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术理论知识.ppt
39页武术理论知识第一节第一节 武术的形成与发展武术的形成与发展(一)武术的起源及其原始形态 (1)人与兽斗的技巧与方法显现了武术的雏形(2)人与人搏杀格斗的技能为武术产生奠定了基础3)使用兵器的技艺也逐渐从生产技术中分离出来, 为武术的产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4)“武舞”是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将宗教祭祀、教育、娱 乐以及搏斗训练集于一体的活动方式,也是武 术 最主要的原生形态(二)古代武术的发展概况(二)古代武术的发展概况(2)商周时期“田猎”和“武舞”成为训练的主要手段3)秦汉三国时期盛行角抵、手搏、击剑等,刀成为 军中的主要兵器4)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大发展时期,长安二年(702年) 建立了武举制5)宋元时期不仅军事训练规范、系统,而且兵器种 类大增民间出现了大量的武艺结社组织,如“弓箭社”等(1)夏朝主要作战形式是战车,加之青铜兵器(6)明清时期,随着火器在军中的出现,使得武术与军事武艺逐渐分离开来,并在更广阔的民间开花结果,从而迎来了武术的集 大成发展时期,使得武术文化的完备形态在此期间最终形成主要标志:A、武术拳种流派的形成B、武术内功的形成C、武术套路的形成。
D、内家拳的出现E、对武德的明确要求(三三)近代武术发展概况近代武术发展概况1910年上海成立“精武会”1928年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中央“国术馆”1936年中国武术队赴柏林第11届奥运会表演近代中国时局动荡,战火不断,在这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武术虽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但在“强种强国”理念的号召下,武术曾一度兴盛,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运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1924至1935年历届全运会上武术都被列为正式竞赛项目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的发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的发展(一)武术管理体制的形成与完善武术管理体制的形成与完善现代体育文化形态的特征就是高度的社会化和组织化新中国成立后武术运动的发展同样表现为高度的组织化,使得武术大踏步的走出国门并迅速在世界上推广开来1952年设立了民族形式体育研究会1958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国武术协会1986年在北京成立了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1994年下发了《国家体委武术协会更名为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的通知》(二二)武术竞赛体系的形成与完善武术竞赛体系的形成与完善1953年11月在天津举行了以武术为主要内容的竞赛大会。
1985年国家体委颁布、实施了武术运动员等级标准1990年第11届亚运会起武术成为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1998年第13届(泰国)亚运会上散手列为正式竞赛项目(三三)武术在学校的普及与推广武术在学校的普及与推广1956年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就有武术内容1987年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明确把武术列为基本教材全国体育院系均把武术列为必修课程,纷纷开设武术选修课教育部在制定本科体育课程指导纲要时把武术类列为六类主干课程之一(四四)武术的社会化与市场化发展武术的社会化与市场化发展1983年全国有各类武术站3570多个,1987年各种武术馆、校有1万多个,全国习武人数多达6千万1997年 国家体委颁布实施“中国武术段位制”,将武术段位定为三级九段,初级一、二、三段,中级四、五、六段,高级七、八、九段,中国武术段位制的实施无疑使全民的武术锻练更为规范1987年国家体委提出了“开发武术资源”的口号和“以武养武”的思路,“武术搭台,经贸唱戏”,使武术运动的社会化与市场化的道路越走越宽阔(五五)武术在国际间的传播与交流武术在国际间的传播与交流把武术推向世界,扩大中国武术在海外的影响,对显示中华民族特有 的智慧和力量,发展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都有深远的意义。
