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孔子学教育(文档).doc
3页2011年社区家长讲座:跟孔子学教育城南小学 陶建锋一、为什么要跟孔子学教育?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古文献整理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古代,小孩进学堂第一个拜的就是孔子朱子曰:读其它书,不如读《论语》最要,盖其中无所不有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二、孔子希望您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中庸》: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希望每个人都成为智、仁、勇俱全的君子一) 让您的孩子成为一个仁者1、什么是仁者?【原文】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子曰:“知人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解读】仁者爱人仁就是爱护别人、尊重别人。
仁者就是爱护别人、尊重别人的人所以仁者就在我们身边,也许就是你2、为什么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仁者?理由一:让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才【原文】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译文】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解读】有言道:身体不好是废品,智力不好是次品,道德不好是危险品危险品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他人,害了社会可见仁德利人利己,孩子做一个仁者才能真正成才理由二:让孩子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译文】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解读】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健康快乐呢?那么怎么才能健康快乐呢?只有心底无私,才会有发自内心的微笑,才会有真正的快乐只有俯仰无愧,才能坦坦荡荡,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进而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3、怎样把孩子培养成为仁者?这个过程是:亲亲仁民爱物守礼首先,学会孝顺父母【原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解读】培养孩子的仁德要从孝顺父母开始对别人仁慈而不孝顺父母,是假仁假义父母都不孝顺,还能真正关爱别人吗?我们家长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孝顺的品质过分溺爱孩子,导致长幼无序,最终会害了孩子其次,学会关爱他人【原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译文】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解读】学会孝顺父母之后,就要学会关爱他人学会关爱他人,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善心,还能为孩子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成长环境经常让孩子尝试着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就能使孩子养成将心比心的习惯,进而养成关爱他人的优秀品德比如在适当的时候提醒孩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然后,学会爱护生命【原文】子钓而不纲(1),弋(2)不射宿(3)译文】孔子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钓鱼,而不用(有许多鱼钩的)大绳钓鱼只射飞鸟,不射巢中歇宿的鸟解读】学会了关爱他人,孩子已经做得很好了。
如果能够进而推人及物,能够爱护一花一鸟、一草一木,爱护每一个生命,爱护我们生存的大自然,那就更好了最后,学会遵守规范【原文】子曰:“克己复礼(1)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2)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3)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译文】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解读】一言一行都符合礼法规范,是仁德的最高表现因为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说是完美的仁者这看似很难,其实也是可以做到的日常生活中,坚持教育孩子按照一定的原则去做事这个原则就是: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天长日久,孩子养成了习惯,自然能够“从心所欲不逾矩”到那时候,您的孩子会让您很放心因为他会自觉地学习,他不会去做违法的事情,他会健康快乐地面对生活,他会成为一个大家都欢迎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4、心动不如行动【原文】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解读】仁德并不远,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孩子以后能不能成为一个仁者,一个君子,就看你愿不愿意迈出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