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机工程分析报告.docx
10页xx(汽车品牌)人机工程分析报告编 制:_ 日期:校 对:日期:审 核:日期:会 签:日期:批 准:日期:XXXX汽车设计有限公司2012年2月目 录1分析内容及目的 22参考标准 23测量分析过程 23.1头部空间分析 23.2肩部空间分析 33.3肘部空间分析 43.4臀部空间分析 53.5头包络周边间隙分析 64数据汇总 8人机工程分析报告1分析内容及目的人机工程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前后排人体头部、肩部、肘部及臀部空间分析,同 时还包括头包络间隙分析2参考标准SAE J1100-2009 (R) Motor Vehicle Dimensions3测量分析过程3.1头部空间分析依据SAE 1100标准规定,头部空间H61是指R点至顶棚的最小距离再加102mm,这一距离沿着在丫平面内并与X基准平面成8°后倾角的直线进行测量3.1.1前排头部空间分析前排头部空间H61-1测量过程及数值如图1所示,通过测量可知前排头部空间 为 883+102=985mm图1前排头部空间3.1.2后排头部空间分析后排头部空间H61-2测量过程及数值如图2所示,通过测量可知后排头部空间为 851+102=953mm。
图2后排头部空间3.2肩部空间分析依据SAE J1100标准规定,肩部空间W3在通过H点的乂平面内测量,是指在H 点之上254mm与带线之间区域内的内饰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3.2.1前排肩部空间分析前排肩部空间W3-1测量过程及数值如图3所示,通过测量可知卡罗拉前排肩 部空间为1390mm图3前排肩部空间695X2=1390mm3.2.2后排肩部空间分析后排肩部空间W3-2测量过程及数值如图4所示,通过测量可知前排肩部空间依据SAE J1100标准规定,肘部空间W31在通过H点的乂平面内测量,是指车 门内扶手平面最高点之上30mm处的内饰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若无扶手则测量H 点之上180mm处的内饰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3.3.1前排肘部空间分析图5前排肘部空间719X2=1438mm前排肘部W31-1空间测量过程及数值如图5所示,通过测量可知前排肩部空间 为 1438mm3.3.2后排肘部空间分析后排肘部空间W31-2测量过程及数值如图6所示,通过测量可知前排肩部空间 为 1456mm图6后排肘部空间728X2=1456mm3.4臀部空间分析依据SAE J1100标准规定,臀部空间W5在过H点的乂平面内测量,是指位于H 点之下25mm和H点之上76mm以及H点前后76mm的范围内的内饰表面之间的最小 距离,如果此区域内有座椅结构遮挡,座椅结构除外。
3.4.1前排臀部空间分析前排臀部空间W5-1测量过程及数值如图7所示,通过测量可知前排肩部空间为1350mm675X2=1350mm3.4.2后排臀部空间分析后排臀部空间W5-2测量过程及数值如图8所示,通过测量可知前排肩部空间为图8后排臀部空间670X2=1340mm3.5头包络周边间隙分析依据SAE J1100标准规定,对头包络的侧向、30°斜向上、正上三个方向的间 隙W27、W35、H35进行测量,如图9所示图9头包络间隙测量示意图3.5.1前排头包络间隙测量分析前排头包络间隙测量过程及数值如图10所示,通过测量可知W27-1为35mm,W35-1 为 66mm,H35-1 为 66mm图10前排头包络间隙测量3.5.1后排头包络间隙测量分析后排头包络间隙测量过程及数值如图11所示,通过测量可知W27-1为54mm,W35-1 为 47mm,H35-1 为 33mm图11后排头包络间隙测量4数据汇总卡罗拉乘坐空间涉及到的相关参数汇总如表1所示表1卡罗拉乘坐空间参数汇总表序号项目代码依据标准1前排头部空间H61-1985mm2肩部空间W3-11390mm3肘部空间W31-11438mm4臀部空间W5-11350mm5头包络斜30。
间隙W27-135mm6头包络侧向间隙W35-166mm7头包络上方间隙H35-166mm8后排头部空间H61-2953mm9肩部空间W3-21392mm10肘部空间W31-21456mm11臀部空间W5-21340mm12头包络斜30间隙W27-254mm13头包络侧向间隙W35-247mm14头包络上方间隙H35-233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