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文学概论教学基本要求.pdf

36页
  • 卖家[上传人]:橙**
  • 文档编号:333353114
  • 上传时间:2022-09-0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00.64KB
  • / 3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文学概论教学基本要求课程说明一、教学目的文学概论是高等师范学院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文学概论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系统地讲授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文学观,提高欣赏、分析、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为学好其他课程和进一步探讨文学理论问题打下基础二、教学要求作为文学的基本原理和文学理论基础,文学概论以人类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用马克思主义观点从中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基本规律它的主要特点是抽象性、广博性和对实践的依赖性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阐述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文学自身的特点及内部规律、文学与读者的关系等基本问题,明确概念,领会原理,掌握体系,学会理论思维,注重分析运用,这是文学概论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文学概论课程在本科一年级一、二学期开设,要求学生同时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写作”等课程教材(自编或在以下著作中选用)董学文、张永刚著文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年 1 月第一版;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年第二版;陈传才、周文柏著文学理论新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年 2 月第一版;曾庆元编著文艺学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年 1 月第一版;张建业、吴思敬主编文学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年 8 月第一版。

      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36 页 -2 教学基本要求绪论教学要求:概括介绍文学概论课程的性质、作用和基本构成;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要求和方法;了解教材的思路、体例与特点教学要点:一、文学概论课程概述1、文学概论课程定位2、文学概论课程的性质3、文学概论课程的基本内容二、文学概论课程的学习目的1、系统掌握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2、树立马克思主义文学观3、提高欣赏、分析、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4、为学好其他课程和进一步探讨文学理论问题打下基础三、文学概论课程的特点1、抽象性2、广博性3、实践性四、文学概论课程的学习方法总体:明确概念,领会原理,掌握体系,学会理论思维,注重分析运用具体:1、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加强逆向体验;2、多读有关理论书籍,培养理论思维能力;3、关注文学现实状况,不断思考分析;4、了解不同文学理论形态与学派的构成状态五、教材的体例与特点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36 页 -3 第一编文学的本体与形态第一章文学的本体教学要求:阐明文学本体的构成及各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第一节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一、文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审美意识形态1、意识的涵义及构成2、文学在整个社会结构或者文化总体中所占有的位置3、文学的上层建筑性质4、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审美意识形态,具有审美性和情感性二、文学的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1、文学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2、文学发展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3、文学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4、文学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第二节文学的思维特性一、形象思维1、形象思维的定义2、形象思想的特点形象思维始终伴随着形象形象思维始终伴随着情感形象思维始终不离开联想和想象形象思维充满美感意蕴3、形象思维的几种形态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36 页 -4 二、文学与科学的区别1、从对象看区别。

      2、从方式上看区别3、从结果看区别第三节文学的审美特性一、文学审美特性与人的精神二、文学审美特性的构成1、美与审美2、文学审美性的重要意义文学是真善美的统一文学内在构成的双重性文学对对象、主体、功能的审美规定思考题:1、为什么说文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审美意识形态?2、形象思维的涵义及其特点是什么?3、文学与科学有何区别?4、如何理解文学的审美特性与人类精神的内在联系?5、阐述文学真、善、美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章文学的形态教学要求:理解文学物质形态的构成因素及构成方式,重点掌握言、象、意之间的关系第一节文学的物质形态一、文学的物质存在方式1、承载物:报刊、书籍、光盘等外在于文学的因素2、语言:内在于文学的因素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36 页 -5 3、语言的物质性二、文学话语方式1、文学话语的涵义2、文学话语的五个构成因素:说话人(作家)受话人(读者)文本沟通语境三、文学物质形态的重要意义1、表层意义与艺术分类2、深层意义与文学的复杂构成四、语言艺术的特点1、形象的间接性2、反映生活的丰富性与灵活性3、表现内心世界的深刻性和微妙性第二节言、象、意一、文学语言1、文学语言界定2、文学语言的涵义3、文学语言的特点:二、文学形象1、文学形象的涵义2、文学形象的特点文学形象的间接性;个别性、具体性和生动性;强烈的艺术概括性;审美性。

