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第2单元 第1课 巴黎和会 Word版含答案.doc
8页一、近代西方国家主要矛盾的演变1.从英西、英荷矛盾到英法矛盾16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的总体特征是西欧国家争夺殖民霸权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树立海上霸权1652~1674年,经过三次英荷战争,荷兰丧失欧洲强国地位18世纪英法七年战争,英国打败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2.从英法矛盾到英俄矛盾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的总体特征是列强争夺海上霸权和欧洲霸权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进攻法国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亡,法国丧失欧洲霸主地位1856年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丧失了欧洲霸权3.从法德矛盾到英德矛盾19世纪晚期到1918年的总体特征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随着向帝国主义的过渡而加剧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的对比,造成了它们之间新的矛盾,其实力与所占殖民地成倒挂情况根源于普法战争的法德矛盾一时成为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为争夺巴尔干半岛,俄奥矛盾不断加剧[针对训练]1.1871年俾斯麦对当时欧洲关系作过比喻,说欧洲大陆像挤乘在同一辆马车里的旅客……如有人将手摸向口袋里的手枪,其邻座则已做好先扣扳机的准备。
造成这一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A.法德地位的变化改变了欧洲格局B.英国放弃均衡政策插手欧洲大陆事务C.美国积极向欧洲扩展自己的势力D.欧洲国家担心俾斯麦挑起世界大战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注意“1871年”的时间限定,普法战争后德国完成了统一,法国受到削弱,欧洲格局发生变化,欧洲各国关系逐渐紧张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1.经济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将整个国家经济纳入战争的轨道,战争迫使政府建立起一整套专门机构对经济进行干预,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萌芽2.政治方面:改变了世界格局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2)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了动摇,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战败,英、法等国受到重创3)美、日等国乘机迅速崛起4)被压迫民族觉醒,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新高潮,冲击了世界殖民体系3.科技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新技术的催化剂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发明不久的飞艇、飞机等在战争中受到重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很快向民用方面推广2)战争还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及生产流程和管理的不断改进4.思想观念:大战引起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情绪的高涨,同时也使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针对训练]2.右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妇女在炮弹工厂做工的照片,下列各项中对右图的正确解读是( )①一战期间大批成年男子应征入伍,造成人力短缺 ②一战期间大批妇女进入生产部门③她们从事的工作很危险 ④客观上有利于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①②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一战期间,德国由于大批成年男子应征到前线,于是大批妇女进入到生产部门,从事制造炮弹等危险的工作,这在客观上又有利于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①②③④均正确,故选A[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观察下面漫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集团之所以能够形成是由于英、法、俄等国( )A.有共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B.有共同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模式C.都是为了维持欧洲大陆均势格局D.都对德奥集团的崛起与霸权野心怀有恐惧解析:选D 英、法、俄组成协约国集团是针对德奥集团的崛起威胁了其在世界的优势地位,故D项正确2.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了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引爆”“火药桶”的“火星”是指( )A.《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B.《法俄军事协定草案》的签署C.《英俄协约》的签订D.萨拉热窝事件解析:选D 本题考查一战的导火线,根据所学可知为萨拉热窝事件。
3.20世纪初人类战争由局部性战争演变为全球性战争这主要是( )A.科学技术的副作用 B.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C.世界整体化的产物 D.国家利益至上的恶果解析:选C 局部的萨拉热窝谋杀事件演变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把当时世界上重要的几个大国都卷入了战争之中,其主要原因是世界联系的加强,故C项正确4.凡尔登战役计划的制定者认为,无论德国人能否攻占凡尔登,“法国军队都将血流成河,尸积如山”、“将使法国人民明白,就军事方面而言,他们没有什么可指望的”由此可见,德国发动凡尔登战役的战略目的是( )A.企图结束西线战斗 B.彻底瓦解协约国同盟C.迫使法国退出战争 D.打开通往巴黎的门户解析:选C 根据题干中“使法国人民明白”“他们没有什么可指望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德国发动凡尔登战役的战略目的是迫使法国退出战争所以选C5.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战,其“决定性意义”主要在于( )A.是英德海军间最大规模的交锋B.发生在主要战线——西线C.前后持续时间最长D.宣告德国“速战速决”战略计划的破产解析:选D 马恩河战役是一战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这种决定性表现在它粉碎了德国“速战速决”战略计划,使战争进入长期化状态,这对协约国集团的胜利具有重大意义,所以答案选D。