1985年8月在西安举行第一届国际武术邀请赛1990年10月国际武术联合会在 北京成立1991年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每四年一次1999年6月国际奥委会通过决议,承认国际武术联合会为“被承认的联合会”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最新消息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参加中国第十届全运会期间说:武术将作为比赛项目出现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其全称是“北京2008奥运会武术比赛”他说,尽管武术比赛有别于奥运会其他28个大项的比赛,但这毕竟是武术走向奥林匹克舞台的重大突破同时也澄清了“武术将成为2008年奥运会表演项目的传闻(六六)武术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武术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1952年国家体委设立了民族形式体育研究会1983年至1986年全国开展大规模武术挖掘整理工作,查明全国拳种129个1986年成立了中国武术研究院1987年成立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分会1997年武术学科首先在上海体院招收武术博士研究生目前武术科学研究正向多学科、多层次的立体型研究深入发展,武术的理论体系框架和技术体系的理论建设已见成效第二节 武术的内容和分类一、功法运动 功法运动是以单个武术动作作为主体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运动。
一)内壮功 (二)外壮功 (三)轻功 (四)柔功二、套路运动 套路运动是指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编成的整套练习一)单练 1、拳术 (长拳、南拳、太极拳、八卦掌等) 2、器械(长器械、短器械、双器械、软器械)(二)对练 (徒手对练、器械对练 、徒手与器械 对练)三)集体表演(6人以上的徒手或器械的套路演练)三、搏斗运动 搏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较技的实战练习形式一)散打 (二)推手(三)短兵 (四)长兵第三节第三节 武术的特点和作用武术的特点和作用一、武术的特点武术的特点(一)动作具有攻防技击性 攻防动作是武术套路、散打技术的核心(二)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运动特色内:精神、意识、气息外:手眼身步的形体活动三)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适合不同年龄、性别、体质、职业;不受时间、季节、场地限制二、武术的作用、武术的作用(一)壮内强外的健身作用(二)提高防身自卫能力(三)培养道德情操的教育作用(四)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
五) 交流技艺,增进友谊第二章第二章 武术与传统文化武术与传统文化武术植根于中国传统之沃土,蕴含中国传统哲理之奥妙,摄养生之精髓,集技击之大成,融传统医学之理,显武术运动之美,与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血源关系第一节第一节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反侵略反压迫斗争的精神力量二、尚武对培养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与作用尚武对培养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与作用(一)武术对现代人良好竞争意识的培养(二)武术对现代人建立正确人生观与和谐人际关系的影响(三)武术对培养现代人意志品质的作用第二节 尚武崇德是武术文化的重要内涵“尚武” 指倡导与参与武术锻练,以求强身健体,自强不息,培养勇于面对现 