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市南头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doc
37页中山市南头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007-2020年)送审稿中山市南头镇人民政府二OO九年十二月36目 录一、规划修编的目的 1二、规划修编的过程 5三、规划修编的特点 7四、本轮规划修编与上轮规划的主要差异 8五、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原则和技术方法 9(一)编制依据 9(二)编制原则 10(三)规划编制的技术方法 11六、规划修编的基础资料与基数 12(一)规划修编基础资料 12(二)规划修编基数说明 12七、上一轮规划实施情况评价 13(一)有效保护了耕地和基本农田 13(二)保证了社会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的必要需求 13(三)存在的问题 131、规划数据不准确 132、对土地利用方面的问题研究不够 143、规划的刚性较强,精细化不足 144、建设用地粗放浪费较为突出 145、上轮规划未做到图数一致 146、建设用地使用超过规划指标 157、规划已难以满足现实要求 15(四)开展南头镇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15八、土地供需状况分析 17(一)土地利用潜力分析 17(二)人口预测 171、历年人口变化情况 172、规划期内人口预测 19(三)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201、建设用地需求的动力机制 202、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预测 213、工矿用地需求量预测 244、交通运输用地需求预测 24九、土地利用目标确定 26(一)土地利用目标确定的依据 26(二)土地利用目标 261、基本农田保护和耕地保有目标 262、建设用地控制目标 26(三)实现土地利用目标需采用的对策 27十、土地利用空间管制说明 28(一)土地利用空间管制目标 28(二)土地利用空间管制原则 28十一、与上级规划及相关规划衔接情况说明 30(一)与市级规划的衔接情况 30(二)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衔接说明 30(三)与城市总体规划衔接说明 31(四)交通、水利设施等相关规划的衔接说明 31十二、规划图件编绘与数据转换说明 32(一) 规划底图来源说明 32(二) 图件编制情况说明 32(三) 规划基数转换说明 331、转换原则 332、转换方法 333、转换结果 35一、规划修编的目的(一)落实国家和地方任务的需要1.国家任务与要求2002至2005年,是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修编的前期工作阶段,国家有关部门对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修编前期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
2006年10月12日国土资源部召开了全国土地规划工作座谈会,部署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下一阶段工作2008年10月23日,国务院同意国土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要求,科学分解并层层落实《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土地利用主要指标,尽快组织完成地方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并依照法定程序报批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为适应新时期党和国家的战略目标与要求,需要对现行规划进行修编,通过规划修编妥善处理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统筹安排经济社会、城乡、区域发展用地,统筹安排土地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不断提高土地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能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另外,针对土地利用与管理的严峻形势,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对加强和改进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行的土地利用规划体制己不能完全适应加强宏观调控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新要求,空间规划体系亟待建立,规划的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亟待强化,实施保障机制亟待健全。
落实《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需要通过修编进一步完善规划,并严格规划管理,改进土地利用计划管理2.省市区任务与要求为积极响应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广东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措施和技术指引,对规范广东省各市、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起了重要作用,包括《广东省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技术指引》(粤国土资规保发[2008]251号)、广东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粤国土资规保发[2009]248号)等文件另一方面,2008年以来中山市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国务院原则通过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共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做出了《关于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率先实现科学发展的决定》,这些对中山市未来的发展及其土地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以下简称《市级大纲》)于2009年初原则上通过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的审批,对南头镇本轮规划修编的各项调控指标做出了明确规定,是南头镇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重要依据。
为落实《市级大纲》下达给南头镇的各项用地调控指标,合理布局南头镇各类用地,迫切需要编制完成镇级规划二)南头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1.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规划实施阶段经济环境差异大、经济结构演变剧烈等问题,加上原规划编制与实施中数据资料不足、技术方法基础薄弱、方法相对滞后、灵活性不足等内在原因,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仅难以起到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作用,反而成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对南头镇土地利用与管理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的调整,产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都对南头镇的土地利用与资源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因而,迫切需要对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协调与其它规划的关系,保护开发土地资源,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2.土地管理实际问题的要求建设用地扩张的历史问题根据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数据表明,南头镇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对建设用地的占用规模已经远远超过市大纲给定的指标,建设用地偏大的历史遗留问题在本轮规划中应尽量予以解决行政区划调整中山市自2003年开始逐步进行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其中南头镇行政辖区由原来10个行政村(低沙村、北帝村、南头村、华光村、孖沙村、将军村、民安村、汲水村、滘心村、穗西村)改为6个行政村(北帝村、南城村、将军村、民安村、滘心村、穗西村)。
