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父母评价对青少年的自我评价影响研究.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h****
  • 文档编号:233780476
  • 上传时间:2022-01-0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2.93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父母评价对青少年的自我评价影响研究 父母的评价对青少年的自我评价影响探讨 1 前言 1.1问题提出 国外有一位老人,退休后想图个清静,于是就在湖区买了一所房子住下的前几周倒还太平,可是不久之后,有几个年轻人起先在旁边追逐打闹、踢垃圾桶且大喊大叫老人受不了这些噪音,可他却出去对这些年轻人说:“你们玩得真快乐我喜爱喧闹,假如你们每天都来这里玩耍,我给你们每人一元钱年轻人当然兴奋,既能玩还能得钱,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他们更加卖力地闹起来过了两天,老人愁眉苦脸地说:“我到现在还没收到养老金,所以,从明天起,每天只能给你们五角钱了年轻人虽然显得不太快乐,但还是接受了老人的钱,每天下午接着来这里打闹又过了几天,老人“特别愧疚”地对他们讲:“真对不起,通货膨胀使我不得不重新安排我的开支,所以每天只能给你们一毛钱了一毛钱?”一个年轻人脸色发青,“我们才不会为区区一毛钱在这里奢侈时间昵,不干了从今,老人有了宁静悠闲的生活这个故事中,老人的才智其实暗合了心理学上的“阿伦森效应” 随着嘉奖削减而导致看法渐渐消极,最终导致行为消逝在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喜爱褒奖不断增加,惩处指责不断削减许多父母对“阿伦森效应”不甚明白,对孩子的指责多过嘉奖,青少年各方面的压力日益增大导致青少年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家庭教化的影响是主要方面。

      那么父母对青少年的评价是否会影响青少年的自我评价? 1.2相关理论基础 随着嘉奖削减而导致看法渐渐消极,随着嘉奖增加而导致看法渐渐主动的心理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之为“阿伦森效应”阿伦森效应也指人们最喜爱那些对自己的喜爱、嘉奖、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爱那些显得不断削减的人或物阿伦森效应提示人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应当尽力避开由于自己的表现不当所造成的他人对自己印象不良方向的逆转同样,它也提示我们在形成对别人的印象过程中,要避开受它的影响而形成错误的看法 青少年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时期,是最简单出现心理和行为异样问题的时期,可以说父母是每个孩子的启蒙老师和终身老师家庭教化是影响青少年发展的双刃剑 自我评价(self-evaluation)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特性特点的推断和评价儿童把自己当作相识主体从客体中区分出来,起先理解我与物和非我关系后,通过别人对自己评价和对别人言行评价的过程中,渐渐学会自我评价它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产物 近年来.Judge,Locke和Durham(1997)提出了一个高阶的人格概念——核心自我评价(CoreSelf_Evaluations.CSE),并将其定义为个体对自身实力和价值所持有的最基准的评价。

      核心自我评价由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心情稳定性以及限制点四个低阶核心特质组成,这四个特质组成一个潜在的、宽泛的人格结构(Judge,Bono,&Locke,2000;Judge,LockeDurham,&Kluger,1998)该概念为探讨人格特质与生活满足度的关系供应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1.3前人探讨 阿伦森是一位闻名的心理学家,他认为,人们大都喜爱那些对自己表示赞许的看法或行为不断增加的人或事,而反感上述看法或行为不断削减的人或事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主要是挫折感在作怪从倍加褒奖到小的赞许乃至不再赞扬,这种递减会导致肯定的挫折心理,但一次小的挫折一般人都能比较安静地加以承受然而,继之不被褒奖反被贬低,挫折感会陡然增大,这就不大被一般人所接受了递增的挫折感是很简单引起人的不悦及心理反感 阿伦森效应的试验是将试验人分4组对某一人赐予不同的评价,借以视察某人对哪一组最具好感第一组始终对之褒扬有加,其次组始终对之贬损否定,第三组先褒后贬,第四组先贬后褒此试验对数十人进行过后,发觉绝大部分人对第四组最具好感,而对第三组最为反感 丁彦华曾经在《父母如何培育和提高儿童的自我评价》一文中谈到,父母要 多给孩子一些详细恰当的主动评价,家庭教化大师Dorothylawnohe说过“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在忐忑担心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将来会有一颗忐忑担心的心。

