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仲维华研究生当上了农民ceo.pdf
1页2017年12月11日星期一E-mail: 2005njh@版农机合作社■ 王建夫仲维华: 研究生当上了 “农民CEO”“把这车玉米卸到这儿, 攒好 堆, 插上标牌! ” 当见到仲维华时, 他正在玉米存放专用场地上指挥着 拉粮车夕阳西下, 一堆堆金黄玉 米就像 “金山” 农户精心地把一年 的 收 成 归 整 成 堆 儿 , 只 待 开 机 脱 粒大家忙碌着, 幸福地笑着, 格外 开心 在黑龙江绥化昌盛乡乃至青冈 县, 仲维华很有名, 不仅因为他是一 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合作社理事 长, 而且他带头创办的幸福村沃土 丰达合作社, 成了农民种玉米增收 的 “稳压器” , 玉米年年不愁卖, 年年 卖高价 “全村除了有的地块不适应机 械作业外, 耕地几乎全入社经营和 托管代耕了今年耕作面积 9900 亩, 托管代耕7000多亩 ” 仲维华说, 计划从明年向附近村屯扩地, 向6万 亩冲刺, 是全乡土地的一半 从 2014 年创办沃土丰达到现 在, 仲维华走过了一段艰辛的创业 岁月 从牡丹江师范学院毕业, 作为 体育运动训练学硕士研究生, 仲维 华考过公务员, 也找过工作, 但都没 成功他的父母是种粮大户, 最多 时种了300多亩, 靠微薄的收入供他 10 多年学业有成。
自己是成功了 呢, 还是失败了? ” 仲维华看着年岁 大的父母依然辛苦劳作, 多次在思索着这个纠结的人生课题不再追 求城市人的工作、 生活, 仲维华决定 回到家乡幸福村, 做一名新型职业 农民、 农业经理人, 和父老乡亲一起 致富 接受了大学教育, 在城里拥有 一份工作, 过上安逸舒适的生活, 是 父母对子女的殷切期望当仲维华 将回家种地的想法和父母商量时, 两位老人一百个反对, 骂他傻早 知道你回来种地就不送你上大学 了! ” 老爹气得不让他进家门 但看到儿子铁了心要成立合作 社, 父母最后还是积极帮衬着仲 维华自费到北京参加了合作社运营 培训班, 考察了21家合作社, 觉着差 不多了2014 年 3 月 12 日, 沃土丰 达合作社应运而生, 最初的社员是 仲维华亲戚朋友, 才700多亩地 仲维华的努力并没有得到老天 的眷顾, 由于新机器没有使用好, 种 深了, 技术不到位, 田间管理没跟 上, 秋收一算账, 赔了个稀里哗啦 “当时就懵了, 不知道明年还干不干 了 ” 仲维华说, 自己当初创办合作 社不是为了赚大钱, 而是希望能通 过努力让乡亲们过得更好, 为家乡 做点事 他一家家地走, 告诉他们:“我仲 维华欠你们的钱, 决不会拖欠一分。
” 七大姑八大姨纷纷鼓励他:“明年还 和你一起种地, 我们信你! ” 这淳朴的鼓励, 使仲维华决定走下去第二 年, 经营面积增到4900多亩 败后反思, 仲维华经过长时间 测算: 传统种植模式方法肯定不行, 要依靠先进技术、 现代化大农机, 才 能增产仲维华与大连北方物流公 司签订了收购合同, 按照标准种玉 米仲维华推出了 “托管代耕” 的合 作经营模式, 根据地力等级与农户 签订合同, 每亩地农户支付托管费 用360元, 一等地保底750公斤, 二等 地保底600公斤, 超出部分和农户三 七分成, 不足部分按照差额的70%赔 偿统一购买生产资料, 统一农机 服务, 每亩可节约成本 100 元左右 统一品种和种植标准, 去年合作社 玉米平均亩产 800 公斤今年合作 社玉米品质好、 水分低、 卖得早, 卖 上了价农民入社经营, 每亩增收 300 多元, 再加上务工的工资收入, 一年上万元收益是有保证的 ” 仲维 华算着今年增收账 2016 年, 县委书记杨勇到合作 社调研, 现场决定支持合作社组建 农机合作社从当初借钱购买的 1 台拖拉机, 到现今 3 辆大马力拖拉 机、 7 台收割机和 1 台籽粒收割机, 再加上配套农具, 堪称 “联合舰队” 了。
