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论武当道教善恶伦理思想.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509127142
  • 上传时间:2023-02-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0.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论武当道教善恶伦理思想  论文关键词:武当道教善恶承负录善罚恶法忏善书  论文摘要:分析了武当道教善恶承负和现世报应的教义,指出武当道教的善恶伦理思想与宋元以后的道教劝善书互相照应,对我国民俗教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武当山在春秋至汉代末期,已是古代宗教重要的活动场所,许多达官贵人到此修炼汉末至南北朝时,由于社会动乱,数以百计的士大夫或辞官不仕,或弃家出走,云集武当辟谷修道同时,出现了有关真武的经书隋唐时期,武当道场得到封建帝王的推崇,促进了武当道教的开展宋元时,由于封建统治者竭力推祟和宣扬武当真武神,使真武神的神格地位不断进步,“以武当山为本山,以信仰真武—玄武,重视内丹修炼,擅长雷法及符篆镶,强调忠孝伦理、三教交融为主要特征的〞武当道教最终形成,并随之呈现出二百多年的鼎盛场面作为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流派,武当道教的教理、教义与中国道教的教理、教义同出一辙,但同时又有着自己的鲜明特性就善恶伦理观而言,武当道教继承和开展了早期道教“天道承负〞的教义,不但在道经中大力宣扬因果报应的观念,而且通过“法忏〞等形式全面灌输抑恶扬善、得道成仙的思想,并将之融人宫观建筑、匾额楹联等武当文化之中详细而言,武当道教的善恶伦理思想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天道承负,善恶报应  “天道承负〞,即相信天道有循环、善恶有承负,是道教的传统教义之一承负〞之说,源自?太平经?,意思是祖先积德行善,那么可荫及子孙;假设祖先屡屡犯过作恶,后人将无辜蒙受灾祸,即人们常说的“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前人惹祸,后人遭殃〞,其特点是前辈后代相承负但对于“承负〞的阐述,?太平经?中有两种解释其一是,“承者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祖先本承天心而行,小小过失,不自知,用日积久,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无辜蒙其过滴,连传被其灾负者,乃祖先负于后生者也〞其二是,“三统共生,长养凡物名为财,财共生欲,欲共生邪,邪共生奸,奸共生猾,猾共生害,而不止那么乱败,败而不止,不可复理,因究还反其本,故名承负〞意即天地人三统共生,长养财物,欲多那么生奸邪,以致不可复理,直到财物穷尽才知还返回虚无之源本可见,其一说的是善恶承负,其二那么是说天道循环  在“承负〞之说中,道教还竭力宣扬现世的善恶报应早在先秦时期,人的行为善恶自有报应的思想就已形成如?易经?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道德经?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西汉末至东汉初,徽纬之学盛行,便又衍生出天地神灵监视人的善恶行为并予以报应的观念。

      如?河图·纪命符?称:“天地有司过之神,随人所犯轻重,以夺其算纪恶事大者,夺纪过小者,夺算随所犯轻重,所夺有多少也人授命得寿,自有本数数本多者,纪算难尽,故死迟假设所察本数以上,而所犯多者,那么纪算速尽而死早也〞道教诞生后,汲取了l纬学说中善恶报应等理论如?老子想尔注?(传为张陵所著)中说:道设生以赏善,设死以威恶行善,道随之;行恶,害随之也认为吉凶祸福和生死都是随人的行善行恶来报应的,故欲求长生者,“百行当修,万善当著〞太平经?也说:善者自兴,恶者自病,吉凶之事,皆出于身太平经?还竭力宣扬行善增寿为恶减算的思想,例如卷一百一十的(大功益年书出岁月戒)称:“过无大小,天皆知之簿疏善恶之籍,岁日月拘校,前后除算减年;其恶不止,便见鬼门〞同经?天神考过拘校三合诀)称,天地诸神共记人之罪过,三年一中考,五年一大考,“过重者那么坐,小过者减年夺算〞抱朴子内篇·对俗)那么称:人欲求仙,“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而且详细规定:“人欲地仙,当立三百善;欲天仙,立千二百善假设有千一百九十九善,而忽复中行一恶,那么尽失前善,乃当复更起善数耳故善不在大,恶不在小也〞其后的一些道教经籍如?至言总?、(墉城集仙录?、?悟真篇?、(云岌七签?等,也多有类似记载。

