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山区中小城市交通结构特点研究——以湘西中小城市为例.docx
4页西南山区中小城市交通结构特点研究——以湘西中小城市为例 摘要】本文以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吉首市和龙山县为样本,对其两市的城市道路交通结构和吉首市居民出行习惯和方式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发现该地区道路交通结构中小客和摩托车比例高,自行车失去城市交通主导地位,城市公共交通比例过低,超3层以上居民喜欢步行出行等特点通过对该地区的居民经济情况、城市规模、城市地形等因素对城市交通结构产生的影响分析,最后得出我国西南部中小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中为改善道路交通质量应注意以下问题即人车分流问题;非机动车和摩托车与其他机动车的分流问题;加大公交系统投入力度以及中等城市的公共停车设施规划问题关键词山区;中小城市;交通结构TheResearchofTheCharacteristicsofTrafficStructureaboutSmallandMedium-sizedCitiesinSouthwestMountainousArea-TakingSmallandMedium-sizedCitiesinXiangxiasAnExampleXiaoLi-si,XiaBei-yao,XieHe-xiang,ZengHai-hua,ZhouSha-xu(CollegeofResourcesandPlanningscience,JishouUniversityZhangJiajieHunan427000)【Abstract】TakingJishouandLongshaninXiangxi,Hunanassamples,wehaveinvestigatedtheurbantrafficstructureofthesetwocitiesaswellasthecommutinghabitsoftheresidentsinJishou.Fromtheinvestigation,wefoundthattheproportionofsmallormediumsizevehiclesandmotorcyclesishigh,whilebicycleshavelosttheirdominantposition.Theratioofpublictransportationistoolow.Morethanthirtypercentoftheresidentsprefertravelingbyfoot.Fromanalysisoftheinfluenceonurbantrafficstructurefromresidentsacute;economicsituation,citysize,terrain,andotherfactors,weconcludethattoimprovetrafficqualityinthetrafficplanningandmanagementofsmallandmiddle-sizedcitiesinsouthwesternChina,thefollowingissuesshouldbetakenintoaccount:theseparationofpedestriansandvehicles,theseparationofnon-motorvehicles(includingmotorcycles)andmotorvehicles,increasepublictransportationusageandplanningofpublicparkingplacesinmiddle-sizedcities.【Keywords】MountainousArea;SmallandMedium-sizedCities;TrafficStructure1.前言〔1〕对城市出行结构的调查研究是城市交通道路系统规划设计的前提,并直接影响到城市未来经济开展目标的实现。
然而国内现有的资料显示,目前针对城市出行结构的调查研究多集中在大型或特大型城市,且不考虑当地生活习惯、地理区位、地形地貌、普通居民经济收入水平、城市道路特点等各方面对交通结构的影响[1~3]〔2〕为更好的掌握我国西南部山区中小城市居民的出行特点,本文选择了以湘西自治州的吉首市和龙山县为研究对象对当地的街道交通流车型比例进行了统计,并对吉首市居民出行方式意愿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比照调查结果,分析了该地区城市交通结构特点和影响该地区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根底上本文提出了该地区的交通规划建议希望通过本文对西南部山区的中、小城市道路交通研究、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2.研究方法2.1城市样本选择〔1〕我国西南部大范围区域按照地形地貌特点都属于山区,由于受到地形、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该区域的城市规模普遍较小,绝大局部城市为市区及郊区非农业人口不超过50万的中、小城市其次该地区城市多建设在山地、丘陵、盆地等较复杂或混合地貌上,城市建设用地多不平坦,城市内部道路有较多地形起伏变化此外该区域地处我国西南,主要地区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该地区居民的民族成分较复杂,很多城市处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当地居民生活受少数民族文化影响较大;最后该地区经济开展较沿海及东部城市相对较落后,区域内居民平均年收入较我国经济兴旺地区居民收入较低。
