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发展史与基础知识.docx
43页笔记本发展简史笔记本的英文名称有两个,一个是 NOTEBOOK简称NB —个是 LAPTOP NOTEBOOK就是中文里“笔记本”的意思;而 LAPTOP含义则是“大腿上”,意思是可以在大腿上使用,与之对应的则是 DESKTOP(台式机)我们通常说的 PC=PersonalComputer( 个人电脑 ) ,是相对于大型机、中型机、服务器的说法由 于在没有笔记本电脑的时候就有了台式机,所以一般认为 PC 就是台式机在使用 的功能上笔记本和台式机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使用性能上有一定差异而且笔 记本的组成也基本与台式机相同 现在一个“全配”的笔记本基本是由CPU内存、硬盘、键盘、液晶屏、光驱、显卡、调制解调器、网卡、无线网卡、音箱、摄像头、 内置麦克风、红外、蓝牙、电池、适配器、散热系统等组成那末最早的笔记本是 什么样的配置,笔记本又是怎样才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呢?请继续往下看• 1982年11月,Compact隹出第一台IBM兼容手提计算机,重28磅约合14公斤,采用4.77Mhz的Intel8088 处理器,128KB内存,一个 320KB的软盘驱动器,一个9 英寸的黑白显示器而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笔记本电脑是由日本的东芝(TOSHIBA公司于1985年推出一款名为 T1100的产品,如下图:它采用Intel8086CPU,主频不到1MHz 512K内存并带有9英寸的单色显示屏, 没有硬盘,可以运行 MS-DOS操作系统。
T1100推出后,立刻引起业界人士的广泛关 注,从此,笔记本电脑一发而不可收拾,各种各样的新技术新产品纷纷出现,市场 得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 1990年第一台彩色显示屏笔记本电脑问世, 产品型号为东芝T5200C, CPU为Intel80386(20MHz),内存为2MB硬盘为200MB显示屏为彩色10.5英寸STN,分 辨率为 640X480 (VGA• 1991年,第一台商业上可用的、配置彩色 TFT显示屏的笔记本电脑,产品型号为 T3200SXC CPU为 Intel386SX(20MHz),内存 1MB 硬盘 120MB 显示屏彩色9.5 英寸 ActiveMatrixTFT ,分辨率为 640X 480( VGA)• 1992年10月IBM推出了第一台以 ThinkPad命名的笔记本电脑 ThinkPad700C•1994 年第一台配置 Pentium 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产品型号为 T4900CT,CPU 为Pentium处理器(75MHz)内存8MB硬盘772MB显示屏为彩色10.4英寸TFT,分 辨率为 640X 480( VGA)• 1994年10月IBM推出了世界上的一台带有 CD-ROM驱动器的笔记本电脑IBMThinkPad755cd。
黑色(外观设计)和红点( TrackPoint )自此成为 ThinkPad的独特象征 ThinkPad 领导移动计算技术发展的历程从此开始• 1995年,ThinkPad701C推出,如下图:这是一款只有 4磅重的笔记本,采用可伸展的 TrackWrite 键盘,内置了一个 14.4Kbps 的 MODEM86DX250MhZ的 CPU 8M的RAM 540M硬盘这是一款在艺术和技术上具有同等高超造诣的科技工艺品, 这款绰号 " 蝴蝶"的机型,其键盘采用独特的可伸缩式设计,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永久收藏,对键盘手感的极端重视也成了 IBM 的一个特点• 1995年,ThinkPad760cd 问世,首次采用 12.1 寸 SVGAS示屏,一个 Pentium 90MHz处理器,它还拥有红外线接口,打开显示屏时键盘会自动向上倾斜一个角度, 1.2G硬盘和16M的RAM和一个当时最先进的四倍速 CDROM这是世界上第一款支持多媒体功能、第一个采用12.1"SVGA高分辨率显示的笔记本电脑• 1996年,VGA显示屏已经几乎不再采用,SVGA勺显示屏被大量采用,同时已经幵始有XGA勺显示屏出现。
CD-ROMF始大量装备到笔记本上• 1997年,4M速率的FIR红外幵始装备笔记本,较之前的115.2K的红外要快得多 高档机型已经装备达 3G 勺硬盘了 13.3 寸勺显示屏也正式开始装备笔记本, XGA 分辨率渐渐成为高档机型的主流 1997 年 9 月 ThinkPad770 推出 这是世界上第一 款带有14.1"彩色显示器和DVD驱动器的笔记本电脑,处理器和多媒体功能极为强 大,并在通讯、存储、 TrackPoint 上都进行了创新ThinkPad成为业界首部装备14.1寸XGA显示屏的机型,并且装备了当时最高容量的 8.1G 硬盘• 1999 年, IBM 推出 14.1G 的 4200 转笔记本硬盘 14.1 寸显示屏成为高档笔记本的主流,而 NeoMagic的MagicMedia265AV显卡则成为当时显示系统的老大 ACPI和APM电源管理规范正式装备在笔记本上,并采用了高度灵活的扩展底座设计它既可以作为具有全内置功能的台式机替代品,又可以通过主体与底座的分离 获得高度便携性,这使“超级便携”的理念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2000年,In tel 推出代号为 Copperm ine的PIII 笔记本专用 CPU支持SpeedStep节能技术,此时 Th in kPad分离成A,T,X和I几个系列。
