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诗歌鉴赏1-9.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mg****85
  • 文档编号:36631899
  • 上传时间:2018-03-3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8.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诗歌鉴赏 1-91、交趾: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广东、广西的大部和越南的北部、中部后来泛指五岭以南这是指越南北部汉马援南征,交趾已属我国版图,从汉至唐初只有少数几个流放至此的诗人描绘过这里的景物与杜审言同时流放驩州(今广西崇左县)的沈佺期也作有《度安海入龙编》诗,龙编也是在今越南的北部他们写的一些诗中,把中原人心目中可怕的“蛮荒”倒描写得非常新奇秀丽,使未到过南荒闻而生畏之人读了眼界大开诗的起句点题,点出了羁旅的地点是古代的交趾 “交趾”的名称首先就给人一个新异的感觉相传这里的人因脚趾长得不同一般,所以才称为交趾人,地便是因人而得名使诗人惊叹的却是这里的“殊风候”,即安南与中原大不相同的风物气候,次句“寒迟暖复催 ”,紧承起句简括出安南的气候特征,寒冷的季节来得晚而历时短暂,温暖的季节早至而时间久长南来的北方诗人都很敏锐地感觉出这一特点,如沈佺期在《度安海入龙编》诗中说:“我来交趾郡,南与贯胸连四气分寒少,三光置日偏这“四气分寒少,三光置日偏”,是说一年里四季之中,寒冷的时间特别少,日月星三光之中,太阳照射的时间格外长,其意也与“寒迟暖复催 ”相同,但因为多用了一倍的字数,自然就不如杜诗那么凝炼。

      杜诗中善于巧用“催”字,如“淑气催黄鸟 ”,“岁月催行旅 ”,“宴赏落花催 ”等这些“催”字使诗句生动活泼,意象鲜明 “寒迟”句中的“催”字前又冠以 “复”字,更显其催之迫切这句诗生动记述了亚热带地区气候变化的真实情况 颔联着重写景物,上句 “仲冬山果熟 ”,描绘高寒山区在仲冬时节果实累累,仿佛中原的秋天一样这对北国人来说实在新鲜这也是对首联中“寒迟”的进一步具体化描写下句 “正月野花开”,写的是新春正月山花烂漫,可见气候非常温和,如同中原夏季,这是对上联中“暖复催”的进一步具体描绘 颈联着重描叙天气, “积雨生昏雾 ”,是写安南经常长时间阴雨不断,一到夏秋便成雨季,积水不干,雾气濛濛的 “轻霜下震雷 ”,指在冬天里仍然雷声震震轻霜,即薄霜,说明安南只有冬日最冷时才有薄霜,这与北方深秋便下霜的情况不同这些现象在一般中原人看来都是不可能的汉乐府《上邪》篇中就有: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是一位女子表白自己忠贞爱情的誓言她认为“冬雷震震”与夏天下雪、山没峰岭、江水干涸、天与地合一样,都是不可能的然而在岭南,三冬腊月照样震雷声声 诗人在这两联诗里,描绘了山果、野花、积雨、昏雾、震雷,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凡事物,仅用了仲冬、正月、熟、开、生、下等几个时令词和动词,加以精巧的组合,就造成了奇妙的意境,表现了四时不同的景色和气象,把交趾的“殊风候”毕现在笔端。

      这是诗人近一年来流寓安南生活体验的形象总结和意绪的流露,有惊奇、有兴奋、有赞美、有惆怅面对这一派十足的异域风光,诗人自然又会触目伤怀,尾联照应题目直抒羁旅之情,“家乡逾万里,客思倍从来 ”“逾万里”是渲染其远,并非指实写 安南距中原实际上只有五六千里路,在古代交通不便,也是数月的行程,与家人难通音讯,所以作客的愁思胜于往常诗人多年宦游他乡,贬谪也不止这一次,“客思”原是经常有的,但都比不上这次流寓安南时深重这不仅仅是路程遥远的缘故,也暗寓有对这次的“严谴”怀有极大的愤懑 这首五言律诗,语言通俗,明白如话,不以故饰,不事雕凿,风格朴实自然2、这首淡逸自然的五言古诗,描绘了一幅恬淡宁静的春日农村风俗画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起句以平易质朴,明白如话的诗句,表现在不知不觉之间,春风悄2然而至,带给漫山遍野一片春色盎然的景象特别是一个“绿”字,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实见出作 者驾轻就熟的“炼字”功夫紧接下来的四句是写农家春忙湖上青既早,田家日不闲”是概括地写沟塍流水处,耒耜平 芜间”是具体地写塍是田埂耒耜,这里泛指农具湖色青青,农人们在田间躬耕不辍这两句字面上虽没写人,但实际上正是写人,写的是农人正在 田间渠边劳作的景象。

