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七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其一)》教案4.doc
4页秋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2. 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3. 背诵、默写全诗重点及难点:1. 感受诗词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2. 培养学生对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品读鉴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 “停车 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天又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但自从战国 时期辞赋作家宋玉的:“悲哉,秋之为气也”,开创了“悲秋”之先河,自此 以来古代大部分文人们在遭受挫折、 深陷逆境时, 总是借悲叹秋天的, 来抒 发自己的悲伤之情如:杜甫《登高》中: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 登台”;张继《枫桥夜泊》 中“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曹丕《燕 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等等接下 来,我们一起领略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赋秋之作《秋词》 ,看看又是怎样一番 风味二、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背景: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进步的思想家生前与白居易 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 ,推崇备至。
他的诗歌 , 传诵之 作极多,《陋室铭》、《竹枝词》等都收集在《刘梦得文集》中公元 805 年,顺宗即位, 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 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 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 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朗州司马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 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但他乐观豁达,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这一切三、 研习课文:(一)初读课文:1. 学生看断句,自由朗读2. 听范读,体会韵味和节奏,感受豪情壮志(前一句可读得低沉,后三 句应一句比一句高昂 )3. 自由朗读,划出句中的疑难字词和关键词句4. 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1)词语正音释义:春朝(zh a o):春日,春天,与“秋日”相对应 弓I:引发2) 疏通诗意二)合作探究:(展示问题,分组探究)1. 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对比手法作者首先写了古代文人每当受挫,身陷逆境时,总是 悲叹秋天的寂寞凄凉接着道出了自己对秋天的感受:秋天胜过春朝2. 为什么“我言秋日胜春朝”?明确:“晴空一鹤白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 作者认为“秋日胜春朝” ,与以前在小学时我们学过的哪首诗的内容 有相同的观点?(第三组)明确:杜牧的《山行》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 这首诗与我们学过的哪首可以印证“自古逢秋悲寂寥”?明确: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作者在写景的基础上,发出了“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感叹5. 怎样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明确:“晴空”写出了秋日的天高云淡 “一鹤”是孤单的 , 但也是独特 的,正是这只鹤顽强奋斗、冲向云霄,才冲破了秋天的凄凉肃杀的氛围使 大自然别开生面, 使志士精神抖擞 它是顽强不屈的志士的写照, 奋斗不息 的精神的象征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有了这种豪情壮志,秋日的寂 寥自然会一扫而空的二)品味鉴赏:(再读课文,品味作品的诗情画意) 刘禹锡《秋词》原有二首,这是其中一首这首七言绝句是刘禹锡被贬 朗州后所作 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 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 反映 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第一句,起笔从自古文人墨客逢秋而悲落笔, 道出了诗人们对秋天的悲 凉心绪,倾诉悲凉寂寞之感一个 “悲” 字写尽历代诗人逢秋之心境,为下 文诗人写出与众不同之笔尽其所能 “秋日似春朝”,一个“春”字点出富有 朝气,充满生机与活力,恰与前句的“寂寥”形成鲜明对比,一下子放射出 诗人乐观向上的心态,不因秋景之衰而气竭,也不因仕途的不顺而气馁。
第二句, 借景抒情,以秋日晴空为背景,用“一鹤”正振翅冲破云层, 翱翔天空来托物言志, “一鹤排云上”所体现的奋斗之志与诗人的情志已融 为一体,画意与诗情相互映衬, 相得益彰, 让人觉得其诗情好像与鹤一起直 冲云霄,此可谓诗情画意的完美结合 “引” 字不仅有独树一帜、标新立异 之效,还具有矢志不移的傲骨,更有“鲲鹏展翅九万里”的远大志向,这是 一只多么洒脱自在、奋发向上的鹤啊!古人云: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 真有志气,就会奋斗不息,便不会感到寂寥四、 再读诗作,深化主题:1. 谈谈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怎么办?2.总结诗作主题这首秋词一改传统的凄凉情调, 赞颂了秋天的美好 从遥远的时空下笔, 以一幅“秋日晴空”既给悲秋者以肯定,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 作者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情怀和不屈的斗志五、拓展延伸: 1.说说字面上带有“秋”字的诗词、成语、谚语句子(不少于 5 组)学生回答例:“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天凉似个秋”, “常恐秋 节至,焜黄华叶衰”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2. 诗歌不分家,试用熟悉的旋律演唱这首诗3. 分组背诵并默写本诗七、作业:1.课外阅读刘禹锡《秋词》另外一首。
2.课外练笔:写一写你家乡的秋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