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基础教育毕业论文试论山西省农村基础教育投资问题初探.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10835075
  • 上传时间:2021-11-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8.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试论山西省农村基础教育投资问题初探论文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 教育投资体制 问题论文摘要:山西省自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基础教冇投资体制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 绩,但由于财政投入总量不足,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在推行中也而临着一些问题本文对 山西省农村基础教育投资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 的对策,旨在更好的发展农村棊础教育,使农村棊础教育更加公平,更加和谐的发展山西省农村基础教冇投资制度从1985开始,经历了以“乡镇为主”的投资体制到“以县 级政府”为主的投资体制的转变,明确了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主体为县级政府2005年,山 西省规定金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同吋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 生活费免除学杂费以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校舍维修资金等经费由中央、省、市、县四级 政府按比例分担,逐步建立起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分级分担投资体制这一投资体制的建立 对于木省农村基础教育健康、均衡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山于本省地理条件特姝, 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在棊础教育投资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一、 山西省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制度在推行中面临的问题1. “以县为主”的投资体制导致各县基础教育的财政投入存在较大的差距2001年实行了“以县为主”的农村基础教育投资体制,把农村基础教育所需的资金交由 了县级政府。

      这样使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多少就只能取决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 地方的财政收入状况对于煤炭资源丰富的县区,地方的财政收入多,用于基础教育的财政 投入相对多以“山西省初中教冇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组的一项“生均公用经费" 调查为例:Y市以资源经济为主,属于山西经济较发达地区,2004年GDP产值为401548 万元,初中生均公用经费为650元;P县以农业经济为主,属于山西省欠发达地区,2004 年GDP产值为18500()万元,初中生均公用经费为121.9元;S县以农业为主导产业,而且 是贫困县,2004年GDP产值为92166万元,初中生均公用经费为8&7元这一调查结果明 显反映了不同县(市、区)Z间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彖2. 农村税费改革使基础教育投资经济薄弱县教育公用经费紧张,办学条件差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主体提升到县级财政,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 题同吋随著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进行,即取消农村教育集资和农村基础教育费附加,这两 项教育经费来源的取消,使本已严重不足的教育经费更加短缺对于经济薄弱县,教育公用 经费更是捉襟见肘,办学条件无法保障3. 教师收入经费水平存在较大差界山西省各市县中小学不仅实行了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而且实现了县域内中小学教师工 资的统一标准,并把教师工资全额纳入了县级财政预算,建立了较为稳定的教师工资保障机 制。

      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实力相对落后地区教师的基木工资与经济实力较强 的地区存在很人的秀异市际、县际教师由于津补贴及福利不同而造成的收入羌异较人,教 师工资收入的巨大悬姝给全省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带來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二、 山西省农村基础教育投资体制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1・国家财政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总量不足《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所需事业费和基木建设投资,由国务院和地方 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予以保证「993年通过的《教冇改革与发展纲要, 1995年通过 的《教育法》规定:“到20世纪末,财政性教育支岀应达到GDP的4%尽管多年來各级 政府都在努力增加义务教育经费,但与法律的要求和实际需耍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不仅如此,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资料,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平均教育投入占GDP比重仅为 2.79%, 2000年这个数字为2.87%,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了 10万亿元,而用于教疗 的资源不足3%,大大落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我国财政对教育投入的总量是不足的2 .和地方财政对教育投入的比例不合理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我国财政收入的人部分都集中到了中央,而县乡财政所占的比 重却非常小。

      据国家统计局2000年的统计数据,我国现有2109个县级财政,4.6万多个乡 级财政,2000年财政收入1.34万亿元,其中中央占51%,省级占10%,地(市)级占17%, 县乡两级共计20%多县乡两级财政收入才占到全部财政收入的1/5,而相比Z下,所承担 的教育支出则占的比重较大据2001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义务教育经费78% 山乡镇负担,9%左右山县级财政负担,省级财政负担11%,而中央财政只负担约2%o实行 改革后,虽然投资主体由乡镇提升到县级政府,但也只是将原来由乡镇负担的经费上移给了 县级财政,并未改变县乡两级财政总体的负担比重,以少于20%的财政收入去负担超过80% 的义务教育支出,这显然不符合财权与事权和对等的原则由此可见,和地方财政对教育投入结构不合理,农村基础教育投资体制将政府农 村基础教育的投资责任过分集中在县,但县财政薄弱,这种事权与财权不统一是造成农村基 础教育资金紧张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3.各县区由于资源条件和地理条件制约,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教育投入存在较大 差距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基础教育投资休制后,教育投入的多少除了受领导重视与否等 人为因素影响外,还直接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挂钩。

