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世界近代史分期.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cjc****537
  • 文档编号:40271232
  • 上传时间:2018-05-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5.75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关于世界近代史分期的几种观点一般说来,为了学习和研究的方便,许多国家的学者将世界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和 现代几个部分.在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内容上,人们通常有大体相同的认识,认为这是一段关于 资本主义的历史.但是,在具体的时间划分上,却众说纷纭.我们常见的一种观点是认为世界近代史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和日益没落的 历史,因此,世界近代史从 17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开始,到 1919 年俄国十月革命为止.在这 277 年中,以 1871 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为界,分为第一个时期(即资本主义在欧美各先进国家取得 胜利和确立的时期)和第二个时期(自由资本主义变为帝国主义的时期).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努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注重政治挂帅,强调以 17 世纪英国资产 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因为它沉重地打击了封建主义,加速了资本主义制度在英 国的形成,第一次在欧洲宣告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推动了欧洲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资本 主义时代由此开始.时至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帝国主义,处于垂死,腐朽和没 落状态,人类社会面临着社会主义的前夕.1917 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整个欧洲 和世界的革命运动,改变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世界近代史与世界现代史在此交替.在第一 个时期,世界近代史的主要内容是论述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 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使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得以相互适应,促进了社会发展.而 在第二个时期,世界近代史的只要内容是阐释资本主义走向日益没落,垄断的出现使社会化的 生产与私人占有制现象日趋明显,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趋于越来越不相适应,社会危机此起 彼伏,社会矛盾愈加激烈并不可克服,无产阶级充当了资本主义掘墓人的角色.这种观点源于苏联学者的研究成果,后被我国学者接受和发挥.在我国的世界近代史教学 和研究中,它具有传统性,反映出 50-80 年代社会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的认识和研究水平和状 况.这与当时国内外政治气候和环境也有着密切的关联.我国的高校世界近代史教材中,周一 良等主编的《世界通史》(人民出版社,1962 年版)和王荣堂等主编的《世界近代史》(吉林文 史出版社,1986 年版)是权威性教材,它们都持这种观点,此外的有关教材虽难以记数,但观点 大体雷同.还有一些学者在此理论基础上,试图独辟蹊径,提出了一些新的分期方法.在这些分期法中, 世界近代史的下限基本相同,主要是对世界近代史的上限有不同理解和意见,大体可归纳如下:1、开始于 1492 年地理大发现.美国进步历史学家福斯特在《美洲政治史纲》一书中曾有 此一说,认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可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2、开始于宗教改革和德国农民战争.学者们的依据是恩格斯曾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 学的发展》一书中将宗教改革和德国农民战争称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大起义.3、开始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学者们的依据则是来自于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3 年意大利版序言.恩格斯指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 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4、开始于 16 世纪尼德兰革命.这不仅根据 16 世纪尼德兰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是以 资产阶级的胜利而告结束的革命,而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称这场革命后建立的荷兰共和 国是“17 世纪资本主义标本国家“.5、开始于 18 世纪末法国大革命.其源于列宁在《打着别人的旗号》一文中曾明确地把 1789 年法国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这些观点在学术界被视为“百家争鸣“中的一家,但均未产生多大影响.在思维和方法上, 这一系列观点有一共同特点,即选择某一被认为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事件为世界近代史的 起点和终点.从 80 年代以来,社会的发展和政治的演进,特别是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人们对资 本主义的认识得以深入,以往认为资本主义正走向死亡的看法逐步被修正.学者们注意到虽然 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种种可致它死地的弊病和矛盾,但是,这种社会拥有某些其他社会所没有 的机制,对社会中存在的危机起到消除,化解,缓和等作用.学者们在对现有的分期法进行扬弃 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在由王觉非等主编的,作为“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的《世界史·近代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年版)里,著者们提出世界近 代史的分期法以 1500 年为起点,以 1900 年为终点.它是基于以下几个理由:1、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向全世界扩张并由之在全世界产生巨大 影响和反响的历史,而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的一系列变化和事件的开始几乎都与地理大 发现有关,特别是地理大发现直接诱发起欧洲的商业革命的西欧国家的对外扩张,这又对于西 欧的工业化产生了最有力的催化作用.因此,以 1500 年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合乎历史发展 的客观实际的.2、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是从地区隔绝向世界形成统一整体过渡的历史.而地理大发现后 出现的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则是打破世界上各国,各地区及各民族之间相对 隔绝和促成世界一体化的最初活动,因此,在这意义上,以 1500 年为世界近代史的起点也是适 合的.3、1500 年前后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等,导致了西方资 本主义的发展,从而引起了遍及世界各地区的社会经济的重大变化.可见,以 1500 年为世界近 代史的上限是以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经济形态变化为主要依据,对中世纪史与近代史进行的 分期断限.这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4、逐步在全世界取得支配地位的各发达国家资本主义从自由向垄断的过渡,约当 19 世 纪末 20 世纪初之际.因此,1900 年可以视为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发生巨大变化的标志.以此为世 界近代史的下限显然是适宜的.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从宏观考察在世界近代史期间世界是如 何由隔绝状态演进为互相倚伏和互相影响的整体,力图在体制,结构及内容等方面有所创新和 改进.王觉非先生在“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欧洲五百年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 中进一步对此进行了探讨和阐述.这种观点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和接受.我国现行高级中 学课本《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下)既采用了这种观点.总而言之,每一种观点的形成都与客观环境有关,其内容既有可取之处,也有不足之处,科学 性与不完美性总是相伴而行.它们的变化和异同及相互扬弃体现出在历史学的研究中,没有固 定的模式可言,尊重客观,仔细求证和大胆争鸣赋予历史学以活力.二、俄国 1905 年发生了两件大事:1、1905 年的俄日战争,以俄国战败蒙辱而告终;2、1905 年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引发大规模城市暴力活动;史称 1905 年革命,它被 列宁称为十月革命的“总演习“。