有的机械自动化作业, 过去 1000 亩地得等收拾好几天, 机械一 天就完事, 太快了! ” 仲维华的父亲 过去开小四轮种地, 现在也会开大马力拖拉机, 耕暄、 耙地、 起垄等5个 环节一次完成, 感受到了高科技的 生产效率, 常常禁不住慨叹 苦过累过, 但他得到了快乐, 赢 得了村民的信任, 现在, 很多农户前 来找他要求入社仲维华介绍, 规 模经营给农民土地流转直接增收 200万元 贫困户是仲维华牵挂的人, 对 特困户免收机耕费, 秋收卖完粮, 贫 困户们知道合作社发展需要资金, 到年前给就行, 他们用这种方式向 仲维华表示感谢村民杨昌礼把20 亩地托管给合作社, 自己到合作社 务工, 每月 2000 元, 去年收入 1.7 万 元, 脱贫了贫困户杨贵是 66 岁的老农民, 会开车, 一年在合作社就能 挣到3万元 如今, 合作社在昌盛乡6个村成 立了合作分社, 合作社建立了党支 部土地规模经营、 农资统一选购、 农机标准化作业、 粮食加工销售、 合 作融资的五位一体复合型经营业态 初具, 构建了 “合作社+企业+村集 体+农户” 的利益联结体, 采取 “托管 代耕、 规模流转、 带地入社” 3种合作 经营模式, 农民增收找到了出路、 找 对了路。
仲维华开始着手聘用高学 历的管理人才搞营销, 培训高素质 的职业农民提高生产效率, 搞结构 调整提升增收幅度……精彩故事还 在黑土地上演绎没有豪言壮语, 只有扎实肯干; 不顾一己私利, 常常助人为乐他 凭借不屈不挠的毅力和报答乡亲的 志向, 创办农机合作社, 带领周边贫 困群众脱贫致富, 多年来一直热心 公益事业, 赢得广泛赞誉, 但自己总 是认为所做的还微不足道他, 就 是湖南省隆平蛟麟农机合作社理事 长谭建祥身残志更坚年满花甲的谭建祥, 家住长沙 市望城区靖港镇凌冲村高中毕业 后, 回生产队参加劳动, 1980 年拜师 学泥工, 一干就是20多年, 后来从事 建筑行业, 在当地小有名气 正 当 事 业 一 帆 风 顺 的 时 候 , 2012 年的一场车祸击碎了谭建祥的 建筑之梦, 落下4级肢体残疾面对 这沉重的打击, 生性好强的他不怨 天尤人、 不自暴自弃, 反倒意志更加 坚强心想腿脚不灵活搞不了建 筑, 但种田还是有基础的, 况且现在 种地都是机械化残疾人生活不容 易, 自己是残疾人, 要帮助更多的残 疾人 ” 抱着这样的想法, 谭建祥克 服装上假肢的疼痛和不便, 一瘸一 瘸地察看周边的田地, 了解农民的想法。
经过一番调研之后, 下定决心 搞农业妻子劝他说:“家里并不是 过不下去, 你现在腿脚不灵活, 年龄 也大了, 养好身体才是关键 ” 但他 不顾家人的劝说和反对, 说干就干, 紧锣密鼓地搭起机库棚, 购置农业 生产设备设施, 签订土地流转合同, 聘请农民机手铁肩担道义谭建祥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他家人也不知道其实, 他并不是 为了赚钱而回村搞农业, 而是想通 过搞农业来带领周边的贫困群众 脱贫 2013 年初, 他开始流转土地, 成 立隆平蛟麟合作社, 将本镇165户贫 困户 (含 17 名残疾人) 纳入合作社 这几年, 为了掌握过硬的本领, 他拖 着不便的双腿, 风里雨里、 水里泥 里、 城里乡里, 四处咨询合作社生产 模式, 咨询专家有关种养技术, 咨询 农产品的供需情况, 打通各条信息 及销售渠道 苦心人, 天不负目前, 合作社 共流转土地及水塘 1850 亩, 其中种 植水稻1678亩, 种植蔬菜80亩, 养殖鱼类 192 亩; 拥有 280 平米的大米加 工厂 1 栋, 800 平方米的烘干厂房 1 栋和烘干机8台, 1500平方米的仓储 1 栋, 400 平方米的农资批发门面 1 个, 5200 平方米的工厂育秧温室大 棚 1 个, 全程机械化各类机械 25 台 套。
隆平蛟麟合作社采取以地入 股、 以资入股、 以机入股、 以技入股 等形式, 开展种养生产、 大米加工、 托管服务等业务, 用现代企业管理 模式取得合作共赢的好效果, 实现 年利润近 200 万元贫困户每户每 年入股分红 1000 元, 劳动报酬人平 年均超过8000元经过4年的努力, 165 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合作社生 产出来的优质稻米和无公害蔬菜及 鱼鲜深受市民喜爱, 因此被评为省 级示范社, 凌冲村也因此被评为市 