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理质量管理与考评.ppt
71页护理质量管理与考评安医大第一附属医院刘 安 琪一、概述二、护理质量管理的措施三、护理质量监控的方法提 纲一、概述1、护理质量的概念2、护理质量的重要性3、护理质量管理的概念4、护理质量管理的原则护理质量的概念•护理质量是反映护理服务活动符合规定,满足护理服务对象明确与隐含需要的效果Ø 符合规定是指护理人员的工作行为符合职业道德的规范,各项操作符合技术操作规程Ø 明确的需要是指护理服务对象明确提出的、需要护理 人员解决的问题;Ø 隐含的需要是指服务对象存在但未明确提出寻求帮助的问题•护理服务活动要符合规定要求•质量与护理服务对象的关系护理质量——患者满意•护理服务质量•护理技术质量•二者共同构成护理质量,互相作用不满意 满意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强调病人的满意 •护理质量具有可比性•护理质量更加公开化“以比较低廉的价格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 •护理质量是指护理工作为病人提供护理技术和生活服务的效果、优劣程度是衡量护理人员素质、护理领导管理水平、护理业务技术和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志护理质量的重要性•护理质量的提高是取得良好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护理质量已经成为病人选医院、医保选择定点医院的重要因素以质量打造品牌 •“品牌”是竞争中的法宝,在我国的医疗市场中,品牌效应是不可忽视的 •良好的医疗、护理质量是医院的品牌标志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提升医院整体实力的需要•医院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打造医院品牌的需要•防范医疗纠纷的需要护理质量管理的概念•护理质量管理是指按照护理质量形成的过程和规律,对构成护理质量的各要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保证护理工作达到规定的标准和满足服务对象需要的活动过程Ø开展护理质量管理必须建立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护理质 量才有保证Ø要制定护理质量标准,有了标准,管理才有依据Ø对护理过程构成护理质量的各要素,按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才能达 到满足服务对象需要的目的护理质量管理的原则•病人第一的原则•预防为主的原则•事实和数据化的原则•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的原则•质量持续改进的原则•全面质量管理是以医院为整体,通过全院所有工作人员(包括管理者、医生、护士、后勤人员等)的共同努力,利用各种方法,持续地改进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质量,以满足病人的需求•全面 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员工、每一天•质量 满足病人的需要,甚至超过病人的期望 值•管理 建立一种可持续改进的体系PDCA循环• 计划• Plan• 处理 实施• Action Do• 检查• CheckPDCA循环•PDCA循环螺旋式上升不断改进再改进改进再新目标新目标原有水平PDCA环PDCA环PDCA环质量管理工作的常用模式•计划:确定质量管理目标•执行:落实实施管理目标及计划•检查:检查质量实施的全面情况,衡量 和考查效果,发现并找出问题。
•处理:总结经验教训,巩固成绩,改进 不足将存在的质量问题转入下一个循 环二、护理质量管理的措施1、临床护理与服务要求:临床护理工作以病人为中心,为患 者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 务,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正确实施 各项治疗、护理措施,提供康复和健康 指导,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护理工作质 量 (1)临床护理工作体现人性化服务,充分 保护患者知情同意权与隐私权①制订并落实护理人员语言行为规范 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入院宣教,切实 履行告知义务当病人接受与护理有关的特 殊诊疗时应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选择权 ③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 ④为病人提供清洁、舒适、温馨、便捷和私密 性良好的服务环境, ⑤护患纠纷投诉年发生次数≤5次,查处率 100%2)基础护理与分级护理的措施到位 ①执行卫生厅分级护理的质量标准 ②基础护理应做到:a.床单位整洁、舒适b.病人卧位适当,符合病情和诊治要求c.配备病员服,并定期更换d.病人卫生:五官、皮肤、指、趾、头发、会阴清洁 e.分级护理、饮食标记明确,做到“三统一”(医嘱 单、护理单、床头卡),病员一览表上设分级护理标 志f.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烫伤、压疮、坠床、口腔炎)g.各种护理盘准备齐全,护理车、治疗车适合病房需 要,无噪音。
③基础护理合格率≥90% (3)护士对住院患者的用药、治疗提供规范服务 ① 护士对住院患者的用药、治疗应做到 准 确、及时、无误②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和操作规程, 严密观察用药、治疗过程及用后的反应 ,掌握不良反应及意外情况的处理措施 (4)对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的患者有规范的 术前访视和术后支持服务制度与程序① 建立并落实术前访视、术后支持服务的制度 和程序手术室护士做到对大手术病人的术前访视、 对所有术后病人与病房护士交接达100%,并 准确及时记录 ②设置麻醉复苏室,专人护理 ③病房围术期护理措施落实到位a. 术前准备及时充分b. 术后病人交接完备,观察严密,记录准确 、 及时5)提供适宜的康复和健康指导 ①能针对病人不同需要进行健康教育把 握入院、住院过程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 ②骨科、神经内外科、儿科、临床手术科 室等,能针对不同病人制订并实施康复 指导计划 ③充分运用讲座、板报、图片、广播、录 像、宣传册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 6)各种医技检查的护理措施到位 ① 病人进行血糖、B超、内镜 、影像、介 入等检查前准备充分,告知宣教到位 ② 病情危重、行动不便的病人有工作人 员陪检。
