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河南省淇县高级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种****
  • 文档编号:318182029
  • 上传时间:2022-06-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14.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河南省淇县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鲜在当代中国人的美食追求中,鲜是一项极为活跃、极为重要的指标然而在所有的滋味中,鲜又是最飘忽不定、最难以把握的关于“鲜”,《辞源》的主要解释是:生鱼,新鲜,野兽,洁、善,古民族名,少《汉语大词典》的主要解释是:泛指鱼类,活鱼;以鲜鱼做的鱼脍;新宰杀的鸟兽肉;新鲜食物;新鲜;味美可见“鲜”字在规范的解释中,从未被认为是一种滋味中国古人对味的归纳是甜、酸、苦、辣、咸中国传统的五味中没有鲜当然,“鲜”更不是当今人们所附会理解的那种将新鲜的鱼和羊放一起进行烹调后产生的滋味在严格的概念意义上,“鲜”始终没有进入味的类型之中,充其量也只是对美味或风味的一种泛指,一种只可意会的表述对“鲜”的理解上的变化,出现在近代特别是上世纪初日本人发明了味精后,人们对“鲜”的理解出现了一个明显转折,即原先宽泛意义上的“鲜”,非味型的“鲜”,被作为味型的“鲜”所代替当时人们认为味精在烹调中只是起到一定的增味作用,即强化食物原来的风味,可是时间一长,人们就索性将味精的味型理解为鲜味,并把所有类同、接近于味精的味都统称为鲜味。

      味精的出现和使用功过并存对鲜味的确定性追求,既带来了烹饪的发展和人们饮食口味的改善,也使原本众多的美味有被“鲜味化”、同质化的危险味精在提升食物鲜味的同时,也损伤了自然的天生丽质,它所带来的千菜一味共性化倾向,恰恰是烹饪和品味的大忌,审美的大敌作为工业社会标准化、模式化产物的味精,从符号意义上象征着我们与农业社会的告别随着用量越来越大,用途被不断扩大和强化,味精对富有个性的千姿百态的美味的颠覆越来越广泛而持久,而这一点却常被现代人所忽视尽管在当今的都市里正出现一股崇尚农家菜、田园菜的饮食新潮,但在味精家族的遮蔽下,我们再也不可能尝到真正的田园风味了1、根据文意,属于“中国传统的五味中没有鲜”的依据的一项是( )(3分)A.“鲜”和“五味”相比,是最飘忽不定、最难以把握和只可意会的味型B.在一些人看来,“鲜”就是将新鲜的鱼和羊.同进行烹调后产生的滋味C.从“鲜”的定义看,“鲜”最初主要泛指鱼类和新鲜,从未被作为一种味道D.在中国人的味觉感受中,“鲜”被用来泛指或描述食物所具有的美味或风味2.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甜、酸、苦、辣、咸“五味”是中国古人对滋味进行的归纳,而“鲜”则是日本民族对味型的归纳。

      B.人们对“鲜”的认识出现在近代,从日本人发明了味精后的上世纪初起,“鲜”就成为了当代人的美食追求C.味精具有增味作用,后来人们就将味精的味型理解为鲜味,并把所有类同、接近于味精的味都统称为鲜味D.味精在烹调中可起到增味的作用,即强化食物原来的风味,使食物原来的味道“鲜味化”,从而成为美味3.依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传统五味中不包括“鲜”,反映了农耕时代的中国古人与当代人在美食上的不同追求:崇尚自然,讲究本味B.原本只是泛指美味、只可意会的“鲜”成为了一种具体的味型,说明科学技术增强了人们对滋味的感觉能力C.作为工业社会标准化、模式化产物的味精改善了人们的口味,随着其用途的不断扩大和强化,将使众口不再难调D.味精的出现和使用,再一次证明了人类对自然的每一次超越和由此而获得的进步,都必然同时会付出相应的代价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4~7题王复,字初阳,固安人正统七年进士,授刑科给事中声容宏伟,善敷奏擢通政参议成化元年,延绥总兵官房能奏追袭河套部众,有旨奖劳复以七百里趋战非宜,且恐以侥幸启衅,请敕戒谕,帝是之锦衣千户陈珏者,本画工。