为准确研究我国西南地区中小城市的交通结构特点,在本次的调查中特别选取了少数民族聚居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龙山县和吉首市作为城市样本〔2〕龙山县地处武陵山脉复地的西北边陲,位于湖南湘西西北部周边与重庆市酉阳县、秀山县、湖北来凤县、宣恩县、湖南省桑植县、永顺县、保靖县接壤,其县城距离湖北来凤县城仅4公里龙山县总面积3131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82%,龙山县城所处位置的地貌即山地地貌截至2021年底,全县总人口数为58.6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74万人总人口中土家族、苗族等16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8%,常住人口人均GDP9608元[4]由此看来龙山县城是一个地处我国西南山区、居民文化受少数民族文化影响、经济开展水平相对较差的典型小城市〔3〕吉首市位于湖南省西部,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州府和市政府驻地,为湘鄂黔渝四省市边区最大的贸易市场和物资集散中心市境地貌以中低山为主,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80%,吉首城区地貌属于低山、丘陵、小块平地形成的混合复杂地形至2021年末,吉首市总人口29.5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59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80元[5]。
由此可见吉首市是一个地处我国西南山区,城市地形复杂,同样受到少数民族文化影响的,经济开展水平中等的典型中型城市2.2调查方法本次研究主要分两局部调查,分别是典型路段车流量统计和城市居民出行意愿抽样问卷调查具体研究方法如下:〔1〕车流量统计中的调查路段选择在该局部调查中,调查路段必须为城市主干道〔交通性主干道或生活性主干道〕,能大体表现城市道路车辆结构的组成根据对吉首市和龙山县的前期调查发现,两城市的城市交通规划并未将生活性交通和交通性交通隔离,城市主干道既有交通性交通功能也有生活性交通功能按以上要求,本文在调查中直接选取了两城市的交通量集中路段作为观察点其中吉首市为带型城市,人民路北至火车站,南接乾州新区吉凤路,贯穿吉首市新老城区处于老城区的人民北路修建时间较早,道路上人、车流量大,交通拥堵现象经常出现,人民南路修建时间较晚交通状况较好,偶见堵车现象老城区中东西向的武陵西路为G319的组成局部,是吉首与周边各县联系的主要进出口道路之一,同时又是吉首市老城区的重要城市干道因此在本次调查中主要选择了“人民北路湘西大剧院地段〞、“人民南路乾州古城地段〞和“武陵西路武陵山交叉口地段〞三个典型路段观察点。
同理,在龙山县本次研究选择了“S305烟草局路段〞、“G209民族路交叉口路段〞,“新建路县政府路段〞及“朝阳路第一中学路段〞作为车流量统计路段〔2〕车流量统计方法说明由于工作日和非工作日,城市居民的主要出行目的有所区别,所以在调查中将各路段上两种情况下的出行情况分开记录以便于进行结果比较分析在记录过程中,为了使数据更好的表现城市交通结构特点,将车辆类型做了较详细的划分,如表1所示城市交通中的电动自行车和电瓶车因行驶特性和摩托车类似调查中统计入摩托车一栏;中小城市中三轮摩托主要作用为运输货物,计入小货车栏;其他机动车那么主要指不以运货和载客为主要目的的市政用车、工程车等;其他非机动车包括畜力车、板车、独轮车等由于本次调查中主要讨论交通结构问题,不讨论交通量问题,因此调查期间每天调查时段为交通量相对较多的06:00-22:00〔3〕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调查为对该地区交通结构特点得到更多的数据说明,本次研究在车流量调查的根底上还补充了吉首市居民出行意愿的调查该局部调查以具有独立购置能力的当地居民为对象,调查年龄段为20~65岁年龄段调查中问卷沿吉首南北交通路随机发放,其中回收的有效问卷为100份。
3.两城市出行特点3.1通过以上方式的调查,现将局部整理后结果在表1、表2和表3中列出:3.2由上述调查结果可以发现湘西地区的城市居民出行有以下几个特点:〔1〕调查地区居民主要出行方式为小客和摩托车由表1和表2数据可以看出,小客和摩托车为调查地区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其中吉首市道路交通流量中小客所占比例超过60%,摩托车占比为23.8%;龙山县小客占比为29.5%,摩托车占比为56.0%两地的小客和摩托车比例相加均超过80%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手段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人均收入较高吉首市小客比例更高〔2〕自行车失去城市交通主导地位在对路面交通结构的调查中,除了发现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发生变化外,我国传统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在该地区已失去了其作为城市主要交通工具的重要功能由两地调查数据显示,无论吉首或龙山,其自行车在城市出行结构中所占比例均不超过1.5%,而吉首市中自行车交通所占比重甚至未到达2‰显然自行车这种交通工具已不能作为该地区的主要城市居民出行方式了〔3〕公共汽车供需严重缺乏调查问卷显示,在吉首无论工作日或非工作日超5成居民出行时,出行距离较远时首选公共汽车作为其交通工具而日常出行中吉首市超3层居民经常采用公交出行。
但在交通结构调查中的数据显示,不管工作日或非工作日公共汽车所占比重均不超过3%,公共交通供需严重缺乏而对于龙山县,局部城市主要道路没有公交线路,有公交线路的道路中,公共汽车在所占比重不超过2‰〔4〕居民选择步行出行比例较高如表3所示,在对吉首市居民日常出行方式调查中发现,超过4成居民在外出购物和休闲时会选择步行,超3成居民上下班采用步行方式出行该比例远高于大型或特大型城市4.交通结构影响因素分析以湘西吉首市和龙山县为代表的山区中小城市,其城市交通结构不同于大型或特大型城市,有其自身的一系列特点,经分析影响城市交通结构的主要原因如下:4.1居民经济状况经对两地的调查发现,人均收入较高的城市其小汽车在城市交通中所占比重更大,而就个人而言,个人收入较高者更有可能购置私家车经吉首市和龙山县的比照发现,吉首市人均收入较高,购置私家车城市人口比例应高于龙山县,所以两地区比较,吉首市道路上小型客车所占比重远高于龙山县4.2城市规模城市规模大小对城市中居民步行出行比例影响很大,经调查该地区7成以上居民在步行时间可能超过15分钟以上时才会首选其他出行方式由此可以看出,城市规模越小,城市居民出行选用步行方式出行的可能性越大。
4.3城市地形在吉首市居民出行意愿调查中有约6%的居民喜欢采用自行车出行,18%的居民喜欢采用摩托车出行,但在路段车辆比例调查中,使用自行车出行的比例不超过0.3%,采用摩托车出行城市居民比例约为23.8%可见局部喜欢采用自行车出行的城市居民主要改用的出行方式为摩托车而摩托车较自行车而言平安性和经济性没有明显优势,对于中小城市而言其速度优越性也不明显,而主要影响居民选择该出行方式的原因为道路行驶难易程度较多的和较陡的道路纵坡路段和没有平安行驶的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