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语》中介词“于”的用法考察[精选].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u****
  • 文档编号:190753329
  • 上传时间:2021-08-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9.5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语》中介词“于”的用法考察摘要《论语》中介词“于”有多种用法,由口语而慢慢演变成书面语其中,最主要的是做介词,引起所指对象, 不论是引起人称、地方、方位,还是表示程度范围的,这些都占绝大部分其次,有重新构词后而另有所指的新意占一部分最后,表示并列、对比以及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的意思最为少经典的著作中,“于”字用法有异有同,这也说明“于”字的用法多样《论语》是治国理政的经典论著,其中口语话的表达给人以亲切、自然感用简短有力的字眼讲述出做人治世的深刻道理其中以“于”字的用法考察研究可以得出多种结论,有助于研究春秋时候的语言演变及口语和书面语表达的关系关键字:《论语》;“于”;介词Abstractns or the degree of range,which account for the largest majoring.In addition,restructuring word formations have its own new meaning.What’s more,the words which demonstrate parallelism.Contrast and the nature and state of the object represent the least of all categories.In the classic works,there ar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existing in the usage of a surname ,which also proved the word diversity of a surname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is the classic writing.Pointing at governing the country,in which the expression of the colloquial language gives us a sense of kindness and nature.With a brief and powerful words about the profound truth of life.We can draw a variety of conclusions,at the same time,it can contribute to th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al language in the ancient China.Key words: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a surname;preposition目录TOC \o "1-3" \h \u 摘要 IAbstract II前言 1一、《论语》中介词“于”字用法简介 2二、《论语》中“于”字用法分类: 2三、《论语》与其他经典文类中“于”字的用法考察分析 11《论语》中“于”字用法古今之别 12结论 13参考文献 14谢辞 15前言秦始皇时期,不仅不推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仁人治事的思想,而且还颁布焚书坑儒的法令。

      但是,孔子九代孙孔鮒为了保护记录孔子言行及思想的《论语》,将这些资料藏在孔庙的一个墙壁中,后来汉武帝时发现了《论语》、《孝经》等竹简此时,曲阜的孔庙内仍有鲁壁的遗址存在,象征着东方文化、思想教育的流传之根历朝十二代皇帝都去孔林祭拜孔子,直到如今,孔子的居所和墓地一直香火不断,脚下的石阶早已被世人磨的光滑平直正是因为孔子一个人的影响,不仅带动着曲阜的经济旅游发展,也将中国的教育事业扬名海内外所以,孔子的世界影响力是毋庸质疑的《论语》是由口述记载整理而编撰所成,不仅传承着当年的礼仪教道,而且还体现孔子的治世论朝的思想理念是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并传承的著作介词“于”是单音节词,有时做介词,有时做助词在《论语》中,其用法多样,有助于口语和书面语的运用和发展一、《论语》中介词“于”字用法简介“于”字在《论语》中共出现183次于”字有多种组合关系比如:、做介词;、表示并列关系,有表“对于”、“程度”、也有引起对象的意思;、由句子意思而定,加上一个字重新定义;、表示对比的意思;(五)、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表示被动;、做补语;、做名词二、《论语》中“于”字用法分类:(一)、指所引对象,有引出对象的动作、方位、语言等。

      根据不同所指,其意思也不同例如:1.指所引对象,意思是在(1)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论语》学而篇第十)子禽向子贡问道:他老人家一到哪个国家表示所引对象,介词,意思是在孔子有一腔热血想从政,但苦于无人任用,便周游列国,凭借自己的道德仪容,比如:温、良、恭、俭、让,这些让人很尊敬的品德,无论孔子去到哪个国家都会受到一定的礼遇和接待这表现出孔子从政的抱负和坚强的毅力观古今之人,没有哪个文人墨客没有坚强的毅力便可成功的所以,但凡想成功,必须得有毅力和不畏艰苦的勤奋精神2)季氏旅于泰山(《论语》八佾篇第三)季氏要去祭祀泰山表示对象,介词,在古代只有帝王才能去泰山祭奠泰山是五岳之宗这里所说的是礼仪的重要性季氏作为陪臣是不能去泰山参加祭祀的孔子重礼,其中的礼节在如今的国与国、家与家之间都有较深的体现3)子谓于匡(《论语》子罕篇第九)孔子在匡地被拘表所引起的对象,介词,在这种颜回对师傅的真挚的情感,是应该传承的,现在,没有几个人像颜回一样这样对待自己的老师了本章子路做了让孔子非常生气的事,孔子才说出这样的话也表明孔子重礼的体现对于礼仪来说,孔子死后不会露尸于街头也可以延伸为,不管谁有困难,其他人都应该帮助。

