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编坊课程三2005.docx
5页竹编坊课程三2005 竹编坊课程三(200503)课程形式:欣赏课 课程内容:竹编大师徐华铛进校园讲座之一 课时阶段:一课时学习方式:谈话、欣赏、互动附件讲稿:嵊州竹编嵊州竹编是浙江嵊州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嵊州竹编工艺分布在全市的产竹区,其中上规模的有市区、 长乐、崇仁、黄泽、通源、石璜、甘霖等地区竹编始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当时,勤劳聪慧的汉族劳 动人民就利用竹子破蔑编制简易的用具.汉晋时期,竹编往精细方面发展明清两代竹编工艺水平进一步提 高,竹编器皿成为民间必不可少的日常生活用品到清光绪年间,出现了竹编作坊据《嵊县志》记载,清 光绪初,细蔑匠达90多人,以苍岩一带最多民国26年(1937) “叶广华"蔑篮荣获“浙赣特产联合展览会” 优等奖.历史源流嵊州竹编始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勤劳聪慧的汉族劳动人民就利用竹子破蔑编制简易的用具,编 织出"方格纹”、"米字纹"、"人字纹”等纹样至汉晋时工艺已臻精细明清两代,嵊州竹编工场生产的竹 制品已相当精致,竹编成为民间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并远销杭州、上海、南京等城市,嵊州竹编成为国 内闻名的民间工艺清光绪年间,嵊州出现竹编作坊,以编制挈篮、考篮、香篮、食篮、食篮、鞋篮等细蔑 竹编器皿为主.建国后,嵊州竹编已从传统的工艺品发展成为堪称世界一绝的艺术奇葩。
竹编艺人合作办场,创立了嵊 县(州)蔑业产销工场,后改名工艺竹编厂,被誉为"中外竹编第一家"20世纪80年代初,全市常年从事竹编行业的有3万多人,形成了一批专业企业和专业村、专业户;到 1988年,嵊州竹编已开发和研制了 360多种编织图案、6000多个花色品种,创新了漂白、花筋、蓝胎漆、防 蛀、脱脂、模拟动物等六项工艺,有"中外竹编第一家"之誉,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竹编之乡" 艺术特色嵊州竹编通常取料于当地盛产的各种坚韧挺拔的翠竹,如水竹、早竹、毛竹等.劈成的蔑丝细如发嵊州竹编,蔑片薄如纸,可以编成各种各样的造型嵊州竹编以编织精巧、工艺繁多、花色丰富著称嵊州竹编有篮、盘、罐、盒、瓶、屏风、动物、人物、 建筑物、家具、灯具、器具等12个大类,6000多个花色品种其制作工艺较为复杂,一般要经过设计、造型、制模、估料、加工竹丝蔑片、防蛀防霉、染色、编织、 雕花配件、装配、油漆等工序,仅竹丝蔑片工艺就有剖青、锯竹、卷竹、剖竹、开间、烤色、劈蔑、劈丝、竹编坊课程三2005 抽蔑、刮丝、刮蔑等众多步骤,编织技法更有龟背、插筋、弹花、穿丝等一百多种.嵊州竹编有竹编模拟动物、漂白、花筋、蓝胎漆四个特色品种,代表作有《六和塔》、《岳飞》、《苏武牧 羊》、《昭陵六骏》等。
竹编《九狮舞绣球》陈列在人民大会堂浙江厅,深受好评;竹编《沧海还珠》作为浙 江省人民政府赠给澳门特区新政府的礼品,引来一片赞誉之声嵊州竹编的编织方法粗细并存细者能在一寸长度内编进150根竹丝,精巧细腻,薄如羽翼;粗者能充 分利用竹材的弹性,巧插灵编,粗犷豪放,工致质朴在长期的创作生涯中,嵊州竹编艺人们创新了漂白、花筋、蓝胎漆、防蛀、脱脂、模拟动物等六项工艺, 首创并形成了四大工艺特征:竹编模拟动物、竹丝蔑片的漂白、蔑片烫印花筋和蓝胎漆器所谓”花筋”工 艺,是把印有各种图案的蔑片,插在器物的中间和两端,印花一般有单层、双层和多层套色之分,颇具装饰 效果.传承意义嵊州工艺竹编以造型精巧、编织细腻、气韵生动而著称,以其独具的艺术魅力,誉满中外.到20世纪八 十年代,嵊州竹编已畅销到日本、美国、意大利、德国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赢得了”东方珍宝"、”世上 精品"的赞誉,其中竹编"白尾海雕"受到美国总统卡特和邓小平同志的赞扬;竹编"奔马"得到了江泽民同志 的赞扬嵊州竹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除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外,还为研究竹编生产历史和江 南农村的民俗民情提供了重要的考察线索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式各样的塑料制品代替了竹编日用品, 竹编需求量日益减少,竹编艺人难以为继,嵊州工艺竹编厂已于2002年11月停产,嵊州竹编后继乏人,亟 待抢救、扶持。