      这是一对联语,对仗工整结尾两句是写农人结束了一天的劳动,收工回家休息饭牛就是喂牛关即门闩,闭关就是闭门 傍晚时分,农人们给勤劳,一天的耕牛喂饮后,关上柴门回到家中休息结句“归来还闭关”,一方面 是写农人劳累了一天,第二天还要早起出工,需要及早休息,这从一个侧面含蓄地写出了春忙;另一方 面也表现出了农人们无事不相往来、互不相扰、闭关自守的心理状态整首诗生动地展示了在社会安定 时期,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宁静生活从诗题和诗的内容看,诗人是以一个旁观者的欣赏态度来赞美农家生活的他对农民生活作了诗化、 美化、理想化,可以说这是一曲“田园牧歌”从这首诗的情调,我们也可隐约看出诗人与世无争的向 往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的心态闭关:详详细细解解释释1. 闭塞关门 《易·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自有三秦之地,何不闭关守险,以自娱乐 ”《宋书·朱龄石毛脩之等传论 》:“若负其岨远,屈强边垂,则距险闭关,御其寇暴 ” 2. 闭门谢客,断绝往来谓不为尘事所扰 《文选·颜延之》:“刘伶善闭关,怀情灭闻见 李周翰 注:“言伶怀情不发,以灭闻见,犹闭关却归而无事也。

      ” 宋 苏舜钦 《答韩持国书 》:“衣食虽足,闭关常不与人相接可乎? ”《东周列国志 》第九十三回: “其年,楚怀王自秦来奔,惠王与群臣计议,恐触秦怒,且主父远在代地,不敢自专,遂闭关不纳 ”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和卓阁老纪恩诗 》:“云龙追逐当时志,愧我衰龄独闭关 ” 3. 泛指断绝某件事情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叶少蕴云: ‘某五十后不生子,六十后不盖屋,七十后不做官’夫子女多寡,听之可也,五十之年,岂遽能闭关乎?” 4. 蛰伏 宋 黄庭坚 《谪居黔南》诗之二:“冉冉岁华晚,昆虫皆闭关 ” 5. 谓佛教徒闭居一室,静修佛法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六章: “弟半年前听说圆通长老在嵩山少林寺闭关,何时来到这里?” 6. 闭关自守的略语 陈毅 《初游青岛》诗:“晚清势衰颓,无复自闭关 ”3、《过融上人兰若》是唐代诗人綦毋潜的作品这首诗是诗人拜访和尚融上人不遇之作,通过访友不遇的感受以及上山下山的行程,巧妙地写出山寺景致以及山间那种幽寂的氛围 3这首诗写诗人上山寺访友不遇,却被山中优美的自然景色所吸引,因而尽兴欣赏过,访问之意;融,是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

      首句,通过山头禅室里挂着僧衣的细节,既点明了友人的身份、居处,也巧妙地暗示友人不在禅室里,写得干净利落 次句紧承首句,指出 “窗外无人”,也是静悄悄的只听见山溪流水潺潺,溪上有各种鸟儿飞来飞去诗人以溪声、鸟飞的声响和动态,反衬出山寺环境的清静 接下去,第三句 “黄昏半在下山路 ”,省略了主语,句法简洁七个字兼有叙事、抒情、写景黄昏”,暗示诗人尽管访友不遇却兴致未减,已在山顶佛寺四周流连了大半天下山路”,说明此刻诗人正慢慢沿着山路往回走 “半在”,表明山路上景色也很幽美,因此自己把半个黄昏都消磨过去了 “却听钟声连翠微 ”,“却”字,不仅起到转折句意的作用,还能使人想象诗人蓦然闻钟、回首驻足的情状 “钟声连翠微 ”五个字,以景物形象、色彩和声音收束全篇因为作者凝神聆听着悠扬的晚钟声在深山里荡漾、萦绕,所以他感到钟声同这浮荡山间的青翠岚气连成一片连”字把听觉形象 “钟声”与视觉形象 “翠微”彼此沟通起来,传达出诗人独特而又自然的感受这一句描绘了暮色苍苍中翠色千重的山林美景;而荡漾山林经久不息的钟声,又给这幽深秀丽的山林增添了静谧的气氛诗人流连忘返、迷恋山林的深情,就从这幅深山幽景中透露出来。

