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理论教程》第十三章.docx
9页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本章知识点 本章练习 本章总结 本章常见问题 本章扩展资源本章知识点本章概述:文学风格,是文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文学现象 文学风格主要指作家和作 品的风格,既是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稳定的标志, 又是其语言和文体成熟的体现,通常被誉为 作家的徽记或指纹文学风格既涉及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言语形式, 也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有 关系第一节 风格的诸种观念和理论本节概述:关于风格主要有以下几种观念;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 自然流露;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楔合时呈现的特色;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 可见,风格是一个比较模糊和复杂的概念,不同时代和地区的人对它都有不同的理解知识点 1: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这种说法的代表人物是亚里斯多德,他认为,修辞的高明就是风格,“语言的准确性,是优 良的风格的基础”知识点 2: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这种观点着重从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来理解风格,把作家的创作个性与作品的风格联系起 来中国古代文论家一般持这种观点比如扬雄的“心声心话”说,曹丕的“文气”说等知识点 3: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楔合时呈现的特色这是主要从作家主体与表现对象的统一性和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性的角度来理解风格。
这方面代表有刘勰和黑格尔的理论知识点 4: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这种观点侧重从读者鉴赏的角度来理解风格中国古代文论特别强调对作家作品的鉴赏品评,认为作品的风格是读者经反复玩味后可以辨认的一种格调第二节 风格的定义和内涵本节概述:在文学活动中,风格通常指作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以及一定的时代、 民 族、地域、流派等,在文学创作上也往往表现出某种共同的特点, 因而文学风格也包括文学的时 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等内容具体来说,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此定义的要点是:1 •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 根据;2.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3 .文体和语言组织是风格呈 现的外部特征知识点 1: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创作个性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在与客观方面结合之前,它只四潜在于作家的内心,表 现为独特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情趣、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等当它一旦付诸实践并与客 观方面相结合,便成为文学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创作个性不能单方面决定和构成风格, 风格的 形成离不开题材主题、体裁等形式因素的影响。
但是上述种种因素都必须由成熟的作家的独特的 审美个性所把握、浸透、点化和整合,才能成为文学风格的构成要素因而,风格是作品的内容 和形式经创作个性的有机整合后所显现的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格调,创作个性是风格的灵魂知识点 2:主体与对象的和谐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风格说到底是主体与对象的契合文学风格具有“真理占有我”的客观属性,同时又具有“精 神个体性”的本质特征作家一方面有权利去“用自己的风格去写”,去“表露自己的精神面貌”; 另一方面作家在发挥自己精神个体性的时候, 还须遵循客观规律,必须“用事物本身的语言来说 话,来表达这种事物的本质的特征”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在用客观事物本身的语言表达和突出客 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同时,通过对象表现自己精神个性的形式和方式知识点 3:文体特色和言语组织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创作个性作为作家潜在的心理构成,有待于外化、形式化到具体的作品中,才能形成风格 独特的文体结构和言语组织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 只有在具体的作品中,在特定的文体或言语 组织中,风格才得以展现在这个意义上,文体和言语组织是风格的载体第三节 文学风格的类型与价值本节概述:对于风格类型的划分人们也有不同的看法。
但是各种分类方法也只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的, 因而也只是相对的研究风格的审美价值,应该注意:风格美是可以超越时代、 地域和阶层的限 制的;风格的审美价值虽然可以超越时代,但它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实现, 却往往又受到时代的价 值取向的影响和制约知识点 1:风格类型的划分黑格尔按照审美理想区分出严峻的风格、理想的风格和愉快的风格三种威克纳格则从文体的角度区分出智力的风格、想象的风格和情感的风格我国古代对风格的分类有简、繁两法:简分法是将风格分为“刚”和“柔”两类,或是“虚”与“实”、“奇”与“正” “豪放” 与“婉约”、“沉着痛快”与“优游不迫”等繁分法如刘勰把风格分成四组八体;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把诗歌的风格分为二十四类; 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把风格也分为四组八种等当然,对文学风格的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而且永远是相对的,以上只是参考知识点 2: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研究风格的审美价值,有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风格美是可以超越时代、地域和阶层的限制的第二,风格的审美价值虽然可以超越时代,但它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实现, 却往往又受到时代的价值取向的影响和制约第四节 文学风格与文化( 重点)本节概述:文学风格总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形成和发展, 渗透在一定的文化中,从而成为一定文化的表 征。
