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的学七版教材.doc
43页word《中药学》教材来源:简介: 本站的《中药学》教材全文内容取材于网上流行的《中药学》七版教材文本格式,经过本站整理并仔细校对而成,纠正了其中许多错误本站为每味中药配以图片,包括源态〔源植物、源动物、源矿物等〕、药材、饮片,以方便学习者更加方便快捷地学习《中药学》 本站的《中药学》教材仅收取《中药学》七版教材中所有474种中药,不包括总论,因此,章节从第八章解表药开始,并配以各种索引方式,如按章节索引、按出处索引等,可以给学习者以不同的角度,以使学习者对《中药学》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第一节 现代中药事业开展的历程 一、五十年代初期的分散经营〔1949~1954〕 1949年到1954年,中药主要是私人经营,据商业部门1954年统计,全国私营中药商有10.4万余户,为西药商6600万户的15倍多,中药从业人员有27万多人,私营业起主要作用 1954年主席对中医工作明确指出“中药应当很好的保护与开展,我国的中药有几千年的历史,是祖国极宝贵的遗产,如果任其衰落下去,那是我们的罪过所以,对各省主产药材应加以调查保护鼓励生产,便利运输,改良推销。
对中药研究光做化学分析是不够的,应进而做药理实验和临床实验,特别上对中药的配合作用更应注意〞这一重要指示,对中药事业的开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由于中药涉与多部门,为了便于协调进展工作,分工负责,由中央卫生部、商业部、农业部、林业部、中国科学院、全国合作总社等单位组成了中药管理委员会由卫生部负主要责任,统一管理中药的生产和研究工作 二、中药农工商一体、产供销结合的体制形成与开展〔1955~1985〕 1955年3月1日,商业部成立了中国药材公司中国土产公司、中国医药公司和全国供销合作社总社的中药业务同时移交中国药材公司 1955年7月,鉴于中药材生产和供给对象主要是分散在广阔农村,为了加强中药经营,有利于生产与市场的统筹安排,自7月4日起中国药材公司由商业部移交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领导,更名为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药材管理总局 1956年,为便于对私营中药商的社会主义改造,自4月份起中药业务由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移交商业部领导,恢复了中国药材公司 1957年,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指出:“中药材是技术性较多的商品〞我们是全国产、供、销安排的,着眼第一点是生产,只有这样才能有物质根底〞。
农业部门主要抓粮食,药材生产,由经营部门兼管〞之后,药材生产也由中药行业统管,各级药材公司不仅负责中药材的购销经营管理,并负责中药材的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形成农、工商一体,产、供、销结合的专业公司 1958年,国务院在关于各地充分利用野生植物原料的通知中,提出了有多种用途的交叉商品“首先保证药用〞的原如此在“大跃进〞期间,中药材生产收购一度出现不顾药用需要,盲目开展的趋向,造成局部品种大量积压 1959年,卫生部全国药政会议研究解决某些紧缺药材的措施,提出“首先保证饮片配方的供给〞、“先饮片、后成药〞以与“先人用、后兽用〞等供给原如此这些原如此至今仍是中药供给工作的准绳 1960年到1963年,根据卫生部发出《关于普查野生药源的通知》,在全国开展了第一次野生药材资源普查工作 1964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商业部《中西药品、医疗器械经营管理体制的报告》,恢复了中国药材公司,建制在商业部,以商业部为主,与卫生部共同领导 1969年,中国药材公司与中国医药公司合并为商业部医药组,后扩建为商业部医药局 1971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卫生部、商业部、燃化部在联合举办了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展出2.3万多件展品,其中有新鲜植物药430种。
1977年,商业部与卫生部国家计量局协作,经过调查研究作出决定,从1978年起,对中药的计量单位由旧制改为分制,中医处方计量改钱为克,并统一了全国中药计量单位,改变了几千年来中药计量习惯 三、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阶段〔1978~1990〕 从1979年起,中药又由商业部移交国家医药管理总局管理,恢复了中国药材公司的建制 1982年10月,某某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主席胡厥文,全国工商联主任委员胡子昂,农工某某主席季方共同向中共中央提交了《关于扶持振兴中药事业的建议书》,要求进一步解决中药供给紧缺,饮片质量下降和中药后继乏人的问题根据中共中央对《建议书》的批示,1983年,国家医药管理局组织力量,进展了调查研究,并召开全国建立中药工作会议为了加快饮片生产机械化的进程,国家投资扶持全国44个重点饮片厂开展了技术改造国家医药管理局1984年、1985年连续召开了两次全国饮片工作会议,开展了饮片质量的评比、检查,加强了饮片的质量管理,饮片的质量逐步有了改善 1987年国家中医管理局成立后,改变了过去中医中药多年互相别离的管理和中药的从属地位,发迹改变中药工作与社会不相适应的状况,推动中医药事业同步开展和振兴。
1989年4月7日,国务院召开会议研究中药工作形势,对中药的管理体制、治理整顿中药市场,以与给中药以一定的优惠政策问题,要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同有关地方协商后,选择几个省、市进展中医药统一管理的试点工作,要求各地人民政府加强对中药工作的领导,支持中药事业的开展纠正有的地方对中药机构采取更名撤并等削弱中药事业的作法 第二节 现代中药事业的主要成就 一、中药材生产的开展 195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中药材生产问题的指示后,中药材开展了异地引种试种、野生药材变家种、家养的工作天麻、桔梗、丹参、首乌、银耳、珍珠、全虫、蜈蚣、蛇、龟、鳖等野生变家种、家养成功的药材达五、六十种活麝报麝香、活熊取胆汁也已成功引种成功的新产区,其药材产量相当于老产区的70%西红花、西洋参、珍珠、木香等过去靠进口的药材已能自产,有的还可出口 1949年以后,共组织了3次药材资源大普查,其中1983年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从1983年起,由国家医药管理局、农林部、卫生部、经贸部、国家统计局、中国科学院组成了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领导小组,制订了以360个品种为重点的《普查方案》,在全国进展中药资源大普查,全国各地约4万多专业人员参加。
