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轻干部班课件-刘春彦教授:供给侧改革(20160204).ppt
57页海州大讲堂”经济专题讲座主讲:同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经济学教授 刘春彦,供给侧改革提出及内容,主讲人 刘春彦,一、供给侧改革背景及含义(一)供给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依(Jean-Baptiste Say)(1767—1832年)的著作《政治经济学概论》又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一种,《政治经济学概论》一直受到学界的重视一、供给侧改革背景及含义(一)供给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政治经济学概论》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凯恩斯的《通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样,是一部在经济学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概论》在《国富论》和《通论》之间更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供给侧改革背景及含义(一)供给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萨依定律(英语:Say‘s Law),也称作萨依市场定律(英语:Say’s Law Of Market),来源于《政治经济学概论》,是一种自19世纪初流行至今的经济思想一、供给侧改革背景及含义(一)供给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定律得名自19世纪的法国经济学家--,不过萨依并非最早提出定律内容的人,真正提出相关概念的是英国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詹姆斯·穆勒(James Mill) “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是对萨伊定律最常见的表达形式。
一、供给侧改革背景及含义(二)供给学派与里根经济学20世纪80年代,里根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供给学派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该学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的变化,因而得名一、供给侧改革背景及含义(二)供给学派与里根经济学供给学派认为,生产的增长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个人和企业提供生产要素和从事经营活动是为了谋取报酬,对报酬的刺激能够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自由市场会自动调节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利用,应当消除阻碍市场调节的因素一、供给侧改革背景及含义(二)供给学派与里根经济学供给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拉弗( Arthur Betz Laffer,提出著名的“拉弗曲线”)把供给经济学解释为:“提供一套基于个人和企业刺激的分析结构人们随着刺激而改变行为,为积极性刺激所吸引,见消极性刺激就回避政府在这一结构中的任务在于使用其职能去改变刺激以影响社会行为”一、供给侧改革背景及含义(二)供给学派与里根经济学供给学派对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的影响很大1981年,新上台的里根总统提出的“经济复兴计划”开头就声明,他的计划与过去美国政府以需求学派为指导思想的政策彻底决裂,改以供给学派理论为依据。
1985 年,里根总统在第二任期开始时宣称,他将继续实施并扩大原订计划一、供给侧改革背景及含义(二)供给学派与里根经济学但是,美国经济并没有象计划所预期的那样顺利发展,大部分目标也未能实现计划实施不久,美国经济就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特别是联邦财政连年出现巨额赤字,导致高利率和美元高汇价,又使对外贸易连年出现创纪录赤字所以几年来除了几位倡导者仍在宣扬供给学派获得巨大胜利外,信仰和赞赏的已日趋减少一、供给侧改革背景及含义(三)1998年朱镕基时代开始的“三驾马车”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时,为了“保八”开始了凯恩斯主义干预之路,亦即通过“三驾马车”刺激经济增长 “三驾马车”是指:消费、投资、净出口凯恩斯的理论实际上是应对短期经济衰退的做法一、供给侧改革背景及含义(三)1998年朱镕基时代开始的“三驾马车”但是我国过去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大规模投资带动的,外加人口红利由于没有真正解决老百姓的后顾之忧,消费始终没有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尤其是医疗和教育改革人口红利从2012年开始已经结束,所以现实开始放开单独二孩,然后2016年正式放开全面二孩一、供给侧改革背景及含义(三)1998年朱镕基时代开始的“三驾马车”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我们创造性地实施了“四万亿计划”。
“四万亿计划”虽然缓解了经济增长的压力,但是同时带来了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供给侧改革含义(三)1998年朱镕基时代开始的“三驾马车”一是,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大规模膨胀市场上的钱很多,虽然没有出现通货膨胀,但是钱不值钱这种状况被称之为“资产负债表衰退”(日本就是如此),企业杠杆率(负债率)过高如果说,西方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缺陷主要是高福利和高消费(欧债危机),而我们主要是政府(地方政府债务水平之高,靠卖地维持的土地财政,刺激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新的政府要求降房价;借新债换旧债)的旁氏骗局)与企业举债过多(大量僵尸企业)一、供给侧改革含义(三)1998年朱镕基时代开始的“三驾马车”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带来的的“产能过剩”产能过剩主要表现在几大行业:钢铁、水泥、玻璃、煤炭、光伏这些行业恰恰是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业中央政府多次提出去产能二、供给侧改革内容(一)之前的改革从1995年制定的“九五”计划时,国家计委就提出,需要进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增长到集约增长转变因此“九五”计划提出,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从从粗放型增长到集约增长转变二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二、供给侧改革内容(一)之前的改革在1996年-2000年的“九五计划”期间,优于执行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市场取消改革全面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二、供给侧改革内容(一)之前的改革但是到了