      及卒,从子锡请袭百户复言:“袭虽先帝命,然非军功,宜勿许其经略宁夏,则言:“中路灵州以南,本无亭燧东西二路,营堡辽绝,声闻不属,致敌每深入亦请建置墩台如延绥,计为台五十有八其经略甘肃,则言:“洪武间建东胜卫,其西路直达宁夏,皆列烽堠自永乐初,北寇远遁,因移军延绥,弃河不守诚使兵强粮足,仍准祖制,据守黄河,万全计也今河套未靖,岂能遽复?然亦宜因时损益延绥将校视他镇为少,调遣不足,请增置参将二人,统军九千,使驻要地,互相援接,实今日急务奏上,皆从之 复在边建置,多合机宜及还朝,言者谓治兵非复所长特命白圭代之,改复工部谨守法度,声名逾兵部时中官请修皇城西北回廊,复议缓其役给事中高斐亦言灾沴频仍,不宜役万人作无益帝皆不许中官领腾骧四卫军者,请给胖袄鞋裤复执不可,曰:“朝廷制此,本给征行之士,使得刻日戒途,无劳缝纫京军则岁给冬衣布棉,此成宪也,奈何渝之? ”大应法王札实巴死,中官请造寺建塔复言:“大慈法王但建塔,未尝造寺今不宜创此制乃止命建塔复好古嗜学,守廉约,与人无城府,当官识大体居工部十二年,会灾异,言官言其衰老,乞休居二月,汪直讽言官更劾复,乃传旨,并令致仕归久之,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五》,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擢通政参议 擢:被提升B.从子锡请袭百户 袭:继承C.东西二路,营堡辽绝,声闻不属 属:聚集D.复好古嗜学,守廉约 守:遵守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复“谨守法度”的一组是(3分)( )①复以七百里趋战非宜 ②袭虽先帝命,然非军功,宜勿许③建置墩台如延绥 ④不宜役万人作无益⑤请给胖袄鞋裤,复执不可 ⑥今不宜创此制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延绥总兵官房能请求追袭河套地区,王复认为长途奔袭于己不利,且容易滋生事端,皇帝肯定并采纳了王复的意见。

      B.王复主持甘肃军务时,认为遵从祖制军队移驻黄河确实是万全之计,但不能操之过急,还应先加强延绥建置和驻军C.王复由科举步入仕选,历任刑部、工部等官职,在不同的部门都作出了业绩,任职工部十二年,声名甚至超过了兵部D.言官认为王复年老体衰,应该致仕回家,皇上没有批准后来,汪直再率言官弹劾王复,皇上才下令王复辞官归乡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河套未靖,岂能遽复?然亦宜因时损益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京军则岁给冬衣布棉,此成宪也,奈何渝之?(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8~9题11分)长安夜雨薛逢①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②挂玉:喻昂贵的柴米8.本诗以“忧”贯穿全诗,结合诗句回答作者的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5分)9.首联是如何表现作者百忧缠心的?(6分)10. 补写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6分)(1)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2)其高下之势, , 3) ,外与天际,四望如一4)其色惨淡,烟飞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 , ;其意萧条,山川寂寥5)丰草绿缛而争茂, 6)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亦何恨乎秋声?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曾有一种说法,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王世襄是出不了了2009年11月28日,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王世襄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王世襄的离世,意味着中国又一位标志性文化老人的陨落王世襄生于1914年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曾是朝中大官,母亲出身书香门第他年轻时就在燕京大学读书王世襄虽然出身名门,拥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对书画、陶瓷这些也都较为精通,但是他更关注社会底层的文娱活动,如捉獾、养鸽、驯鹰、养狗等然而,他的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却并没有被一般人看成是学问。