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谭建祥真诚地说:“从事建筑业 到成立农机合作社, 每一步的成长, 都离不开党的富民好政策; 企业小 的时候就是自己的企业, 企业大了 就是社会的, 一个企业家就应该跟 党走、 听党的话” 今年5月, 长沙市 重大项目建设工程北横线征拆,开始 阻力很大, 干部都认为是一块难啃 的硬骨头但是谭建祥以大局为 重, 不但自己带头签约和拆屋腾地,还动员弟弟积极配合拆迁工作榜 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在谭建祥的带 动下, 整个村子的拆迁工程进展十 分顺利他还是个办事公道、 声张 正义的人, 左邻右舍发生纠纷矛盾, 只要他出面, 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七 里八乡都称管他叫 “和事老” 。
爱心暖三湘谭 建 祥 认 为 , 要 构 建 和 谐 社 会, 就要把更多的温暖送给最需要 的贫困弱势群体他热衷于公益 事业, 默默无闻地用行动落实自己 的想法 近 5 年来, 谭建祥捐款 20 多万 元为村里硬化公路、 修缮沟渠在 合作社成立之初, 他主动安排 12 名 残疾人入社, 现已有 24 名根据残 疾人体残的不同特征, 他把残疾人 安排到合作社做力所能及的工作, 每年发给工资共逾 20 万元, 还有适 当分红, 这部分残疾人逐步脱贫走 上致富路 从 1992 年起, 谭建祥连续 24 年 为当地的残疾人、 五保户、 困难户送 去春节慰问金累计 15 万元今年, 给全村 69 户贫困家庭免费发放种 子、 肥料, 并无偿提供农机服务明年, 他还计划春节给靖港和格塘2个 敬老院送大米4吨、 慰问金5万元 本村毛镰塘组 50 岁的谭德美, 丈夫癌症去世, 她自己肢体残疾并 患上癌症, 生活非常困难谭建祥 主动上门请她到合作社上班, 月工 资2000 余元得知谭德美家房屋年 久失修, 漏雨十分严重时, 又给予资 金资助, 使其房屋漏水问题得到根 本解决 去年 12 月, 当他了解到湘西自 治州永顺县万坪镇上坪村需要 2 台 烘干机时, 就积极主动向省农机局 汇报, 将 2 台价值 25 万元崭新的烘 干机送到该村进行扶贫。
无私奉献有功名, 慷慨重义情 无价谭建祥身残志坚, 不畏困难、 不计得失、 不图回报, 建立合作社带 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始终坚持公 平正义, 长期乐于奉献, 在当地留下 赞誉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 难的 是一辈子做好事唯有持之以恒为 群众多做好事, 才能问心无愧, 才能 更多地实现人生价值; 唯有多为农业 做贡献, 当地乡村振兴才有希望 ” 谭建祥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农 民的智慧与担当, 彰显了新时代残 疾人的宽广胸襟和道德情怀谭建祥: 身残志坚带富乡亲■ 谭华坤理 事 长 风 采●●简 讯●●长清: 实践技能培训受欢迎本报讯 近日,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农 机局组织 50 名合作社成员先后赴洛阳一 拖、 兖州凯泰、 泰安国泰、 山东瑞泽等农机 生产企业参观考察, 进行了第二阶段为期 5 天的实践技能培训, 受到广大合作社成员 的欢迎和好评 培训分别邀请各个公司技术人员对本 公司的机具性能、 特点等方面作了介绍, 着重详细讲解了国三发动机原理及使用保 养 常 识 , 并 到 生 产 车 间 观 看 了 产 品 的 制 造、 装配等生产流程, 相关负责人还就当 前农机行业发展趋势作了解读, 大家与技 术人员进行了互动交流, 现场气氛十分热 烈。
长清区农机局周军副局长表示:“此 次外出行程跨度之大、 人员数量之多、 学 习时间之紧凑、 内容形式之充实, 是历年 来少有的 ” 在无人驾驶拖拉机演示现场, 此次参 训的永平农机合作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