      武当道教形成后,继承开展了善恶承负和现世报应的教义,并将“修人道〞作为得道成仙的必经之路  二、欲修仙道,先修人道  (张三丰先生全集·大道论?说:“不拘贵贱贤愚,老衰少壮,只要素行阴德,仁慈悲悯,忠孝信诚,全于人道,仙道自然不远也〞而?太上真武妙经注?卷四那么引真武?垂世训?云:“言夫欲修仙道,先修人道人道者,恭谦美众,慈惠温良,济物利生,钦心奉正,节省事亲,修仁义,行方便,强莫聘,势莫恃,悯孤寡,垂慈念,此人道也人道尚不能修,去仙道那么远矣〞武当道教在强调“修人道〞的同时,竭力宣扬武当道教的主神—“真武〞具有录善罚恶的伦理功能太上真武妙经注?卷四引?启圣记?载:“真武上诣太清境,朝渴本师太上老君,告曰:‘吾以汝降伏天下妖魔,清宁宇宙尚诸众生,竞赴轮迥,经历地狱,汝当普度见善者以福加之,化恶者以善解之,汝宜更修其果’真武遵奉而作颂曰:‘众生造善,与吾齐身我登证果,亦同好因’〞同书卷六称真武神“兼权三界,须臾迩遐,持恶录善,止摄奸邪……总咨诀北极帝命,报应出右胜府司作善者降之百祥,庆流后代子孙;为不善者降之百殃,遗烈衰绝嗣续〞该经通过?真武启圣记?上的许多故事,做为真武神经常降于下界人间“录善罚恶,辅正除邪,济拔天人,祛妖摄毒〞的例证,劝人行善积德,以获善报。

      类似内容,在?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和?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等武当道教经书中亦有记载如“天尊告真武日:自今后,凡遇甲子庚申,每月三、七日宜下人间,受人之酪祭,察人之善恶修学功过,年命长短,可依吾教,供养转经,众真来降,魔精消伏,断灭不祥,过去超生,九幽息对,见存获庆,天下和平〞大帝曰:此神是岁每月六日、十六日、二十六日,诸天审察十洞巡游正月七日、二月八日、三月九日、四月四日、五月五日、六月七日、七月七日、八月十三日、九月九日、十月二十一日、十一月七日、十二月二十七日下降人间,剪灭邪魔,驱除瘟疫,保人庆寿,以全天命〞  “真武〞录善罚恶的神职功能,在?玄天上帝启圣录?中更是得到了集中表达正统道藏·洞神部·记传类)收录了(玄天上帝启圣录)八卷,共六万余字全书内容可分为两大局部:第一局部即卷一用三十一个互有衔接关系的段落,详细表达了武当道崇奉之神—玄武大帝的神话传说:玄帝乃太阳之精,托胎于静乐国王善胜皇后,十五岁时受圣祖紫元君点化,辞别父母,人太和山修炼四十二年后,于九月九日飞升成仙,被上帝册封为太玄元帅,领元和迁校府公事后被派至下界降妖祛魔玄武升真后,谓此山非玄武缺乏以当之,故将太和山更名为武当山……第二局部即卷二至卷八记述了北宋英宗以前真武神灵应显化事迹九十五条。

      各卷中都分有假设干单元段落,每单元段落皆用四字标题为头,如“王宫诞圣〞、“辞亲慕道〞、“折梅寄榔〞、“白日上升〞等等事迹所宣扬的思想,多为忠孝仁义、诚信不欺、抑恶扬善、劝善成仙等如?启圣录?卷八“假烛烧尘〞条云:南安军开隆观前有一杂货铺,铺主黄禹见“本观凡有会设合用物件,皆于此铺收购,惟蜡烛尤多,却将臭秽牛脂、触朱破布,伪作真净蜡烛出卖,不惟烟气薰触上圣,兼祭赛求福,反求秽读〞,北极大帝令下天曹诸司检攒后该观真武殿行者梦一神人,告诉他:“观前卖蜡烛者,曾三世为人,世世恶业,今姓黄名禹,犹卖秽脂假烛,触犯天曹,罪恶贯盈,永失六道,合为微尘〞次日,该杂货铺失火,“其黄禹因贪救物,致令火逼,烧为灰尘〞  三、跪诵法忏,弃恶从善  武当道教不但以宣扬“真武〞录善罚恶的功能来强化信徒头脑中善恶有报的伦理观念,而且通过“法忏〞等形式劝诫世人弃恶从善所谓“法忏〞—即按照有关戒律检讨忏悔前世今生罪业及犯戒之罪,乞求神灵赦罪赐福道教戒律,在祖天师张道陵创教时已有两晋南北朝后,道教戒律日趋繁密,从言谈举止到衣食住行,从贞洁持身到养生护命,几乎无所不包但其目的皆大同小异,即劝诫信徒止恶从善,舍妄归真如(玄都律文?称:“为善者自天佑之,为恶者天必殃之。