• 2001年,代号为 Tualatin 的PIII-M 笔记本用CPL发布,增强的 SpeedStep技术,可以根据CPU在应用程序中的使用情况自动在最佳性能和最长电池使用时间 之间平稳切换这个时候,各显卡厂商开始将自己在桌面市场取得成功的产品重新设计后推向笔记 本电脑市场 ATI 和 NVIDIA 开始涉足笔记本电脑显卡领域, 笔记本正式进入高性能 的 3D时代NVIDIA推出了 Geforece2Go,ATi 推出的 MobilityRadeon7500 性能有大 的突破,而且使用了跟 Intel 的 SpeedStep 相似的 PowerPlay 节能技术,虽然不能 流畅地运行当时性能要求最高的 3D游戏,但对一些主流的射击和赛车类 3D游戏完 全可以胜任• 2002年七月份,In tel推出采用0.13微米工艺和 Northwood核心的移动CPU奔腾 4-M 处理器,一些采用奔腾 4-M 的新款笔记本电脑已具备嵌入式无线功能,如 802.11b 和蓝牙技术,从而使用户享有广泛的无线移动功能,在网络时代这是实现 无线移动的又一个基础但是奔腾 4-M处理器的功能尽管强大但功耗控制的却不如奔腾3-M来的好,因此当时使用奔腾 4-M处理器的多是一些并不十分在乎移动性的 笔记本电脑,那些超轻薄型的笔记本电脑仍然采用了效率与功耗更加平衡的奔腾 3-M 处理器。
迅驰的出现是一个革命性的发展,它真正实现了笔记本的移动使用性能在迅驰技术出现之前,CPU基本上是独立发展的,其他的部件再与之匹配,直到2003 年3月,Intel全新的移动处理器迅驰(Banias )问世,CPU与其他相关部件捆绑 在一起成为一套技术、一套标准,才使得笔记本的移动性能得到长足的发展特别注意:迅驰是一项技术,不是芯片( CPU如下图:迅驰一代技术包括 Pentium-M处理器、855GM/PM芯片组以及支持IEEE802.11b的 IntelPRO/Wireless2100 无线网卡• 2004年5月,INTEL推出DOTHA内核的CPU很多人称为迅驰二代,其实是错误的,直到2005年1月9 日,INTEL才发布迅驰二代技术它包括全新英特尔迅驰移 动计算技术平台(代号为 So noma,该平台由Dothan核心、915芯片组、新的无线模组Calexico2 (英特尔PRO无线2915ABG或2200BG无线局域网组件)三个主要部件组成• 2006年1月,INTEL发布迅驰三代技术,即 Napa, Napa是INTEL第三代移动技 术平台的名称,它由In tel945 系列芯片组、Yon ahPe ntium M处理器、In tel3945ABG 无线网卡模块组成的整合平台。
笔记本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1 、品牌越来越集中2、价格越来越便宜3、 多媒体功能及移动性能越来越强大4、 重量越来越轻,外观越来越个性化,各个尺寸上均有发展二CPU主板、无线协议(IEEE802.11)1、笔记本CPU迅驰技术•笔记本电脑的 CPU主要由两大公司制造,即 Intel和AMD INTEL公司是市场先 入者,目前在市场上也处于领先地位 笔记本电脑专用的CPU英文称MobileCPU(移动CPU,它除了追求性能,也追求低热量和低耗电,最早的笔记本电脑直接使用台 式机的CPU但是随CPU主频的提高,笔记本电脑狭窄的空间不能迅速散发 CPU产生的热量,笔记本电脑的电池也无法负担台式 CPU庞大的耗电量,所以幵始出现专门为笔记本设计的 MobileCPU,它的制造工艺往往比同时代的台式机 CPU更加先进,因为MobileCPU中会集成台式机CPU中不具备的电源管理技术,而且会先采用更高 的微米精度我们现在主要介绍 INTEL的CPU和迅驰技术由于迅驰一代及以前的CPU市面上已少见,下面着重介绍迅驰二代和三代技术平台PMI处理器In tel 芯片组In telWireless 无线模块迅驰 2 代技术(Sonoma)DothanPentiumM (主要参数:90nm制程,533MHz总线,2ML2 单核)In tel915 系列(主要参数: 533MHZ总线,支持 DDR2400/533MHZ集成IntelGMA900 显卡, SATA, PCI-E) IntelPro/Wireless2200BG( 主要参数:兼容 802.11B/G 协议, PCI 接口 )迅驰3代技术(Napa)YonahPentiumM (主要参数:65nm制程,667MHz总线,2ML2 支持双核)Intel945 系列(主要参数:667MHZ总线,支持 DDR2400/533/667MHZ集 成 IntelGMA950 显卡, SATA, PCI-E) IntelProWireless945ABG( 主要参数:兼容 802.11A/B/G 协议, PCI-E 接口)• 迅 驰 2 代 技 术 (Sonoma)=Dothan 内 核 的 PM7XX+Intel915 芯 片 组+lntelPro/Wireless2915 或 2200BG无线网卡• 迅 驰 3 代 技 术 (Napa)=Yonah 内 核 的 酷 睿 CPU+Intel945 芯 片 组 +IntelPro/Wireless3945ABG 无线网卡•核心又称为内核,是CPU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CPU中心那块隆起的芯片就是核心, 是由单晶硅以一定的生产工艺制造出来的, CPU所有的计算、接受/存储命令、处理数据都由核心执行各种 CPU核心都具有固定的逻辑结构,一级缓存、二级缓存、执行单元、指令级单元和总线接口等逻辑单元都会有科学的布局 为了便于CPU设计、生产、销售的管理, CPU制造商会对各种CPU核心给出相应的 代号,这也就是所谓的 CPU核心类型如一代迅驰 CPU勺核心是Banias,二代迅驰CPU的核心是Dothan,三代迅驰 CPU的核心是 YonahYonah有单核双核两种,由 于单核的性能并没有太大的改进, 所以多见的还是双核下图为Yonah内核示意图:其中 Core1 和 Core2 相当于人的左脑右脑,而以前的各种内核只有一个大脑 Bus 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