      经济发展水平总接制约教育的经费投入 经济发展滞后、总虽不足、资源煎缺是山西棊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重要原因z—同时, 资源条件和地理条件的制约,导致山西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均衡山西全省可分为东西两人部 分,东部地区煤、铁、铝、盐等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科技文化集中,是发展经济条件较好 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西部也有一定的煤、备牧和水资源,但因历史社会原因和较差 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科技文化相对落后,其中的西山二十八县是山西最贫困的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极低自然的、历史的原因导致山西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差距较大三、山西省农村基础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对策1. 提高政府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加用于教育的公用经费总量,以保证农村基 础教育顺利健康的发展政府要始终把教冇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正树立“百年人计,教冇为木叩勺先进 理念要保证农村基础教育顺利健康发展,就要加人政府用于基础教育的公用经费总量从 冃前情况来看,我国的财政性教育支出无论是和对量还是绝对量都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其 相对量更是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人均基础教育费用更是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因此,应 增加政府用于教育的公用经费比重,以保证我国农村基础教育顺利健康的发展。

      2. 合理确定各级政府教冇费用分担比例农村基础教育是关乎整个国家的振兴与发展的基础事业,各级政府都冇责任对农村垄 础教冇进行投入应坚持“以县为主"的投资体制的前提下,加人中央、省、市政府在基础教 育投入中的职责,建立中央、省、市、县四级基础教育分担体制《义务教育法》中对于义 务教育的“经费保障”做出了具体规定,主耍强调义务教育投入耍由中央、省、地(市)、县 四级政府共同承担责任,不再强调“以县为主”,而今示所谓“以县为主”,更多地指一种管理 责任这就要求今后在义务教育投资体制上逐步建立小央、省、市、县四级分担体制为了明确中央、省、市、县四级政府在义务教育投入中的职责,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 通过法律形式确定各级政府在义务教育投资中的分担比例,并逐步加大中央、省、市(地) 级政府的分担比例山西省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将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主体上移到以中 央、省、地市级财政为主,以县为辅,并在中央、省、地方和县Z间规定一个具体的投资比 例2005年《山西省农村义务教冇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中规定全部免除农村义务 教育阶段学牛•学杂费(含县城所在地学牛),对贫闲家庭学牛•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 生活费。

      免学杂费资金由中央和地方6:4分担,地方分担部分由省、市、县按5:2:3分担, 其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由省、市、县按7:2:1分担,免费提供教科书资金由承担对 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资金由小央分担50%,地方分担50%,地方分担的部 分由省、市、县按4:3:3比例分担省级对“两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给予重点补助,两项 资金统筹使用通过建立中央、省、市、县四级投资分担体制,确定农村教育的投资比例, 来保证农村教育健康持续发展3. 健全义务教冇投资体制的法制化建设,完善依法筹措和分配教冇资源的体制要依法实现教育预算的单列,完善部门预算制度在预算中适当强化义务教育财政的 相对独立性要依据义务教冇法,尽快制定义务教冇投资条例,在法律上明确规定各级政府 在义务教育投入上的责任,经费负担比例和貝体的财政措施4. 发展地方经济,为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基础教冇投资,农村基础教冇的发展只能取决于各县区的经济 发展水平经济的发展为教育投资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來,山西的经济 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各县区经济发展呈现出多层次和不平衡性,因此应根据各地的实 际情况,发展地方经济,以保证教育的投入。

      5. 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不断增加教育经费投入除了要保障各级政府对农村基础教冇的持续投资以外,还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 村办学教育事业是一项公共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发展教育不仅是政府的职责也是 我们社会的职责针对当前山西省农村办学的实际,政府应该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发展教育, 解决不同收入阶层的不同需求要完善企业及公民个人向教育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发 展各种形式的公益性教育基金和信托基金,鼓励和支持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发展校办产业 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企业和公民个人描资助学、出资和投资办学在加人教育投入的同时, 还要大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参考文献:[1] 李崇爱.我国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现状、成因、对策[J].江西教育科研,2007, (10).[2] 侯怀银,焦佩婵•山西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 (7).[3] 李建萍.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体制的思考[J]・山西财税,2006, (8).[4H可玉静,高国普.河南省农村基础教育投资体制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山.教育 探索,2002, (8).[5] ffl贤国.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基础教育投资体制[J]・理论界,2006, (9).[6] 杨玲等.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初探.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J], 2007, (2).[7] 侯晋虎,肖军虎.山西省农村基础教育投入调查报告——对山西省5个税费点改革 试点县的调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