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汇总.doc

188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407398429
  • 上传时间:2022-11-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6MB
  • / 18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汇总绪论第1章 绪论 第一节 区域及相关概念一、区域和区域划分(一)区域的概念 区域首先是一个空间的概念,是地球表面上一定空间内一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二)区域的划分 1.按区域属性分类 1)行政区 2)经济区 3)自然区 4)社会区 2.按区域的功能分类 1)部门区 2)特殊区(三)区域的特征 1.系统性 2.结构性 3.层次性二、 区域研究与区域分析(一)区域研究的发展(二)区域分析据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破个自然及人文要素间的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区域分析的完善和系统化起源于区位论常见的去分析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进行分析,对区域经济状况和发展动态进行分析等三、区域规划与区域空间规划(一)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顾名思义,就是区域二,层面的空间发展计划与行动,目前与未来的需要与资源状况,引导和协调区域的变化与发展二) 区域空间规划从城市规划专业从业和教学任务来说,本书所指的区域空间规划是指将时间发展序列投影在地域空间上的组织,以实现区域空间资源环境和人口的整合,所称的区域规划主要是指侧重于空间方面的区域空间规划,这主要基于下列原因:首先区域的空间资源以及资源的空间特征是区域规划和研究的重要内容其次,空间上整合多方面的发展需求是区域规划的核心任务 第二节 区域研究及区域规划的任务一、区域研究的意义(1)区域研究是区域和城市规划编制的前提和基础2)区域研究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政策拟定提供思路3)区域研究是推动区域理论不断往前发展的利器二、 区域研究的任务区域研究的任务包括:研究区位、聚落、城市化地区和全球性地域,对影响区域发展的各要素及其综合效益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各种社会经济现象的时空规律;也可以研究区域内人类居住方式、经济活动、资源有效利用在自然环境背景下所有活动的地域差异;对存在于区域内的各种行为单位里及价值观念的矛盾和冲突以及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间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并系统地探讨解决区域发展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的方法,提出区域发展的优化模式等。

      区域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区域发展的自然与资源条件分析2) 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分析3) 区域社会的攻坚与社会发展分析4) 区域发展的支撑系统分析三、区域规划的任务(一)阐明规划区域的经济发展方向,提出经济发展目标(二)对区域内的人口、产业、城镇及区域性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性的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在地域空间上予以合理的布局(三)提出近期内的重点开发建设区域和建设工程项目(四)提出环境治理、保护的目标和对策四、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的关系 首先,区域研究为区域规划提供了论证依据和规划基础,区域规划则为区域研究中的对策和策略提供了可实现的实践平台 其次,区域研究在内容和深度上的纵深延展,深刻的影响了区域规划的形式和成果表达,推动了区域规划实践的不断发展 第三,由于区域规划常与社会需要和实践联系紧密,并和田野调查和访谈联系在一起,由此为区域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实证机会,客观上也促进和丰富了区域研究领域 第三节 区域规划与其它层次规划的关系一、 区域规划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关系区域规划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关系,从两者的相互联系方面而言,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经济社会的综合协调发展为目标,对区域规划有指导作用。

      二、 区域规划与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国土规划是综合程度更高的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依据之一,国土规划要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来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由土地部门组织编制的以保护土地资源为出发点,对区域各种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作出一定安排的空间规划区域规划与国土规划两者同属于一国土开发利用和建设布局为中心的,从战略高度进行的地域性的综合规划三、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是点和面有机联系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城市总是与相应的区域相联系,与此同时,一定区域内一定有相应的经济中心城市总而言之,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属于不同空间尺度又有相互交集的规划关系:首先,两者都是在明确长远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基础上,为特定地域的各类建设进行综合部署,两者关系十分密切其次,区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第三,两者在某种程度上有相互交叉、相互涵盖的关系最后,区域规划也因城市规划而充实和完善,使区域规划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之上四、区域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一)区域规划与经济区划的关系 (二)区域规划与各专业部门的规划 第四节 区域规划的发展回顾及展望一、 古代区域规划的思想的萌芽二、 国外区域规划的发展回顾(一) 区域规划思想初步形成工业革命后,城镇人口急剧膨胀,伴生而至的是城市不堪重负,对区域内居民点布局、生态保护、区域发展平衡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1929年到1932年的西方经济大衰退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建,人们已经完全意识到需要通过区域规划来进行必要的发展调控,必须把城市与其影响、依托的区域联系起来进行规划20世纪20年代美国鉴于一些区域的贫困、城市衰落和环境破坏等局面,意识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办法必须到区域经济前景中去寻找英国在1921到1922年开展了顿开斯特附近煤矿区的区域规划,1927年成立了大伦敦规划委员会二) 区域科学建立和区域规划繁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百废待兴,为了响应城市建设的需要,规划活动获得了空前的重视这,20世纪60年代,区域规划的思想已经被广泛而深入的接受,各种类型的区域规划在许多西方国家成为政府一项经常性的甚至是制度性的重要工作以1972年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提出的环境主义思潮为代表,区域规划开始向区域协调与合作、向区域规划中体现环境议程的和行动的方向转变三) 新区域主义时代来临和区域规划发展三、 我国区域规划的发展回顾(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区域规划实践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并仿效前苏联模式,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通过内部积累推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高速工业化战略,这是中国历史上迅速进步的时期。

