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信息技术助力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探索——以初中生物教学为例.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457530797
  • 上传时间:2023-07-0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57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信息技术助力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探索——以初中生物教学为例作者:李彩萍来源:《新教育·科研版》 2020 年第 2 期李彩萍【摘要】文章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为指导,从培养学生树立“生命观念”,学会正视、尊重与珍爱生命、培养学生学科能力,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必备品格的形成三个方面,结合教学案例论述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助力初中生物教学,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词】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生命观念;学科能力;社会责任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培养人的目的也随着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而变化,育人目标由“双基”“三维目标”发展到“核心素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其内涵体现了学科特点与育人目标的有机结合,学校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要把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之中,让学生通过生物课程学习获得终身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将其融入学科教学中,如创设情境、突破宏观与微观的界限、介入社会信息等,让其助力教学,拓宽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一、培养学生树立“生命观念”,学会正视、尊重与珍爱生命生命观念是对生命的认识和持有的正确态度在如今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各种网络传播的与“生命观念”相关联的信息中不乏许多负面的、不实的资讯,对于是非辨识度不高的初中学生而言,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在教学中,笔者借助信息技术,侧重于从两个方面入手来培养学生树立“生命观念”1. 珍爱自己的生命,这是树立“生命观念”的前提生物学科研究的对象是生命的现象和规律,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渗透“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思想,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生命的意义、感悟生命的价值在教学人教版七(下)年级生物第一章第二节《人的生殖》时,由于初中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对有关“生殖”的知识持回避与羞涩态度,不能正视这一很正常的自然现象为了让学生能够科学看待并易于接受,笔者借助信息技术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时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借助信息技术组织学生观看“受精过程”的视频,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让学生知道:自己生命是怎么来的?了解自己来到世上已打败成千上万个对手,同桌间互相祝贺“你是最优秀的!”使得学生对生命有一定的认识并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活动二:要求每个学生“向妈妈了解怀自己时身体的变化和孕期反应”;活动三:观看“剖腹产的视频”。

      通过后两个活动了解母亲的伟大,感受自己生命的来之不易,唤醒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父母的感恩之心2. 建立生物的结构与功能观,这是树立“生命观念”的关键结构与功能观是基本的生命观念之一,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的实现依赖于特定的结构[1 ]了解生物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可以让学生科学认识生命存在的基础,并能以正确态度看待生命在教学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原则的建立,生物体结构的认识,教师往往要引导学生从宏观(形态,构造等)到微观(最基本的单位 -细胞)去了解和认识教师不能简单地说教,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让学生在已具备、储存的知识中发现新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让知识得到升华,让知识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方式在教学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免疫与计划免疫》一节时,对于该节的重点和难点“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如果老师只是一味地用语言来教授,学生会听得云里雾里,一头雾水,笔者抓住初二学生心理特点把“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利用多媒体逐一以形象生动的图片(皮肤的结构)、动感十足的动漫配上人体防线对试图想入侵到体内的细菌、病毒真刀真枪厮杀、刀光剑影地打起来的声音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充分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多媒体的助力使得学生在观看、思考、讨论中树立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该节的重点、难点在学生时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落实又如在教学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一节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那么我们吃的食物主要由哪一器官来消化和吸收的?(2)小肠有哪些结构特点使得它胜任此项工作?给出以上两个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看书、思考、讨论,在学生有了零散初步认识的基础下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实物投影展示猪的小肠,引导学生从外形到内部结构特点逐步进行观察,问题层层递进,由器官的结构到功能,由表及里,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轻松、愉悦地落实和达成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建构了“结构与功能观”,发展了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二、培养学生学科能力,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关键能力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学科知识的建构过程离不开各种学习活动,包括学科实验、合作交流、信息搜集与分析综合等在教学中笔者通过借助各种学习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重点做好以下两点1.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与合作能力生物学科实验是学科学习中的一大特点,许多教师为了省事采取快捷的演示实验或看实验视频,而笔者则长期坚持放手让学生去做实验,让学生在做中感受到生物学科的特质、感受到实验的无可替代、感受到合作学习的愉悦。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依托信息技术,努力创设探究实验的情境和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让学生感受到团队的魅力因此,在备课时笔者更关注对学生“学法”的设计,将师生的“两点互动”尽可能朝“生生多点互动”改变课堂实施时经常以小组模式来开展学习活动,一个小组由 5-6 个同学组成,小组成员能力各有所长,根据他们的特长来进行合理明确的分工,有组长、记录员、发言人、观察员、信息收集员等,这样才能确保小组活动能有效开展,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学习过程中让他们所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又能各补所短,而组与组之间引导他们相互质疑,在质疑过程中又能产生新的问题就是在这种学习模式下促进学生调动口、眼、手、脑等多感官参与,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多种能力在教学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植物细胞》时,笔者利用学生在前面学习已建立的“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知识抛出问题:(1)为什么小小的一个细胞能担负如此重任?创设情境,极大程度激起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使其产生强烈的“思维碰撞”,为后续学习制造了一个良好开端紧接着提出问题:( 2)植物细胞有何结构特点?(小组动手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其结构)。

