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卫版社会医学-打印目标.doc
11页第一章概论1. 社会医学概念(P1)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关系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 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 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2. 社会医学研究内容%1 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1 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1 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3. 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1 倡导积极的健康观;%1 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1 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1 制定卫生政策和策略;%1 开展特殊人群和特种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第二章医学模式1. 医学模式的作用(P15)%1 社会医学的灵魂%1 指导原则%1 为健康和疾病提供理论与方法学2. 医学模式的转变(P16)(填空)%1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1 日然哲学医学模式%1 机械论的医学模式%1 生物医学模式%1 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3. 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P20)%1 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1 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1 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1 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第三章社会因素与健康1. 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规律和特点(P31)%1 泛影响性和非特异性(作用的重叠性、作用及影响的非特异性)%1 恒常性与积累性%1 交互作用2. 人口对健康及卫生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P47) 人口的规模、结构、分布、流动第四章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1. 健康相关行为(P64)指个体或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可分为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 康的行为。
2. 健康行为(P64)健康状态下的行为模式,即理想的健康相关行为3. 行为矫正的两个基本技术:消除强化和刺激控制第五章 社会医学研究方法1. 社会医学研究方法的类型(P71)%1 调查研究%1 试验研究(特点是研究者能人为设置处理因素,受试对象接受何种处理因素是由随机分 配而定的1 评价研究(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生命质量评价卫生服务评价)%1 文献研究%1 德尔菲法2. 社会医学研究的步骤(P73)第一步选择课题陈述假设第二步•制定研究方案第三步收集资料第四步整理和分析资料第五步解释结果3. 现场调查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P76)%1 观察法(非参与性观察、参与性观察)%1 深入访谈法(非结构式访谈)%1 专题小组讨论4. 深入访谈法的步骤(P76) 准备工作 调查对象的选择 设计访谈提纲 访谈员选择与培训 现场访谈 访谈结果分析 撰写报告5. 专题小组讨论的步骤(P77)1) 制订计划2) 决定小组的数量和类型3) 制订调查提纲、记录形式4) 培训调查人员、进行预试验5) 专题小组讨论准备工作6) 进行专题小组讨论7)对专题小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与解释6. 现场定量研究又称问卷调查,属定量研究(P79)7. 问卷设计的原则(P82)(填空) 目的性反向性实用性8. 问卷的一般结构(P81)一份问卷通常包括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和答案、资料的登记(编码)等。
9. 问卷设计的步骤(P82)%1 明确研究目的%1 建立问题库%1 设计问卷初稿%1 试用和修改%1 效度和信度检验⑥10. 问卷问题和答案的设计(P83)(1)问题设计根据问题的I口I答方式,可将问题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1) 开放式问题(open-ended question)优点:①可用于事先不知道问题答案有几种的情况;②可让回答者自由发挥,得到意外的发 现;③若问题和答案太长时用开放式提InJ为好缺点:①要求回答者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②需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③不善 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看法,导致IE答率低;④统计处理比较困难2) 封闭式问题优点:①容易I叫答,节省时间②回收率较高③更能获得相对真实的回答④便于分析和比较缺点:①某些问题的答案不易列全,回答偏倚②提供了猜答和随便选答的机会,因此,资料 有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③容易发生笔误(2)答案设计%1 填空式%1 二项选择式:是或否%1 多项选择式:应按顺序排列%1 图表式:同答者在图表上表示自己的意思%1 排序式答案的排列:%1 问题的排列:先排列容易回答的、无威胁性的问题(年龄、性别)%1 先排列封闭式问题%1 问题要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问完一类再问一类)%1 检杏信度的问题须分隔开来7.信度、效度及其关系%1 信度指对同一事物进行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一致性的程度,即测量工具的稳定性或可靠 性,通常用信度系数来评价。
