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指导.doc
10页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指导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指导该题型是以文字材料、图片、地图、数据图表为载体而设计的选择题此类题型的结 构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在选择题的题干中引入一些材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设置备选项; 另一种是题干中没有材料,而是以不同材料作为备选项,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内容与题 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在考试能力要求上,材料型选择题对学生能力要求比较高,首先要求学生具有阅读材 料和分析材料的能力,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其次要求学生善于通过 材料揭示历史本质,洞察历史发展规律 一、要求:选择题审题“三看三思” 1、 题干要三看: 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 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 三、看词语,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2、 备选项要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备选项 是否符合历史事实; 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关系 二、分类(一)(一) 、文字类材料选择题、文字类材料选择题【题型特征】 在题干中引入一些新材料创造问题新情景,结合材料设计选项,主要考 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的以“能力立意”为主,强 调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关注社会,以史为鉴。
【解题技法】 (1)一般采用信息推断法: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结合教材 知识迁移分析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排除与材料明显不符的选项或结论正确但在材 料中没有体现的选项 (2)注意细节:有时材料太长,观点隐藏在后半部分,需要完整阅读;有时设问为否定 式,需要标记设问关键词;常见的名词在材料中有特定含义;注意材料中的时空限制和材 料出处例题: 1、 ((2011·2011·江苏单科江苏单科··))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 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这里, “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2、 (2012 年四川卷)1898 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 “普天地 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 , “近世万国”目 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 康有为的 用意在于 A.论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 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 D.阐述法国大 革命的严重后果 3、(2010 年课标全国卷)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 A. “心无外物” B. “天地为万物之本” C. “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 “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4、(2010 年高考江苏单科)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
譬 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 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 ”这一描 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 5、 (2010 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 20 题)1649 年 1 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 上说:“国王是世袭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你得告诉我究竟是什么权威传我来 的……我愿意用下议院的公平的权利不敢吼于在场的任何人……必须有贵族, 才能构成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贵族地位开始没落 B.传统议会制度瓦解 C.议会拥有绝对权力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6、 (2011·江苏单科)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 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 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这段材料可以反 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7、 (2012 年福建卷) 《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 (墙) , 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
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 亦一代之精制也 ”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8、(2013 年广东高考)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 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 ”据此推论合理的 是 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 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 9、(2013 年江苏高考)右侧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美术流派具有的一些特征下 列作品中属于该流派的是A. 《自由引导人民》 B. 《拾穗者》 C. 《向日葵》 D. 《格尔尼卡》10、(2012 江苏卷)2000 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 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后者一锤定音, 解决了长达 36 天的总统难产危机这段材料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表明司法权实际上高于行政权C.显示最高法院掌握立法权 D.说明总统人选与选民意愿无关 11、(2013 年江苏高考)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 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 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 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2、 (08 年全国卷)12.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 水的关系 “阴”的方位是(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二二)、图表类材料选择题、图表类材料选择题【题型特征】 (1)近几年高考大量将图表作为材料引入试题,扩大了历史资料的来源,活跃 的命题形式 (2)历史表格类材料选择题主要以数字表格、各种柱状图及坐标曲线等为载体, 借助于具体数字信息考查学生对表格的材料处理能力及灵活迁移所学知识的能 力 (3)地图、图片类材料题主要以地图、历史照片、图片或漫画等为载体,考查 学生对历史图片的处理能力及依托图片信息分析说明历史问题的阐释能力 【解题技法】 (1)表格类材料,第一步,要仔细读表格,对表格要“三看”:一看表格所反映 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表格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三 看表格的关键信息,尤其是一些关键的数字信息,明确内涵和外延。
第二步,要高度关注提示语,提示语是指题干中的限定词和答题要求等,表格 类题目中的提示语是解题的关键,很大程度上也是最终答案的组成部分 第三步,捕捉表格中潜在的动态信息,即读出表格中所蕴含的变化、态势等 第四步,联系所学知识,利用阶段特征,分析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最后综 合判 断,得出答案 (2)地图类材料, 应观察地图材料信息判断历史事件所指;审题弄清题目要求; 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再认再现基础知识准确做出选择 (3)图片类材料,要注意分析图片反映的事件、寓意,从图片反映的信息中判 断选项,找出正确答案 (4)漫画类材料, “一析”是指剖析漫画,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寓意 “二联” 是指联系材料,联系教材知识,结合漫画寻找解题依据,应将题干、题肢和教 材主干知识相联系, 1、曲线图、曲线图 例题1、、(2009 年高考福建文综卷年高考福建文综卷) 右图示意全球 8 个始终开放与 40 个始终封闭的经济体年经济平均 增长率(1966~1990 年)下列关 于右图的解读,正确的有( ) ①始终开放的经济体 70 年代经济波动最大②始终封闭的经济体多数时期经济呈现负增长 ③始终开放的经济体包括美国和欧盟 ④本图所涉及的经济不可能包括中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 ((2011·2011·上海文综上海文综·29·29))如图为 1927 年至 1937 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
图中显示 1928 年至 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五四运动的发生 B.红色政权的建立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胜利3、(2013 年安徽高考 21 题)图 6 是 1950—1989 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 中时段解读正确的是A.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B. “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C.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 D.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2、柱状图、柱状图 例题例题 1、(2012 江苏卷).右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 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 主要原因是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2、 (2012 年福建卷)图 8 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A.奴隶贸易的兴起 B.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 C.内燃机的应用 D.垄断组织的形成 3、(2013 年江苏高考)右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甲线段”所示时期的 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 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 3、表格、表格 例题例题 1、 (2012 年福建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散财阀,资本占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
表 2 为日本不同所有者的股票分布状况(%) 表 2所有者 年份政府和公共 机关法人金融机关其他国内 法人外国法人个人其他1950 年3.212.611061.311.91960 年0.223.117.81.146.311.51969 年0.332.221.33.240.12.9 对其解读有误的是 A.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 C.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D.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 2、(2010 年高考浙江文综 21 题))阅读表 5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 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表 5 1969—1978 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1969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 建交 国家495469878895103107110112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 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 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 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 (2012 安徽卷)表 2 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
该表反映出 表 2 1979—1984 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农村(家庭收入)17.6%收入城镇(职工货币工资)8.0%农村8.9%消费水平城镇4.5%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4、(2013 年四川高考 3 题)下表是 1620 年和 1850 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据此 判断,这一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