图:竹编《沧海还珠》是浙江省人民政府赠给澳门特区新政府的礼品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浙江省嵊州市的俞樟根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 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材料与加工一、竹编常用竹种1、 毛竹,又名“楠竹”、“孟宗竹”、“猫头竹”,是竹类植物中分布最广、材质最好、用途最多的 优良竹种毛竹材质坚硬强韧,不易开裂,文理平直,性能良好,在工艺竹编中用途最广,可以编织制作各 种用途的竹编制品由于竹壁厚,牢度强,因此,毛竹常用于竹编产品的骨架,如夹扣、提柄、摆脚、底盘2、 早竹早竹纹理直顺,材质坚韧,拉力强,可劈成纤细的竹丝.竹丝片易染色,也易漂白,但竹节较 脆,容易裂,常用于普及型产品和中档产品的编织3、 水竹,又名“烟竹”水竹纤维细,既柔软有结实,纹路紧密,竹节较平,可劈较为精细的竹丝,色 也比早竹纯净,是编织的好材料,常用于图案花纹的画面编织.竹编坊课程三20054、青篱竹,又名“茶杆竹”、“沙白竹”产地不在嵊州,是从外地采购来的。
青篱竹平直光滑,竹 身匀称,质地坚韧,文理平直,富有弹性,能开启极细的丝,是编织精细产品的极好材料.代表人物1、 俞樟根(1932—),嵊州人,高级工艺美术师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劳动模范” 等荣誉称号,是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评为、全国第七届人大代表、浙江省第八届人大代表.1966年, 俞樟根在有关人员的配合下,首创了主编模拟动物《大象》和《公鸡X 1976年,在设计、造型及编制人员 的配合下,主持创作了金鱼盘及《老寿星》、《九狮舞绣球》、《苏武牧羊》、《麻姑献寿》、《还我河山》、《牡丹 亭》、《越乡古戏台》、《秦陵铜车马》等大型竹编精品,作品多次参加了国内外举办的博览会和展销会,获得 多个奖励.2、 曹水根(187—1962),出生于新昌县,十八岁来到嵊县,后在县城东前街自创“曹大兴”牌子从事 细竹蔑工艺,专制套篮、食篮、香篮等民间传统工艺篮.1925年,应上海哈同花园老板之邀,用细竹蔑编织了 一批烟盒,受到英国用户的赞赏1949年底,曹水根成为了工厂中的技术骨干1955年3月,创制了六角 花篮,在第二届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上展出,后转至法国巴黎参加巴黎世界博览会,荣获三等奖,照片登载 在1956年十二期《人民画报》上。
3、 俞祥老(1913—1958),著名竹编艺人.1949年,城关镇蔑作业工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后被推选为主 席1957年1月,历时四个月,用四千两百根金竹丝编织成毛主席像.这些作品成为20世纪50年代嵊县竹编 代表作,对以后的竹编工艺发展有一定的影响4、 马高华(1923—2000),工艺美术师,1937年毕业于上海世恩职业中学美术专业,从事竹编研究以来, 设计新产品二百余种,设计创作了《和平鸽》及八角盒、漂白盒、企鹅罐、烫金花瓶等三十余种竹编品,并 对竹编制品防蛀防霉科研有较大贡献,曾获浙江省科技大会三等奖5、 范平潮(1933—),工艺美术师,曾任嵊县工艺竹编厂技术副厂长专长工艺竹编,创制《花塔》、 《六和塔》、《龙舟》等两百件余件,作品先后赴美、英、日、德等国家展出曾荣获“全国工艺美术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工作者"称号.1983年受聘担任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评审委员会委员6、 徐华铛(1944一 ),中国竹工艺大师,绍兴市第二、三、四届政协委员1960年就读于杭州艺术专 科学校美术专业,1983年结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长期致力于传统艺术和竹子工艺研究,出版有《中国 竹艺术》、《竹编》、《中国竹刻竹雕艺术》等专著四十三部。