实的竞争意识崇德”指推崇道德修养,诚信正直,谦和忍让,见义勇为,尊守社会公德一、武德与武礼武德,即武术道德武礼,即武术的礼节,如“抱拳礼”二、传统武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活处事、择徒拜师、授艺习武、施武用武三、武德的当代价值弘 扬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做守法公民第三节第三节 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影响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影响一、武术的主要文化特征一、武术的主要文化特征(一)“兼容并包”的文化特征:各宗教、门派、拳种融合(二)“道德至上”的文化特征:未习武先习德(三)“宗教中心”的文化特征:家族观念、传习限制(四)“务实精神和恒久意识”的文化特征:艺无止境(五)“崇尚权威”的文化特征:掌门人、创始人(六)“追求中和”的文化特征:儒、道、佛家思想主宰武术二、武术与传统文化二、武术与传统文化(一)武术与中国哲学:阴阳学说、五行生克等(二)武术与兵家:《孙子兵法》习武思想准则(三)武术与传统美学:融运动美与修养美为一体(四)武术与传统医学:拳起与易,理成于医(五)武术与宗教:少林武术(佛)、行意拳、八卦掌(道)(六)武术与艺术:杂技、舞蹈、文学第三章第三章 武术技法分析武术技法分析第一节第一节 防身自卫知识与技法分析防身自卫知识与技法分析 一、防身自卫概述一、防身自卫概述二、人体主要结构与薄弱部位二、人体主要结构与薄弱部位1、人体骨骼与主要关节颈、肩、肘、腕、指、膝、踝关节2、人体容易受伤的溥弱部位眼睛、鼻部、耳部、颈部、后脑、胸腹部、裆部、胫部3、经络学说与穴位三、防身自卫的技法特点和注意事项三、防身自卫的技法特点和注意事项(一一)防身自卫的技法特点防身自卫的技法特点1、动作简练,实用性强2、手法多变,攻防兼备3、抓住战机,快速准确4、击打要害,一招制胜5、不畏强暴,斗智斗勇(二二)防身自卫注意事项防身自卫注意事项1、防身自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
2、临危不惧,审时度势,出其不意,有理有节,防卫得当第二节第二节 套路演练技法分析套路演练技法分析一、长拳概述一、长拳概述 长拳具有姿势舒展、快速有力、动迅静定、节奏鲜明的运动特点一一)规定套路:规定套路:统一编制的竞赛套路二二)自选套路:自选套路:根据个人身体素质和技术风格创编的套路二、长拳技术要求二、长拳技术要求1、姿势 2、方法 3、身法 4、眼法5、精神 6、劲力 7、呼吸 8、节奏长拳的传统技法有:长拳的传统技法有:(1)“四击”是指踢、打、摔、拿2)”八法“是指手、眼、身、步、精神、气、力、功其要求是:拳如流星眼似电,腰如蛇形步赛粘,精神充沛气宜沉,力要顺达功要纯3)“十二形”是比喻长拳运动特色: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站如松、立如鸡、转如轮、折如弓、快如风、缓如鹰、轻如叶、重如铁第七章第七章 太太 极极 拳拳太极拳概述:太极拳概述:太极拳是一种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理论来解释拳理并命的传统拳术陈王庭陈王庭(1600—1680)(1)吸收了戚继光的长拳三十二式。
2)结合导引养生术3)中医经络学说陈式(陈王庭)、杨式(杨露禅)、武式(武禹襄)吴式(吴鉴全)、孙式(孙禄堂)国家体委组织创编:二十四式、四十二式等各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一、太极拳身体基本知识要求一、太极拳身体基本知识要求(1)头部 (2)上肢(3)躯干部(4)下肢二、太极拳运动特点二、太极拳运动特点(1)体松心静(2)缓慢柔和(3)动作、呼吸和意念相配合三、太极拳的技击特点三、太极拳的技击特点(1)柔化刚发(2)松活弹抖(3)避实击虚主要技法:主要技法:棚、捋、挤、按、采、捩、肘、靠四、太极拳的健身原理(1)太极拳的动作姿势有利于气血运行太极拳的动作姿势有利于气血运行舒展圆活的放松姿势使肌肉运动富有节奏,加强血液及淋巴循环(2)太极拳的技术特点有利于新陈代谢太极拳的技术特点有利于新陈代谢运动量适中的有氧运动,调节血压,按摩脏腑(3)太极拳的动作与意念的协调配合有太极拳的动作与意念的协调配合有 利于中利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保健枢神经系统的保健心静、用意、协调平衡、调节神经(4)太极拳健身的科学性要求太极拳健身的科学性要求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逐渐追求“以意运气、以气运身”的境界。