这是中药开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二、中成药工业形成与开展 40多年来,我国中成药生产经历了前店后场到工业化生产的巨大变化目前,全国有600多个中成药药厂,职工10万多人1988年中成药工业总产量达22.9万亿吨,总产值达51.2亿元,比1957年8000万元增长了65倍,比1978年的8.47亿元增长了5倍,10年平均增长50.15%,超过1978年前处均增长5%的10倍固定资产原值1988年15.97亿元而1957年由于是前丫后场、手式操作,没有形成工业,所以固定资产根本是零生产剂型40多种,品种5000种 1973年国务院批转商业部和国家计委《关于改良中成药质量的报告》文件下达后,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非常重视,成立了某某、某某、某某某某制药机械厂10多年来,共拨基建、技改资金10多亿元,使中成药工业在科研、生产、质量管理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 三、中药饮片工业初步形成 1983年国务院以〔83〕160号文件批转国家医药管理局《关于中药工作问题的报告》文件除强调制定有效措施,积极开展中药生产外,第一次提出了对饮片工业的改革全国确定44个重点饮片厂,由国家经委每年拨款进展技术改造;1989年其中16个已经投产,对一般饮片厂各地区也正在投资或规划进展改造,局部饮片厂的切、洗、润、燥等主要生产环节已由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转变为机械化、半机械化生产。
1986年开始对饮片实行免税5年的政策这就使饮片生产摆脱了流通的附属地位,中药饮片工业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开展时期全国中药饮片厂约1500家,生产能力达到2.5亿公斤 为了振兴饮片工业,国家医药管理局从1984年起,每年召开一次全国中药饮片生产、质量会议,对中药饮片生产的技术进步,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四、中药科研事业日益开展 1949年前,我国中药科学研究几乎是空白1955年以中央卫生研究院药物学系生药研究室中国医药研究所为根底,建立了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是建国后第一个中药研究机构;某某省卫生厅中药研究所是省级中药研究专门机构当时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研究条件都很差1956年国家制订的开展科学技术长远规划〔12年规划〕其中的5105项是中药研究,提出了开展中药研究的远景蓝图文化大革命〞虽然打乱了科研工作的正常秩序,许多课题中断研究,开展受到限制,但在此期间,由于周恩来亲自抓医药卫生,科研部门研制出多种中药新产品,在中药材引种、栽培、炮制与中成药研究中也获得了一些新成果 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医药科研工作发生了较大变化。
突出表现在: 第一、中药研究机构和专业科研人员有较大增加卫生系统的中药研究机构得到充实和加强中国医学科学院成立了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还将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和某某等省市的中医研究所调整为中医药研究院,其下所属的研究室有的格升为研究所一些医学院校和中医学院成立了中药研究所〔室〕国家医药管理总局成立后,充实了、某某、某某、某某等市原设的中药研究所〔室〕,相继成立了某某养麝研究所、某某人参研究所、某某南药研究所等专业研究所,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等研究中药的机构,1985年,全国医药系统已有中药研究所14所,总人数近千人其中科技人员约600人中国科学院和高校系统也加强天然药物的科研力量中药科研队伍不断壮大成长 第二、中药科研领域逐渐扩展,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在此期间,中药专业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新的突破中药研究方面,已从药材、饮片、中成药生产工艺的研究,扩展到中药的综合研究和应用根底研究,就是根据中国医药传统理论,应用现代科学手段来开展中药复方研究探索,参药性理论也进展一些根底性的研究有43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创造发明奖 第三、推行科技体制改革,1985年,国家科委、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对外实行有偿合同制,对内实行课题承包的试点。
第四、科研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卫生部和国家医药管理总局不仅增加了科研机构根本建设的投资,新建了许多科研大楼,而且添置了一批现代化仪器设备,如质谱仪、核磁共振仪、低温高速离心机、电子显微镜等,科研条件显著改善 第五、开展了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第三节 中药的科学研究 一、本草学文献的整理研究 (一)古本草辑佚 尚志钧在六十年代八十年代完成了《神农本草经》、《昊普本草》、《名医别录》、《本草经集注》、《雷公炙论》、《药性论》、《唐•新修本草》、《本草拾遗》、《海药本草》、《日华子本草》、《本草图经》与《补阙肘后方》等辑复工作,为整理本草文献付出了艰巨的劳动,做出重大贡献 (二)历代本草语译、校点、注释 1.《神农本草经》的语译、校注和辑校 1953年医学院药学系开设《本草学概论》,赵橘黄先生对我国楞代主要本草进展整理,对《神农本草经》序例、《雷公炮炙论》与主要本草的序跋作了注释,并于1960年撰成《本草新诠》〔初稿〕1955年初,为筹办卫生部第一期西医学习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