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感文化视域下反腐倡廉分析.doc
4页乐感文化视域下反腐倡廉分析 摘要:乐感文化是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环,代表了中国人乐观积极的一面它对中国社会目前的反腐倡廉有着深刻的影响:既是腐败滋生的重要心理诱因,又是廉政建设的重要心理推动力深入剖析乐感文化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对于目前中央提出的“不想腐〞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借鉴价值关键词:乐感文化;反腐倡廉;“不想腐〞96乐感文化视域下的反腐倡廉分析宋珊珊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5/206摘要:乐感文化是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环,代表了中国人乐观积极的一面它对中国社会目前的反腐倡廉有着深刻的影响:既是腐败滋生的重要心理诱因,又是廉政建设的重要心理推动力深入剖析乐感文化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对于目前中央提出的“不想腐〞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乐感文化;反腐倡廉;“不想腐〞 一、乐感文化概述 总体来说,乐感文化是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环,与带有基督教原罪意识的西方罪感文化大不相同罪感〞指西方人相信自己生而有罪,活着便是为了赎罪的心理状态;“乐感〞那么是中国人待人处世从乐观角度出发的直观心理反响〔作为“忧患意识〞的切入点不在此次讨论之列〕,是积极、自适、平淡的哲学态度。
乐感文化内涵丰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以下只注篇名〕“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就儒家思想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来看,其中蕴含的积极向上和豁达通融,不仅是中国的文化教义,也是我们民族性格中的重要一面乐感文化具有活在当下、重视现实世界的特点它很少去设想看不见的世界,注重从现实出发,较少受形而上的宗教约束;虽有制度和法律,但在实际操作中的“随时变易〞常常被视为一种智慧而被朝野默许从而大行其道在乐感文化熏陶下,人们自然倾向思维变通、追求实用以解决现实问题论语·先进?云“过犹不及〞,这是以积极入世为特征的儒家思想的方法论原那么,也是倡导乐感文化时所必须坚持的中庸之道,它讲求情理平衡,反对各种极端所以其先决条件应该是“做人的格局〞要大,要求人们知足常乐,保持心灵愉悦;要求人们遵循开展变化的规律,顺势而起,稳步向前乐感文化的这些特点,融入民族血脉之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乐感精神气质 二、乐感文化的负面思想与腐败的滋生 乐感文化实用理性下的权衡变通和盲目乐观、封闭自负的特点,渗透在包括公职人员在内的国人思想行为中,是腐败滋生的重要因子。
1.实用理性下的权衡变通 乐感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实用理性,即指中国人在面临各种问题时,在思维方式理论习惯方面倾向于冷静实用的考虑这样的关注倾向对后世中国人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人们更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利用有限的资源权衡变通以获取最大利益‘乐感文化’的关键在于它的‘一个世界’〔即此世间〕的设定,即不谈论、不设想超越此世间的形上世界〔哲学〕或天堂地狱〔宗教〕〞就是这种重视现实世界而无视哲学宗教,思维方式偏重实用理性的特点,使人缺少了对道德制度的内心敬畏,丧失行为自觉由于某些公职人员缺乏对制度规那么约束性、平等性、公正性的认识和践行,为了私利,按照自己认为的圆融的方式随意行使公权力,腐败由此滋生实用理性下的权衡变通作为腐败滋生的重要心理诱因,其诱惑力超过了道德和制度的约束力,所以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和道德制度的标准,公职人员更容易被前者俘虏 2.盲目乐观,封闭自负 乐感文化所蕴含的积极乐观是我国人民的优秀精神品质,但其盲目乐观的特点却是腐败滋生的又一重要心理诱因腐败公职人员实那么就属于这种畸形的乐观主义者,他们自负自己违法行为的隐蔽性,侥幸不被发现的可能性,不易正视自身行为本来的错误性盲目乐观的人看问题片面化、局部化甚至极端化,看不到全局开展和长远利害,这种现象造成一些国人的封闭心理。
