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形象分析.doc
8页《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形象分析 张馨天 摘 要:《京华烟云》中姚木兰这一女性形象具有典型性,她是多元立体的,是作者对哲学和人生的思考她是儒道思想的结合,其审美情态也极具指向性,她一生的变迁更富含着深厚的哲学意味本文分析了姚木兰复杂性格的成因,以及她身上独有的美好性情,还有姚木兰作为一个文化载体所蕴含的哲学意味 关键词:道家思想,生活哲学,传统礼教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先生用英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张振玉于一九七七年译成汉语在台湾首次出版的长篇小说小说以庚子年义和团起义到全国抗战爆发这一改变中国社会整体面貌和性质的历史时期为背景,以曾、姚、牛三家的兴衰作为线索,通过人物命运的变化,形象地表现了期间四十年来中国的政治、社会、思想、战争、生活等,清晰地勾勒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反映出了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道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变化这是林语堂先生倾注了最大心血的一部作品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对女主人公姚木兰的塑造,在她的身上倾注了林语堂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以及一种理想的生活态度 一、姚木兰的性格成因 (1)家庭的影响(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 纵观姚木兰的一生,她的处世态度虽明显是道家思想作用下的产物,但也明显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两种思想在她身上相互作用,影响了她的一生其中最强大的即为道家思想,而这种庄子的哲学则全然来自父亲姚思安姚思安是完完全全的道家信徒,主张听天由命,顺应自然从全书开篇,大家都要逃离北京时,姚思安便一直拒绝面对时局的混乱,他仍“冷静异常,从容准备,处变不惊,方寸泰然林语堂《京华烟云》2011.11.12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1 .6 [1](6)而当太太终于决定南下避难时,他还特意叮嘱老管家:“不必管我的古玩房子就这么摆着吧,不必收拾东西带着林语堂《京华烟云》2011.11.12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1 .9[1(9)]这些都体现了其对待金钱的特别态度姚思安是腰缠万贯的富商,但他不在财务上上心,对金钱的态度是主张享受,不过分追求,也不过分节省为了姚木兰的婚礼,他大肆铺张,名动京城;为了晚年的享受,一念之间便买下王府花园而当他认为尽了家庭的责任后,便断然舍弃一切钱财,外出四海云游,一身布衣,仅靠化缘维生,藏身、寄情于名山大川和自然之美中舍与不舍之间看得十分通透,不对此多做纠结这种处世态度使木兰从小便耳濡目染,存着一股寻常女儿家没有的坦荡和大方木兰曾听见父亲说:“心浮气躁对心神有害。
他的另一项理由是:“正直自持,则外邪不能侵林语堂《京华烟云》2011.11.12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1 .6”[1](6)可以说,木兰从父亲身上继承了一股“气”,这种“气”脱胎于老庄,融汇于她女儿家的生活,为木兰多生一股风流态,坚定她的信念,滋养她的生活 姚思安被作者称为“现代庄子他对全书人物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其本身所具有的深厚智慧甚至被赋予一种神秘色彩姚思安虽潜心黄老之学,但并不排斥新鲜事物,平生两大爱好是“道教精义和科学”这个痴迷老庄的人,“一谈到西方和科学得热心是无量的林语堂《京华烟云》2011.11.12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1 .263[1](263)当木兰问他:“爸爸,你信不信人会成仙?道家都相信会成仙的姚思安愤然说:“完全荒唐无稽!那是通俗的道教他们根本不懂庄子生死是自然的真理,真正的道家会战胜死亡,他死的时候快乐,他不怕死因为死就是返诸于道林语堂《京华烟云》2011.11.12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1 .687”[1](687)我们可看出,姚思安对命运是看得很透彻的,这种智慧观念,甚至是充满现代意识的这样的“半在尘世半在仙”已不是传统、普世意义上的父亲形象了。
