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西方价值文化的基本特点3700字.docx
4页浅谈西方价值文化的基本特点3700字 摘要:文章指出西方价值文化的基本观点是:强调人的自私本能、个人本位、自由至上、利己原则这样的价值文化对社会、对个人既有积极促进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应客观、一分为二地看待 关键词:西方价值文化;自私;个人本位 价值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核心,引导着社会制度的建立,塑造着社会成员的人格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是两种非常不同的文化,特别是其价值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了解西方文化,尤其是其价值文化,对于我们认识西方,以及更深刻地认识我们自己有很大意义本文主要谈西方价值文化的基本观点 一、强调人的自私本能 人是一种自然存在,更是一种社会存在作为一种自然存在,人具有自私自利、自爱自保的一面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强调人的自私本能,是西方价值文化的基本观点,也是其价值文化的出发点 宗教改革时期的宗教改革领袖加尔文认为人性本恶,原罪使人本性堕落和邪恶,致使人性中没有任何善,不能不做坏事所以他反对自由意志说,认为人的理智和意志都浸透着邪恶和贪欲,单凭人的意志行动,人只会作恶17世纪,英国伟大的哲学家斯宾诺沙认为自然的本性就是人的本性,人性是道德的源泉与尺度;霍布斯说:“人类的共同欲望就是无休止地追求权利,至死为止”(《利维坦》第25页)。
18世纪,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自私是和人性不可分离的”,人性的根本特征是自爱,对他人的爱只不过是自爱的扩充与延伸每当自爱与爱别人发生冲突时,我们的行为就可能对他人和社会产生“危险”所谓的道德原则只不过是为了保证和满足自私的本性他否认有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在《论人》一书中提出:“这种以肉体的感受性为基础的爱,是人人共有的,不管人们的教育多么不同,这种情感在他们身上永远一样: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人们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爱自己甚于爱别人为人类奠定了伦理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主义的,追求个人的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惟一动力19世纪末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当人看见一件心爱的东西而无贪图之心,那是极困难的事当别人占有这个东西时,我们有窃取它的冲动,这就是人的“所有权本能”嗜杀的本能也是人的一种生来俱有的心理冲动”《心理学原理》)所以人是最凶残的动物19、20世纪之交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生物的本能、欲望冲动是人类一切社会行为的基础 二、个人本位 人既有个体性又有社会性,既是相对独立的存在,又是一个与他人、社会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存在。
西方价值文化强调人的个体性;在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上,以个人为本位,关注与极力维护的是个人的社会权利(所谓人权) 1.西方价值文化把自我做为最高价值16世纪法国人文主义者拉伯雷在《巨人传》的题辞中提出:“顺从你的意欲而行”尼采认为,个人是世界的中心,人人都是太阳;人首先要忠实于自己,对自己的生存负责,真诚地寻求人生的价值,他说:“我们要成为我们之为我们者,成为新人,独一无二的人,无可比拟的人,自颁法律的人,自我创造的人!”(《快乐的知识》)萨特说:“人自己的存在由人自己决定”认为人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有怎样的规定性,完全由人自己的自由选择和行为来规定爱因?兰德认为,每个人都应当认清:他自己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个终极目的,每个人都应当发展自己的各种才智,以便能够运用它们来达到他在可能范围内最大的自我实现 2.在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上,西方价值文化以个人为本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强调个人是目的,是一切社会权力的源泉,国家形成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个人的天赋人权尼采认为,社会是机器和工具,个人才是目的《美国独立宣言》强调:“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