      王世襄是杂家也是通家他的许多学问最初都起源于乐趣王世襄生前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如果连玩都玩不好,还有可能把工作干好吗?”他被称为“京城第一玩家”少年的“王家二少爷”养狗、玩葫芦、养鸣虫,在京城可算是小有名气他玩过一只白鹰,是鹰中绝品,当时叫价一百块钱,而当时一袋面粉才两块五王世襄平生头一次借钱,买走了这只白鹰王世襄的心思从小就不在学业上,他对自己的评价是:我自幼及壮,从小学到大学,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但启功先生却不认同这种说法,他曾说,王世襄先生的“玩物”是“研物”,许多被人看作是玩的东西,在王世襄眼里都是学问王世襄曾说:人生价值不在于据有事物,而在于观察赏析,有所发现,使之上升为知识,有助于文化研究即使是“雕虫小技”,王世襄都能玩出道道他曾经出版过《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术》《北京鸽哨》等他收藏的东西除了像家具这样的大家伙,还包括蛐蛐罐、鸽哨这样的小玩意,他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同样也都非常精深2000年,王世襄将自己一生所写的大部分文章交由三联书店以“锦灰堆”为名出版,书中涉及家具、漆具、竹刻、工艺、则例、书画、雕塑、舞乐、忆往、游艺、饮食、杂稿等十二类王世襄于1940年曾应梁思成之邀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国难频仍的年代,他们在荒野中寻找中华文明存在的久远证据,将历史传统缝合。

      1945年8月,日本投降经当时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和梁思成推荐,王世襄被派遣回北平清查战乱中损失的文物当时,许多日本和德国文物贩子与收藏家在中国收买文物,伺机盗运出境王世襄宴请了四五十位知名的古玩商,请他们提供线索他得知河南某地出土的青铜器多数被德国人杨宁史买去,于是通过他父亲的友人找到宋子文详陈原委,最终没收了杨宁史的240件青铜器,其中包括价值连城的“宴乐渔猎攻战铜壶”、“商饕餮纹大钺”等文革时期,王世襄跑到国家文物局,请求文物局的“内行红卫兵”前来抄家,就此保住了大批文物王世襄毕生为追回国宝而努力,收藏了那么多宝贝,却在晚年全部拍卖回流到社会王世襄最终选择了“散尽”,这些宝贝也有了更多前世今生王世襄自称“书呆子”,在“反右”已经开始的情况下,他还热情地邀约黄苗子、郁风以及漫画家张光宇来自己的四合院“芳嘉园”住小院越来越热闹,成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京城文化圈里一个不可多得的雅致场所但由于人越来越多,王世襄便将宝物缩回一间漏雨的小屋,将数十件形态、大小各异明清家具塞满狭小的空间两个明代的柜子被王世襄拼在一起,他和老伴袁荃猷睡在里面,以至黄苗子专为这张特殊的“大床”写了一幅对联---移门好就橱当榻,仰屋常愁雨湿书,横批---斯是陋室。

      有一件物什是王世襄始终珍藏的,那就是他与夫人用了多年的买菜的提筐2003年,妻子去世,王世襄在怀念亡妻的诗中,深情地回忆与妻“提筐双弯梁,并行各挈一”的情景他还说,到将来自己辞世之后,请人把这个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物理】跨学科实践:制作简易杆秤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下册.pptx 数学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pptx 数学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pptx 数学 第十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复习课说课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pptx 数学 平移说课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名著导读《骆驼祥子》习题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第21课《望岳》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第20课《外国诗二首》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第9课《木兰诗》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第17课《陋室铭》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初中英语新外研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This is me重点句子(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译林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Friendship单词解析(B部分)(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2 Home Sweet Home默写练习(汉译英+英译汉+音标写英汉)(附参考答案)(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译林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Friendship单词解析(C部分)(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3 Same or Different重点短语和句型汉译英练习(附参考答案).doc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7 When Tomorrow Comes重点短语和句型汉译英练习(附参考答案).doc 语文《六国论》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语文《六国论》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语文《祝福》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