自己的“调包计”,因此恼羞成怒.C.杀鸡给猴看,借此警告手下人不要任凭谈论自己. D.认为匈奴使眼光锋利,非等闲之辈,放回去恐于己不利.5,曹操为什么不亲自召见匈奴使者 .6,匈奴使为什么被杀 .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7,这个小故事中,作者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的曹操.8,简要分析魏王是个怎样的人.9,用" 人不行貌相,海水不行斗量 " 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10,用匈奴使的眼光,对魏王作一个肖像描写.只见那床头捉刀人 , 1. ①认为 ②不同一般2. 帝(写“魏武”,“曹操”均给分)3. 但是(那位)座位旁边握刀(侍立)的人,才是位才略特别的人啊.4. D5,由于他觉得自己外行丑陋,其貌不扬,可怕不能震服匈奴来的使者6,由于匈奴使者只是说所谓“魏王”外貌不同平常,人存在7,过人的气质和才能,极度自私和猜疑的个性8. 他狡诈,怕自己形陋,叫人扮自己接待使者:他多疑,事毕后派间谍听消息.他残酷,怕匈奴使对自己不利,派人追杀.却看出曹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不能容忍这样睿智的9. 不恰当.由于匈奴使就是从相貌上看出 " 此乃英雄也 " 的.而 " 人不行貌相 " 常用在外表上看不出,实际上却很有本事的场合.10. 能写出传神的眼神和气概,就是佳作.二人并走①(前秦苻融为冀州牧②)有老姥③遇劫于路,唱贼④,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⑤,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仍入,融正色⑥谓后出者曰: “汝⑦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盖以贼如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注释】①选自《晋书》.并走:一起跑.走:古汉语中是“跑”的意思.②前秦苻( fú)融为冀(j ì)州牧: 前秦苻融任冀州的行政长官.前秦,晋朝末年氐( d. )族人在中国北部建立的秦国.冀州,在现在的河北省一带.牧,州的行政长官.③姥( mǔ):年长的妇人.④唱贼:拉长声音喊“有贼”.⑤孰是:哪一个是(贼).⑥正色:板着面孔,态度庄重.⑦汝:你.【翻译】(前秦苻融任冀州州牧)有个老妇人在路上遇到抢劫,连声呼喊“有强盗”,(强盗慌张逃跑,) 一个行路人追逐上去为老妇人捉住强盗.强盗反咬一口诬陷行路人(抢劫),这时天色已经昏黑,没有人知道其中哪个是(强盗),于是就把他们都押送到(官府).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苻融(在公堂上)见到他们后笑着说:“这是简洁知道的,可以让两个人一齐跑,先跑出凤阳门的 不是强盗.”(二人先后出凤阳门)马上回到(公堂),苻融把脸一板问后跑出(凤阳门)的人:“你是 真的强盗,为什么要诬陷别人呢?”强盗最终低头认罪.这是由于强盗假如跑得快,必定不会被(行路人) 捉住,苻融正是靠着这样的分析判定,因而知道跑得不快的那个人是强盗.《二人并走》这一判定谁是盗贼的故事告知人们:遇事要善于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判定.文中老姥遇劫唱贼这是常情,“路人为逐擒之”这也是符合事理的.而贼人“反诬路人”,又是“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这就是一个难题了.苻融的高明之处正是能从“路人为逐擒之”这一事实进行分析而作出正确判定的,贼要是跑得快当然不会为路人所擒.【练习】1. 说明加点词语.(1)路人为逐擒之 ( 2)既而仍入2. 举出一个含有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句子或成语,该词在两处语境中的意思相同.(1) 可二人并 走(2) 莫知其孰是3.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盖以贼如善走。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