      5)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论语》乡党篇第十)表示所指的对象,介词,在现在和以前一样,不管去见谁,不管出席什么样的活动,都一定要着装整齐比如去面试,一定先要整理衣服,女生还得画个淡妆,男生得穿西服,乃至西服扣几个纽扣都有很大的礼仪讲究这表示对面试官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形象的重视6)尹,不仁者远矣《论语》颜渊篇第十二)表示对象,介词,在作为君王,或者选举领导人时,必须具备仁这一品质当前的社会发展也依靠领导者仁的品质推动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仁,从古至今,是孔子的核心思想,也是人们生生不息繁衍发展的根源7)子击磐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表示对象,介词,在这是一位隐者与孔子的思想对话,暗示社会黑暗对于孔子入仕为官,不过是“深则厉,浅则揭”这句话,也给孔子以心灵触动,让他陷入沉思,对于之后他的思想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8)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表示方位,介词,在这句话表明做事要行得端,做得正这句话的中心意思也一直流传至今,成为教导人行为处事的关键,让我们明白要做怎样的人才是最好的,最容易在社会上取得成效而立足的人指所引对象,意思是对于(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篇第二)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

      表示对象,介词,意思是对于孔子一生的计划和思想都是值得世人延用和学习的孔子对于人这一生看的很明白,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有合理的计划并付诸行动先是立志学习,下来是成家立业在完成了这两个关键的步骤后,人的阅历经验变得丰富、饱满经历了这些以后,人看清了世俗的种种,也经历了世间的酸甜苦辣该打拼的也打拼了,该努力的也努力了,人也年过半百了在以后的日子里,就凭借这些阅历和打拼下来的果实过以后的余日不管是你浪迹天涯也好,还是你蜗居在堂,这以后的生活方式都是前期奋斗的结果所以,人这一生,前期的奋斗决定你未来的生活品质,决定你晚年的生活方式2)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论语》八佾篇第三)知道的人对于治理天下表示对象,介词,对于,指范围这里是指治理国家首先要实地考察,再根据实际考察总结出要解决的问题,并且制定详细稳妥的计划,做到运筹帷幄对于解决问题而制定周密详细的计划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不制定详细的计划,胡乱的治理国家或者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去考察问题之所在而随意毫无目的的计划,问题非但不能解决,并且会越治越乱这也告诉我们,不管怎样,无论解决什么问题,首先要进行实地考察,确定解决的目标,然后去规划接下来的生活和学习或者工作之类的。

      3)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论语》八佾篇第三)表示所引起的对象,介词,对于按照朝代划分,夏商下来是周而对于夏商的礼仪制度,商有一定的继承和发展这也反映出中国对于先辈留下的礼仪祖训等的继承不忘老,不弃先对于比自己好的方面,适合自身发展的,会永远继承并发扬光大不管是人与人的相处还是国与国的相处,都应该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精华部分而摒弃不利的部分,总结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美德4)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论语》雍也篇第六)子贡曰:“如果有人能对百姓广施恩惠,周济大众,怎么样呢?能说是做到仁了吗?表示所引起的对象,介词,对于这是子贡问孔子关于仁的问题孔子告诉自贡:仁,不是自己做到就好,还要帮助其他人也做好说明孔子主张的仁,是大众都可以做到的,也提倡人与人之间应该互帮互助一个人做到了仁并不是最终目的,要让更多的群体或者整个社会都做到才行,达到大同的最终结果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篇第七)表示所引起的对象,介词,对于这表明孔子对待学习和教导别人要孜孜不倦,不知疲倦的精神值得现代的每个人去学习作为个人,不管在学习还是工作中,都应该勤奋学习,不懂的要问别人;对于教师,诲人不倦是更应该学习的。

      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十二代皇帝都去孔林祭拜孔子直到如今,孔子的居所和墓地一直香火浓厚正是因为孔子一个人的影响,才带动曲阜的经济旅游发展,才将中国的名气打响了一番7)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篇第八)表示说话所引起的对象,介词,对于此句出自孔子教导自己的儿子孔鲤时所说的当时,孔子闲时立于家里的门堂前,叫住快步走过的儿子孔鲤,问他学《诗》了没有,并且教育儿子只有学会《诗》,才能学会说话、做事、行礼为了纪念这样的事情,宋代时在孔庙建了诗礼堂可见,《诗》的作用有多大,从我们牙牙学语时父母便教我们背诗行礼这些看似简单并习以为常的学诗背书的教育法,实际则是中华文化之瑰宝,是传统的教育理念也可反映出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不论时代怎样变迁都是值得学习的,是最通俗并且贴近生活的教育法8)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表示对象,介词,对于对于仁德,就算是老师做错了,也要勇于提出过错仁德的推行,没有老幼之分孔子推行的仁德需要以民众竭尽全力而去做去实行的这和“君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是一个道理没有人会因为一些身份的尊贵而肆意妄为这也体现出了人人生而平等的思想观念表示所引对象,意思是到(1)孝乎惟孝,友于兄弟。

      施于有政《论语》为政篇第二)表示所引对象,介词孝的品性,不仅要用于对自己的兄弟姐妹,而且还要在从政为官时运用上这也可以说明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一方面不仅要依法治国,还要以德治国小到个人集体,大到国家官府并且,孝可以让人推己及人,以博爱的心胸对待身边的事物,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早日实现中国梦中国与其他国家交流交往时,也是推己及人的为对方考虑,对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表示所指对象的动作,意思是向(1)哀公问社于宰我(《论语》八佾篇第三)鲁哀公问宰我关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