      〞?要修科仪戒律钞?卷四亦称:“夫经以检恶,戒以防非〞由于道教戒律是世俗道德善恶观念和宗教信仰善恶观念的综合反映,故按照戒律检讨忏悔,可以起到扬善抑恶、坚决信仰等教化作用  ?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收录了(真武灵应护世消灾灭罪宝忏?一卷、北极真武普慈度世法忏?十卷、?北极真武佑圣真君礼文?一卷(均不著撰人及成书时代)真武灵应护世消灾灭罪宝忏?先述真武之神职,又载天尊垂示消灾免厄之法,乃为道士、信士烧香持斋供奉真武时跪诵之宝忏该书假托元始天尊告妙行真人云:常念众生处于三毒十恶之世,被六天魔王、五府瘟曹等妖邢伤害天尊乃命北方真武神将巡察诸天,录善伐恶,辅正除邪天尊又垂示消灾免厄之法,谓众生常以三元八节、甲子庚申等日,烧香持斋,志心归命朝礼北方四十九位灵应天尊,谢过忏悔,即可消诸罪决,免受厄难该书局部内容文字与?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一样北极真武普慈度世法忏?为礼忏真武法文,系敷衍?真武本传神咒妙经?与?修真十戒?而成书中假托无上赤文帝君金阂化身天尊告诉妙行真人曰:玄元圣祖伺念世间凡愚积恶造罪,无由冀仙,因此演说修真十戒世人假设能备列香花,虔心礼忏,誓依吾教,改往修来,即可名标丹籍,获福超升。

      妙行真人遂将此礼忏之法“分布人间流传〞正文十卷,每卷依次列举一条修真戒律,并劝人志心朝礼三清及诸天尊,阪依北极佑圣院诸神,此谓之“礼〞又劝人按照有关戒律检讨前世今生所犯罪业,乞求神仙赦罪赐福,此谓之“忏〞各卷除戒律不同外,礼忏方法大致一样北极真武佑圣真君礼文?以修真十戒为线索,自陈忏悔,礼拜玄帝乃祭礼礼赞镇天真武治世福神玉虚师相玄天上帝以祈福谢罪之斋仪有启奏、志心归命礼赞三清及玄帝等神灵,忏悔、发愿、讽经等仪式该书述称,信奉真武,必须发十愿礼文:一愿天地常清静,二愿国家永安宁,三愿九祖尽生天,四愿丰都皆罢对,五愿二羔无愈伏,六愿五谷悉丰收,七愿永劫息干戈,八愿四时无疫病,九愿众生离业网,十愿学道总成仙发愿的目的,是祈求真武默佑,广结善缘,立功立德,证真成道,普度众生,同登道岸  总之,武当道教有关“真武〞的各种经书均表达了劝善去恶的伦理思想凡虔心奉神,一意行善,待人以仁义者,神会登录仙籍,长享福寿;凡不敬神明,作恶多端,不仁不义者,皆有报应,或恶死、或怪病,多有煎熬曾行恶事,后自悔过,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可转祸成福,久久必获吉庆值得一提的是,武当道教的善恶伦理思想与宋元以后的道教劝善书互相照应,对我国民俗教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所谓善书,是指宣扬伦理道德,以劝人为善为宗旨的民间通俗书籍道教劝善书出现的时间较早,影响较大,数量较多从内容方面来看,现存道经中数?赤松子中戒经?最早以劝善为专题行文此书葛洪(抱补子?曾录其名并有引述宋代以降,随着印刷术的普及和市民文化的兴起,道教劝善书的刊布流传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隆景象善书集中反映了“教以行善立功,以致神仙之旨〞的道教宗教伦理宋代出现的?太上感应篇?是现存最早、最为完好的著名善书与?文昌帝君阴鹭文?、?关圣帝君觉世真经?并称为“善书三圣经〞太上感应篇集注?云:“太上者,道门至尊之称也,由此动彼谓之感,由彼答此谓之应,应善反感动天地,必有报应也〞意即所谓“感应〞指善恶报应,由天地神鬼根据世上人们的所作所为给以相应的奖惩因此,?太上感应篇?开篇即以十六字“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为纲接着指出人要长生多福必须行善积德,并列举了二十六条善行和一百七十条恶行作趋善避恶的标准,最后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一日有一恶,三年天必降之祸〞作结太上感应篇?全篇仅约一千二百余字,主要借太上之名,阐述“天上感应〞和“因果报应〞书中既有儒家伦理标准,又有释、道的宗教信条,融儒、释、道三家思想于一炉。

      这与武当道教主张三教交融的特征相吻合,故而二者在劝善去恶、积德成仙思想上相辅相成、互为引证如?太上感应篇?大量引用?真武启圣记?中奖善罚恶的故事作为劝善的例子,先后引用“焦湖恶报〞、“华氏杀鱼〞、“邹宿契灵〞、“陈妻附魂〞、“二真显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