      假如老是对孩子说可怜的孩子,你就培育了一个自卑的孩子总是得到激励的孩子会长成一个自信的人,赐予孩子守护的力气,孩子会成为坚毅的人不自信的儿童往往须要通过父母或身边重要他人对其活动和成果作出确定性的评价 自我评价过低的儿童往往成果较差或在长相、实力等方面表现平平,毫无过人之处在交往中,他们很少得到来自四周同伴、老师或其他人主动的确定评价而一些探讨表明,真正的自尊是成就的结果而不是缘由假如父母能引导孩子去 做有意义的事情,通过达到志向的目标来提高他们可以通过确定孩子的优秀学习特质,如学习习惯好、理解力强、做题严谨、记忆力强、文笔好、语言表达实力强等,激励孩子形成自己的学习优势 2 试验设想 2.1试验目的 采纳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父母对孩子的当面评价,对青少年的前后自我评价进行对比,探讨父母评价对青少年自我评价的影响规律 2.2试验方法 2.2.1设计 本探讨采纳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自变量为父母评价,分为4个处理水平,即为父母始终对之褒扬有加,始终对之贬损否定,先褒后贬,先贬后褒四个水平,被试间变量因变量为青少年其次次自我评价的改变 2.2.2材料 核心自我评价量表若干,中性笔若干,父母对孩子赞扬确定评价语以及指责否定评价语,计时器若干。

      2.2.3被试 某学校15岁青少年80人,男女各半 2.2.4程序 把全部青少年平均分为4组,每组男女生各10人试验起先前,给每个被试分发一张核心自我量表,让他们填写然后让他们的父母与他们进行语言沟通第一组被试父母要始终对孩子进行赞扬和主动的正面评价,大约15分钟其次组被试父母要始终对孩子进行指责否定的评价,大约15分钟第三组被试父母先对孩子进行赞扬确定评价5分钟,再对孩子进行指责否定评价10分钟第四组被试父母先对孩子进行指责否定评价5分钟,再对孩子进行赞扬确定评价10分钟父母评价结束后,再发给被试一张核心自我评价量表,让他们照实填写每个被试单独进行试验,每次试验后,收集量表,试验结束最终记录、整理和分析数据 3 试验的不足 3.1父亲和母亲的评价分工不明确,每对父母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语气和语调等难以限制 3.2青少年对父亲和母亲的看法可能有偏差,影响评价语的有效性 3.3同一组被试评价语的设定若统一,因家庭环境不同,则达不到预期效果;同一组被试评价语的设定若不统一,试验偏差也会加大 3.4可能出现无效数据,例如父母的评价语和平常一贯的教化方式完全吻合。

      3.5被试可能会对主试的试验目的、对自己的反应有一个揣测和预期而产生被试期望 3.6被试的年龄局限在15岁,无法代表整个青少年群体 3.7试验中,父母的评价是短暂的,而不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对青少年的自我评价影响可能不明显,并且试验外部效度不高 4 参考文献 [1]黎建斌,聂衍刚.高校生核心自我评价对生活满足度的影响:水平和稳定性的作用.心理与行为探讨,2022,10(5):389-394. [2]丁彦华.父母如何培育和提高儿童的自我评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化,2022, (15):43-45. [3]郦腊凤.浅谈“阿伦森效应”.天津教化,2003,(12):35. 父母评价对青少年的自我评价影响探讨 自我评价对小学生写字水平的影响探讨 对自我的评价 自我评价,对学生评价,同学评价 核心自我评价对服装色调偏好的影响 员工的自我评价与对老板评价 对工作的自我评价 对自己的自我评价 老师评价行为对幼儿人格发展影响的探讨 孩子对父母的评价与启示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