他对于姚木兰,乃至全书人物的影响犹如一个远观的智者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姚思安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木兰的性格成因,更是一个和姚木兰一样极具指向性和哲学意味的人物形象,上升为“道”的化身,是一种精神的代表正是这种天马行空的思想使木兰的成长更为恣意,有着常人所没有的哲学含义,使她一直贴近自然,保留淳朴遵循道家,注重精神和内心的洁净 另外,父亲对女儿的影响还体现在木兰的反礼俗,任人性之自然上她“有几种女人所没有的本领:第一,她会吹口哨;第二,她会唱京戏;第三,她收集古董,而且能够鉴赏,……另外两种长处是她父亲鼓励培养的林语堂《京华烟云》2011.11.12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1 .78”[1](78)这些看似反叛的行为完全得到姚思安的鼓励由此联系到第一卷卷名:道家的女儿其中含义可见一般而后,父亲所带来的道家的思想贯穿了木兰的一生 常有人说姚木兰过分完美,我也这样认为林语堂就有此语:“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矣而其“完美”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儒家文化的影响,而书中儒家文化的代表产物即为传统礼教姚太太和典型的封建大家长曾文璞等等都是它的拥护者若是把父母对木兰的影响划分界限的话,母亲给了她世俗的智慧,父亲给了她知识。
林语堂《京华烟云》2011.11.12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1 .78”[1](78)这里所言世俗的智慧可以说是传统妇德木兰的母亲是守旧的,她赞成传统女子的培养方法,认为“男女平等是邪说异端林语堂《京华烟云》2011.11.12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1 .154[1](78)姚太太的严厉管教使木兰在自然放任的天性下还具有了女人的主要美德,如节俭、勤劳、端庄、知书、谦让、服从、善理家事、以及育婴、烹饪、缝纫等,为成为一个贤妻良母打下很好的基础母亲作为儒家思想的化身,给了木兰传统的妇德另外,由于姚太太重男轻女的思想,使得长子体仁任性娇纵,在家中从未负担起应付的责任于是,木兰的地位被提高,承担着长子的作用这些,使木兰从小就开始懂得如何为人处世,料理家庭,进退得宜,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又存有女性的温柔这种影响,可以说有利有弊木兰如泉水,但不能完全放任在山野间,因为她比之山泉更加温暖,而正是母亲儒式的教导给了她疏于山野,亲于生活的烟火温情 作为最典型的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封建大家长曾文璞,也同样带给了木兰诸多影响如果说父亲带给她灵性,母亲给了她女性生活的智慧那么,我认为这位岳父给了木兰世俗的规矩。
木兰不只一次提到自己不怕父亲但却害怕自己的这位岳父曾文璞以看待未来儿媳的眼光来要求木兰,嫁入曾家使得木兰开始参与到家中财产的争辩、开始处理妯娌间的问题、也开始学习做一个普世意义上相夫教子的好妻子比如,曾文璞非常反感木兰带曼娘外出,怕曼娘对外面的世界有过多的向往他也反对木兰与荪亚整日外出,认为这不合礼仪这些带有封建思想和男权思想的规矩都束缚了木兰,与道家“放任自然”的思想相违背,但也令她更加融入世俗的生活,更符合社会的审美需求 (2)生活环境的影响 姚木兰无疑是一个富家千金她从小便生活在北京,生活在富裕的家庭之中,丫鬟,奴仆环绕父亲富有智慧,喜爱古玩,整个家庭建筑古朴大气,风格考究她不同于曼娘虽受过良好教育但家道中落,与母亲相依为命也不同于牛素云,家父财大气粗,俗鄙难耐,受不到良好家风的影响木兰家庭氛围纯朴、温馨,父亲母亲人格的交互影响,使得木兰有很好的土壤发展人格她因从不为衣食担忧,而养成不卑不亢的品质,不过分贪恋金钱,不用沉溺于琐事另一方面,北京,这个融汇了老祖宗千百年智慧的土地也给了木兰深厚的滋养北京是姚木兰的故乡,是她灵魂的栖息地和成长地这里的民俗、建筑、学府、规矩传统、四季的变化,都令她受益匪浅。