      七绝诗篇幅短小,要求作者笔墨精炼这首诗四句二十八个字,无一句、一字是多余的摄取的 景物虽不多,却显得丰富多彩[1]8.从诗的前两句来看,诗人所拜访的僧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5 分)9.末句中的“钟声连翠微”五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6 分)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8.①对比:首联“千峰”与“一径”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玉华山峰峦众多、山路险峻的特点②烘托: 第二联以“云气”缭绕、 “天风”吹拂,烘托出玉华山直上云天的高峻 (如果答第二联用了“夸张”的 艺术手法,并有适当的分析也可以)③侧面描写:第三、四联通过描写在山上远眺旷野平江、俯瞰烟雨 城郭的景象,侧面表现了玉华山之高 (5 分;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二点以上给 5 分)9.①以景作结(以景结情) ,通过描写城郭笼罩于烟雨迷蒙中的凄迷景象,以景衬情(寓情于景) ,表现自 己的“伤心” ②语意双关(答“虚实相生” “象征” “想象”也可) , “烟雨冥蒙”既可指自然之景,又可 象征当时动荡不定、战乱频仍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 (6 分;答出一点给 3 分,其中 “手法”1 分,赏析 2 分)4、《江南曲》是乐府旧题。

      郭茂倩《乐府诗集》把它和《采莲曲》、《采菱曲》等编入《清商曲辞》唐代诗人学习乐府民歌,采用这些旧题,创作了不少清新平易、明丽活泼的诗歌储光羲的《江南曲》就属于这一类作品,共四首,这是其中第三首 这首诗头两句 “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 ”,点明时间地点和情由 “渡头”就是渡口,“归渡头”也就是划船回家的意思, “相邀”二字,渲染出热情欢悦的气氛这是个江风习习、夕阳西下的时刻,那一只只晚归的小船飘荡在这迷人的江面上,船上的青年男女相互呼唤,江面上的桨声、水声、呼唤声、嘻笑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首欢快的晚归曲 后两句“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轻舟 ”,创造了一个很美的意境在那些表现出青年男女各种微妙的、欲藏欲露、难以捉摸的感情,这两句诗就是要表现这种复杂的心理诗人抓住了“归棹落花前”这个富有特色的景物,赋予景物以人的感情,从而创造出另一番意境落花”随着流水,4因此尽管桨儿向后划,落花来去飘荡,但还是紧随着船儿朝前流诗人只加了“如有意”三个字,就使这“来去逐轻舟 ”的自然现象,感情化了,诗化了然而,这毕竟是主观的感受和想象;因此那个“如”字,看似平常,却很有讲究 “如”者,似也,象也它既表现了那种揣摸不定的心理,也反映了那藏在心中的期望和追求。

      下语平易,而用意精深,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这首诗所要表现的感情和心理状态 这首诗的第四句,有的本子作 “来去逐船流 ”,从诗意的角度来看,应该说 “来去逐轻舟 ” 更好些因为,第一, “逐”字在这里就含有 “流”的意思,不必再用 “流”字;第二,因为上句 说了“如有意”,所以,虽然是满载一天劳动果实的船,此刻也成为“轻舟”,这样感情的色彩就 更鲜明了 “轻舟”快行,“落花”追逐,这种紧相随、不分离的情景,也正是构成“如有意” 这个联想的基础所以,后一句也可以说是补充前一句的,两句应一气读下5、 ⑴洛堤:东都洛阳皇城外百官候朝处,因临洛水而名 ⑵广川:洛水 ⑶历:经过 ⑷长洲:洛堤 ⑸曙:明亮[2] 直直译译宽广的洛水脉脉无语地东流, 我气定神闲地驱马洛河长堤 乌鹊在月落将曙之际不时飞过, 寒蝉在野外的晨风中嘶声噪鸣 编编辑辑本本段段作作品品鉴鉴赏赏刘餗《隋唐嘉话》载,唐高宗 “承贞观之后,天下无事仪独持国政尝凌晨入朝,巡洛水堤,步月徐辔”,即兴吟咏了这首诗当时一起等候入朝的官僚们,觉得“音韵清亮”, “望之犹神仙焉 ”可见这诗是上官仪任宰相时所作,大约在唐高宗龙朔(661-663)年间。

      这首诗是写他在东都洛阳皇城外等候入宫朝见时的情怀唐初,百官上早朝没有待漏院可供休息,必须在破晓前赶到皇城外等候东都洛阳的皇城,傍洛水,城门外是天津桥唐代宫禁森严,天津桥入夜锁闭,断绝交通,到天明才开锁放行因此上早朝的百官都在桥下洛堤上隔水等候放行入宫,宰相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