      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用抓拍一些学生在制作、观察中存在代表性问题的实验,通过多媒体展示到大屏幕组织各小组分析、讨论并指出为什么出现该现象及如何避免?出乎意料的是气氛活跃,效果极佳,课堂也井然有序可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教师只是适度的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自主学习过程自然而然地培养了探究精神,通过合作交流完成了知识的建构,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发展2. 结合学习内容引导获取网络知识,培养学生搜集和辨析信息的能力“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要认真分析本学科对于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它除了指该学科领域所涉及的知识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外,还应包括服务于学生丰富对所处的变化的世界的认识”[2 ]当今社会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来源途径多,真伪难辨,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搜集和辨析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得到发展在教学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课时,课前抓住当前热点资讯——海南近期爆发的引起市民恐慌的“非洲猪瘟”疫情,在课前布置学生网上了解并搜集相关资料:非洲猪瘟的病因、症状、传染途径、预防措施课堂中笔者以一首《我不是一只鸡》动漫视频引出该课课题,后紧扣视频中小鸡的哭诉歌词抛出两个问题:( 1)为什么小鸡会有如此悲伤地哭诉?(2)禽流感是如何引起的?应注意什么问题?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看书、思考、讨论,最后教师以 PPT 展示禽流感病毒,动画演示禽流感流行环节,引出问题:“如何控制禽流感”。

      问题环环相扣,利用多媒体动画形象生动完成该节的重、难点的突破课堂中穿插学生课前收集到非洲猪瘟的相关知识提炼出问题:非洲猪瘟会不会传染人?同时将不实信息投影出来进行交流,让学生辨析出真伪,感受到知识的力量,感受到课堂所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学会了学以致用在课后老师还布置作业: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帮助身边的亲戚、朋友消除对这次非洲猪瘟的恐惧,让他们不信谣不传谣学生通过这样一个完整的学习活动,既学会了获取网络信息的方法,又通过交流辨析信息的真伪,树立了正确的学科价值观三、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必备品格的形成社会责任是生物核心素养的重要要素,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课程学习中教师要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有效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科学在创造人类健康生活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把所学到的知识能负责任地延伸到生活实际中,在生活中相信科学、敬畏生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以责任感作为行动指南如何培养社会责任感?教学中,笔者借助信息技术的前沿性和大容量,紧扣社会与生物学科相关联的热点问题,在不同教学内容中选择性渗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在教学中已使用过的较为有效的案例有以下两类一是多媒体播放教材中的“科学家(屠呦呦)的故事”,借助多媒体对学生的视、听感觉器官的冲击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才是有意义的?借助“科学·技术·社会”栏目教学中灵活引入“生物学社会议题”,比如家禽、家畜抗生素的滥用、人造鸡蛋、假疫苗事件、不安全的食品问题以及环境破坏等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交流讨论过程中增强学生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引导他们弃恶扬善,由此促进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

      二是利用多媒体展示科技新闻和国家的决策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是笔者在教学中常用的方式例如,网络上曾炒作得沸沸扬扬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借助这一事件引导学生思考、感悟生物学家在进行科研时必须担负的社会责任让学生明白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的研究及其研究成果的应用必须受约束于社会的伦理道德,要有利于促进和维护社会的健康发展,科学家们都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作为普通公民同样要承担社会责任再如针对“未成年人吸烟”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及周围的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讨论为什么国家要“禁止未成年人吸烟?”颁布此规定的目的是什么?将课堂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规定联系起来,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吸烟现象,唤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21 世纪是信息技术时代,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需要依托这个平台,思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使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教学中,在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之中反思提升,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参考文献】[1]包春莹.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视角分析初中生物学的教育价值[ J].生物学教学,2018(8).[2]叶澜.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报告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8.。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大象版(2024)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辨别真假水果》精品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Part A spell 教学课件.pptx 苏少版(2024)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 我的好朋友》精品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Part A talk 教学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Listen and say教参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单词讲解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第一课时教学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Listen point and repeat教参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Fun time教参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Lesson 3教参课件.pptx 辽海版(2024)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2 涂涂画画》精品课件.pptx 辽海版(2024)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1 美好的事物》精品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课时 1 A talk 教学课件.pptx 苏少版(2024)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 我跟别人不一样》精品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Lesson 1 精品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5 Lesson 4教参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二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Lesson 4教参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Lesson 1教参课件.pptx 大象版(2024)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2.感官的本领》精品课件.pptx 人教版(PEP)新教材小学一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Listen point and repeat教参课件.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