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九年级生物复习提纲.doc
25页第1章 生命的世界*1、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3、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层4、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生物才有生长、繁殖和应激性等生命活动5、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6、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如: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和生物因素第2章 探索生命1、19世纪初,法国学者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科学名词瑞典科学家林奈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分类系统,英国人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是生物进化理论的创始人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2、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科学3、实验法的几个重要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搜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4、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重要方法,其它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比较法、文献法。
5、在制定探究实验方案时,一般只设一个变量因素每个变量因素应该设置对照第3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1、除病毒外的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细胞质: 与外界物质进行交换;内有线粒体等细胞核: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 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细胞质:内有液泡(含细胞液)、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核: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动、植物细胞结构图:教材P39、P42)*4、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动物细胞没有上述结构教材P43动、植物细胞结构比较图、动、植物细胞结构比较表)5、液泡中有细胞液,其中溶有多种物质,有的可能有不同的味道,有的能使细胞呈现出颜色。
细胞质中的线粒体,使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和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利用细胞质中的叶绿体,利用光能将无机物转变为贮存能量的有机物6、较小细胞的表面积相对较大,更易于保证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从而保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7、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分裂是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细胞分裂时,首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8、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里的遗传物质经过复制而数量倍增,并且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9、细胞中的物质:无机物(水、无机盐)不含碳,不能燃烧;分子比较小有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含碳,能燃烧;分子比较大10、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主要成分:DNA和蛋白质特点:每一物种内都有定恒定数目的染色体例如:人的染色体23对)第4章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许多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是精子和卵细胞融合而成的一个细胞2、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其中绝大多数细胞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细胞,这一过程就是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3、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称组织4、动物体基本组织的比较:(图教材P59)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主要结构特征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质发达主要由肌细胞构成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功能保护、分泌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收缩、舒张等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5、植物体基本组织的比较:(图教材P60)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功能分裂增生,不断产生新细胞主要起保护作用储存营养物质输送营养物质6、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就形成了器官。
7、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8、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9、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根器官组织细胞分生组织 营养器官 茎植物体保护组织 叶营养组织 花输导组织 生殖器官 果实 种子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 光合作用*1、叶片的结构(书P24)表皮 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无色透明,外壁有角质层起保护、透光和保水作用(上、下) 保卫细胞:成对存在,围成气孔,可进行气体交换细胞内有叶绿体叶肉 栅栏组织:接近上表皮,细胞呈圆柱形,排列较紧密和整齐,含叶绿体较多 海绵组织:接近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较疏松,含叶绿体较少叶脉 具有支撑作用具有输导作用 导管:输送水和无机盐 筛管:输送有机物*2、“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教材P71—72)实验步骤:1)植物黑暗处理2)叶片部分遮光3)光照4)酒精脱色5)清水漂洗6)碘液显影(对植物进行黑暗处理的原因:使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实验现象:叶片见光部分呈深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色。
实验结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3、“验证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实验(教材P72—73)实验现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后,可见带火星的木条立刻猛烈地燃烧起来实验结论:说明绿色植物在光下释放氧气4、“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的实验(教材P73—74)实验现象:银边天竺葵脱色、碘液处理后,可见叶片的绿色部分变蓝色,白色部分不变色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5、“验证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教材P74—75)装置一中放入氢氧化钠的原因:氢氧化钠有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实验现象:装置一里的叶片不变色,装置二里的叶片变为蓝色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6、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水;产物:有机物(主要为淀粉)、氧气;光条件:光照;场所:叶绿体叶绿体*7、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二氧化碳+水 淀粉(储存能量)+氧气8、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9、光合作用的实质包含了两种变化:一是物质转变,即把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复杂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二是能量转化,即把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10、光合作用的意义:1)是生物所需的有机物的来源2)是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3)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11、光合作用的应用:应尽量提高光能利用的效率如:立体高效种植第2节 呼吸作用1、将燃烧的蜡烛放进装有萌发种子的瓶子中,蜡烛立即熄灭了,说明瓶里缺少氧气证明种子呼吸时吸收氧气2、甲瓶中装有萌发的种子,把瓶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甲瓶里的气体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证明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3、 装有萌发种子的保温瓶里的温度,比装有煮熟种子的保温瓶里的温度高,这证明种子呼吸时会产生热量 线粒体*4、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5、呼吸作用:绿色植物吸收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6、呼吸作用的意义: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动力,一部分转化为热量散失7、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进行部位有叶绿体的细胞所有活细胞进行时间白天白天和晚上原料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产物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物质变化合成有机物分解有机物能量变化储存能量释放能量8、呼吸作用的应用:农作物的中耕松土、雨后及时排涝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第3节 吸收作用*1、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当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当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2、植物体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尖的成熟区(根毛区)*3、根毛细胞吸水的原理:根毛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4、 植物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5、 无土栽培的概念:根据植物生活需要的无机盐的种类、数量和比例配制营养液,用营养液来栽培植物6、 吸收作用的应用:移栽植物时尽量带土是为了保护其吸收作用 第4节 蒸腾作用1、 蒸腾作用的概念: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生理过程2、蒸腾作用的部位:主要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叶柄和嫩茎也有一定的蒸腾作用3、蒸腾作用的意义:1)降低叶面温度,防止被阳光灼伤2)促进根吸收水分3)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4、蒸腾作用的应用:移栽植物时要降低蒸腾作用利于植物的成活如阴天或傍晚移栽,去掉部分叶第5节 运输作用*1、将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茎内被染成红色的部位是木质部,说明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的2、枝条中部被剥去一圈树皮后,切口上方会形成枝瘤。
证明了有机物的运输是通过树皮内韧皮部中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第6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 第1节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 种皮: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 胚芽:发育为茎和叶胚大豆种子结构 胚轴:发育为根与茎之间的连接部分 胚根:发育为根 子叶:两片,贮存养料1、 种子的结构 果皮和种皮: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图教材P102、103) 玉米种子结构 胚乳:贮存养料 胚芽:发育为茎和叶胚胚轴:发育为根与茎之间的连接部分 胚根:发育为根 子叶:一片,吸收转运养料2、 大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的比较相同点不同点大豆种子都有种皮和胚无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里,子叶两片玉米种子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里,子叶一片有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