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唐诗三百首五言绝句:《终南望余雪》阅读.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碎****木
  • 文档编号:254730738
  • 上传时间:2022-02-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76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唐诗三百首五言绝句:《终南望余雪》阅读 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说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解释】 1、终南:山名,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面 2、林表:林梢 3、霁色:雨后的阳光 【译文】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多么秀美; 峰顶上的积雪,好像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树林外表一片光明; 暮色渐生,城中觉得更冷更寒 【赏析】 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余雪“,必需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祖咏看完后思付了一下,立即写完了四句,他感到这四句已经表达完整,根据考官要求,写成六韵十二句的五言体,有画蛇添足的感觉当考官让他重写时,他又坚持了自己的看法,考官很不快乐结果祖咏未被录用但这首诗始终流传至今,被清代诗人王渔称为咏雪作 通过山与阳光的向背表现了各处不同的景象,又联想到山头的积雪消融后,丛林光明,低处的城中反会增寒,使诗到达全新的境地。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根据规定,应当作成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思已经完满了这真是无话即短,不必画蛇添足 题意是望终南余雪从长安城中眺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做“阴”);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阴”字下得很准确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详细内容这个“浮”字下得多生动!自然,积雪不行能浮在云端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云,总是流淌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射下寒光闪闪,不正给人以“浮”的感觉吗?读者或许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是的,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林说明霁色”中的“霁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给“林表”涂上的颜色 “明”字固然下得好,但“霁”字更重要写的是从长安眺望终南馀雪的情景终南山距长安城南约六十华里,从长安城中眺望终南山,阴天当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覆盖终南山的蒙蒙雾霭;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时,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贾岛的《望(终南)山》诗里是这样写的:“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

      天事不行长,劲风来如奔阴霾一似扫,浩翠泻国门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久雨新晴,终南山翠*流,长安百万家,家家门前张开一面新崭崭的屏风,多好看!唐时如此,现在仍如此,久住西安的人,都有这样的阅历所以,假如写从长安城中望终南馀雪而不用一个“霁”字,却说望见终南阴岭的馀雪如何如何,那就不是客观真实了 祖咏不仅用了“霁”,而且选择的是夕阳西下之时的“霁”怎见得?他说“林说明霁色”,而不说山脚、山腰或林下“明霁色”,这是很费推敲的林表”承“终南阴岭”而来,自然在终南高处只有终南高处的林表才明霁色,说明西山已衔半边日,落日的馀光平射过来,染红了林表,不用说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而结句的“暮”字,也已经呼之欲出了 前三句,写“望”中所见;末一句,写“望”中所感俗谚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又云:“日暮天寒”一场雪后,只有终南阴岭尚馀积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汲取了大量的热,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时,又比白天寒;望终南馀雪,寒光闪烁,就令人更增寒意做望终南馀雪的题目,写到因望馀雪而增加了严寒的感觉,意思确实完满了;何必死守清规戎律,再凑几句呢? 王士禛在《渔洋诗话》卷上里,把这首诗和陶潜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称为咏雪的“”作,不算过誉。

      诗中的霁色、阴岭等词衬托出了诗题中余字的精神。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