公职人员能够腐败,“敢于〞腐败,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这种封闭和自负,他们自动忽略了腐败会被制裁的必然规律,不懂得安分守法方长久的根本道理 三、以乐感文化推动廉政建设 乐感文化是各种复杂元素的统一体,对事物的影响有利有弊乐感文化中包含腐败滋生的心理诱因,也存在着对廉政建设的思想推动情理平衡、知足常乐、格局远大这些特点,渗透在官员的观念和日常行为中,将有力地推动当前的廉政建设 1.情理平衡 情理平衡,实际上就是掌控好个人的情感欲望与理性之间的关系,使其保持平衡乐感文化是以情为本体,是强调人的感性、生命、生活、生存,从而人的自然情欲不可毁弃、不应贬低虽然成认并强调‘理性凝聚’的道德伦理,但反对以它和它的圣化形态〔宗教〕来全面压服或取代人的情感和感性生命,认为重要的是应该研究‘理’与‘欲’在不同生活方面所具有或应有的各个不同的比例、关系、节奏和配置,即各种不同形态的人性情理结构〞【2】乐感文化要求我们兼顾情理,把握平衡,在理和欲之间保持一个度,以取得个体身心和社会存在的均衡稳定这个度,是情理平衡的关键,做到这一点,将不会轻易的被利益欲望所操控,从而保持清醒的理智和乐观积极的工作态度首先,尊重理解人的自然情感和欲望,这是人本身作为存在的自由;其次,将欲望尤其是贪欲控制在法律道德允许的范围之内,不得阻碍他人的自由;最后,在个体自由和个体之外他人自由之间形成合理的配置。
把握情理关系,在任何时候都要坚守底线,不被欲望操控,做到“不想腐〞,这是廉政建设的起点乐感文化吸收并倡导中国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君子尊德性而道文学,致广阔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孔子曾经对欹器做过这样表达:“吾闻宥坐之器者,虚那么欹,中那么正,满那么覆〞〔?荀子·宥坐?〕冯友兰先生说:“其实,‘中’的真正含义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3】所有这些,无一不告诉我们做人行事应讲求中正,讲求平和稳定,勤恳工作而不逃避责任,努力进取而非走向歧途,作为公职人员,面对利益诱惑、官场压力和职务责任等纷繁的元素,在其中找到平衡点而进退有当,平衡情理关系,增强生活满足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腐败滋生 2.知足常乐,格局远大 知足常乐,是乐感文化的一种内在品质知足不辱,知耻不殆,可以长久〞〔?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常乐矣〞〔?老子?〕老子这两句话表现出知足对长久和快乐的重要支撑作用人生不过百年,平时“常想一二,不思八九〞就是一种知足的表达,如意生活不过如此目前,国家正在积极调整公务员等相关人员的福利待遇,在物质保障不断加强和改善的情况下,公职人员的满足感也在不断提升满足感有利于提高公职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责任感,自觉抵抗不良诱惑,廉洁奉公。
从国家和社会层面而言,对公职人员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充足的物质保障,有合理的升调薪资等程序和制度保障,营造公平公正的大环境是减少贪婪嫉妒的大前提同时进一步加强反腐力度,严惩腐败,彻底杜绝非法不劳而获,惊醒贪婪嫉妒者从公职人员个人而言,那么需要不断扩大生命格局,把眼光放长远,理智成熟,看到变化转化持续性规律,做到耐心坚持和等待,踏实工作、认真负责目光长远后,才会看到自身开展的无限可能,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也促进廉政建设的进一步开展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__同志就强调坚持惩防并举、预防为主的方针,指出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反腐倡廉,永葆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青春活力,是当今中国社会的现实重任反腐的成绩不仅在于不敢腐,不能腐,最大的成绩是公职人员“不想腐〞,所以我们必须在文化心理上杜绝腐败因子,倡导廉政建设从乐感文化思想心理的角度对腐败和廉政的影响进行剖析,有利于深化人们对腐败现象的认识,提高自身控制力,促进廉政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