从北京,木兰学到了容忍宽大,学到了亲切和蔼,学到了温文尔雅,就像我们童年时在故乡里学到的东西一样她知道了春夏秋冬的特性,这一年的节日就像日历由始至终调节人的生活一样,并且使人在生活上更能贴近大自然的运行节奏林语堂《京华烟云》2011.11.12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1 .163”[1](163)所以说,北京这片土地带给木兰的是之后伴随她一生,并深入骨髓的大气沉稳和生活的智慧 (3)、时代、社会环境的作用 姚木兰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北京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历史上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力衰微,列强入侵这正是中西方文化交汇,传统和现代意识碰撞的时期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女子,既背负着沉重的传统,又眩晕于新时代的漩涡,还经受着乱世的社会动荡带来的痛苦茫然莫知所以的旧一代和茫然莫知所以的新一代之间,荒唐滑稽对照对比的十年林语堂《京华烟云》2011.11.12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1 .328”[1](328)木兰正是夹在这两者中间这个时代的中国,就是如此,到底是老一代的迷惑,还是年轻一代的迷惑?实不易确言一切价值标准都告崩溃老一代腐败而无能,少一代反叛而欠教养林语堂《京华烟云》2011.11.12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1 .554。
[1](554)在这样特殊的时代背景下,造就了木兰特殊的人格她身上的“新”来自时代,她身上的“旧”也来自时代 二、木兰的“新”与“旧” 姚木兰这一女性形象是复杂的,若因我们前文说到的传统妇德将她归为古典女子,但是她却有许多传统礼教看来叛逆的举动若我们因木兰的奇思妙举将她归为新派女子,但她身上不仅有传统妇德的深厚影响,还有许多我们看来十分封建的思想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木兰既“新”又“旧也正是这种矛盾,构成木兰的独特魅力,我们或者可以称之为和谐 首先,我们先来谈谈姚木兰的“新”木兰的丈夫曾荪亚对妻子的称呼是“妙想家”,我们可从这个称呼将木兰的妙举窥得一二首先,在父亲的影响下,木兰并未缠足,一双大脚在当时的环境下显得十分显眼,这好像也预示着木兰一生都不会和真正的传统女子一样她识甲骨、览群书、善思辨、无矫饰,欣然接受如、钟表一类的新鲜事物革命成功后,她立即剪掉了荪亚的辫子以示支持在与丈夫结婚后,便整日相携去逛公园、看戏、看电影,也因此招致保岳父曾文璞的不快当与一群青年人同游泰山时,她一派自然地除去鞋袜,感受山泉的清凉新婚之夜她更是机智地玩弄了闹洞房的男子这一系列举动都与身边的传统女子格格不入,十分新鲜。
没错,木兰从不拒绝自我的挥洒,她愿意无限的贴近自然,谙守自己对过日子的见解我们可与古典女子的典型孙曼娘相比较中国这种古典小姐,生而丽质动人,但却退避保守;虽偶以情爱相假,但狡猾诡谲,吝于施赠;美则美矣,但远不可即,不可捉摸;其深藏不露,出之以狡猾;其惊鸿一瞥,也出之以狡猾;”林语堂《京华烟云》2011.11.12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1 .72[1](72)曼娘之类的古典女子给人一尺的距离,无法走近,为之心痒虽然不可不说另有一番神秘的美感,但这种所谓古典的魅力在木兰身上是见不到的木兰是不矫饰,纯自然流露的精神,她不愿为了取悦别人而故作神秘或施以狡猾这在古典看来颇为大胆,但也绝不是新派女性的泼辣而是一种中和,温情中带有其真性情的挥发,让人感受到真诚的同时,也觉得恰到好处 而姚木兰身上同时也存在很深的传统残留传统的妇德,我们暂且不做讨论,它有值得保留的成分但木兰有很多明显的封建思想首先,她“相信个人的婚姻大事,是命里注定的林语堂《京华烟云》2011.11.12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1 .241”[1](341)这里也有道家“自然”思想影响的成分,但很大的原因是木兰完全遵从父母之言,媒妁之约。
她尽管十分喜欢立夫,和他在一起感受到了无限的欢乐但仍是选择与荪亚结婚其次,她一直主张,应该给丈夫娶一个小妾,作者对此进行了一番解释:“让丈夫有一个妾,她心里越想越美一个做妻子的若没有一个妾,斯文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