7、 钱兆云(1943— ),工艺美术师,嵊州竹编厂副厂长.长期从事工艺竹编创新设计工作,创制作品 数百件其中与人合作创制的大型立屏《昭陵六骏》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竹编工艺品,获1986年中国工艺美 术品百花奖评比创作设计一等奖,竹编《白孔雀》多次在国际博览会、展览会展出.代表作品《奔马》竹编《奔马》受到江总书记的赞誉:一九九四年九月二十六日晚,江泽民总书记在参观林业部举办的建竹编坊课程三2005 国四十周年全国林产品博览会浙江馆时,捧着嵊州工艺竹编厂生产的《奔马》,赞”有中国民族特色”,并高兴地说:”这匹马很有气势,很象徐悲鸿画的《奔马》. 《山鹰》片制作起来的,竹编艺人 山鹰"神形酷肖,栩栩如 当时总统卡特,在总统办 传为中美友好的佳话前中国最大的竹编工艺《山鹰》飞进美国白宫:竹编"山鹰”都是用竹丝、竹 们匠心独运,别开生面,用编织、插片、弹蔑等竹编技艺使” 生1977年初,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期间,到白宫拜会了 公室里,两位国家领导人饶有兴趣地欣赏过这只山鹰,一时 大型立屏《昭陵六骏》大型立屏《昭陵六骏》轰动英伦三岛:"昭陵六骏"是目 品1984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世界理想家庭博览会上引起轰动,王妃戴安娜亲自为这座作品剪彩,在近百万 观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竹编立屏"昭陵六骏”长8.22米,高235米,厚0.68米,创作历时一年,投 工一万余,艺人们把菊花串丝、龟背、弹花等一百五十余种传统工艺编制技法,经过创新后,溶汇在这件大型 作品中,整座立屏集古今中外竹编工艺的全部技法精华,被专家们称为稀世珍宝.[1]人物精品《岳飞》生动,编工精巧,气势磅 充分发挥了竹编工艺的 严密完整、浑然一体各界人事誉为大陆珍人物精品《岳飞》立马东欧北飞:竹编精品”岳飞",造型 礴,作品长110厘米,高116厘米,编制这种产品中,创制者 特长,以精致细密的手法,交错变化运用经蔑和纬蔑,人物编得 该人物精品是一件出类拔萃的竹编佳作在香港展出时,被港澳 品曾多次参加在东欧、北美等地举行的国际博览会、展销会 困境转机经济效益下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嵊州竹编面临失传问题.“年轻人都不肯学了他们宁可做点小生意, 或是去周围的领带厂学做领带70岁的俞桩根是老一辈竹编大师,徐华铛都是他徒弟,“这也不能全怪他 们做竹编一个月最多500元的收入,去领带厂打工,还能赚个1500元记者在嵊州当地了解到,整个 嵊州还能把竹编做起来的总共也就100多人年龄最小的也已是40多岁,他们还在零零星星地干着个体竹 编生意。
想一想当年和如今对比,确实让人遗憾当年的老工人依稀记得1982年,竹编“烫金花瓶”在 广交会一次性成交36万只,开创广交会一次性成交量新纪录的盛况这个自1979年以来相继获得国家银质 奖、全国金杯奖、出口产品金牌奖.1999年12月,作品“沧海还珠”还被省政府作为礼品赠送给澳门特别行 政区尽管如此,在这个有着“中外竹编第一家"之誉、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竹编之乡"的嵊州,老百姓还是 没有对这一传承了 2000年的老工艺绝望让他们高兴的是,嵊州竹编被绍兴市政府申报为第一批全国非物质 文化遗产消息传开后,许多老竹编艺人都奔走相告毕竟我们有着12大类6000多个花色品种 的产品, 还有漂白、花筋、蓝胎漆、防蛀、脱脂、模拟动物等6项工艺创新,如果真有政府扶持,一定还有希望"竹编坊课程三2005 徐华铛对记者说当然,转机的出现也并非是重新崛起的必然征兆.嵊州竹编要想要有所作为,面临着许多 现实困难当地老艺人对记者说,首先得有海外市场的支持,对这一产品已经因恶性竞争而对国内市场失去 吸引力此外,新的竹编艺人也得赶紧培养不久前,一名德国商人来嵊州,参观了尚在生产“白尾海雕” 的竹编厂,立即表示愿意投资。
这也许是个信号徐华铛说道更令人欣慰的是,记者从嵊州市政府获 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