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docx
15页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 .描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2 .简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3 .描述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4 .描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5 .简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6 .描述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素养要求 ♦ 学习目标1 .科学探究:借助示意图和相关实验,加深对兴奋在 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理解2 .科学思维:结合模式图分析兴奋传导的过程及特点3 .社会责任:向他人宣传毒品危害,拒绝毒品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梳理教材知识-夯实基础J1 .神经冲动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2 .传导过程静息时 静息电位①电位:内负外正②机理:K+外流刺激①电位:内正外负②机理:Na+内流兴奋时 动作电位兴奋传导方向[①]专导形式:局部电流 ②传导过程:能息电位 f刺激f动作电位 f电位差f局部电流3.传导特点:双向传导「辨析易错易混♦练前清障」(1)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2)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3)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⑷刺激离体的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答案(1)V (2)V (3)X (4)7 「突破重点难点•强化素养」1 .钾离子和钠离子在神经元内外的浓度高低分别是如何的?它们内流和外流的方式分别是哪 种? 提示 钾离子在细胞内浓度远远高于细胞外,钠离子在细胞外的浓度远远高于细胞内。
钾离 子内流和外流的方式分别是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钠离子内流和外流的方式分别是协助扩散 和主动运输导致下一个神经元不产生兴奋,D错误题组三 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兴奋性神经递质多巴胺参与奖赏、学习、情绪等大脑功能的调控,毒品可卡因能对大脑造 成不可逆的损伤以下图是突触间隙中的可卡因作用于多巴胺转运体后干扰人脑兴奋传递的示 意图(箭头越粗表示转运速率越快,反之那么慢)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多巴胺通过多巴胺转运体的协助释放到突触间隙中B.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对Na卡的通透性增强C.多巴胺发挥作用后被多巴胺转运体回收到突触小体D.可卡因阻碍多巴胺回收,使大脑有关中枢持续兴奋答案A解析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突触小泡利用膜的流动性,通过胞吐的方式将多巴胺释放到 突触间隙中去,A错误8 .(2020.河北高二期末)吸食N2O会使身体机能出现多方面紊乱,N2O被称为“笑气”,医 疗上曾用作可吸入性麻醉剂,其麻醉机制与位于突触后膜的一种名为“NMDA”的受体的阻 断有关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可能与多个神经元形成联系B.突触小体中的线粒体可为神经递质的分泌提供能量C.吸食“笑气”或毒品后,人会产生愉悦、快乐的感觉属于条件反射D. N2O能引起麻醉可能是其影响了某些突触后膜上Na卡的内流答案c解析 吸食“笑气”或毒品后,人产生愉悦、快乐的感觉未经历完整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
10.(2020・四川高二期末)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并与外界环境相适应,都离不开生命活动的 调节,神经系统在其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以下图甲表示神经调节中反射弧的基本结构,图乙是 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甲甲乙⑴图甲所示的反射弧中,表示感受器的是(填图中标号),感受器的作用是 O ⑵研究发现,某镇痛药是通过作用于图甲中的突触而起作用的,从兴奋传递的角度分析,该 药物的作用机理可能是 O⑶图乙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在A、B、C中属于未兴奋部位 的是图乙中B、C之间能够产生局部电流,原因是 o (4)以图甲中的神经纤维作为实验材料,利用电流表测定其受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如以下图)假设在b点右侧刺激,那么电流表的指针的偏转情况依次是④一 一④答案⑴①感受刺激、产生兴奋(2)抑制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或抑 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3)A、C B、C之间存在电位差,电荷会发生定向移动 (4)③④一①解析(1)根据题图分析可知,图甲中①为感受器,感受器的作用是感受刺激,产生兴奋2)兴奋在突触传递时涉及到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作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 合才能发挥作用,由于某镇痛药是通过作用于图甲中的突触而起作用的,那么镇痛药可能抑制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或者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从而阻断兴奋的 传递。
⑶图乙中A、C处于未兴奋状态,B处于兴奋状态,因此B、C之间存在电位差,导致电荷 发生了定向移动,形成了局部电流⑷当刺激还未传至b点时,a点和b点都为静息电位,电流表偏转情况为图④;当刺激由右 向左传导时,b点首先出现动作电位,a点为静息电位,电流表偏转情况为图③;紧接着b 点恢复为静息电位,两电极处电位相同,此时为图④所示;神经冲动继续向左传导,当神经 冲动传导到a点,a点出现动作电位,b点为静息电位,那么为图①所示;之后a点恢复静息电 位,两电极处电位相同,那么为图④所示,所以整个过程的变化是④一③一④一①一④IB组综合强化练】1 .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 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选项是()CDCD答案c解析 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为静 息电位,所以要测量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时,假设两个电极分别接在神经纤维的膜外和膜内, 那么电流必定是从膜外流向膜内;假设两个电极均接在膜外或膜内,由于两电极间无电位差存在, 那么指针不偏转2 .如图表示某一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相互转变过程中离子运输途径。