2001年-2005年的“十五计划”期间,城市化这件好事在中国体制下却使各级政府大大增加了它们手中掌握的土地资源,许多地方出现了政府主导的重化工业投资热潮优于政府主导了重要资源的配置,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出现了逆转二、供给侧改革内容(一)之前的改革“十一五计划”总结了“十五”的教训,再次提出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但是由于“十一五”期间改革缓慢推进(原因是各种利益集团的阻碍,这也说明反腐对于经济增长是多么重要),虽然制定了很好的“十一五计划”,但是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乏善可称,以至于中央在“十一五计划”最后一年(2010年)不得不发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的号召二、供给侧改革内容(二)2015年供给侧改革提出2012年11月,万博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发表《新供给主义宣言》,提出了“淡化总需求管理,从供给侧推动改革”的宏观政策主张与此同时,以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领衔的“新供给学派研究小组”七人发表《中国式新供给经济学》,提出“八双”为核心的政策主张。
二、供给侧改革内容(二)2015年供给侧改革提出除贾康外,“新供给学派研究小组”还包括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央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姚余栋、前深圳创投总裁李万寿等五六十年代的中高层管理者二、供给侧改革内容(二)2015年供给侧改革提出而滕泰牵头组建的少壮派“70后经济人改革论坛”,吸收了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张茉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陈道富等人,其第一次会议上讨论的内容即为新供给主义二、供给侧改革内容(二)2015年供给侧改革提出2013年1月6日,70后经济改革论坛在一家名为“等身堂”的私人会所召开,据滕泰表述,选择这家会所与其秉持的经济政策息息相关,新供给主义希望营造一个更加公平、自由的氛围二、供给侧改革内容(二)2015年供给侧改革提出会议邀请了贾康及国开行研究院副院长黄剑辉等“新供给研究小组”成员,并由“双轨制”改革提出者、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主持随后,2013年3月2日,“新供给研究小组”在长安俱乐部召开第二次会议,邀请了滕泰等人,会上提议组建了华夏新供给研究院至此,价值观相似的两股供给学派开始汇入一流二、供给侧改革内容(二)2015年供给侧改革提出贾康与白重恩等12位学者发起设立、由北京市民政局批准的民间智库组织,成立于2013年9月22日其他人成立了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并担任院长。
研究院旨在从供给侧研究“以改革为核心的新供给经济学”(来自官网),二、供给侧改革内容(二)2015年供给侧改革提出此外,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等人也在不同场合呼吁更多地从供给面管理中国经济如今,直接把自己划归为新供给主义的知名人士已达近50人二、供给侧改革内容(三)2015年供给侧改革进入官方文件今年下半年 习近平、李克强数次提到“供给侧改革”,党的相关会议做出的决议,也多次提到供给改革二、供给侧改革内容(三)2015年供给侧改革进入官方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提出: “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理论上作出创新性概括,在政策上作出前瞻性安排,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和 把握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 进、变中突破,努力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整体竞争力。
二、供给侧改革内容(三)2015年供给侧改革进入官方文件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的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和把握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二、供给侧改革内容(四)改革内容贾康:供给侧改革需把握“八双、五并重”要领(2 015年12与30日上海证券报)1.如何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对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框架和宏观调控“需求管理”为主实践经验的反思与“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努力,已引出了对于“新供给经济学”理论创新和“供给管理”调控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国在认识、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当前阶段,迫切需要建构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机制二、供给侧改革内容(四)改革内容1.如何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然,传统的需求管理“三驾马车”框架下,其所强调的消费、投资和出口需求三大方面的分别认知,只有联通至消费供给、投资供给和出口供给,才有可能对应地成为各自需求的满足状态,其中蕴含着由需求侧“元动力”引发的供给侧响应、适应机制,即其相关的要素配置和制度安排动力机制的优化问题,这些又必须对接十八大以来全面改革和全面法治化的通盘部署。
二、供给侧改革内容(四)改革内容1.如何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之后,决策层已明确表述了“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和“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与效率”的指导方针二、供给侧改革内容(四)改革内容2.把握“八双、五并重”要领我们“新供给经济学”研究群体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本政策主张,可以概括为“八双、五并重”首先,是以改革统领全局, 以“双创、双化、双减、双扩、双转、双进、双到位、双配套”引领我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二、供给侧改革内容(四)改革内容2.把握“八双、五并重”要领“双创”——走创新型国家之路和大力鼓励创业双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促进产业优化双减”——加快实施以结构性减税为重点的税费改革和大幅度地减少行政审批二、供给侧改革内容(四)改革内容2.把握“八双、五并重”要领“双扩”——对外开放格局和新的国际竞争局面之下,扩大中国对亚非拉的开放融合,以及适度扩大在增长方面基于质量和结构效益的投资规模(对于消费的提振当然是比较重要的,已经有了不少研究成果和重视程度的明显提高,但是对于投资这方面的进一步认识,我们认为也需要强调,所以放在“双扩”概念之下来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