行政区划的重大调整迫切要求编制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适应实际发展的要求缺少上轮镇级规划2001年,原南头镇虽完成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但成果均未经过上报审批,土地管理缺乏科学合理的指导二、规划修编的过程本轮规划修编工作包括前期准备、资料收集与实地调研、规划编制、协调论证四个阶段一)前期准备阶段成立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领导小组、技术小组;明确规划思路,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土地利用全局,以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为主线,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以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为重点,以强化规划实施为落脚点,规划南头镇未来14年土地利用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制定工作计划及技术方案,进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二)资料收集与调研阶段从2008年11月开始收集南头镇基础资料,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资料与图件,社会经济统计资料,镇的十一五规划和远期设想,城市规划资料与图件,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环保等相关部门的专项规划,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报告,《市级大纲》修编专题研究等实地调研重点调查了南头镇近年来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用地供需情况以及未来用地需求以上收集的基础资料和调研结果为南头镇本轮规划修编的基础和依据。
三)规划编制阶段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调研结果,对南头镇的土地利用现状和潜力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南头镇的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提出南头镇土地利用的总体目标;落实《区级大纲》下达的各项用地调控指标,确定全镇的用地布局优化方案;划分土地利用用途和管制分区,制定土地开发整理方案通过以上工作,确定了南头镇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初步规划方案经过对初步规划方案的讨论、意见征询后,编制了南头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四)协调论证阶段2009年12月上旬以来,规划方案进入协调论证阶段:一、全面征求区政府、镇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意见,并进行协商;二、预计于2009年12月中旬召开专题听证会,听取农业、林业、环保、规划、镇政府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各行政村多方面的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三,充分重视公众参与,并将整理、提炼后的公众意见进一步吸纳到修编过程中去,加大公众的参与力度三、规划修编的特点由于地方政府和城市规划对南头镇各项已有比较明确的布局安排,重大项目用地基本上明头,城市发展的格局已很清晰,因此在规划时,首先把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城市规划、分区规划等电子图件相叠合,从图上读取各类用地规模,再根据现行政策和修编要求,对人口、人均用地、集约、节约用地程度、用地效益等指标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各类用地规模和各项用地指标,并对规划图反复进行调整,实现了规划图件与用地指标的“图数一致”,为今后南头镇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严格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规划与以往规划在服从上级下达指标的基础上,通过人口、人均用地预测来确定其用地规模和指标是有所不同的主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合理的人口预测和建设用地规模预测,确定了规划期间的建设用地规模,并结合重点项目建设将各类土地用途管制区在规划图上加以落实,使得此规划更能体现当地的发展要求规划文本、用途分区和规划图件仍基本依据现行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要求进行编制四、本轮规划修编与上轮规划的主要差异1、前期工作更加扎实本轮规划要求前期工作不但在经费、人力、思想等方面充分准备外,还要求对土地利用上存在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同时对基础数据也作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数据采用2007年经省国土资源厅确认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上报数据,为科学编制规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指导思想更加明确本轮规划强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国家和省市相关法律、法规为主要依据,以服务于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根本要求,并明确强调土地在参与国家宏观调控中的作用3、规划理念与方法有所创新,技术手段更加先进规划控制指标更加完善、全面,约束性更强4、规划衔接性更强本轮规划与城市规划、交通规划、水利规划、旅游规划等其它部门专项规划充分协调,统筹各业各类的用地规模和布局。
5、规划程序要求更加严谨本轮规划要求对前期工作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才能进入规划大纲编制,大纲经审查批复后才能进入规划编制,这种严格的审查将使规划质量有较大提高6、规划成果信息化程度更高由于政府电子政务的推行,要求规划成果信息化处理更加完善,更加便于操作和应用五、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原则和技术方法(一)编制依据1、《关于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请示》(国土资发[2004]3号);2、《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紧急通知精神进一步严格土地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109号);3、《关于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和修编前期调研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133号);4、《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5、《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中“四查清、四对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18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