从文化学的角度来分析,文学风格由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和具体作家 作品的个性风格等若干层面构成 文学风格的各个文化层面不是独立自足的,而是互相联系、 互 相渗透,构成为有机的统一体无论是时代的、民族的风格,还是地域的、流派的风格,抑或是 个性风格,最终都统一于作品的具体风格,并只有在作品风格的本体构成中得到实现知识点 1: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作家生活于时代之中,不能不深受时代气息的感染作家的文学风 格必然要渗入时代文化的因素,表现出时代性文学风格总是这样或那样反映时代文化的特点, 形成文学的时代风格所谓文学的时代风格,就是作家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时代的特征, 它是该时代的 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 时代风格主要是指从历史和社会高度把握 的、只属于这个时代而不属于其他时代的文学的总体特征知识点 2: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作家生活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能不受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 作家的风格必然渗入民族文化传统的基因,表现出民族性风格总是这样那样反映民族文化的特 点,而形成文学的民族风格知识点 3: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
作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地域中,不能不感受到地域文化的气息 作 家的文学风格必然渗入地域文化的因素,表现出地域性知识点 4: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化所谓的流派风格是指一些在思想感情、文学观念、审美趣味、创作主张、取材范围、表现方 法、语言格调方面相近的作家在创作上所形成的共同特色, 是一种群体文化的表现流派并出造 成了多种多样的流派风格,形成了风格竞争的格局,这无论是对文学的繁荣,还是对大众的审美 选择,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本章总结文学风格,是文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文学现象 文学风格主要指作家和作 品的风格,既是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稳定的标志, 又是其语言和文体成熟的体现,通常被誉为 作家的徽记或指纹古今中外有许多关于风格的观念和理论风格”一词最初属于修辞学的概念, 强调作品中 语言的修辞特色亚里斯多德认为,修辞的高明就是风格,亚里斯多德从外部形式和修辞学的角 度理解风格的观点在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发展出风格是“思想的外衣”的说法然而,仅从外 部研究又是不够的文学风格的形成有着更为深刻和复杂的内在根源, 风格的呈现也是由内及外 的: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契合时呈现 的特色;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
基于此,我们给风格下了一个定义:文学风格是指作家 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 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 术独创性此定义的要点是: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 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文体和语言组织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关于文学风格类型的划分,古今中外都有不同的分法我国古代有简分法和繁分法简分法 是将风格分为“刚”和“柔”两类,也有“虚”与“实”、“奇”与“正”等二分法繁分法如 刘勰的四体八组等在西方,黑格尔按照审美理想区分出严峻的风格、理想的风格和愉快的风格 三种同时,不同的文学风格有不同的审美价值, 给人以不同的审美享受 因而风格没有褒贬之 分,它具有多样化的特质文学风格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与时代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 和流派文化都有密切的关系,研究风格时必须把它放在多角度的文化语境中去, 这样才能对风格 的成因和流变有更清晰、更完整的了解本章常见问题1.如何正确理解“文如其人”与“风格即人”的观点?扬雄认为,言为心声,书为心画,从诗文中可以看出人格的高下,这是最早 的“文如其人”的思想钱锺书认为,人格与文格不是一回事,不能一味地以文 观人,因为文也可以饰伪,生活中既有言行一致、文如其人的现象,也有言不符 行、文不符人的情况。
他认为,文如其人的“文”,不是指“所言之物”,而是 指的作品中的格调,格调是作者性格“本相”的自然流露,并非有意为之,我们 可以从中领略到其人的创作个性和风度布封说的“风格即人”,也是指的作家 的创作个性他们重视生成风格的内在的主观方面的因素,找到了探索风格本质 的关键,但是忽视了风格与客观内容的联系歌德看到了这一点,认为风格必须 “奠基于最深刻的知识原则上面,奠基在事物的本性上面”马克思说 得更明 白而深刻他也引用布封的“风格即是人”的话,但作了辩证的解释他说:“真 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我只有构成我的精神个体性的形式他认为写 作还必须“用事物本身的语言说话,来表达这种事物的本质特征”他一方面把 “用自己的风格去写”,去表露自己的精神面貌,看做是作家的权利,另一方面, 他又明确要求作家在发挥自己“精神个体性”的时候还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这才 是对“文如其人”与“风格即人”的较全面的理解2.如何理解文学风格的价值?首先,不同的文学风格,给人以不同的审美享受文学风格多种多样,各有 各的审美价值,一般不分轩轾由于人们的审美心理基础不同,也有特定的语境 或心境,可以对风格美有不同的偏好和选择,这是不足为奇的。
但不可以主观随 意地褒此而贬彼郎加纳斯推崇崇高的风格,狄德罗喜欢简朴的风格,歌德赞赏 雄伟的风格,雨果爱好单纯的风格,姚鼐主张“阴阳刚柔并行而不容偏废”,也 有人偏爱朦胧、新奇、怪诞,都是个人性情所致其次,风格欣赏中的偏好,归根结底是因为读者与作者通过风格的纽带达到 了个性间的吸引,灵魂与灵魂的相通,如不相合,则不可勉强但是如果认为把 自己所欣赏的风格奉为圭臬,把自己不欣赏的弃如蔽屣,那就失之偏颇,也不符 风格多样化的规律第三,作为一个有修养的读者,尤其是作为一个鉴赏家和评论家,却应广泛 涉猎,这样才能遍识各种风格之美刘勰指出的“务先博观”,“无私于轻重, 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风格批评不 妨推崇某种风格,也可批评另一种风格,这本来无可厚非,只要言之成理,持之 有故就行第四,研究风格的审美价值,要注意风格美是可以超越时代、民族、阶级的 过去时代形成的风格类型,其审美价值并不随时代的变化而消逝历史和未来都 属于拥有独特风格的作家同时也要看到,风格的审美价值虽然可以超越时代, 但它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实现,却往往又受到时代的价值取向的影响它不取决于 少数人的选择,而取决于时代、民族、阶级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