      三、优秀形象1、构成方式2、典型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5 页,共 36 页 -6 典型人物;典型环境;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意境四、文学意蕴1、意在文学中的价值3、意的内涵4、意的存在方式思考题:1、什么是文学话语?它包括哪几个方面?2、什么是文学语言?文学语言有何特点?3、文学形象的涵义和特点是什么?优秀形象如何构成?4、文学典型的特点是什么?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如何?5、意与象的基本关系是什么?第三章文学的定位教学要求:阐明文学属性和文学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重点理解文学的人学特性及文学的定义第一节文学属性文学是人学,文学最根本的属性就是它的人学特性这是由文学的本体决定的一、文学作为人学的起点展现丰富多彩的人性世界1、人性及文学人性的涵义2、文学表现人性的价值3、人性在文学中的体现二、文学作为人学的集中体现在复杂的阶级性中追求人民性1、文学阶级性2、文学的人民性三、文学作为人学的理想结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融合1、文学的民族性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6 页,共 36 页 -7 2、文学的世界性第二节概念的演变一、先秦时代的文学概念二、两汉时代的文学概念三、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文学概念四、现当代文学概念五、西方的文学概念第三节文学概念一、定义的思路和方式二、文学定义思考题:1、如何理解文学的人学特性?为什么必须在人学前提下来理解文学的其他属性?2、文学的阶级性、人民性的表现如何?如何理解文学人民性的价值?3、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这种说法适合于文学吗?为什么?4、什么是文学?简述中国古代文学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

      第二编文学的客体与对象第四章生活客体教学要求:理解文学生活客体的涵义以及生活客体的双重性,重点掌握文学源泉、文学真实及能动反映、艺术变形的深刻内涵第一节文学客体概说一、文学客体定义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7 页,共 36 页 -8 二、文学客体文学对象的关系三、文学客体的构成第二节文学的源泉一、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二、“源泉”的依据三、“源泉”的价值及双重影响第三节文学真实一、真实的重要意义二、真实的涵义1、生活真实2、艺术真实(文学真实)3、真实性与倾向性三、如何把握文学真实第四节制约与超越一、生活客体对文学的制约1、制约的客观性2、制约的价值二、文学活动对生活客体的超越1、文学对生活的能动反映2、能动反映的体现3、能动反映与艺术变形4、能动反映的依据思考题:1、什么是文学的客体?为什么可以将文学客体称为生活客体?2、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3、什么是文学真实?它有什么特点?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8 页,共 36 页 -9 4、文学对生活客体的超越体现在哪些方面?5、什么是艺术变形?它的依据是什么?第五章文学对象教学要求:阐明文学对象的构成,理解文学的题材、主题的涵义及形成。