该细胞受到刺 激时,通过④途径运输离子,形成动作电位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细胞膜细胞内细胞外ATPADP+PiATPADP+Pi表示不同肉子表示不同类型的 运输途径A.由图可知,②③途径属于主动运输B.④途径的发生使膜内♦离子浓度高于膜外C.正常情况下,▲离子的细胞外浓度高于细胞内D.静息时由于①途径的作用,膜电位为内正外负答案A解析 由图可知,②③途径需要载体蛋白并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A项正确;无论是静 息电位还是动作电位时,膜外Na+(即图中*)的浓度始终高于膜内,B项错误;正常情况下, k+(即图中上)的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C项错误;静息时,由于①途径的作用,膜电位为 内负外正,D项错误3.某神经纤维在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钠、钾离子通过离子通道的流动造成的跨膜电流如 图所示(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外向电流那么相反)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跨膜电流(mA/cm,跨膜电流(mA/cm,A. a点之前神经纤维膜内外之间没有正离子的流动ab段钠离子通道开放,be段钠离子通道关闭C.c点时神经纤维的膜内电位等于0 mVD.cd段钾离子排出细胞不需要消耗ATP答案D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a点之前神经纤维膜处于静息状态,此时钾离子外流,A错误;ab段 与be段均是内向电流,此时钠离子通道开放,B错误;c点时神经纤维膜处于动作电位状态, 此时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那么神经纤维的膜内电位大于0 mV, C错误;cd段是外 向电流,此时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通过钾离子通道顺浓度梯度排出细胞,不需要消耗ATP, D正确。
4 .以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 机制,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防止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同时内流答案D解析 神经递质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经高尔基体加工后,储存在突触小泡内,以防止 被细胞内其他酶系所破坏,A项正确;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电信号)传来时,突触小泡释放 神经递质(化学信号),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B项正确;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 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提高膜对Na+或C1 一的通透性,C项正确;假设为兴奋性化学递质 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Na.内流,假设为抑制性化学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内流,D项 错误5 .如图是某动物一反射弧模式图,b处细胞膜外接电流计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①代表感受器,②代表效应器B.c处兴奋的传递可以是双向的C.③处完成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一化学信号D.a处接受适宜的刺激,b处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答案B解析 ①处右侧存在神经节,因此①代表感受器,②代表效应器,A正确;c处表示突触, 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B错误;③表示突触前膜,兴奋传导到③处,会释放神经递质, 从而发生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的转变,C正确;a处接受适宜的刺激,兴奋能传导到右侧的电 流计处,从而会使电流计发生方向相反的两次偏转,D正确。
6 .(2019•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高二期中)吗啡与脑内的神经递质脑啡肽,共同参与痛觉调 节,具有镇痛作用以下图甲为痛觉传入示意图,图乙为注射吗啡后痛觉调节示意图,a、b、c 代表有关的神经元以下有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痛觉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沿着a神经元的神经纤维传导B.某种与痛觉形成有关的神经递质,可与b神经元上的多种受体结合,引起b神经元兴奋C.痛觉传入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D.吗啡和脑啡肽能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减少,抑制b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答案B解析 神经递质只能和相应的特异性受体结合,B错误7 .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过程如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⑴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填“A” 或 “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⑵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 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再到达突触后膜⑶假设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那么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 o答案(1)C 能(2)胞吐 突触间隙(3)兴奋解析(1)分析图示可知:在乙酰胆碱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
生物体内的多巴胺也 能作为神经递质2)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再通过扩散到达突触后膜3)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假设由于 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那么A—C会持续发挥作用,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兴奋8 .图1为某高等动物中某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传出神经末梢与肌肉的连接结构与突触 结构相同,图2表示突触结构请据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示、III表示、IV表示、V表示、VI表示(写出各局部名称)⑵图1中共有 个突触结构,刺激n(填“能”或“不能”)引起肌肉收缩,刺激IV(填“一定”或“不一定”)能引起肌肉收缩3)图2中所示突触小体结构复杂,D代表,由图可以看出,D的形成与[] 直接有关4)突触易受药物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某种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兴奋,但对神经递质的合 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无影响,那么导致兴奋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 的结合,此现象反映了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答案(1)效应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入神经感受器(2)4能不一定 ⑶突触小泡A高尔基体(4)神经递质与受体信息传递解析(1)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