      一五”计划时期要求从区域研究角度开展联合选厂禹城市规划,因而从1953年开始,便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前苏联援助的“156”项重点工程为中心的“联合选厂”与重点城市规划工作二) 改革开放时期的区域规划兴起(三) 当前新区域主义时代来临的区域规划探索四、 区域规划趋势与展望(一) 从对区域规划的任务上来看(二) 从对区域规划的作用方式来看首先,区域规划突破部门间的条块分割,你空间体系规划的形式出现将是大势所趋,空间单元内城乡整体的布局有助于整合离散于各个部门之间的资源,统筹考虑发展格局,提高规划效率其次,城市区域规划将继续成为区域规划的重点,近5年来,我国不同形式的城市地区规划也蓬勃发展,并涌现了一些新的形式三) 从对区域规划的关注重点来看(四) 从对区域规划的实施来看思考题:1. 区域规划和研究的任务是什么?2. 我国区域规划发展在城乡规划体系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3. 与区域规划相关的规划有哪些?区域规划与之的关系是什么?4. 古代区域规划思想是如何萌芽的?5. 试阐述国外区域规划的思潮6.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区域规划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第2章 区域规划理论第一节 区域规划理论的框架及演进一、 区域规划理论的特征(1) 理论方法侧重模数学模型的运用。

      2) 理论内容突出区域发展和经济活动的布局3) 理论应用对象涉及多个行政主体二、 区域规划理论结构框架 因此,本书的区域规划理论阐述以“区域空间结构理论”为主体,以区域发展及区域规划调控理论为外围,兼顾区域规划程序理论,几者相互补充、相互衔接,共同构筑区域规划理论的体系三、 区域规划理论的演进特征第二节 区域规划理论体系一、 区位论(一) 古典区位论 1.杜能农业区位论 R=PQ-CQ-KtQ=(P-C-Kt)Q R——地租收入; 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 C——农产品的生产费; Q——农产品的生产量; K——距城市(市场)的距离; t——农产品的运费率2.韦伯工业区位论区位因子为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所进行时得到的利益原料指数为产品重量与局地原料重量之比 (二)近代区位论 1.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2.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 (三)现代区位论研究方向:(1)区域科学方向,其中以伊萨德为代表2)人文地理学方向,以美国学者贝利和加里森为代表3)行为区域的研究方向 (四)区位论的国内实践和发展二、 区域发展理论(一) 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1、 传统增长极理论 2.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 3.梯度转移和反梯度转移理论 4.竞争力与产业集群理论(二) 区域均衡增长理论1. 区域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2.区域一体化理论 3.区域基本公共服务配置理论(三)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1. 传统可持续发展理论 2.低碳城市发展理论 3.区域文化可持续发展理论(四) 区域发展特征理论1.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2.地区现代化发展理论 3.倒U形理论三、 区域规划程序理论(一) 区域规划管治理论(二) 区域政策周期理论 政策周期由于所涉及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以下3种:阶段性政策周期;功能性政策周期;反复性政策周期。

      三) 区域策略选择理论第三节 区域规划理论新发展一、 信息化发展带来的影响 信息化对区位论发展的影响:信息化过程促进了各学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作为研究人类活动空间场所选择及其空进组织优化的理论——区位论也不例外 信息化对空间结构理论结构的影响:传统的空间结构理论将社会经济发展限定在特定的地理空间概念中 信息化对区域论发展的影响:信息化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影响着区域经济、社会经济要素的流动分布方式,从而促进地域分工理论由水平分工向垂直分工转变;并且随着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作用的不断壮大,区域的生产能力和传统的优越区作用逐渐下降 信息化对空间管制理论发展的影响:信息化的发展构架了便捷、公开的网络信息系统,这位规划涉及多方主体提供了参与规划的平台和途径,同时也加快了市民民主化理念的发展进程二、 全球化对区域规划理论发展的影响 全球化对区位论发展的影响 全球化对空间结构理论的影响 全球化对空间管制理论发展的影响三、 其他重要因素的影响思考题:1. 简述区域规划理论的分类及演化特征2. 简述区位论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特征3. 杜能揭示的农业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