      第一节题材一、题材的涵义1、题材的定义2、题材与生活客体的关系3、题材与艺术形象的关系二、题材的体现方式和构成状态三、对题材的制约因素四、题材决定和题材无差别论第二节主题与母题一、主题的涵义1、主题的定义2、主题的存在方式二、主题的形成1、历史、现实和思想2、经历、体验和情感3、形成过程中的三个条件三、主题的分析1、主题与题材的关系2、主题与形象的关系3、主题与表现方式的关系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9 页,共 36 页 -10 四、文学母题1、涵义及意义2、构成原因3、掌握方式思考题:1、什么是题材?题材的形成受到哪些制约?2、什么是主题?主题的形成受制于哪些条件?3、文学思想是如何形成的?4、文学情感形成的关键是什么?5、主题与题材的关系如何?应怎样分析作品的主题?6、母题的形成有哪些原因?第三编文学的主体与创造第六章作家主体教学要求:理解作家主体在创作中应该具备的条件,重点掌握文学创作过程、基本规律和创作方法第一节作家的创造能力一、审美感受能力1、生活积累的途径2、审美感受的构成二、思想开掘能力1、思想开掘能力的涵义2、思想开掘能力的产生条件三、创作技巧技能1、创作技巧的涵义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0 页,共 36 页 -11 2、创作技巧的体现第二节作家的创作意识一、创作动机1、创作动机的真相2、创作动机的意义3、创作动机的构成二、创作预期1、创作预期的作用2、创作预期的来源三、创作潜反射心态第三节文学的创作过程一、材料积累1、材料积累的所指2、素材及其积累方式二、文本构思1、构思的心理机制2、想象及其制导因素3、直觉及其灵感三、艺术表现1、艺术表现的内涵2、艺术表现的复杂性3、艺术表现的要点第四节文学的创作方法一、创作方法概述1、创作方法的涵义2、促成创作方法的重要因素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1 页,共 36 页 -12 3、创作方法的意义二、几种重要的创作方法1、现实主义2、浪漫主义3、古典主义4、自然主义5、现代主义6、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思考题:1、创作活动中作家主体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2、如何认识作家的创作动机?创作动机与创作预期有什么区别?3、情感在文本构思中的作用如何?它与想象有何联系?4、什么是创作灵感?如何认识评价创作灵感?5、对比分析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不同之处。

      6、如何认识、评价西方现代文学中形形色色的创作方法?7、什么是两结合的创作方法?第七章读者主体教学要求:了解不同形态的文学接受,掌握文学接受的基本过程、读者在接受文学作品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共鸣现象等第一节接受形态一、文学接受概述1、文学接受的定义2、文学接受的类型非审美性接受审美性接受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2 页,共 36 页 -13 二、文学欣赏过程1、感性阶段:对象确定、审美感知、接受想象2、理性阶段:情感判断、共鸣、玩味理解第二节二度创造一、接受主体的条件1、接受主体要有较丰富的知识2、接受主体要有体验生活、体验形象的心理习惯3、接受主体要有进步的人文意识和高尚的情操4、接受主体应有恰当的心理状态二、二度创造的导因1、阅读的直接动机:审美2、阅读的深层动机:期待、参与、创造三、二度创造的体现1、复活由语言符号间接性引发的再创造2、填充由文本“召唤结构”引发的再创造3、理解由意义蕴藉引发的再创造思考题:1、接受有哪几种形态?如何理解欣赏性接受?2、如何理解文学接受中的共鸣?3、读者的再创造与作者的原创什么不同?二度创造包括哪几个层次?4、接受活动为什么会成为创造活动?再创造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第四编文学的文本与解读第八章文本构成教学要求:了解和掌握文本构成的各种要素及构成规律与特点。

      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3 页,共 36 页 -14 第一节语言和修辞一、文本语言的类型1、人物语言2、作者助言(叙述人语言)二、语境1、语境的内涵2、语境与语言的关系3、语境的构成三、语体1、语体的内涵2、抒情文学语体3、叙事文学语体四、文学语言的文化定性1、文学语言文化特色的成因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的言说形态2、汉语“字思维”与汉语文化色彩五、修辞1、修辞概说修辞的意义和作用修辞的定义修辞的种类2、几种重要的修辞方法比喻象征第。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物理】跨学科实践:制作简易杆秤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下册.pptx 数学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pptx 数学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pptx 数学 第十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复习课说课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pptx 数学 平移说课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名著导读《骆驼祥子》习题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第21课《望岳》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第20课《外国诗二首》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第9课《木兰诗》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第17课《陋室铭》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语文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初中英语新外研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This is me重点句子(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译林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Friendship单词解析(B部分)(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2 Home Sweet Home默写练习(汉译英+英译汉+音标写英汉)(附参考答案)(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译林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Friendship单词解析(C部分)(2025秋).doc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3 Same or Different重点短语和句型汉译英练习(附参考答案).doc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7 When Tomorrow Comes重点短语和句型汉译英练习(附参考答案).doc 语文《六国论》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语文《六国论》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语文《祝福》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