1 效度指测量结果与试图要达到的bl标之间的接近程度分为四种:表面效度、内容效度、 结构效度、准则效度%1 关系:1) 不可信的测量一定是无效的即信度不高,效度也不会高2) 可信的测量,既可能是有效的,也可能是无效的即信度高,不一定效度也高3) 无效的测量,可能是可信的,也可能是不可信的即效度不高,信度可能高,也可能 不高4) 有效的测量,一定是E信的测景即效度高,信度一定也高第八章卫生服务研究L卫生服务研究(P138)卫生服务研究是从卫生服务的供方、需方和第三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出发,研究卫生系统 为一定的目的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殳、健康促进等卫生服 务的过程2. 卫生服务研究的内容(P141)%1 社会因素对卫生系统的影响(合理组织卫生服务,充分发挥卫生资源的作用是组织 卫生服务体系的基木原则1 评价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人I I学特征及人群健康水平是决定I」生服务需要量 的基木因素,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医疗保健制度具有重要影响)%1 合理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卫生资源包括卫生人力、卫生机构、装备和供应、知识 和技术)%1 卫生系统的组织结构与功能(理顺卫生系统内部、外部这些纵向和横向的分工与联 系,有助于挖掘卫生服务系统的潜力和提高工作效率)%1 卫生系统的经济分析%1 卫生服务效果评价(人群健康状况是评价卫生服务效果的最终指标。
3. 卫生服务要求:反映居民要求预防保健、增进健康、摆脱疾病、减少致残的主观愿望,不 完全是由自身的实际健康状况所决定卫生服务需要: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医 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客观需要,包括个人觉察到的需要和由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判 定的需要,主要取决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求:从经济学价值观出发,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而且有能 力消费的卫生服务量卫生服务利用:需求者实际利用卫生服务的数量(即有效需求量),是人群卫生服务需要景 和卫生资源供给量相互制约的结果4. 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利用之间的联系卫生需求是由需要转化而来的,如果卫生需要都能转化为需求,需求就有可能通过对卫 生服务的实际利用得到满足5. 反映人群健康状况的指标(选择或填空)疾病指标、死亡及其构成指标、残疾指标、营养与生长发育指标、心理指标、社会指标及由 这些指标派生出来的指数6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卫生服务需要量的三项指标(P146)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6. 反映居民医疗服务需要量和疾病负担的指标:疾病的频率(度)、严重程度7 .疾病频率指标及其算法(1) 两周患病率=前两周内患病人(次)数/调查人数XIOO%或1000%。
2) 慢性病患病率=前半年内患慢性病人(次)数/调查人数X 100%或1000%3) 健康者占总人曰百分比:即每百调查人口中健康者所占的百分比8 .卫生服务利用的测量与分析的指标(1)门诊服务利用%1 两周就诊率=前两周内就诊人(次)数/调杏人数x 100%或1000%1 两周患者就诊率=前两周内患者就诊人(次)数/两周患者总例数X100%%1 两周患者未就诊率=前两周内患者末就诊人数/两周患者总例数X100%(2)住院服务利用%1 住院率=前一年内住院人(次)数/调查人数X100%或1000%1 人均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总住院人(次)数%1 未住院率=需住院而未住院患者数/需住院患者数X100%9. 影响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的因素(P152)%1 人口数量及其年龄性别构成%1 社会经济因素%1 文化教育%1 卫生服务质量及设施%1 医疗保健制度%1 气候地理条件%1 行为心理%1 婚姻与家庭10. 卫生服务综合评价包括哪些(P157)卫生服务计划评价,实施过程和进展评价,以及结果评价第九章社会卫生状况与卫生策略1. 社会卫生状况(P162)社会卫生状况指人群的健康,以及影响人群健康的社会因素的状况。
2. 社会卫生状况评价指标(P165)(1)人群健康状况指标1)单一型指标%1 粗出生率%1 粗死亡率%1 年龄别死亡率:%1 婴儿死亡率:某年不满1周岁婴儿死亡数/同年活产婴儿总数%1 平均期望寿命:假设有同时出生的一代人,按照一定的死亡概率去死亡,直至全部死亡 为止,计算平均每个人存活多长时间1 死因别构成比:某地某一时期内因某一种或某一类原因死亡的人口数占总死亡人数的百 分比从高到低进行排列即为死因顺位(死因谱)%1 孕产妇死亡率:每出生10万名活产婴儿死亡的孕产妇数孕产妇死-亡:怀孕期间、分 娩以及分娩后的42天内的死)%1 新生儿低体重百分比: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的人数/同期活产婴儿总数*1()0%(活 产婴儿:怀孕满28周,出生后有过生命迹象,即有过呼吸、心跳、随意肌运动、脐带波 动四项指征之一者2)复合型指标:两个或以上的指标组成的新指标2)健康影响因素指标(两大类)包括人M、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指标及卫生保健指标3. 卫生政策(P170)1」生政策指由政府或权威机构以社会健康为根本利益依据,制定并实施的关于卫生事业发展 的战略与策略、目标与指标、对策与措施的总称4. 卫生政策的特点(P170)%1 利益和价值取向%1 目标取向%1 合法性、权威性、强制性%1 功能多样性%1 过程及阶段性5.21世纪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P179)%1 健康状况存在着普遍的不公平性%1 疾病谱和死因谱发生重要改变%1 健康问题的复杂性:III的未去,新的又来6.全球卫生策略“21世纪人人健康“的三个总体目标(P180)%1 提高平均期望寿命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1 在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改善健康的公平程度;%1 卫生系统可持续发展。
7.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实施策略(P180)%1 与贫困做斗争%1 在所有的环境中促进健康%1 部门间的协调、协商和互利%1 将卫生列入可持续发展规划2.初级卫生保健(P181)是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的卫生 保健是一种基本的卫生保健,它依靠切实M行、学术上M靠又为社会所接受的方式和技术,是社区的个人与家庭通过积极参与,普遍能够享受的、费用也是社X或国家在发展的各 个时期木着自力更生及自觉精神能够负担得起的9.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P181)%1 合理布局%1 社区参与%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