《法国人权宣言》指出:“一切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护人的天赋的和不可侵犯的权利……国民是一切主权之源第二,强调个人利益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社会对个人利益的维护亚当?斯密认为,追求个人的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惟一动力,如果每个人都有可能自由地追求个人的利益和愿望,就能最完善地符合整个社会的利益:“各个人都不断地努力为他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固然,他所考虑的不是社会的利益,而是他自身的利益,但他对自身利益的研究自然会或者宁说必然会引导他选定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国富论》);“他追求的是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同上)李嘉图认为,无论是在经济世界还是道德世界,个人利益都是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力由此出发,西方价值文化强调社会对个人利益的保护和尊重,并为此建立了以个人利益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制度、确立了重视保护个人财产的现代政治法律,形成了强调自利的道德文化 三、自由至上 西方价值文化从个人本位出发,强调人权,而他们最为重视的人权就是自由自古罗马至今数千年来,无论哲学,还是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领域,自由始终是西方普遍关注的主题16世纪西班牙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塞万提斯认为:自由是天赐给人的许多宝物之一,地下或海里所藏的一切宝贝都不能和它相比;得不到自由而受奴役是人生最苦的事,为了自由,正像为了荣誉一样,可以而且应当牺牲生命。
自由、平等、博爱”,曾经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和口号不自由,勿宁死”,“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语),更是被人们广泛传颂20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萨特进一步从“存在先于本质”原理出发,得出人具有绝对自由,自由是人存在的本质属性的结论并把自由作为价值的惟一基础,认为凡是追求自由的行为都是道德行为,也都是值得肯定和有价值的行为西方政治法律文化以保护人的自由为核心 当然,西方的自由并不是没有任何约束的随心所欲英国17世纪伟大的哲学家洛克认为,人的自由要受理性和法律约束:“脱离了理性的约束,而不受考察同判断的限制,只使自己选择最坏的或实行最坏的,那并不是自由如果那是自由,是真正的自由,则疯子和愚人可以说是世上惟一的自由人”《人类理解论》)他说,人的社会自由,就是在他受约束的法律许可范围内,随心所欲地处置或安排他的人身、行动、财富和他的全部财产的那种自由,在这个范围内,他不受另一个人的任意意志的支配,而是可以自由地遵循他自己的意志 四、利己原则 从人性自私、个人本位、自由至上出发,西方价值文化把利己作为个人行为甚至社会道德的基本原则早在17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诺沙就在他的《伦理学》一书指出:“保存自我的努力乃是德性的首先的惟一的基础”。
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把利已作为衡量一种行为是否有价值的标准,认为凡是与个人有利的行动的结果,都是有价值的,否则就是无价值的从此出发,他坚决反对从社会的“责任”、“原则”去衡量人的行动的价值:“我倒要问任何有‘现实’感觉的人(男人、女人和孩子),难道不应该为这种尊严或责任的原则争辩而觉得惭愧吗?用他们之间的本能和效用处理社会上奖惩的事是完全可靠的”(《实用主义》)尼采认为,生命的基础是粗暴的利己主义本能,一切对个人有用、能促进个人发达前进的东西,一切能使个人战胜别人并利用他人为自己服务的东西,都称真善美,生命与任何利他主义不相容爱因?兰德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是否道德就是看它是否有利于该人的生存:“一个有机体的生存就是它的价值标准:凡是增进它的生存的就是善,威胁它的生存的就是恶”至于他人,爱因?兰德认为一个人对于陌生人除了把他们作为人类同胞而给予普遍的尊重外,并不负有什么义务(她把她的道德原则称为自私的美德)在此原则下,爱因?兰德对利他主义进行猛烈攻击,认为:要求任何人牺牲他的时间或金钱去帮助社会上的穷苦人,是不道德的而“判断一个人什么时候或是否应当帮助另一个人,适当的方法,是参照他自己的合理的私利和他自己的价值体系:他所给予的时间、金钱或精力或者他所冒的风险应当同那个人对于他自己的幸福所具有的价值成比例。
从此出发,爱因?兰德还对社会福利制度、集体主义进行攻击,认为集体主义是时代群众性罪恶的形式 西方价值文化有它的合理、进步一面,对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但是它也有许多缺陷,有些缺陷是本质上的、根本的西方价值文化推动了社会民主,却减弱了社会的亲和力、凝聚力;西方价值文化指导下建立的市场经济为人的自由解除了人为限制却使人陷入更多不自由;西方价值文化一定程度促进了人的个性发展,却又使人陷入孤独、痛苦 参考文献 [1]外国人生哲学概论[M].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