(7)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根据要求正确记录 按分级护理质量标准和病人病情变 化严密观察、及时正确处置护理记录 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2.保证对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 (1)建立并实施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标准 ①依据省卫生厅分级护理质量标准,结合本院实际,制定 并实施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标准 ②对危重患者进行护理时,护士应掌握:a.病人基本情况 b.医学诊断、既往史c.饮食、睡眠及排泄 d.目前阳性体征及阳性检查 指标e.专科护理要点 f.主要用药及目的g.常见并发症预防 h.有针对性康复计划 查病人情况:a.“六洁”、“四无”b.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和心理变化记录准确、及时c.治疗护理措施落实情况d.交接班重点突出,有连续性 ③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0% (2)护理部、各护理单元有危重病人质量检查记录 ①建立并实施危重病人登记报告和质量检 查制度②有专项检查记录,有改进措施3)能够保证监护仪、呼吸机等仪器的有效使 用,保证对危重患者实施安全的护理操作。
① 护士能熟练掌握监护仪、呼吸机等仪 器的使用,及时识别和正确处理意外及 紧急情况② 保证使用监护仪、呼吸机等仪器的护 士专科技能培训到位,培训率100% (4)建立与完善护理查房、护理会诊、护 理病例讨论制度,护理部备案 ① 有制度、有执行记录 ② 组织开展疑难病例、高难度护理技术 等护理查房、护理会诊和病例讨论护 理会诊必须由科护士长、护士长、专科 护士承担;护理病例讨论由高级职称的 护理人员主持 3. 开展整体护理,创建模式病房 ① 有与医院发展同步的整体护理实施方案,有 明确的护理理念,并落实到位 ② 模式病房开展率≥60% ③ 护士的职责、分工科学合理,非护理工作不 能占用护士人力,保证护士职责到位 ④ 执行护理程序并做到:a.入院评估与病人状况相符 b.护理措施落 实到位,并进行效果评价c. 健康教育覆盖率100% d.护理记录准 确、及时、完整、客观 ⑤ 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0% 4、护理安全管理(1) 护理部、各护理单元有护理差错和安全管理制度 ① 制定并实施护理差错报告及安全管理 制度,建立护理差错事故和意外事件登 记本 ② 有护理差错的处置流程、评价、信息 反馈和改进措施。
③ 护理人员知晓安全知识 (2) 完善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如各 类导管脱落、患者跌倒、压疮等 ① 有成文的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和意外事 件处置制度并落实② 根据病人情况和病情需要配备床栏、 扶手、气垫床等,设施齐备 (3) 护理设施、器械、仪器安全 ① 护理人员熟悉病室内常用护理设施、器械、 仪器的使用与管理、安全隐患和 防范措施 ② 护理人员掌握常见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 ③ 护理单元抢救车、急救设施完好、备用抢 救车、急救设施要求做到“五定”(定数量 品种、定放置地点、定人员保管、定期消毒 灭菌、定期检查维护)和后勤保障落实 ④ 急救物品完好率100%4) 药品安全①药品分类管理,专人负责,内服、外用 药标签明确,药品无混放现象 ②毒麻药品专人、专柜加锁管理,班班交 接,有记录 ③特殊药品如胰岛素、生物制剂等按规定 存放和使用 ④病室备用药物品种、数量合适,无过期 、失效药品5) 操作安全① 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确保操作安全 a.按医嘱正确给药(口服、注射、静脉药等) ,并有记录b.正确执行输血操作规程输血前由2名护士 交叉核对,并在输血单上签名、签时间 ②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相关手术、治疗、 检查部位准确无误。
(6) 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与防护 ① 护理人员上岗前有职业安全知识培训 ,有记录 ② 特殊科室有针对性的职业安全预防措 施,并落实 ③ 执行国家对特殊疾病如艾滋病、SARS 等职业防护规定2008年患者安全目标•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提高病房与门诊用药的安全性•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严格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错误的发生•严格遵循手部卫生与手术后废弃物管理规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压疮事件的发生•鼓励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一)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严 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进一步完善与落实各项诊疗活动的查对制度,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识别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在实施任何介入或其他有创高危诊疗活动前,责任者都要用主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的方式,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3. 完善关键流程识别措施,即在各关键的流程中,均有患者识别准确性的具体措施、交班规范与记录文件1)急诊与病房、与手术室、与ICU之间流程管理的识别具体措施、交接规范与记录文书(2)手术(麻醉)与病房、与ICU之间流程管理的识别具体措施、交接班规范与记录文书(3)产房与病房之间流程管理的识别具体措施、交接规范与记录文书4. 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制度:至少应对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识别病人的一种手段,并首先应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等科室中得到实施。
二)提高病房与门诊用药的安全性5. 病房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核查均有相应的规范;存放毒、剧、麻醉药有管理和登记制度,符合法规要求6. 病房药柜存放高危药品有规范;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存放,高浓度电 解质制剂(包括氯化钾、磷化钾及超过0.9%的氯化钠等)肌肉松弛 剂与细胞毒化等高危药品单独存放,有醒目的标志7. 病区药柜的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严格分开放置 8. 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有严格核对程序,认真遵循•在下达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病房建立重点药物用药后的观察制度和程序,医师、护士须知晓这些 观察制度和程序,并能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