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草鲜药材加工方案.doc
3页甘草鲜药材加工方案一、试验报告1. 试验目的1.1通过甘草出膏率、提取物含量两个质量指标对比甘草鲜药材不同加工方法的质量差异,找到影响甘草提取物含量转移率的最佳加工方法,提高甘草提取物含量转移率从而确定一条合理的生产工艺2.1通过对不同干燥程度甘草的前处理、提取、浓缩等过程分别检验其含量(甘草苷和甘草酸),确定甘草最佳干燥程度2. 试验背景目前,我公司生产甘草时甘草提取物含量转移率偏低,为保证产品质量对甘草工艺进行再研究,通过对甘草鲜药材不同加工方法的质量差异考察,找到影响甘草提取物含量转移率的主要因素,提高甘草提取物含量转移率3. 实验方法 3.1原药材切制及提取的考察 3.1.1 取某批号的甘草鲜药材800g,将鲜药材用水冲洗干净后,切成约0.2-0.5cm的厚片,切制后饮片铺成2-3cm进行晾晒,每天上午8点到下午4点每隔一小时翻晒一次,其中每天上午8点和下午4点必须翻晒一次,取样检测,大约晒至五成干、八成干、完全燥时,分别备用3.1.2 另取与3.1.1同一批号的药材800g,置于通风良好且阳光充足的空间晾晒,至测定含水量约50%、20%、0%左右,再切成约0.2-0.5cm的厚片,分别备用。
表1原药材处理方法批次原药材重量(g)干燥程度(水分%)处理方式切制规格(cm)样品重量(g/份)样品份数200100先切再晒0.2-0.550120050先切再晒0.2-0.550120020先切再晒0.2-0.55012000先切再晒0.2-0.5501200100先晒再切0.2-0.550120080先晒再切0.2-0.550120050先晒再切0.2-0.55012000先晒再切0.2-0.55013.1.3 将两份饮片分别加热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投料量10倍的水,加热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投料量8倍的水,加热煎煮1.5小时,煎液滤过趁热用350目筛过滤,合并滤液分别测定并计算甘草苷、甘草酸含量及其转移率和出膏率3.1.4 对比分析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方法处理的甘草样品、甘草提取液、甘草浓缩液中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表2不同因素对甘草含量影响试验方法试验号切制方式干燥程度(水分%)加水量(倍)煎煮时间(h)甘草含量甘草酸(%)甘草苷(%)1先切再晒10010+82+1.52先切再晒5010+82+1.53先切再晒2010+82+1.54先切再晒010+82+1.55先晒再切10010+82+1.56先晒再切8010+82+1.57先晒再切5010+82+1.58先晒再切010+82+1.5 4试验结果机分析 表3不同因素对甘草提取液含量影响试验结果试验号甘草提取液转移率甘草酸(%)甘草苷(%)甘草酸(%)甘草苷(%)12345678结果说明:表4甘草提取液浓缩后提取物含量试验结果试验号浓缩时间甘草浓缩液转移率甘草酸(%)甘草苷(%)甘草酸(%)甘草苷(%)12345678 结果说明:4、 试验结论第 3 页 共 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