      世界近代史开始的标志 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是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说,即以尼德兰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主要依据很简单, 尼德兰革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但由于尼德兰革命的影响很小,所 以很多人不以为然 二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英国革命虽比尼德兰革命晚一个多世纪, 算不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对欧洲和世 界其他地区都有广泛的影响,因此可以把它作为世界近代史开始的标志 三是“1500 说“越来越多的人支持这一种观点他们认为,在 16 世纪,即新航路开辟前 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要转折在这之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新航路开 辟以后,世界各民族才真正融合在一起也正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在欧洲才真 正发展起来因此在 16 世纪前后,人类开始了近代的历史近代“是一个学术名词,近代史的开端是什么,取决于如何定义“近代“不同的定义,对应 不同的开端,通常谈不上谁对谁错,主要是看它是否有助于研究,以及是否得到公认 我国中学课本中的“世界近代史“,是继承前苏联的定义,也就是一部资本主义的兴衰史。

      它的开端是英国内战,或者是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它的终结则是前苏联的诞生和第一次 世界大战结束在这个定义诞生的年代,前苏联学者们乐观的认为社会主义很快就会取代 资本主义,因此会下这样带有很强政治色彩的定义但以今人的眼光来看,第一次世界大 战和苏联的诞生显然不是资本主义衰落的标志 西方主流历史学者很少使用“世界近代史“这样的字眼,毕竟世界各地的发展进程是不同的 他们通常把欧洲的文明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古代,中世纪和现代,而我们所说的近代,大 致对应在西方所谓的“现代早期“古代指《荷马史诗》的记述到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但是 中世纪和现代的分水岭,却有很多种说法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和宗教改革是三个标志 性的事件,因此这道分水岭通常被认为是十五和十六世纪的漫长岁月至于“现代早期“结 束的标志,西方比较流行观点是“工业革命“,也有“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等几种说 法至于英国内战和苏联的诞生,很少有学者视其为划时代的里程碑 所谓世界近代史开端的标志,如果真的存在的话,它应该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这件事发 生前后,世界的整体格局乃至各国的面貌当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英国内战,不要说影响 亚非拉各大洲,就是在西欧,它的声音也很小。

      英国的近邻法国直到一百五十年之后才爆 发大革命,摧毁封建君主制,并通过拿破仑战争把新思想散播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它的 影响,远比英国内战的影响要大得多 至于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和宗教改革三件大事,地理大发现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影响迟至 19 世纪中期鸦片战争之后才凸现出来,至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于中国的影响主要都 是间接的,特别是宗教改革,对于中国的直接影响微乎其微,但它在欧洲历史上的地位, 却高于文艺复兴甚至是地理大发现,因为解放思想,摆脱教会的束缚,是欧洲振兴的前提 条件,宗教改革前后的欧洲,真称得上是判若两人 有关世界近代史发展主线和历史分期的争论历史的发展主线和分期是两个密切关联的重要问题--以不同的历史现象作为历史的发 展主线,往往会伴随产生不同类型的历史分期法,而这两个问题又涉及到能否科学地认识 历史,正确地总结和阐释历史的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各种复杂的历史现象、重大历史事 件和历史人物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因此历来是史家们研究讨论的重点一、阶级斗争史观与世界近代史的历史分期由于受前苏联史学的影响,在“文革“前的十余年中,以阶级斗争和政治兴替作为历史 发展主线的观点在史学界十分盛行。

      其论据是:第一,自从阶级社会出现以来,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无产阶级革命 导师在《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中已清楚地阐明了这个问题第二,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而政治兴替则是阶级斗争所导致的重大后果, 也是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里程碑第三,政治、思想、文化等都是阶级斗争和政治兴替的表现和反映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既然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日益走向没落的 历史“,那么,它所研究的历史内容主要有三项:(1)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反对封建 专制主义的斗争;(2)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剥削的劳动群众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3)殖 民地人民反对殖民帝国主义的斗争 (周一良、吴于区主编:世界通史·近代部分)上卷, 人民出版社 1962 年版)由于把阶级斗争和政治上层建筑领域的历史活动看得如此重要,因此,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在解决历史分期 问题时,往往以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政治事件作为断限的标志,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历史 分期法,其中有两种影响比较广泛1.尼德兰革命说:认为应该以发生于 16 世纪末叶的尼德兰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 端这种观点认为,革命前的尼德兰是一个殖民地国家,其宗主国西班牙是当时最大的殖 民国家,它顽固地维护封建制度,压制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是封建势力的主要堡垒。

      尼 德兰是当时资本主义最发达,新教思想最活跃的地区,面对日益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 迫,尼德。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5秋国家开放大学《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docx 25秋国家开放大学《0-3岁婴幼儿卫生与保育》形考任务1-3+期末大作业参考答案.docx 25秋国家开放大学《0-3岁婴幼儿教育学》期末大作业参考答案.docx 25秋国家开放大学《Android核心开发技术》形考任务1-7参考答案.docx 国开2025年秋季《形势与政策》大作业答案.docx 国开2025年秋季《形势与政策》专题测验1-5答案.docx 2025年辽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英语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6月浙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江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英语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数学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内蒙古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贵州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英语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安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辽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数学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1月云南省高考适应性测试物理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江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甘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陕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试卷1(原卷+答案).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