A项是一战中日德兰海战的特征B、C两项是马恩河战役的特点,但不能说明其具有“决定性意义”6.右图是美国的一幅宣传照,照片的宣传文字是:“从德军手中拯救自由女神,请参军!”这一照片的出现不会早于( )A.1914年 B.1916年C.1917年 D.1918年解析:选C 由照片的宣传文字可知,当时美国已经对德宣战,而美国参战的时间是在1917年,故C项符合题意7.“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潘尼卡界定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依据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局限在欧洲国家范围内进行B.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是主要的分赃国D.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毁灭性打击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注意题干的立足点是“亚洲人的观点”,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因此才可以说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8.战争是具有破坏性的,但战争在不经意中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下列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了历史的前进”的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飞机、汽车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美一些国家的妇女取得普选权 ③促进各国政府职能的调整,使得政府办事高效、快捷 ④为了协调各国的矛盾冲突,成立了国际联盟A.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应用发展的催化剂,同时战争促使政府转变了职能;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增强人民民主政治意识,为协调各国的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第一个世界性的国际政治组织——国际联盟,故①②③④均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了历史的前进”的表现二、非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9.阅读材料图片,回答问题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积极发动世界大战的背景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失去战争主动权并最终走向失败的原因9分)解析:第(1)问,据时间信息1882年、1907年等并联系当时的国际国内因素即可回答第(2)问,要从内外因方面回答答案:(1)背景:德国是容克帝国主义,军事封建性特别明显,对外扩张野心特别强;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当其完成国家统一并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大国时,世界殖民地已经基本被瓜分完毕,要夺取世界霸权就必须发动世界大战,打败英、法、俄等国2)原因:德奥集团的综合实力比英法差,美国等国参战后,使力量对比更加不利于德国,因此,德国必然失去主动权并走向失败;一战初期德国尽管在军事上取得了一些战术胜利,但没有达到速胜的目的,战争进入胶着状态,最终变成旷日持久的消耗战,这对资源有限的德国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从兴高采烈的群众和开拔的士兵高唱《马赛曲》《在故乡》或《蒂珀雷里》等歌曲开始的交战双方的军列上都用粉笔写着“圣诞节回家”所有的民族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暂而又胜利的战争但是,他们不久便发现自己卷入了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之中,在这场战争中损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欧洲各民族进入了历史上最具毁灭性、最残酷的战争的第四个年头人们尽管作出了种种牺牲、遭受了种种灾难,但还是看不见战争的尽头——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6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持久的原因9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信息“损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持久的”等说明第(2)问,要结合所学知识从双方实力、新式武器应用和战争范围等角度分析答案:(1)残酷性,破坏性极大;战争持续的时间长2)参战各国的实力相对平衡;新式武器的广泛应用延长对抗性;世界联系的加强使战争波及范围广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绝不相信,在这次战争结束时,即使我们站在一旁而且继续站在一旁,我们能够在物质上使用我们的力量,决定性地消除战争时期已经发生的情况,防止在我们对面的整个西欧归于一个国家的支配之下……——《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在英国下议院的演说》(1914年8月3日)材料二 这是一种与全世界为敌的战争。
美国船已被击沉,美国人的生命被夺去,其手段令我们听到大为激怒,而其他中立和友好国家的船舶和人民,也被用同样手段击沉,淹没海底这里并不曾有任何区别挑战是向全人类的每个国家必须各自决定怎样去对付它……我们的动机并不是复仇,也不是把国家的物质力量拿出来耀武扬威,而仅仅是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权利,我们只不过是这种正义和权利的诚实的捍卫者——《威尔逊总统提请美国国会对德宣战的演说》(1917年4月2日)(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面临战争时外交政策的转变8分)(2)材料二提到的“手段”是一种什么样的战术?美国参战真的是为了“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权利”吗?说明理由7分)解析:第(1)问,从“站在一旁”到“防止……归于一个国家的支配”反映了英国外交政策的转变,从中概括即可第(2)问,从材料二船舶被击沉等内容,可知是一战时德国实行的无限制的潜艇战;结合美国的阶级本质和参加一战的原因等史实,阐述美国参战不是为了“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权利”的理由 答案:(1)转变:英国在战前长期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其基本原则是维持欧洲大陆各大国之间的均势,利用大国间的矛盾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但是,由于德国实力迅速增长,英国与法国和俄国结盟。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借口对法国承担的义务,放弃传统的“光荣孤立”政策2)战术:无限制的潜艇战理由:美国参战的真实动机是通过战争牟取暴利,扩大自己的影响,以便伺机顺利地夺取世界霸权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面对这场战争的打法及其带来的血腥残杀时,“诸如光荣、荣誉、勇敢或神圣之类的语汇变成了亵渎之词”,美国作家海明威这样写道事实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许多幸存者的余生一直为属于“迷惘的一代”的感觉所困扰……(战争)在继后的数十年里改变整个世界的政治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