第八章第八章 武术主要器械技法分析武术主要器械技法分析(一)刀术特点:一)刀术特点:短器械之一,以缠头裹脑、劈、砍、撩、挂等刀法为主,可呈现出勇猛骠悍、雄壮有力的形象,故有“刀如猛虎”之说二)剑术特点:(二)剑术特点:短器械之一,以劈、刺、点、崩、云等剑法为主其特点是;手腕灵活,身法轻快多变,姿势潇洒优美,剑法丰富流畅,有“剑似飞凤”之美喻三)棍术特点:(三)棍术特点:长器械之一,主要以抡、劈、扫、拨、舞花等棍法为主其特点是:快速勇猛,刚劲有力,呼呼生风,有“棍打一大片”的功较第五章第五章 武术教学武术教学第一节 武术教学特点与要求一、武术教学的特点一、武术教学的特点(一)重视尚武崇德的思想教育(二)注重直观教学,以领做为主(三)结合攻防动作讲解示范(四)强调动作规范,突出不同拳种风格(五)注重内外兼修,提高演练技巧二、武术教学的要求二、武术教学的要求(一)注重示范教学,运用多种形式教学注重示范教学,运用多种形式教学可利用教师、学生、技术录像、光盘、计算机等多种形式(二)了解各拳种风格和特点了解各拳种风格和特点可通过教师的组合、套路演练或技术录像了解不同拳种的风格。
三)提高安全教育意识提高安全教育意识武术教学中隐藏着诸多不安全因素,轻视或忽视安全教育将会出现严重教学事故第二节第二节 武术教学方法武术教学方法一、指导法一、指导法(一)讲解(一)讲解1、内容:基本技法、动作规格、攻防意识、关键环节、易犯错误2、方法:术语化、形像化、单字化、口诀化二二)示范示范1、完整示范 2、分解示范 3、示范位置、示范面与示范速度(三)领做与口令(三)领做与口令1、领做 (1)领做位置要恰当 (2)领做与口令指挥相配合2、口令 (1)常规口令 (2)提示性口令 (3)单字口令 (4) 声响口令 (5)音乐口令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初级长拳(第三路)领做位置图(四四) 纠正错误法纠正错误法1、指导法 2、静耗体验 3、语言提示 4、对比分析(五五) 解析解析1、分析动作规律 2、剖析制约环节 3、讲评适用功能 4、引导演练技巧二、练习法二、练习法(一一) 练习方法练习方法1、模仿练习 2、重复练习 3、默想练习 (二)练习形式(二)练习形式 1、集体练习 2、分组练习 3、单人练习 4、双人练习 5、综合练习 6、实战练习三、评价法三、评价法(一)观察和提问 (二)抽查与测验 (三)教学比赛四、多媒体教学法四、多媒体教学法(一一)多媒体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内容1、武术组合、套路和散打全程演示 2、难度较大的动作3、结构复杂动作 4、与规范动作对比 5、相关技术理论(二二)多媒体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形式1、观看技术录像、光盘2、微格教学3、多媒体教学课件五、探究教学法五、探究教学法(一一) 探究教学内容探究教学内容1、武术组合或套路记忆问题 2、武术繁难动作掌握问题3、武术图解识别和自学问题 4、武术动作改编创新问题5、武术教法运用问题 6、专项身体素质提高问题(二二) 探究教学形式探究教学形式1、共同参与2、自学任教3、创新学习第三节第三节 套路教学的步骤与要求套路教学的步骤与要求一、套路教学步骤一、套路教学步骤1、基本动作学习 2、基本功练习 3、组合动作学习4、套路学习 5、技术创新实践二、武术套路的教学要求二、武术套路的教学要求1、重视基本技术动作和基本功教学2、研究技术动作的趣味性3、注重技术动作的规范性4、围绕重点动作分解施教5、结合攻防技术解析动作6、突出器械的基本技法教学第四节第四节 实用攻防动作教学实用攻防动作教学一、实用攻防动作的教学步骤一、实用攻防动作的教学步骤(一)集体模仿学习单个动作(二)两人配对慢速练习(三)条件限制的攻防练习(四)指导模拟实战二、实用攻防动作的教学要求二、实用攻防动作的教学要求(一)加强安全教育,防止伤害事故(二)安排练习要循序渐进(三)配对练习要合理搭配,教师具体指导第五节第五节 中学武术教学的要求中学武术教学的要求一、注意武德教育一、注意武德教育二、突出难点、围绕重点二、突出难点、围绕重点三、以人为本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三、以人为本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五、合理安排准备活动内容五、合理安排准备活动内容 六、六、 以集体练习为主以集体练习为主七、加强安全教育七、加强安全教育八、注意培养骨干八、注意培养骨干考试题型:1、填空 2、名词解释 3、简答题 4、论述题 5、 绘图题思考题 :白城师范学院网页—教师主页—体 育系 —王利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