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大2005年经济学辅导班笔记.doc
24页12005年经济学班笔记第一部分 政治经济学部分导论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生产资料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劳动者:人的因素构成要素: 劳动对象 物的因素:生产资料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劳动资料 (科学技术没有包含在内)……通过影响生产力的三个要素来影响生产力看一个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要根据生产工具来看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①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的内容: ②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狭义)③产品的分配关系改革是对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进行改革政治经济学要联系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要联系上层建筑来研究生产关系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揭示经济规律1、 涵义:经济现象内在本质的联系2、 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其产生是客观的,不是人们创造的 2、其作用是客观的。
3、经济规律客观性的特点(与自然规律客观性特点的区别)①大多数经济规律是历史的规律,自然规律是永恒的;②与人们的经济活动联系到一起;③人们对经济活动的利用有阶级性;④经济规律的种类:一切社会共有的;几个社会共有的;某一个社会特有的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性:(p11)1、用全面系统的观点看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a、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从体系上理解,而不是只言片语上理解2、用历史的观点来看待政治经济学;3、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政治经济学,而不是教条式的照搬第一章 商品与货币一、商品二因素(反应人本主义,见物又见人)1、使用价值a、具体劳动创造(自然属性)b、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2、价值a、质的规定性: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应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相互关系B、量的规定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复杂劳动可视为简单劳动的倍加);C、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劳动生产率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效率;D、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二、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私有制 社会劳动——>社会分工 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
三、货币1、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货币是商品生产,交换发展的产物,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2、货币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分析:“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对货币发展四个阶段的高度概括,货币没有产生时,金银不是货币,货币产生后金银成为最理想的货币材料3、货币产生以后:使商品内在矛盾外在化4、货币的职能两个基本职能:a、价值尺度:货币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职能,可以是想象上的观念上的货币;价格=商品价值/货币价值 价格标准:元、角、分b、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W——G——W):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成为商品流通,分为买卖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有可能脱节5、货币流通的规律:流通中需要货币量的规律A、 金属货币流通规律:金属货币货币量=总额/速度;B、纸币流通规律:纸币与金属货币量相适应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五、价值规律1、内容和要求①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②按社会价值量等价交换2、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A、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原因有4点B、在自由竞争的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作用形式是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值上下波动(有三个原因);C、在垄断条件下,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价格可以长期稳定地背离价值。
3、作用与作用的实现形式不同六、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1、 当代生产劳动的外延扩大了,从局部劳动扩大到了总体劳动;2、创造价值的劳动扩大了,判断一种劳动创造的价值与否有以下四个标准:A、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同时是交换价值的承担者;B、这种劳动的产品有抽象劳动的体现,或者说物化在里面;C、劳动产品必须进入交换领域成为商品;D、这种劳动所生产的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知识、管理、服务靠劳动也可以创造价值)3、分清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之间的关系:即联系又有区别区别A、质:价值的创造只与劳动有关,财富生产则同一切生产要素都有关;B、量:价值量的增加与财富量的增加并不是对应的劳动价值分配和生产要素分配(很重要的理论显示依据),调动要素生产者的积极性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一、 货币转化为资本1、货币与资本的区别:是否带来增值 W—G—W G—W—G`2、资本的概念3、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1) 概念:G—W—G` 矛盾就是增值额 RmG—W— ……P……W`——G A(2) 矛盾:体现了价值规律与资本公式的矛盾。
3) 先决条件:在流通领域,在价值规律基础上解释货币总公式4、 劳动力成为商品也有两个条件:A、 劳动力价值的构成:价值决定;B、劳动力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与其他商品使用价值的不同)与其他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其使用价值为劳动(具体劳动、抽象劳动)C、劳动力的使用价值使用后,不仅不消失,还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问题:试述资本总公式及其解决?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生产是劳动过程(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m`=m/v=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m 生产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2、m的生产方式——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力价值——>降低生活资料价值——>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生活资料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获得超额利润超额剩余价值=社会价值—个别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联系:超额剩余价值实际上带有相对剩余价值的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形态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区别区别(重点):(1)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是个别资本家创造的个别价值,是对于个别资本家而言的,而相对剩余价值是社会价值,是整体资本家都可以获得的;(2)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追逐的直接目的,相对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最终结果;(3)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在现实的生产过程中表现为无数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最终变为相对剩余价值。
三、当代剩余价值的新特点:四个方面:(1)剩余价值生产的生产主体发生变化(过去只在第一产业,现在涉及服务业等);(2)载体发生变化(是在物质产品转为无形的产品,如劳务、科技和信息等);(3)生产范围变化(国内跨国际);(4)生产手段发生了变化(过去更明显是提高劳动强度,现在是行为管理等手段,通过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来榨取剩余价值)当代自动化生产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在当代的运用):①仍是工人创造;②生产工人概念扩大四、资本的本质1、 资本的一般性:在一定社会制度下运动的资本,又具有特殊性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具有运动性,垫支性存在于一切商品生产形态2、 马克思根据资本不同组成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不同作用,有不同的划分:C不变资本 V可变资本3、 划分的意义: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揭露剥削程度五、工资1、本质: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2、现象上的表现(辨析):表现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劳动不是商品)第三章 资本积累与再生产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按生产规模划分 简单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先分析简单再生产:1、原因:a、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抽象形式;b、从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来讲,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实现的基础。
2、意义与目的:a、揭示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b、揭示资本家全部资本由工人创造;c、揭示工人个人消费的性质是隶属于资本的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主要分析扩大再生产定义:生产规模在扩大基础上进行资本积累:剩余价值资本化(剩余价值作为资本被使用)m m/x(消费) m-m/x(积累)资本积累的动因:(1)对剩余价值的追求(内在动力);(2)竞争(外在压力)资本积累的实质: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前提是劳动力要成为商品)图标例:m m/x m-m/x ⊿C m/x ⊿V——>m m-m/x — ⊿C ⊿V——>m……以至无穷积累的实质:不断地无偿占有m,并用占有的m再去占有更多的m它并没有违背价值规律影响积累的因素:a、剩余价值率;b、劳动生产率;c、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d、预付资本总量资本积累——>资本量发生变化——>个别资本增大 资本积聚 m资本化而增大 (两种形式) 资本集中 现有资本的合并积聚和积累的区别:积累是积聚的基础,积聚是积累的结果。
积聚和集中的区别和联系:老师让自己看书,没有讲个别资本增大必然导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技术构成:生产资料/劳动力 价值构成:不变资本/可变资本资本有机构成:由技术构成决定,反应技术构成变化的价值构成辨析:有机构成就是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答:错)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含义:不变资本上升,可变资本下降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工人的影响:相对过剩人口相对过剩人口:①概念: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②产生的原因:追逐m——>资本积累——>资本增大——>有机构成提高——>导致了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劳动力的供给增加失业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现象,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相对过剩人口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①产业后备军;②加强对在业工人的剥削无产阶级贫困化:相对贫困化:工人收入在国民经济收入中比重下降绝对贫困化:工人生活状况的绝对恶化(在特定时期,比如在战争年代)贫困化是世界性问题,除了制度因素,还有其他社会、历史原因因此不能说它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第四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一、 循环(连续性)三个阶段: 购买阶段 生产阶段 售卖阶段三种职能形式: 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 商品资本职能: 为生产做准备 生产m 实现m RmG—W— ……P……W`——G A三种循环形态(每一种都是产业资本循环中的一个方面)都有其特点也有其片面性。
特点:将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最明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